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明板书研究述评

2022-05-30 19:25付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8期

付煜

内容摘要:彭小明教授的板书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理论研究全面、精深,可谓成果丰赡;其实践研究精于内容和形式的表达,可谓精粹。其丰赡理论研究涉及板书特征、分类、系统、原则、审美、创新和度等方面,其精粹实践研究体现出“象显、意丰、形美”的特点。

关键词:彭小明 板书研究 理论丰赡实践精粹

板书是教师为帮助学生学习而在黑板(或白板)上留下的关键教学信息。板书研究是研究者研究如何科学地创建板书才能有效创设直观情境的教学艺术探究。板书设计看似简单、随意,实则匠心独运;板书研究看似肤浅,但实则奥妙无穷,值得深究。彭小明教授正是深明板书理论和实践的真谛,才形成了他丰赡、精粹的板书研究体系和艺术成果。

一.丰赡的板书理论研究

一門人文社科或者一个人文社科专题的丰赡理论研究,一般包括跟学科或专题相关的概念研究、理论研究、原则研究和各种实践标准研究。概念研究是各种研究的起点,必须把握好概念的特征;理论研究是概念研究的推广和展开,可以延伸到相关概念的分类和研究的整个系统;原则研究上承理论下接实践,是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各个实践标准研究包括审美标准、优化标准和评价标准等等。彭小明教授的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专题板书研究,其研究的理论内容就完全包括板书特征研究、分类研究、系统研究、原则研究、审美研究、优化(创新)研究和“度”的研究。[1]后三者都属于实践标准研究。

(一)板书特征研究

彭小明教授认为语文板书作为教学的最基本、最常见的辅助手段,“不但具有一般板书知识性、浓缩性、共生性等特点,而且具有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等个性特征”,也即他认为“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是语文板书的显明个性特征。他认为,语文板书的教育性是语文教材文道合一特点的反映,因为语文教学重文也重道,所以语文板书应具有教育作用,但语文的教育性不同于政治课的直接思想教育,它往往具有“潜移默化”和“渗透性”的特点。他认为语文板书的科学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语言文字的规范性、表现知识的正确性、反映课文的准确性、表现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他还认为,板书是辅助教学的,如果板书内容上失去了科学性,那么再“艺术”的板书,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认为,教育性和科学性主要是从板书内容视角说的,艺术性则主要是从板书形式角度总结出的特征,优秀的板书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这里的艺术性即指板书的形象性、新颖性、简洁性、条理性、启发性和审美性。彭教授认为,板书的实用性指板书几乎能服务于无限的目的。概而言之,其实用性可以服务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即“于教师而言,它富有操作性”,能围绕教学目的,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效地展开教学;“于学生而言,它具有导学性”,能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记忆再现、感受体验、掌握迁移。显然,实用性是从板书内容和板书形式的综合视角来总结的。[2]这四大板书特征的总结,就为语文板书概念奠定了个性和本质特征基础。

(二)板书分类研究

板书作为教学艺术,作为语文教师聪明才智的结晶,类型多样、创意无穷,因此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才能清楚、明白,于是彭教授从四个层次对语文板书分类进行了探索。第一,他指出了板书分类“形式杂乱,错误百出”的乱象,这是提出板书分类存在的问题;第二,他研究了板书分类的原则,即“标准统一”“包举穷尽”“科学正确”三原则,这是从原则层面分析板书问题;第三,他研究了板书分类的科学方法,即“A,非A式的”对立式二分法,“把划分的概念一次性划分完的”一次分类法,“根据不同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目的对划分对象进行细致分类的”多次分类法,“把被划分的对象按母项子项连续划分下去的”连续划分法,这是从方法层面分析板书问题;第四,他以多次分类法为标准对板书进行了具体分类,分出了多类板书:“按板书容量可分,专题式、综合式板书”;“按板书地位可分,主板书、副板书”;“按板书发展可分,传统板书、现代板书”;“按板书主体可分,教师板书、学生板书、师生板书”;“按板书呈现形式可分, 书写式、悬挂式、映像式板书”;“按板书表现手段可分,板书、板画”;“按板书时限和作用可分, 课前预习板书,课中提问、讨论或讲授板书,课后总结、复习板书”;“按板书造型可分,直线型、折线型、曲线型、双线型、座标型、放射型、集辐型、圆(球)型、三角型、旋型、塔型、菱型、梯型、连环型、雁行型、立体型等板书”等,这是从板书不同标准和课堂常态出发来解决板书问题。彭教授的板书分类研究可谓层层深入地提出、分析、解决了板书问题,完美达成了板书分类研究任务。[3]

