试论《鲁滨逊漂流记》的生态话语

2022-05-30 10:48钱晶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系统功能语言学笛福

钱晶晶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对《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与非人生物的生态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探索鲁滨逊生态观念的变化,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关键词: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 系统功能语言学 生态话语 人类中心主义

尽管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大自然却遭遇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热门话题,生态语言学由此诞生。生态语言学是由生态学与语言学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揭示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黄国文9)。换言之,生态语言学分析语言是如何参与形成、维持、影响或者破坏人类、非人生命体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Alexander & Stibbe 105)。从语言中,我们可以很大程度上推断出自然环境的特征、人们的特点以及其文化(Fill& Mühlh?覿usler2)。

韩礼德模式是生态语言学的其中一种研究模式。韩礼德曾经提出有关系统生态语言学的问题:表达方式是如何在人们对环境的影响中起作用(Halliday14)。韩礼德模式强调语言在各种生态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突出语言学家的社会责任(黄国文9)。此外,韩礼德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可以成为生态话语分析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何伟、张瑞杰57)。

《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以下简称《鲁》)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所著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遭遇风暴,漂流至荒岛并艰苦求生的故事。目前国内外针对《鲁》的研究主要从宗教、殖民主义、叙事学、精神分析等视角切入,但是鲜少有研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对《鲁》的文本中的生态话语进行分析解读。因此,本文选取小说的第十章进行研究,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阐释《鲁》中主人公鲁滨逊与非人生物的生态关系,即鲁滨逊与大海、鹦鹉、山羊之间的生态关系进行分析,以探索鲁滨逊生态观念的变化,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一.及物性

韩礼德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成三种: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并具体分析了这三种功能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韩礼德所指的及物性包括在概念功能之中。韩礼德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及物性系统把人类的经验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1)物质过程;(2)心理过程;(3)关系过程;(4)行为过程;(5)言语过程;(6)存在过程。(胡壮麟74-75)

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反应”、“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关系过程指的是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行为过程指的是诸如呼吸、咳嗽、叹息、做梦、哭笑等生理活动过程。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存在过程是表示有某物存在的过程。(胡壮麟74-84)

二.及物性系统下的生态话语分析

1.鲁滨逊与大海

在第十章中,鲁滨逊在大海中探寻如何逃离小岛的方式。在鲁滨逊与大海的互动中,一共有三种过程类型:物质过程8个,心理过程3个,存在过程4个。这些过程类型中,物质过程占多数。物质过程主要由carry, get in, get out of, serve, make, stretch等动词实现。在本章描写鲁滨逊与大海的内容中,作者勾画了一幅鲁滨逊在大海中探索逃离航线的画面。例如“It carried my boat along with it with such violence…”,表明了大海中的急流和漩涡让鲁滨逊感到大海的不可知性。于鲁滨逊而言,深不可测的大海是令人畏惧的,他只好绕着小岛航行,以防遇到强劲的漩涡。鲁滨逊对大海充满敬畏,他认为大海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会有平静和急躁的时刻。所以他等到大海恢复平和的状态后,继续出发探索小岛周围的环境,期待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解救自己。这一幅鲁滨逊划船在海上探险的景象,体现了人与大海之间的共生共存的和谐与灵动之美,也体现了人类探索大海、敬畏大海的生态观念。心理过程主要由perceive, see等动词实现。例如“…I perceived a strong, and indeed a most furious current…”,表明了鲁滨逊对于大海的细致观察。他发现大海中隐藏着一些十分危险的急流,也有潜在的危险元素。这也体现了大海也是自然界的一员。大海也是值得尊敬的生命体,它无私地养育着生物,在奉献的同时也建立了一套防御机制,以骇人的急流和漩涡作为保护屏障。存在过程主要由is来实现。例如“…not by the sea, for that was calm enough…”,体现了大海海面的平稳,也表现了大海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包容性。按照普通人的想法和常识,大海是不会像人类一样有情绪,但句中的“was calm”体现了大海的人性情感。大海也会像人类一样拥有平静的时刻。大海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会和所有生命体一样拥有多种情绪。这些过程类型体现了鲁滨逊崇尚自然,敬畏大海,视大海为生命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大海,体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

