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2022-05-30 16:56陆岷峰
海南金融 2022年8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数字技术双碳

摘   要: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构成了低碳金融的主体内容,由于服务对象具有特定的要求和规范,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痛点。应用数字技术不仅能消除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桎梏,还有利于提升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应用效能。因此,积极构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精准获客,加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数字产品创新,提升应用数字技术手段提升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制定长周期数字信贷管理办法,打造构建绿色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等成为数字技术赋能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双碳”目标;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数字技术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2.08.006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22)08-0066-06

一、引言

随着“双碳”目标的稳步推进,绿色金融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转型金融作为金融部门探索如向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有效填补了当前绿色金融尚未覆盖到的高碳企业和棕色资产。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早,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转型金融作为专业概念提出时间不长,虽有实践但未形成系统的标准、产品、评价等。无论是绿色金融还是转型金融在运行过程中都存在痛点,有些痛点通过传统的金融思维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而数字技术作为新型的技术手段,近年来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数字技术内嵌于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发展路径当中,不仅是金融数字化的需要,也是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需求。因此,基于数字技术应用的视角,深度研究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陆顺(2022)认为“双碳”目标提出是一项具有强烈刚性的目标,全国上下须对这一目标有充分的认识,并要明确各自的历史责任和使命。陆岷峰(2022)认为双碳目标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这一目标实施过程中,将引起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赵越(2022)认为“双碳”目标对社会的影响是全面、基础性的,所有的机构组织既是“双碳”目标的实现的推动者,又是“双碳”目标的具体实践者。低碳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会,而对于高碳行业将面对强制转型或不得不退出市场的境地。

绿色金融是属于金融行业的一个产品线,是一种金融产品。曹梦石(2021)认为绿色金融是金融机构为了推动环境的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金融活动,通过金融工具的应用加强对各种资源引导,促进社会绿色发展。杨丽萍(2022)认为绿色金融是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对绿色项目的支持,金融对实现“双碳”目标更具有针对性、精准性。陆岷峰(2022)认为绿色金融虽然针对性强,但不足也很明显。实现“双碳”目标一方面要靠绿色项目推进,但大量的棕色行业、企业的转绿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体力量,因此,加快转型金融发展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体和关键。

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共同构成了我国低碳金融的体系。殷佳(2022)认为转型金融在当前的金融实践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少商业银行除了绿色金融项目外,对于一些企业、组织着力向低碳转型也给予了大量的金融资源配置。杨丽萍(2022)认为转型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渠道,棕色是目前企业的主色,完全符合低碳要求的企业和组织是小占比,因此,依靠金融手段加快大占比的棕色企业转型十分重要。陆岷峰(2022)认为基于转型金融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发展转型金融必须根据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进行专业化管理。

数字技术主要是指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元宇宙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陆岷峰(2022)认为数字技术是现代经济活动发展的催化剂,数字化已经成为金融企业间竞争的最主要的手段,金融是數字技术最佳的应用场景,目前已经到了“无数字不金融”的时代。赵越(2021)认为数字技术不断推动着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由于数字技术的核心是创新,由技术创新带来的金融变革也在不断进行。杨丽萍(2022)认为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对各行业带来巨大变革、技术红利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我们在充分应用数字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数字技术应用的风险管理。

三、基于数字技术应用角度的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基本思路

(一)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发展中的主要痛点

绿色和转型金融发展面临的痛点较多,按照信贷工作的一般流程来看,存在客户选择、产品创新、信贷风险、利益机制等几个方面。

1.精准选择低碳客户难度较大

绿色金融的服务对象以项目为载体,只有符合绿色金融扶持目录的项目才符合服务条件;而转型金融是以企业、组织为单位,除了符合贷款一般性条件外,还要符合转绿条件,对服务对象介入支持前,要对其进行预评估。在目前缺乏优质金融资产的情况下,再加上诸多涉绿的指标、约束性条件等情况,无疑加大了客户选择的难度。由于没有建立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客户的培育和扶持的系统管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客户管理专业化管理体制与体系,致使金融机构在发掘绿色企业客户时获客成本较高,在选择与识别客户时难度较大。

2.个性化金融产品创新不多

一是金融产品体系不完善,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其他金融业态很少有绿色和转型金融产品,如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等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二是绿色金融产品大多是国外舶来品,没有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更没有在世界上形成绿色金融或转型金融的中国品牌产品;三是转型金融基本上还是常规信贷业务的绿色化,没有根据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专门构建系统的产品流程、标准、风险评估方法等;四是产品数字化程度较低,技术含量不高。

3.贷后风险管理难度较大

贷款风险与贷款期限关联度十分高,期限越长,风险影响因素越多,在当今世界经济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情况下,期限风险显得尤为突出。绿色产业回报周期长,初始投资规模较大,风险影响因素较多。如建设期面临自然灾害、地质环境、规划设计以及产业政策等风险因素;投产期又面临市场预期、设备损毁、补贴政策以及技术进步等风险因素。涉绿项目和企业由于风险因素较多,导致金融机构贷后风险管理难度大,传统的信贷管理模式很难适应绿色产业的项目和投资。