(三)板书系统研究

彭教授认为,板书是一个复杂、运动的系统,这个系统有四个关键要素,即主体(教师)、客体(教材)、载体(媒介)和受体(学生)。而要设计好板书必须明确这四个系统要素。他认为主体就是语文教材的认识者和研究者,是语文板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是学生反馈的板书意见的检验者和处理者;而主体要承担好如上任务,必须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从教经验以及创造性思维和美学素养等。他认为客体就是语文教材,而板书就是语文教师对教材的概括、是语文教师对课文的“缩微艺术”,因此研究板书设计, 不研究板书的反映对象——客体(教材),板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还认为,语文板书要再现课文的题目、作者、中心、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和体载等等,要表现教师对教材研究的结果,对课文科学的艺术的解读。他认为载体就是语文板书的形式,这个形式不仅仅是指表达的主流——文字,还包括符号、线条、图形、表格、色彩等等,我们可统称为“板书的语言”。他认为板书的受体,也即接受对象主要学生,因此设计板书必须研究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板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不“对牛弹琴”。[4]

(四)板书原则研究

彭教授的板书研究重视原则层面的研究,因“原则”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既有理论策略的性质,又有指导实践的功能,所以必须予以重视。彭教授的板书设计原则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首先,他从板书内容和形式的个别视角提出了板书设计的六原则,即“求实,富有操作性”“求准,富有科学性”“求精,富有简洁性”“求序,富有条理性”“求新,富有独创性”“求美,富有艺术性”。[5]后来,他从板书内容和形式自身和相互联系的视角出发,总结出了语文板书设计的六大新原则,即“知识性与教育性统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实用性和趣味性统一”“常规性与多样性统一”“整体性与重点性统一”和“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6]

前者的研究,“求实”和“求准”是从板书内容上说的,说的是板书的内容应该实在而准确,不能模棱两可;“求精”“求序”“求新”和“求美”主要是从形式上来说的,说的是板书的形式应该语言精简、条理清楚、构图新颖并富有美感。这旧的六原则对板书内容和形式的针对性强,可谓非常实在,可以指导教学板书的内容和形式实践。而后续的新六大原则研究,是从板书内容和形式的联系角度来论述的,这种联系的观点超越了单独的板书内容或形式的观点,能更好地把握板书设计的特点和实质。例如,“知识性与教育性统一”“整体性与重点性统一”这两个原则就把握了语文板书内容设计要兼顾“知识和教育”以及“整体和重点”的特点,因此这些原则是反映语文板书内容本质和特点的两个原则。又如,“常规性与多样性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这两个原则主要是关于板书形式的,它们说明了板书形式“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改变、有所创造”的特点和本质。而“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实用性和趣味性统一”这两个原则,是从板书内容和形式的联系来总结的,说明“板书的内容要讲科学性和实用性,板书的形式要讲艺术性和趣味性”。

(五)板书审美研究

板书是创造直观情境的教学艺术,语文板书更是如此。板书艺术意味着教学板书肯定要在黑板或白板这方块之地去引导学生知美、赏美和创美,因此作为板书艺术研究者的彭小明教授更是心得独具。彭教授的板书审美研究,首先阐明了语文板书要追求美的三条理由,其一,体现语文教材美的需要;其二,满足师生,特别是中学生审美心理的需要;其三,响应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素质教育观念的需要。其次,确立了语文板书审美的标准,即第一,形象科学地反映教材、课文;第二,表现、渗透教师进步、健康的审美意识;第三,板书的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完美的統一。这三条标准不仅确立了“反映教材、课文”的内容标准以及“板书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标准,还确立了板书审美的个性标准,即“表现、渗透教师进步、健康的审美意识”。再次,论述了板书审美的本质和内涵。他认为,板书审美的本质是“板书审美所带来的愉悦性”,也即看到板书产生来自心底的那种快感。他还认为,语文板书审美内涵是“内容的科学美”“形式的外在美”。前者包括内容的准确、系统和完整;后者包括文字美、语言美、造型美和色彩美等内容。总之,彭教授通过对语文板书审美的缘由、标准以及本质和内涵的研究和论述确立了自己的语文板书审美观。[7]