2.鲁滨逊与鹦鹉

鹦鹉是鲁滨逊先前花费大力气捕捉来的。在把鹦鹉带回家后,鲁滨逊一直耐心教导它学习人类语言,因而鹦鹉才学会如何说话。在鲁滨逊与鹦鹉的互动中,一共有四种过程类型:物质过程3个,心理过程7个,行为过程5个,言语过程7个。这些过程类型中,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占大多数。物质过程主要是由teach, carry等动词实现的。这些动词展示了鲁滨逊对鹦鹉的包容,体现了鲁滨逊对非人生物的尊重与理解,也表明了鹦鹉被赋予人的属性,在小说中被塑造成了一个人的形象。例如,鹦鹉像人一样需要学习,看到“…such things as I had taught him”就会令人想起“I had taught my children”这样的表达。鲁滨逊对待鹦鹉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谆谆教导,耐心细致。心理过程主要是由see, know, learn等动词实现的。这些动词生动地体现了鲁滨逊与鹦鹉之间的友情,他把鹦鹉当作自己在孤岛上的好朋友、好伙伴。例如“…immediately knew that it was he that spoke to me”,说明鲁滨逊和鹦鹉之间彼此熟悉,在小岛上已经像家人一样互相依靠。即使鲁滨逊因划船而筋疲力尽,睡得昏昏沉沉,被鹦鹉的说话声吵醒,他也丝毫没有被激怒。相反,他感到既惊奇又欣慰。他一睁眼就能看到忠诚的鹦鹉一直守在他的身边,从未离开。特别是动词“know”反映出了鹦鹉在鲁滨逊心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鲁滨逊在睡醒后立马意识到了是鹦鹉在他身边发出的声音,说明了他们已经相互陪伴许久。鲁滨逊想起曾经耐心教导鹦鹉学说话,现如今鹦鹉都能把语言精准地重复,这使他感到非常地欣慰与自豪。鹦鹉于鲁滨逊而言不是普通的非人生物,也不是一件随意可以替代的物品。鹦鹉是鲁滨逊的好伙伴,是一直默默地陪伴在鲁滨逊身边的家人。行为过程主要由sit, lie等动词实现。这些过程说明了鹦鹉对鲁滨逊的依赖。例如“…that he would sit upon my finger, and lay his bill close to my face”这样的句子表明,对于鹦鹉来说,鲁滨逊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所以鹦鹉会放心地坐在鲁滨逊的手指上,安心地把嘴巴靠在鲁滨逊的脸上。这也从另一个视角体现了鲁滨逊与鹦鹉之间的友情深厚,已经是成为彼此的依靠。言语过程的出现次数与心理过程相同。言语过程主要由speak, repeat, talk, call等动词实现,生动刻画了鹦鹉对鲁滨逊的亲昵姿态,也说明了鲁滨逊并没有只把鹦鹉当作是低于自己的生物,而是认为鹦鹉是与他在平等地交流、對话,表明了鹦鹉和人类一样,都是自然界的生物,没有高低之分。这些过程类型体现了鲁滨逊与鹦鹉和谐相处,视鹦鹉为平等的生命体,也表达了和谐、平衡、健康的生态观念。

