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刺客

2022-05-30 16:50许诗雨
第一财经 2022年8期
关键词:脏话刺客谐音

许诗雨

如果你经常逛社交平台,是否也曾对vx、卫星号、公主号这些名词摸不着头脑?如果你经常看短视频,是否疑惑过为什么字幕里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缩写,比如在一个介绍如何买一条新鲜的活鱼宰杀后清蒸的视频里,买写作m,死变成s,血则是x。

你可能多少隐隐已经猜到点什么了,而现在这个问题被摆在了明面上。7月13日,@尚龙老师在微博上陈述了自己在抖音上直播一天违规8次的经历,其中3次是因为提到了微信被警告涉嫌导流。最后,他把这件事的落点收尾到了屏蔽词导致谐音梗大流行,这样下去会影响下一代的文字体系。

话说到这份上,PR们很难不采取点行动。抖音黑板报很快在他们的今日头条平台上站出来指出了四大不实。但每个“不实”后面却都是在解释平台会基于什么理由对这些词作出限制,颇有点口嫌体正直的意味。

比如@尚龙老师提出的在平台上说疫情原因是违规的,要说成口罩原因。“不实”后的解释是:“涉及疫情需要规范表述,不能借疫情博同情和卖惨”。用OKR来分析这个操作,Objectives显然一点也没实现嘛。“口罩原因”虽然别扭,表达的含义其实没变化。说的人或许也不是想卖惨,但现在倒是被逼得有点卖萌。

这事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原因很简单,天下苦屏蔽词久矣。相关新闻的热评里,网友很明白,这个问题各个社交媒体平台都有。用当下流行的“刺客学”解读,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刺客现象。这些平台用的还是双刃剑,不仅会对内容创作者发起猝不及防的背刺,还伤害着中文的表达。

有一些屏蔽词设立的初衷是在努力使网络空间“清朗”,但人的主观能动性总是让这些“好意”事与愿违。

在社交平台,禁用脏话并不会让脏话消失,只能让更多不脏甚至优美的词成为新的脏话。去年,社交媒体上发生过一次“伞兵”事件。因为一个众所周知的脏话词被各平台屏蔽了,于是人们很早就开始用声母相同的其他词组代替。去年,伞兵突然就成了这个词语的热门替代。这下,官方坐不住了,为了不让这个伟大光荣的职业被污名化,央媒专门作了批判。

而在小说和音乐平台上,那些原本平平无奇的词汇,突然被算法机械地变成**或者□□,谁能忍不住去动一下歪心思?页面是日渐清朗,但内心好像越发浑浊起来。

另一些屏蔽则很显然能看出是平台在做内容监管时,出于利益驱动目的夹带了点私货。比如,我们作为一家商业媒体,有时在第三方平台上发些公司的新闻就会因为带了品牌名称(怎么可能不带)被判定为推广进而被限流。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也简单,要么不要在意流量,要么交钱买个“少审金牌”。啵啵间、秒秒这些词,多少也算一种平替的解决方案。

平台们显然是知道屏蔽词造成了谐音梗大流行的。7月13日,新浪微博的微博管理员账号发布了“将对站内利用谐音字、变体字等‘错别字发布、传播不良信息的违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的公告。属实虽远必诛了。

文字内容发不出去,删删改改便是,更苦的还是视频创作者。辛辛苦苦拍完剪完,万里长征其实才走一半,在真正发布之前,还要翻越渲染导出、上传后台、平台审核几座大山。随便一座,就有可能卡你半天不商量。等到熬过无尽等待,以为终于可以收工时,却发现视频因为有违规内容审核不通过,那自然是比在便利店被雪糕刺客捅一下要痛上百倍。

一条视频大多会多平台同步投放,各平台之间的忌讳还各有不同。随便是谁,多经历几次这种磨人的从头来过,显然都会走上主动避险的道路—预判审核的预判,把任何可能违规的地方先自我屏蔽一番。

上面这些情况,你看出了有多少只手在左右表达吗?监管、平台、内容创作者都为了各自的理由阉割掉了一部分话语。现实中,各方的诉求可能会产生对立,但最后却统一成了一个只有中文受伤的網络世界。

所以当一些高考话题的短视频里“金榜题名”被换成“金b提名”,每个平台当然都可以理直气壮辟谣和自己的审查标准无关,但反过来,现在又顺势“呼吁用户规范使用汉字”的在座的各位都没责任吗?

最近,我们在带新实习生写稿子时,还得鼓励他们放开胆子把品牌名称写全。相信他们在权衡淘宝还是某宝、拼多多还是某夕夕时,内心也挣扎过,但最终身边的表达环境还是影响了判断。

屏蔽之下,中文的几种伤口

首字母缩写之伤

短视频里,w=万、m=买、s=死,q可以指枪也可以指钱,以此类推还有很多。上一次如此极致简化改造汉字的,还是日本人发明的片假名。当然,那已经完全是另一种语言了。

缩写最早是大家替代不可言说词的一种手法。随着平台上连买卖行为都不得不缩写表达后,人终于有了种尺度拿捏不准就先缩一缩的集体错觉。但同声母的词语太多了,啥都缩写难免会造成惊人的反效果。例如有粉丝在维护某男星没有家暴时会掷地有声地打出“×××没有jb”。

谐音梗之伤

谐音词可太多了,除了误伤过伞兵名誉,还冒犯过少数民族,比如尼玛在藏语里译为“光明的,神圣的”,同时也有“太阳”的意 思。

代称之伤

上海有一个叫南翔的地方,虽然这真的是个非常不错的社区,但自从互联网上翔被用作屎的代词,南翔居民对熟人的嘲笑已经家常便饭了。

*号之伤

自从网络空间开始给不雅词打*,曹操这位著名历史人物就再也没在对话框里拥有过完整的姓名—即使是在为同名英雄配了5款皮肤的《王者荣耀》里。

□□

□□和*作用类似,但因为□实在太像一个字了,因此产生了更强烈的喜剧效果。最著名的莫过于用□代替杀,于是《杀死比尔》和“十步杀一人”成了更高难度的《□死比尔》和“十步□一人”。

强行正能量之伤

“浪姐3”播出过程中,《星星点灯》一歌出现改了歌词的争议。但在此之前,如果你留心过节目里的歌曲字幕,应该也会发现很多歌词其实都被悄悄替代了。例如《处处吻》中的“一吻便杀一个人”被改成“一吻便刷一个人”。别问刷一人是什么,只要去掉负能量就行,中文正不正确不重要的啦。

猜你喜欢
脏话刺客谐音
刺客虎传
脏话怪兽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看不见的空中刺客
谐音词的规则
刺客豫让:士为知己者死
绝妙的数字灯谜
刺客
网络脏话的缘起 辨析与救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