(六)板书优化研究

彭教授的板书理论研究还特别重视板书的优化与创新研究。因为语文教育研究者的身份,他通过研究语文板书的优化与创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首先,他认为要实现板书的优化或创新必须有“优化意识”,而所谓的优化意识指“精品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研究意识”,他的优化意识研究可谓是站在前沿且视野开阔的。其次,他觉得要确立板书优化的“尺度也即标准”,这些标准就是“范化、简化、序化、强化、深化、智化、趣化、美化、网络化和多样化”,这些标准不仅涉及板书优化的内容和形式,还提升到了“心理学”“美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是非常全面而深刻的。再次,他表达了板书优化在意识、在标准,但更在“措施”的观点,他说“优化意识是前提、优化标准是条件。要实现板书真正优化,教师还要有‘优化措施”。为此,他提出了“提高修养,优化主体”“钻研教材,优化内容”“选好角度,优化构思”“运用电教,优化手段”“依靠学生,优化受众”等五条措施,这五条措施的前四条说明板书优化主要是板书创造主体的事情,但也不能遗忘受众也即学生的作用,因为板书优化是为受众学生服务的,所以要研究学情,听取学生关于板书优化的意见,满足学生的板书需要。彭教授的板书优化研究提出、分析并解决了板书优化问题,给一线教师教学实践中的板书优化实践做了很好的理论导引。[8]

(七)板书“度”的研究

彭教授认为,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内容上追求科学性,形式上讲究艺术性。为达到这一要求,设计板书必须把握一定的“度”,即信度、广度、深度、强度、密度、范度、美度、角度、速度和态度。所谓信度,是指板书表现教材、反映课文的“准确性”“科学性”。广度,是指板书内容的覆盖面、容量。板书的容量虽不是课文的复制,但容量要足够大、覆盖面要足够广。深度,是指板书反映课文内容的深刻性、表现教材信息的概括性、表达思想情感的深邃性。板书的“深度”主要表现在板书的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上。另外,精湛的板书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它渗透着教师的学识、智慧和教艺,融合着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审美素养,深刻地反映教师的思维、思想。强度,是指板书目的性、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有力度,表现力强,起强化记忆作用。密度,是指板书的内容精要、形式短小、书写字行间距离适度。换句话说,语文板书要用最少的语言、最精妙的图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最精深的思想。板书的范度,就是指板书的示范性。即要求教师规范书写,做祖国语言文字使用的示范者。美度,是指板书的优美性。作为艺术,语文板书要求具有审美价值。其“美度”主要表现在内容的完善美、语言的精练美、构图的造型美、字体的俊秀美。角度,指设计板书时选择的切入点、视点、突破口。而选择一个“角度”设计板书的目的,就是让板书重点突出,新颖独特,不步人后尘,不拾人牙惠。速度,即板书的效率问题。中小学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去书写,因此必须提高板书书写速度。态度,指板书设计所拥有的心态。板书的态度涉及一个教师的教学态度、思想品质涵养。因此板书态度也会影响到板书的优劣,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彭教授认为,这些“度”是不变的标准,应该去努力遵循与追求。[9]

二.精粹的板书实践研究

精粹的板书实践研究,指彭教授在板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如何根据教材和学情实际、用艺术的形式来合理表达精要的板书内容。换言之,板书理论指导下的板书实践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板书内容表达的实践,二是板书形式创美的实践。根据他语文教学板书实践的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其板书实践研究的三个特点,即内容表达上具有“象显”“意丰”的特点,形式表达上具有“形美”的特征。

(一)象显:重视板书的事实性内容

象显,指其板书设计拥有“事实意识”,非常重视事实性内容的总结和提炼。具体说来,写人为主的文本就重视人物事实的梳理,写景和写物为主的文本就重视景和物的梳理,写事的文章就重视事件的梳理。而重视事实梳理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步更好地进行“志和情”分析。

例如,《祝福》作为描写清末民初普通劳动妇女形象,表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妇女命运的小说,里面有众多各色人物的群像,因此彭教授设计了以人物群像和他(她)们的行动和心理表现为主的板书,此板书以祥林嫂为中心,以“我”“四叔”等其他人物为环绕,突出了人物和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的事实,如“四叔的咒骂”“镇上人的取笑”和“柳妈的恐吓”等就是语言描写,“卫婆子(还有婆婆)的抢逼”等是行动描写,“我的同情”,“四婶的鄙视”等是心理描写。

又如,《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著名写景抒情的散文,其板书设计肯定离不开写景的内容。彭教授此文的板书设计就凸显了写景的事实性内容,他先用“赏前心情”(颇不宁静)“赏时情景”(淡淡哀喜)“赏后联想”(惦记憧憬)统领,再基于“赏时情景”(写景事实),分别设计梳理出了“荷塘之路”“荷塘之荷”“荷塘之月”“荷塘之境”四个写景事实,因而凸显了本文以写景为主的特点。

又如,《林黛玉进贾府》是一篇借事写人的小说,里面有一系列的会见事件,因此彭教授设计了“以事为主”的板书:见贾母——见众姊妹——见王熙凤——见邢夫人——见王夫人——见贾宝玉。[10]