3.鲁滨逊与山羊

鲁滨逊用编制藤器捕捉了许多山羊,他把山羊带回自己的居住地并开始圈养山羊。在鲁滨逊与山羊的互动中,一共有四种过程类型:物质过程22个,心理过程6个,行为过程1个,存在过程2个。其中,物质过程最多,主要由kill, hang, flay, dress, cut, bring, kill, breed, trap, snare, hamper, throw, tether, carry等动词实现的。这些动词与上文中鲁滨逊和鹦鹉之间的互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鲁滨逊的和谐生态观从此开始动摇。在鲁滨逊和鹦鹉互动的内容中,物质过程主要由teach等词来实现,表现了鲁滨逊把非人类的鹦鹉视为平等的生命体对待,彼时的他是一个有仁慈心、同情心的人。但他心中的和谐生态观被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打倒了。他对待同样是自然界生物的山羊,却在心里想着怎样把山羊残忍地杀死,如何利用山羊的最大价值,以满足自己在孤岛上的食肉欲望。“For example, if I killed a goat abroad, I could hang it up in a tree, flay it, and dress it, and cut it in pieces, and bring it home in a basket.”在他的内心中或许闪过要平等对待山羊这一生物的念头。山羊是他的“kid”,是他在这座小岛上养育的孩子。他心里也有过不舍的情感。“But I could not by any means bring it to pass, till my kid grew an old goat; and I could never find in my heart to kill her, till she died at last of mere age.”山羊在这座小岛上和鹦鹉一样也是陪伴他的朋友,但他仍然没有放弃他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心理过程主要由find, know等词实现。心理过程展现了鲁滨逊的观念由平等对待自然界生物转向利用自然界生物。鲁滨逊由一开始内心“never find in my heart to kill her”转变为一个冷酷的杀手,他 “had goats flesh to feed on when I am pleased”。他不再把生物当作和人类一样的生命体,而是将自己视为掠夺者。他被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席卷,尽他所能地剥削生物的价值,把山羊的生命权掌握在手中。他对一些老山羊存有不杀之心的念头竟是因为老山羊过于凶猛。由此也可以看出鲁滨逊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平等对待自然界的生物。行为过程由“grow up”实现。鲁滨逊在心中十分担心如果没有圈地圈养山羊,等山羊长大之后就会逃跑。此处反映出鲁滨逊强烈的利己主义心理。他把自己当成了山羊的主人,由他来掌控山羊的生活与生命。鲁滨逊没有把山羊视为像人类一样有情感的生物。他只把山羊当作他的食物,而他是食物的支配者与拥有者。存在过程由are, had等词实现。例如 “…for they are mighty sagacious, tractable creatures where they are well used”,显示出鲁滨逊内心深处只把山羊当作为他所用的物品。他认为山羊伶俐、易被驯服,这反而满足了他的掌控它们的欲望。此外,他以驯服多只山羊为傲。鲁滨逊“had a flock of about twelve goats, kids and all”。他把驯服的山羊当作他的孩子来养育,却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食物。这也表明鲁滨逊原先的尊重自然界生命体的观念已经发生巨大的转变。他完全把自身的利益置于所有生命体之上,只为满足自身的欲望。于鲁滨逊而言,其他的自然界生命体只是被利用的角色。此时,鲁滨逊原本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态和谐观已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残酷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

综上,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对《鲁滨逊漂流记》第十章进行了生态话语分析,主要关注鲁滨逊与非人生物的生态关系,包括鲁滨逊与大海、鲁滨逊与鹦鹉、鲁滨逊与山羊的生态关系。最初,鲁滨逊对待非人生物大海、鹦鹉的态度是平等、和谐的。在鲁滨逊和山羊的生态关系中,鲁滨逊的和谐生态观念开始发生了转变。他最初的观念被人类中心主义所打倒,这使鲁滨逊转变成为了一个破坏生态平衡的利己形象。鲁滨逊视己为岛屿上的统治者,把自然界的生物当作是他剥削利益的工具。反观当今社会,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重要一步即是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树立自然界生物平等的生态观念。

在面对大海时,鲁滨逊心中是充满敬畏的。他尊重大海是自然界中的一员。面对大海中的急流和漩涡,他没有选择与其对抗,而是遵从大海的运行规律,等到大海平静缓和下来再继续去探索逃离岛屿的航线。此外,他对待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鹦鹉也是百般照顾,像教导学生一样教鹦鹉学习人类的语言。鲁滨逊与鹦鹉之间真正做到了物我同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物之间和睦相处的生态关系。但是,鲁滨逊的生态观念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渐渐忽视了生物作为生命体的内在价值。山羊在他的眼中只是一种任由他摆布的物品,他肆意杀戮山羊,残忍地破坏了生物间平等相处的状态。鲁滨逊原先持有的生物间和谐平等的观念被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所破坏。因此,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前提是人类应该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持有正确的理解,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坚定地拥护生物之间平等和谐相处的理念,促成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生态关系,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R.&A. Stibbe. From th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discourse to the ecological analysis of discourse [J]. Language Sciences, 2014, 41:104-110.

[2]Fill, A., Mühlh?覿usler, P.(Eds.),The Ecolinguistics Reader. Languag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C]. London, 2001.

[3]Halliday, M. A. K. Collected Works of M. A. K. Halliday: Language and Education, Volume9[C]. London, 2007.

[4]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M].彭萍,芦欣等译.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0.

[5]黄国文.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J].中国外语,2016,13(01):1+9-12.

[6]何伟,张瑞杰.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J].中国外语,2017,14(05):56-64.

[7]胡壯麟,朱永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猜你喜欢
人类中心主义系统功能语言学笛福
鲁滨孙之父在欲海漂流
学术英语写作研究述评
及物性系统分析《未选择的路》及其汉译本
汉乐府诗《将进酒》英译文之语篇纯理功能分析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下的研究
语言之轭——笛福与斯威夫特时代的政治、偏见与印刷文化
文豪笛福一辈子在躲债
论笛福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