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期刊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2022-05-30 23:52孙国军赛汉其其格徐阳
关键词:赤峰学报高质量

孙国军 赛汉其其格 徐阳

摘 要:目前,我国有2500多所地方高校,这些高校主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为所在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很多地方高校历史悠久、办学水平较高、专业特色鲜明,但受限于区位、资源和人才吸引力等要素的影响,这些高校主办的期刊在国际影响力、出版能力、学术水平上与国内、国际一流高校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充分发挥期刊作为学科建设与学术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助力地方高校学科发展与服务地方能力,稳步提升期刊的办刊质量和影响力是地方高校期刊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本拟《赤峰学院学报》为例,对地方高校期刊内容质量、编辑质量、出版质量为核心的期刊质量体系架构,地方高校期刊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机遇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地方高校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方高校;期刊;高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2)07-0044-05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深化,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加凸显,为建成我国门类齐全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培养了大量人才。我国大部分地区拥有很多历史悠久、办学水平较高、专业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但受限于区位、资源和人才吸引力等要素的影响,这些高校主办的期刊在国际影响力、出版能力、学术水平上与国内、国际一流高校还存在一定差距。针对这些问题,已有一些地方高校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徐海生[1]指出,地方院校期刊的创新发展,需要从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职能定位三个方面改革;张英健[2]以地方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切入点,重点从组稿策略方面探讨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于开红[3]主要从地方高校期刊发展的困境着手,重点从打造学术窗口、建立学术阵地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王健[4]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特色期刊对提高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的作用。以上种种研究,都为地方高校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但由于地方高校期刊在门类、管理方式、专业特色上的差异性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用户需求等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地方高校期刊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机遇。

一、地方高校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一)新时期高校期刊高质量内涵再认识

关于“质量”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层含义:(1)产品或工作等的优劣程度;(2)事物的优劣程度和数量;(3)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即物体惯性的大小[5]。在社会学领域中,高质量则是指价值或主体感受的现量,如(观察)社会质量(社会大众生活的适应性及水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各领域发展也从“求量”逐渐转变为“求质”。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新表述,表征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4月25-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6]随后,“高质量发展”这一理念就从经济领域逐渐拓展到社会其他各个领域,也为新时期全国各项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主题和新命题。期刊作为最能代表高校学术水平的事业之一,其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期刊质量要素体系

2020年5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规定“期刊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印制质量四项”。也有研究者提出“学术期刊的质量包含学术水平、编辑质量、出版质量三个主要方面”[7]。从国家层面的规定可以看出,其对期刊质量的要求聚焦于产品维度,关注期刊的学术水平、出版质量,在具体的要求和指标上看侧重于纸本形态。但在期刊发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化、数字化和媒介融合的期刊载体正逐渐成为主流,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期刊面向的受众也在进一步扩大,大量拥有碎片化阅读习惯的用户涌入,对高校期刊的经营和传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也使得管理、队伍建设和其他综合质量因素成为影响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一部分。从国内一流期刊的创刊和发展历程来看,其在学习国际一流期刊的同时,也摸索出自己特有的办刊理念和管理模式,特別是在编委专家的遴选、高水平编辑队伍建设、量化分析的选题策划和高效的稿源组织方面,如《细胞研究》等科技期刊都采用的是多维度、全角度和全方位的质量提升工程,才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为我国期刊高质量发展做了积极贡献。综上,结合赤峰学院学报的办刊实践,笔者认为地方高校期刊高质量发展应构建一个多方融合的质量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内容质量

内容质量是期刊的灵魂,包括期刊的真实、客观、科学、优质,文本专业水平和文化贡献度等,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选题质量。即在选题方面是否具有良好的政治导向,是否符合地方、国家发展需要,是否具有新颖性、重要性;②研究质量,一方面包括是否运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也包括研究成果是否具有真实性、前瞻性和应用性;③写作和语言水平,即把控专业语言和外语表达与修辞的能力特性。内容质量的好坏主要由作者决定。

(2)编校质量

编校质量是出版物质量的基础,是内容建设的重要环节。质量方面主要体现在编校及期刊印刷质量是否符合相关出版管理规定和行业标准,学报编辑部是否精心调整封面纸张,整体设计简洁大方,凸显学术期刊的出版要求等方面。细节方面则体现在内文,印刷是否清晰,字体及字间距是否易于阅读,其优劣主要由编委会、编辑部决定。