4.金融机构与服务对象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又是一种特殊的商业性金融业务,因而保持政银企间信息的对称和共享十分必要。从政府层面来看,目前没有全国性或区域性绿色项目平台,没有权威部门统一管理和发布有关绿色项目数据方面信息。从企业角度看,没有统一规范的绿色金融项目信息披露标准,一些企业在信息披露中往往是选择性披露,金融机构难以获得系统的绿色和转型项目的信息,政银企间没有形成对称的信息系统,增加了金融机构发展和识别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难度及成本。

(二)数字技术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发展中的应用

1.大数据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是通过海量数据的收集、分类、清洗,得出数字信息结果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一种手段,大数据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中应用是贯穿始终的。大数据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提供了全面系统的信息,数据量越大,信息越精准。大数据不仅可以提升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精准获客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设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提升对客户的风险判断能力。此外,大数据可以通过平台化管理,打通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及政府、管理部门之间信息通道,适时进行信息披露,有利于改进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设计、优化业务模式等。

2.人工智能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应用

人工智能是通过算法等技术,模仿人的行为的一种技术,人工智能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中主要应用在筛选目标客户、风险自动设别等方面,其在短时间可以对大量的关联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客观的结论,同时,可以替代调查报告、风险自动预警等多项工作。

3.区块链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应用

区块链是通过在各个链块实行分布式记账,从而实现信息共享、智能合约、可溯性、去中心化等功能。区块链技术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中的应用最主要是能够实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间信息的共享,同时,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功能可以约束各参与主体行为,保证信息真实性。

4.物联网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应用

物联网是通过视频、遥感技术,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可视性,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物联网技术对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服务对象的物理资产,可以实现7*24小时实时管理,只要抵押物出现超预设警示指标,计算机系统会自动提醒管理者,或直接启动系统进行控制、制止,对物的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思维和方法。

5.元宇宙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应用

元宇宙是互联网技术的终极形式,通过虚拟世界、数字孪生技术,制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平行的虚拟世界场景。虚拟世界的数字员工可以替代自然人进行风险识别与管理,特别是可以模拟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在未来若干年风险的各种结果,通过压力测试,可以直视未来风险失策后果及管理效果,为切实加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提供管理启发的灵感和思路。

(三)以数字技术为抓手推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发展的基本思路

1.共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管理信息化

平台是数字经济一项重要的特征和实现数字技术应用功能的最主要载体,平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通过平台的功能不断完善,可以形成强大的服务能力。目前全国或区域性暂无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综合服务平台,导致信息缺失问题严重。因此,金融机构要联合政府、企业构建可操作、可计量、可验证一体化的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一是要应用大数据工具,將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相关政策、文件标准、企业信息进行归集,对这些数据要进行清洗、分类。二是要积极应用区块链原理,实现平台信息适时分布式录入,保证初始数据信息的真实性,要按照授权规定,既要实现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数据共享,又要根据管理权限进行授公使用,保护参与主体的信息安全。三是要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对归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金融机构提供目标数据与信息,提升金融机构决策的准确性。四是不断完善平台的功能,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2.运用数字技术优选客户群体,实现获客精准化

一是要对企业和项目实行名单制,在全社会建立环境信息基础库的基础上,建立本行客户或目标客户名单。二是按照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以及本行的信贷准入的标准,与社会上的数据公司进行链接,查找符合条件的重点客户名单。三是对于符合基本条件的客户,应用智能工具进行线上营销。四是对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客户库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各种数据、关联信息的变化,不断更新客户类别,实行分层、分级管理,优化客户结构。五是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统一行动,推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与其他金融的对接。

3.加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数字产品创新,实现产品数字化

碳金融产品是实现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实现载体,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进行碳金融产品创新,实现碳金融产品系统化、标准化、品牌化。一是要围绕碳交易市场进行产品线的顶层设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来提升金融机构产品创新能力,形成具有数字技术含量的碳金融产品体系。二是通过数字技术提升碳交易市场的灵活度和效率,大胆引入中央对手方机制,建立碳定价交易体系,设立碳配额预留机制以及服务碳市场平准基金等。三是提升绿色、转型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开发绿色、转型产品,构建完整的产品服务体系。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研发,增加各类机构开展绿色投资信息,开发出具有行业特征的绿色金融产品。

