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的适应力

2022-05-30 10:48邓依云
第一财经 2022年8期
关键词:财年西门子营收

邓依云

西门子在中国

西门子早在1872年就开始在中国开展经营活动,当时它向中国提供了第一台指针式电报机,并在19世纪末交付了中国第一台蒸汽发电机以及第一辆有轨电车。1985年,西门子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全面合作备忘录,成为第一家与中国深入合作的外国企业。

西门子的中国市场营收和订单额占比持续扩大

在中国,几乎所有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听说过西门子这家公司。但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对西门子的印象往往与家电紧密相连,比如西门子的冰箱、洗衣机或洗碗机。

事实上,如今消费者仍然可以买到挂着西门子品牌标志的家电,只是这些产品与西门子公司早已没有任何关联。2014年,西门子以30亿欧元将合资企业博西家电50%的股份出售给博世集团,剥离家电业务。此后,博西家电获授权使用西门子品牌,继续独立生产和销售家电产品。

自1847年创办以来,已有175年历史的西门子一步步开拓,成长为一个体量巨大的集团,业务曾涵盖能源、家电、电信、交通、医疗等多个方面。而随着全球工业的高速发展,曾经引领时代趋势的西门子,也逐渐显出一些“老态”,不得不调整方向和步伐。出售家电业务,退出家电领域,就是动作之一。

对于西门子这样的全球工业巨头来说,“转身”并不容易。仅在过去的15年里,西门子就多次出现营收下降的危机。

不过,尽管动作缓慢,过程中还偶有阵痛,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西门子总体仍保持着增长的态势,虽然疫情期间营收受到很大影响,但毛利率也在近两年突破了30%的瓶颈,在2021财年达到了36.5%。这似乎应和了西门子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的那句名言:“我不会为短期利益出卖未来。”

2019年,《哈佛商业评论》将西门子评为近10年来数字化转型最成功的工业制造型企业之一。一家体量巨大的企业如何应对不断变迁的全球市场环境,并保持增长,西门子用将近200年的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从“加法”到“减法”

西门子的发展历程,基本与全球工业的发展史对应。

1847年,维尔纳·冯·西门子和约翰·乔治·哈尔斯克发明了指针式电报技术,并合作创办了一家电报机制造厂,也就是西门子公司的前身。第二年,西门子就建造了一条从柏林到法兰克福的跨度500公里的电报线,成为当时欧洲跨度最长的电报线路。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1866年,西门子研发出实用发电机,成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重要标志,电力逐渐取代蒸汽成为新动力。西门子也借此正式开启了业务扩张,先后制造出全球第一部电梯、第一套电子公共交通系统、第一辆有轨电车,还制造生产了电话、收音机、电子显微镜等,并开始涉足电子医疗设备,几乎触及了工业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

西门子的全球化也在这时起步。1850年,西门子在伦敦设立了代表处,并于1868年在英国政府的委托下,修建了一条从伦敦到印度加尔各答的长达1.1万公里的电报线路。早在1870年代中国洋务运动时期,西门子的直流发电机和电报设备就进入中国,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电信事业。

到“二战”前,西门子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气工程公司。创立前期涉足的领域,也基本奠定了公司日后的核心业务:发电、能源、电信、家电、交通、照明、医疗。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启,自动化成为新的生产力,西门子也迅速跟进,在1958年推出了第一台晶体管控制系统SIMATIC,此后相继研发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工业软件。由“Siemens”和“Automatic”(自动化)组合而成的词语SIMATIC,成为西门子自动化系列产品的品牌名。在从电气化走向自动化的时代,西门子完成了第一次转型。

然而到了20世纪末期,西门子逐渐显得力不从心。自由市场的建立,让西门子不得不面对全球市场更激烈的竞争。更致命的问题来自于公司内部。从1980年代卡尔亨茨·卡斯克担任CEO开始,西门子开展了大量的投资收购工作,原本就庞大的业务体系越发臃肿沉重,拖累了公司的整体运营和发展。

如果说前一阶段其战略的关键是实行扩张和多元化發展的“加法”,那么进入21世纪后,西门子的发展理念变成了“减法”,开始大刀阔斧地收缩和精简业务线。

2005年,西门子将手机业务以2. 5亿欧元的价格卖给了明基。与此同时,西门子的电信业务也开始整合,2007年,西门子与诺基亚合并两家公司的电信设备业务,各出资50%成立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此后,西门子又相继出售了企业通信部门、家庭及办公电信设备部门,并于2013年将持有的诺基亚西门子通信50%的股份出售给诺基亚。至此,曾经是西门子起家业务的通信,彻底被剥离出去。