(3)出版质量

一方面,是否能够严格遵守《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关于出版内容管理及采编活动的相关条款,是否能够做到规范出版,杜绝出现违法违规问题。另一方面,是否能够遵守《广告法》等关于出版物发行、广告、经营、版权贸易等行为的相关条款,经营行为合法规范,杜绝出现违法违规问题。其优劣主要由出版者决定。

(4)管理质量

管理质量体现在把控编委会、编辑与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品牌塑造能力、出版流程管理、市场经营管理等综合发展质量要素的能力特性上,其优劣主要由出版者(经营者)决定[8]。

内容、编辑、出版和管理质量的融合推动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内容、编辑和出版质量决定了期刊产出的优劣,而管理质量则对期刊的社会效益、传播力、影响力等其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如图1所示。

二、地方高校期刊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机遇

(一)综合性办刊弱化了高校专业特色

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地方高校的发展壮大,近年来随着地方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其学科门类也变得更加丰富,一些地方高校也开始走综合性大学发展之路。体现在期刊方面就是由科技期刊逐渐改版成为综合性期刊。从早期的发展成果来看,综合性期刊的发展趋势提高了期刊发行量、丰富了学科门类,为本校、本地区乃至全国的教师、专家、学者提供了学术窗口与平台。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地方高校受当地经济条件限制以及政策扶持力度的影响,其在人才、资金上无法同时支撑太多学科门类期刊的创建工作,栏目增多容易导致载文分散,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不利于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此外,期刊服务学科建设能力不足,与学校专业特色的融合发展程度不深,与学校发展存在一定脱节。

(二)编辑专业性不强

一是编审队伍建设不足。按照国家的规定,每份刊物以月刊计,应该至少有5—6名专职编辑,但一些地方高校编辑队伍人均年龄偏大,且多数编辑兼任办公室、质检审读、支部党务等多重工作。编辑人员的缺少直接影响“三审三校”制度的运行,关系着学报整体质量的提升;二是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期刊编辑绝大多数都是教师系列职称,以适应学术性期刊的编校工作,而期刊需要专业相对均衡的专职编辑来共同打造,这也给期刊编辑的专业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三是与学校二级学院和其他职能部门的融合和沟通不足。大部分地方高校学报面向学校内部的专题组稿较少,学校内部学术窗口和平台功能发挥不足。

(三)出版能力不足

一是专题出版较少。地方高校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应顺应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把握当下的学术热点组织专题出版。但由于区位和其他外部环境影响,地方高校期刊的传播力、影响力不足,专题出版选题存在一定滞后性;二是期刊一直存在校内稿件偏多而优质稿件又流失的矛盾。如何留住校内的优质稿件,又如何解决校内教师为完成任务(课题结题、评职称等)而频繁投稿问题,是提高期刊质量的关键。

(四)组织体系有待优化

一是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在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地方高校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涵盖四大方面的内容,而过去的期刊管理制度侧重“管控”而忽略“服务”,大多只针对产品和内容层面进行制度建设,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期刊管理的规范性,但也与多元化的期刊发展需求产生矛盾;二是管理理念有待革新。期刊高质量发展要求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协同运转,包括管理、经营、出版、编辑等各个方面。但受限于内外部因素,当前一些期刊的工作重点仍只放在编校方面,对组稿、稿源拓展、传播和经营方面重视不足,在队伍建设上也只是重视专业技能,对相关法律法规、经营技巧的培训不足,不利于整体组织体系的优化和全面发展。

三、地方高校期刊高质量发展策略——以《赤峰学院学报》为例

(一)打造专业特色,服务学科建设,夯实高质量内容的根基作用

第一,打造专业特色。高校学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学术性、内向性、综合性,要办好期刊,在保持期刊共性的同时,要努力发挥和强化自身的个性和特色,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赤峰学院学报》为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打造特色品牌,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以赤峰地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为主题的考古学专辑;以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为主题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辑;自然科学版推出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为主题的生态学专辑。通过以上举措提高学报办刊质量。