(二)意丰:强调板书的意与情表达

意丰,不仅指板书强调思想主旨的表达,而且重视文中所蕴含的情感的表达。因为虽然古代文论强调文本内容是“言象意”,但实际上如果我们将文本内容表达了“言象志情”(原文为“言象情志”——作者注)[11],则更加内容详实,脉络清楚,且更便于文本分析與教学。彭教授深谙此理,因此在进行板书设计的时候,在强调“志”,也即意义的同时,也很重视文本情感的深入梳理。

例如,板书《论雷峰塔的倒掉》。[2]这幅板书将课文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也即两件事:论塔和论法海。在论塔部分,表达了对雷峰塔的议论“并不见佳”“居然倒掉”;在论法海部分,表达了对法海的议论“招是搬非”“不得翻身”;从而一起表达了镇压许仙和白娘子的雷峰塔“该到”,镇压自由恋爱的罪魁祸首法海被压住永世不得翻身“活该”的反封建中心主题——这些都是对《论雷峰塔的倒掉》这篇杂文的“志”的论述,板书表达的“反封建”意义可谓是十分分明的。但彭教授的板书不止如此,还把反对封建专制的感情表达得十分显豁。例如,对雷峰塔并不见佳的“反感”,对雷峰塔倒掉的“欣喜”;对法海招是搬非的“斥责”和对法海害人害己被塔压住永世不得翻身的“嘲讽”,等等,都表达了歌颂自由婚姻,反对封建专制的爱憎分明的深情。

(三)形美:创建板书多样的形式美

彭小明教授非常讲求板书审美,他认为审美标准有三条:一是“形象、科学地反映教材”,二是“表现教师健康的审美意识”,三是“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他并且认为板书之美“首先表现为外在的形式美。教学板书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文字的美、 语言的美、造型的美和色彩的美,只有做到这几方面的和谐统一,板书才具美感”。所谓形美,指其板书从外在形态,如文字、语言、造型和色彩等元素看,具有简约、规整和形象的艺术美特点。文字美,即板书的粉笔字要上三个层次:一是规范、正确,即“写对”;二是工整、匀称,即“写清”;三是优美、俊秀,即“写好”。语言美也有三个标准:一是准确,二是简洁,三是生动。造型美,指板书的排列组合在准确体现内容科学美的同时,应力求在形式上给人以美感。例如,讲整齐美、对称美、曲线美、象形美等等。色彩美就是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字来表现板书内容,让不同色彩的文字给学生以不同的感受。彭教授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教学主体内容用白色,重点难点内容、特殊性知识和概括要点可用红色,其余配以黄、蓝、绿等色……不同色彩的和谐配合,将创造出一个五彩缤纷而富有意义的美的板书世界”。[12]

例如,板书《荷塘月色》设计,彭教授将《荷塘月色》的生活情境和自然情境概括为两个世界:“家”——现实世界;“塘”——理想世界;将抒情主人公“我”在两个世界的漫游过程用“去”“来”两个字表达,“家、塘、去、回”四个字,无论是从文字来看,还是从词语来看,都呈现出了简洁、准确的文字美和语言美。而从造型看,用两个圆圈表达两个不同的世界,用两个相反的单线箭头表达“游览荷塘”的去回历程,用一条单线连接两个世界,说明欣赏它们都能让读者“遁入历史”,这样的构图整齐、对称、简约,具有象形之美。而本板书的色彩美,也可以通过“现实世界”的变红,“理想世界”的变绿,以及“遁入历史”的加黑等呈现出来。总之,整个板书,无论从“象志情”的内涵美,还是从简洁、工整、形象的形式美来看,都不愧为一幅设计优秀的板书。

参考文献

[1]彭小明.语文教学专题研究[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152-209.

[2]彭小明.试论板书的基本特征[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00,(5):107-110、108.

[3]彭小明.教学板书分类论[J].教育评论,2003(5):78-79.

[4]彭小明.语文板书过程要素论[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1):57-59.

[5]彭小明.语文板书设计论[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6):67-69.

[6]彭小明.语文板书原则新论[J].语文建设,2004,(1):33-34.

[7]彭小明.语文板书的审美[J].学语文,2002,(5):33-34.

[8]彭小明.语文板书优化论[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2):85-87,109.

[9]彭小明.论语文板书的“度”[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32-134.

[10]彭小明.语文板书创新五法[J].语文建设,2004,(9):25-26.

[11]段双全.文学作品备课四字法[J].语文建设,2016,(5):25-30.

[12]彭小明.教学板书审美论[J].教育评论,2004,(1):83-85.

(作者单位: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