2014年5月,刚上任一年的时任西门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乔·凯飒(Joe Kaeser)发布“2020公司愿景”,宣布西门子未来将专注于数字化、自动化和电气化。同时,公司的组织架构大规模调整重组,原先的工业、能源、医疗三大业务领域层级被取消,合并为九大集团,管理转向扁平化。同年,西门子又出售了博西家电股份,退出家电市场。

从西门子这些年的营收和毛利率变化来看,凯飒上任后对西门子的调整起到了明显效果。2014财年时,西门子的营收已经连续两年下降,仅为719.2亿欧元,甚至不及7年前的水平。而到2015财年新架构正式运行后,西门子的颓势迅速扭转,此后连续3年营收呈增长态势。

2018年,西门子再次精简组织架构,取消业务集团的层级,设立三大运营公司、三大战略公司,以及服务业务公司。“去中心化”是这次调整的核心。

此次调整后,西门子的发力核心转移到数字化业务,能源和医疗两大业务也相继被分拆成独立运营的股份公司,分别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独立上市—近几年,诸如通用电气、飞利浦等同样拥有多元业务的大型跨国公司,也相继走上精简之路,这方面,西门子算是走在了前列。

根据西门子的最新年报,目前公司的四大主营业务为数字化工业、智能基础设施、交通和西门子医疗。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大幅“瘦身”,西门子保留的仍然是触及城市发展的核心业务。这是这家公司一百多年来始终不曾改变的核心逻辑,也是其聪明之处。这能让它更容易得到各国政府的支持,从而获得长足发展。2021财年,西门子就在美国拿到了包括双动力、混合动力电池车辆及相关服务在内的火车组合订单,订单额高达28亿欧元,是西门子在美洲有史以来最大的订单。

正如凯飒所言:“真正能够存续发展的不是规模最大的公司,而是适应能力最强的公司。”

一家叫西门子的中国公司

由于西门子的业务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发展中国家一直是西门子重要的目标市场。中国无疑是其中之一。在西门子2021财年的全球营收中,中国市场在西门子营收中的占比达到了13%,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海外市场。

西门子近15年营收和毛利率变化

数据来源:西门子年报

西门子全球业务架构经历多次精简和调整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近二十年来西门子不断出售和剥离业务,收缩业务线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与在全球成长的逻辑一致,西门子在中国也紧跟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与政策风向,并和中国政府保持着密切合作,这也是西门子中国历任CEO都强调的战略,前任中国CEO赫尔曼(Lothar Herrmann)甚至曾公开表示,“我们认为自己就是一家中国企业”。

早在1904年,西门子就在上海开设了中国第一家永久办事处。尽管90年后,西门子在中国的控股公司才正式成立,在此之前,西门子已多次参与中国城市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

1978年,西门子在上海举办首届“电子和电气技术博览会”,吸引了近4万名工业领域的技术专家。1984年,西门子参与建设了中国第一条远距离高压直流输电线,能将1200兆瓦的电力从长江中游的葛洲坝水电站输送到上海。1989年,西门子获得修建上海首条地铁线路1号线的订单,为1号线提供全套机电设备。

西门子在中国的建设成果让它赢得了中国政府的信任,无形中,也能帮助它规避不少风险。1994年,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家在华组建控股公司的外资企业。

正式进入中国后,随着中国不断加大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西门子也顺利接到了不少“大单”:3. 5亿欧元的电气机车订单、18亿元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行李处理系统、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共计高达14亿元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及服务采购协议……可以说,西门子的业务发展同中国改革开放后高速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西门子保持着对中国政策的敏锐嗅觉。2006年,中国国务院启动“十一五”节能减排计划,倡导各行业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西门子随即打出“绿色牌”,2007年,时任西门子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郝睿强(Hausmann Richard)表示,将把100亿元追加投资中的50亿元人民币投入节能环保相关的技术创新,预期未来在华销售额的一半以上将来自节能环保领域。

凭借着在发电、输电、照明、建筑、运输等各方面与环保相关的产品、技术及解决方案,西门子随后拿下了2008年北京奧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合同订单,成为这两项大型活动的“绿色供应商”。其中,西门子获得的与上海世博会相关的合同价值超过10亿欧元。

西门子四大主营业务营收及占比

数据来源:西门子2021财年年报

西门子亚太地区营收占比接近1/4

数据来源:西门子2021财年年报

而西门子在全球实行的“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转型路线,也在中国沿袭。为此,西门子在中国大量投入研发,先后在中国成立了高科技技术化中心、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自动化产品研发中心、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全球机器人研发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截至2021财年,西门子在中国拥有20个研发中心,研发和工程人员超过4800名。

2016年以来,西门子在中国的营收和订单额占比基本保持着扩大的趋势。到2021财年,西门子在中国的营收占比达到13.2%,相比2016年增长了5.1个百分点;订单额占比也达到12.7%,相比2016年增加4.8个百分点。