第二,服务学科建设。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工程。一流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与重点。高校期刊更应立足学校发展,履行服务一流学科建设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期刊在建设特色栏目、优势栏目等核心竞争力内容时,考虑自身发展的同时,要体现一流学科的建设思想,为提升一流学科科研水平搭建平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按照精品战略的构想打造“区域资源与环境研究”“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论坛”“临床医学研究”“博士论坛”等栏目,积极发挥学报的窗口和平台作用,为学院构建科研育人体系贡献力量。此外,高校学报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的产出和传播的配合上。一流学科建设的科研成果需要依靠学术刊物进行展示和宣传。地方高校学报应密切关注所在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中的理论前沿、学术动态,充分发挥优势,及时、快速刊发具有理论深度、现实意义、创新观点的学术论文,主动、积极营造浓厚、前沿、一流的学术氛围,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二)提升编辑效率,优化审稿质量,巩固高质量编辑的规范作用

根据上文的分析,编辑质量的优劣主要与编委会、编辑部有关。

第一,通过建立审稿专家库,不拘一格選择审稿专家。审稿专家是审稿的核心环节,高质量的编审人员一定是在某一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其科研经验、洞察能力、判断能力、追踪国内外新研究成果的能力强。同时对审稿工作有兴趣,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学术道德。从工作效果来看,《赤峰学院学报》审稿专家库的建立,在稿件审理、稿源建设、栏目优化、编校质量提升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第二,提升责任编辑的学术水平,把好初审关。初审是学术期刊编辑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敏锐捕捉到热点、前沿性选题依赖于编辑的眼界与学术水平。《赤峰学院学报》委派编委会成员、编辑部编辑、博士参加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了解学科热点,把握学科进展,同时也通过量化分析的方式关注业内高水平期刊的稿件发表状况,提高了责任编辑判断论文学术水平的能力。

第三,优化审稿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高效快速的审稿流程有助于提升作者的投稿热情,强化信息传播的时效,提高编辑部的信誉度和加速审稿周期。《赤峰学院学报》编辑通过采编系统、校对软件等加快审稿和组稿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发挥了三审三校制度的执行力度。

第四,优化稿源质量。稿源是学术期刊赖以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期刊核心影响力的直接体现。因此,《赤峰学院学报》多年来以开放的办刊理念和创新的办刊思维,充分发掘有利资源,注重与学院的融合,增加校内优秀稿源的比例。此外,在期刊上,各大网络平台广泛刊载征稿启事,向有关专家学者,尤其是活跃在科研前沿的有关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研究方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寄送样刊和征稿启事,或是通过约稿的方式增加优质稿源,期刊的影响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021年《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共发表特约稿34篇;《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共发表特约稿件30篇,占总数的45%。

第五,深挖核心作者资源,提高学报稿源的学术质量。核心作者一般具有较高的科研素养,每年的论文产出较多,他们了解学报的用稿导向,是学报的忠实作者,学报应与他们保持紧密的联系和沟通,做好他们的科研进展跟踪和研究咨询服务工作,协助核心作者进行相关交叉学科选题研究。《赤峰学院学报》利用多种媒介(微信公众号、学报官方网站等)宣传学报用稿导向,适时公布最新的重点选题,有重点地拓展校外稿源基地,用高效的稿件处理速度、精准的同行评议意见来吸引校外作者的优秀稿件。2021年《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通过系统投稿录用了校外优秀博士论文23篇,《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通过系统投稿录用了校外优秀博士论文26篇,其中部分论文相继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学报的办刊质量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推出专题出版,强化出版能力,发挥高质量出版的支撑作用

第一,地方高校期刊应高度重视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大热点问题和重大活动,主动创新,在重要时间节点方面推出若干相关文章。如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设立“庆祝‘建党100周年专栏”刊发了“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地域文化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理念的确立及其在内蒙古的实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安全发展”“赤峰市红色档案教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等22篇系列文章。同时,期刊还应重视热点问题引导,围绕本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组织栏目,积极刊发具备较高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创新价值的稿件,及时回应若干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为学术界解决问题、寻求社会共识、创新研究成果、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贡献力量。

第二,地方高校期刊要加强学术期刊作风学风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有效发挥学术期刊在学术质量、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和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的引导把关作。为推动学风的建设,规范编辑工作,赤峰学院学报编辑部将制度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适应学术研究环境的变化,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编辑工作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引文注释规范;拟用稿通知及作者承诺和授权制度;跨学科稿件审稿规定;来稿登记匿名处理制度;内部人员向本刊投稿的有关规定。同时继续坚持严格执行稿件的三审三校制度等。