4.综合应用数字技术手段识别风险,实现风险管理科学化

一是积极构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项目评估标准和指标。除了要按照一般的金融信贷业务进行评估外,还要增加涉绿、环保等特殊要求的指标,对项目和企业进行全方位评估。二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服务对象的有关信息输入特定的管理系统,进行信贷风险识别、对比和判断,为金融机构是否提供金融业务提供依据。三是积极应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对高碳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前预知相关的风险,通过完善差异化信贷政策,在授信审批、利率定价、风险控制等进行创新性引导,从而保证投入的项目能够归避各类风险。四是开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风险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积极应用元宇宙技术,通过虚拟空间场景的再造,对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进行高频度、强压力监测,通过若干虚拟场景的演示,揭示可能出现的趋势与结果,为金融机构应对项目的风险及早提出相关措施和策略。

5.制定长周期数字信贷管理办法,实现风险管理动态化

一是树立长周期管理理念,立足于长期管理,延续历史的变革。二是应用大数据技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要对不同时期发生的新的风险指标及时进行更新。三是应用人工智能根据数据预警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实行数字机器人管理,对项目关联的风险指标进行实时的监控,一旦触及红线就及时报警提示。四是应用技术手段对存贷款结构进行智能化配置,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计算出一定时期内长期存款的最高规模,将长周期贷款控制在最高规模线以下。五是通过嵌入数字技术的管理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通过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风险管理指标,实行智能化监测,只要发生影响要素变动,系统自动分析风险情况,所有的信息均以分布式录入,可以溯源追查源头,也可以系统地保存项目和企业的信息,提高管理效能。六是充分应用物联网技术对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服务对象的物理资产实行7*24小时全面、实时管理,对于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融资抵押物一旦出现触碰预设警示指标时,计算机系统自动提醒金融机构管理者,或者直接启动系统进行控制、制止。

6.打造绿色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实现业务体系线上化

中小微企业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大多数小微企业与绿色金融项目无缘,但其属于转型金融的服务对象,发展绿色中小微金融不仅是将绿色环保作位一个信贷准入评价标准,实质上要对整个金融服务体系与架构进行重构与设计,开发符合小微企业、社区家庭以及个人的低碳行为的投融资创新工具。一是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获得绿色小微客户,将绿色标准内嵌入于小微金融的业务标准当中,改变相应的评价方法。二是要利用人工智能对于标准化的绿色小微企业进行授信审批,自动定价。三是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对绿色小微金融的信息溯源、保真、约束等进行流程化管理,提升业务的经营效率。四是通过绿色小微金融管理系统,在线上完成绿色小微金融的申请、审查、审批和提款,尽可能实现绿色小微金融交易完全线上化。五是通过大数据系统设置的风险预警、关联信息的提醒等实施有效的、实时的贷款管理,加强贷款的风险管理。

(责任编辑:张恩娟)

参考文献:

[1]陆顺.数字金融与低碳金融:互融燃点、共促体制与共生机制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2(1):37-42.

[2]陆岷峰.不確定性金融风险及其治理措施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2(5):1-9.

[3]赵越.城市资产管理公司:去行政化与市场化转型升级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22(1):43-53.

[4]曹梦石,徐阳洋.“双碳”目标与绿色资本:构建资本有序流动体制与机制研究[J].南方金融,2021(6):24-32.

[5]杨丽萍.关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内在联系和策略研究——基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J].海南金融,2022(3):14-20.

[6]陆岷峰,徐阳洋.“双碳”目标背景下供应链经济的新特点、新挑战与新对策[J].新疆社会科学,2022(1):43-52.

[7]殷佳.直播电商供应链金融:零售行业与金融主体创新发展新赛道[J].区域金融研究,2022(7):1-15.

[8]杨丽萍.中小商业银行风险“二元化”管控研究—基于应用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实现法规制度数字化的视角[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2(2):11-17.

[9]陆岷峰.新格局下强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22(1):83-92.

[10]陆岷峰.关于我国中小微企业健康生态培育与数字化应用研究[J].兰州学刊,2022(3):52-61.

[11]赵越.基于经济双循环战略背景下数据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1(9).

[12]杨丽萍.新时代共同富裕政策背景下资本向善与资本伦理秩序研究[J].南都学坛,2022,42(3):103-109.

[13]陆岷峰.区块链技术在发展普惠金融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政银担企金融生态圈的再造[J].金融发展研究,2022(6):84-89.

[14]郝朝坤.供应链金融模式与供应链经济发展:金融与科技协调的视角[J].改革与战略,2022(2):94-104.

[15]陆岷峰.共同富裕政策背景下金融的历史使命与着力点选择——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1):33-46.

[16]徐阳洋.构建我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体制与机制研究——基于数字技术应用的角[J].西南金融,2022(1):21-30.

[17]欧阳文杰.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J].金融科技时代,2022(1).

[18]陆岷峰.关于当前我国元宇宙发展及在商业银行的应用战略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2(6):77-86.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互联网金融市场跨界风险的协同监管长效机制与政策研究” (21BJY022) 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2-06-06

作者简介:陆岷峰(1962-),男,江苏金湖人,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数字技术双碳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