西门子四大主营业务的增长都离不开中国市场的巨大贡献。在西门子2021财年的分析中,中国多次被特别提及。以数字化工业业务为例,2021财年,该业务的营收和订单额分别同比增长了16%和10%,西门子指出,中国制造业的恢复是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其他国家的复苏均不如中国市场强劲。

今年7月,西门子宣布将把位于苏州的西门子电器产品中国总部升级为中国及东亚总部,职责扩展到韩国、日本等东亚地区业务,中国市场在西门子集团中的地位进一步鞏固。

工业巨头要做技术公司

2015年,西门子这家曾经的全球电气巨头,开始称自己是一家技术公司。

也是从2015财年开始,西门子参考主要竞争对手的利润率水平,对各业务集团设定一定的目标利润率范围。2021财年,数字化工业在各业务中目标利润率最高,为17%至23%,这也代表了西门子新的转型方向。

四大主营业务中,数字化工业目标利润率范围最高

数据来源:西门子2021财年年报

2018年公司架构调整后,数字化工业就成为主营业务之一,随后的3年里,数字化工业集团在西门子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不断扩大,从2019财年的18.5%跃升至2021财年的26.5%。

当然,西门子在数字化领域的布局,从更早就开始了。工业软件是西门子数字化的起点。2001年至2009年,西门子连续收购多家制造执行系统(MES)厂商,并于2010年整合推出模块化平台Simatic IT。

在此期间,2007年,西门子以3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提供商UGS。PLM软件是一个企业业务平台,能够让企业对产品实行数字化创建、制造和管理,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机械行业等多个行业中广泛使用。此次交易后,UGS公司更名为西门子PLM软件公司,成为西门子的一大分支机构。

此后,西门子又相继收购过工业数字工程软件、质量管理软件、机电仿真软件等的供应厂商,经过数十笔的投资收购,逐渐形成了涵盖研发设计、工厂自动化、运动控制等工业全流程的工业软件布局,西门子甚至一度成为欧洲第二大软件公司。

2018年业务调整后数字化工业集团经营情况

数据来源:西门子年报

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新浪潮的涌现,西门子也加速投入新的领域。2012年,竞争对手通用电气率先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并于第二年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工业云平台Predix。2016年,西门子紧随其后,正式对外发布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2018年,西门子收购低代码平台Mendix,进一步改进MindSphere。

西门子数字化业务在中国的布局推广基本紧随其全球步伐。2019年,MindSphere在中国落地阿里云,截至2021年7月,已有约200家公司拥有其系统账号。2021年,低代码平台Mendix则在腾讯云上开始运行。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在去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强和国有企业及中国头部企业的合作,帮助中国央企实现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业务未来在中国的发力重点之一。

从中也可以看出,西门子的数字化工业业务本身也在转型。在耕耘已久的传统工业软件领域之外,西门子亦在探索人工智能、边缘计算、5G等技术,并试图将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结合,打通硬件和软件。2021年,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与Google Cloud达成合作,希望把Google Cloud的数据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与自己的工厂自动化系统相结合,将人工智能带入制造业车间。

2021年,博乐仁(Roland Busch)接替凯飒成为西门子总裁兼CEO,他提出,从2022财年开始,数字化工业集团将从根本上转变商业模式,软件订阅服务将取代软件产品成为数字化业务新的增长点。

西门子开拓数字化服务的另一个尝试是提供转型咨询。在“2020公司愿景”之下,西门子成立了物联网服务事业部,并在2020年更名为西门子艾闻达,负责整合西门子的数字化转型经验,支持客户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制定和实施。2019年,苏州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就与西门子达成合作,推出智能租后管理平台,运用物联网技术管理租赁物资产,在疫情期间远程办公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博乐仁上任后曾多次表示,西门子不会再分拆业务,也将停止对初创公司的大举押注,而将专注于整合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核心技术上的能力,必要时通过收购填补空白。

根据最新财报,西门子的数字化工业集团在2022财年第二季度营收45.65亿欧元,在总营收中占比达到26.8%,利润率达到18.1%,为四大主营业务中最高。这家老牌公司在跨越时间和国界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彰显了自己的生命力与适应力。

猜你喜欢
财年西门子营收
No.2 知乎2021年全年营收29.59亿元,同比增长119%
基于西门子SMART系列PLC关于99套模具选择的实现
朗盛对2021财年开局充满信心
坦桑尼亚2020/2021财年粮食供应充足
恒安国际2015年实现营收 244.5亿港元
解读NASA 2015财年预算
西门子 分布式I/O Simatic ET 200AL
西门子引领制造业的未来
写在新财年到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