第三,地方高校期刊应积极应对传播环境的变化,加快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赤峰學院学报》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变革,不断推进期刊数字化进程,提升期刊传播效能。刊登内容的关注度较高,且具备一定的下载量及转载量。学报还不定期更新官网信息,将期刊各版各期目录及时上传,以方便读者获取。期刊出版后及时上传至中国知网、维普、万方、超星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使得文章的获取实效变得更短,有助于读者第一时间查看到电子版文献。为适应期刊信息化及网络化发展,方便广大作者与专家在线投稿和审稿,提高编辑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地方高校期刊还应建立数字化网络平台,全面实现网络远程投稿审稿,引导学术期刊适应移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推动学术成果大众普及和应用转化。此外,地方高校期刊还应积极主动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所刊发文章能够体现国家科技创新力、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四)健全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凝练高质量管理的牵引作用

第一,健全管理制度。管理质量对生产过程质量、传播过程质量和组织体系质量都起到重要牵引作用,推动地方高校期刊高质量发展。地方高校学报应进一步加强总体性的制度设计,注重服务期刊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充分满足多样需求,努力提高期刊管理发展的新境界和新水平。《赤峰学院学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广电局的有关文件精神,2020年相继出台《赤峰学院报章程》《〈赤峰学院学报〉编辑部意识形态管理制度》《〈赤峰学院学报〉“三审三校”制度》,建立健全学报编辑部相关管理制度,坚持三审三校制度,加强期刊的学术性、思想性建设。同时,通过制定提高《赤峰学院学报》刊文质量,提高他引量、影响因子指标值,提高被引量指标值,提高学报基金论文比,提高被索量、Web下载率指标值的有关规定和政策,广泛调动校内外各学者的投稿积极性,提高论文质量水平,提升办刊质量和层次。同时积极争取获得各类刊物奖项,在科研奖励、职称评定中制定鼓励与支持政策,以吸引校内优秀稿件。2021年《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刊发论文涉及109项各类基金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论文30篇,占总数的28%;《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刊发涉及168项各类基金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论文53篇,占总数的32%。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地方高校学报要树立以“服务”为导向的团队建设理念,根据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进行前期规划分析工作,将队伍建设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内容包括编辑业务能力提升、人员结构优化、人才引进等。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建设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编辑的职业化,一个是编辑的学者化。《赤峰学院学报》编辑部坚持提升全体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是加强编辑人员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其政策理论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编辑甄别稿件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方面的洞察力和鉴别力,有力杜绝了文章政治性差错的出现。二是坚持业务学习制度,组织编辑系统学习新闻出版相关的政策法规、国家标准等编辑理论与实务知识,不断提升编校水平。三是积极参加新闻出版部门和相关协会组织的业务培训,认真完成新闻出版部门规定的编辑人员每年必须接受的72学时继续教育。2018年以来学报编辑部还相继引进或调入4名博士,3名编辑晋升为正高级职称。另外还通过引进新人、走出去学习、同行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编辑队伍的素质和编辑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快了编辑队伍向职业化和学者化方向的发展。

——————————

參考文献:

〔1〕徐海生.转型时期地方院校学报的创新发展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 28(10):158-159.

〔2〕张英健.地方工科院校自然科学版学报刊群建设的路径探讨[J].科技与出版,2016(02):101-103.

〔3〕于开红,朱丹.地方院校学报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中国出版,2009(Z3):50-54.

〔4〕王健.打造特色栏目提升地方院校学报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03):591-592.

〔5〕阮智富,郭忠新.现代汉语大词典(下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6〕本报评论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N].人民日报,2020-11-02(001).

〔7〕兰秀清.提高学术期刊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20,31(02):78-80.

〔8〕肖宏.论新时代科技期刊的质量要素与高质量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10):1153-1163.  (责任编辑 徐阳)

Research 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ocal University Journals

——Taking Chifeng University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UN Guo-jun, Saihanqiqige, XU Yang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more than 2500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inly aim to serve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their localities.Many of them have a long history, a high level of education and distinctiv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location, resources and talent attraction, the journals sponsored by these universities still have a certain gap wi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publishing ability and academic level.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journals as a platform for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help local universities develop disciplines and serve local capabilities,and steadi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influence of journals is the core problem that local university journals must solve.Taking the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journal quality system framework with the content quality, editing quality and publishing quality as the core, and the difficulties and opportunitie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y journal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y journals.

Keyword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ournals; High Quality; Strategy

猜你喜欢
赤峰学报高质量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致敬学报40年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深空探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