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富陵:牛与菇的“双赢”

2022-05-30 10:48杨晓彤
宁夏画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海原县闽宁菌菇

杨晓彤

2017 年 8 月,433 户 1800 人搬迁至富陵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搬迁群众安置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给这些群众找到生活的出路,在修建安置房时,政府给每家每户同时修了1座60平方米的牛棚,鼓励移民发展养殖增收致富。

三河镇党委书记白向平介绍,村民们住进新房后,县里开始着手帮村民们谋划新生活。华润集团帮扶海原县发展肉牛养殖后,贫困户可赊账买牛,家家户户搞起了家庭养殖。周边地区枸杞种植面积大,每到枸杞丰收季,需要大量劳动力采摘枸杞,村民们还能在周边务工、兑积分。

“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人勤快,过日子没问题。”在富陵村,村民苏海军一家在短短几年实现衣食无忧,家中还添置了各种电器。

在海原县,肉牛养殖增收有保障,是脱贫致富的主打产业。自从来到富陵村,苏海军每养1头牛,就有5000元左右的收益,这给了他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

但是,很快他遇到了烦心事,“院子里只有1座牛棚,1座棚只能养5头牛。另外,在自家院里养牛,牛粪不好处理,还臭气熏天。”在富陵村,很多村民和他有着同样的烦恼。

面对这个问题,海原县因地制宜,探索腾“棚”换“牛”,由政府出资在村子附近新修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殖园区,通过“出户入园”的方式,解决该村因移民安置点户内空间狭小、扩大规模无处可去,人畜共处、污染严重,成本较高、效益不突出等诸多难题,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推进肉牛养殖高质量发展。

2020年9月,富陵肉牛养殖园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富陵村转变村民肉牛自行散养的方式,改为村集体统一养殖。建设的养殖园区,采取统一引种,合作社开展高端优质新品种的引进;实现统一防疫,由专人定期组织开展疫病防治工作;统一采购,由合作社集中进行饲草、药品等采购;统一饲喂,统一组织有经验、有责任心的专人进行专业化机械饲养;统一品牌,由合作社对出售的活牛统一口径和表述;统一保险,组织养殖户统一给肉牛购买保险。

目前,养殖园区建有牛棚17栋、青贮平台1座、堆粪场1座,配TMR日粮机、饲喂车辆、饲草料加工等设备12台,入园养殖肉牛达到904头,户均养牛2头以上,年收入达450万元。同时养殖园区积极依托“基础母牛银行”模式,持续扩大养殖规模,目前移民点农户已赊销华润基础母牛84头,人均肉牛养殖收入达到15000元。

牛进了养殖园区后,如何用好闲置的牛棚又成了发展中的新问题。“要想办法利用起来,开辟增收的新渠道。”白向平说。这时,机会来了。

2021年,按照闽宁东西协作和《海原县“十四五”闽宁协作规划》有关安排,海原县协调闽宁菌菇园基地提供菌棒和技术服务,对富陵村出户入园的棚圈进行改造,转型发展菌菇产业。

改牛棚為菌棚,苏海军第一个响应。他在自家牛棚安上了政府提供的架子,每年只需缴纳100元的架子使用费,免费享受了政府提供的菌棒,还系统接受了闽宁菌菇园基地提供的种植蘑菇技能培训。为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富陵村还采取“支部+农户+基地托管代种”模式,签订“购销协议”和“托管代种协议”,让村民安心发展菌菇产业。

“过去种庄稼1年只有1茬,现在蘑菇种植每年3~5月、木耳种植每年6~11月,价格有保障,销路也不愁。刚开始收获时,蘑菇由村里组织专人集中收购。后来,新采摘的蘑菇拉到附近的集市,都能卖个好价钱。村里还办起了直播带货,只要上架就被一抢而空。”苏海军的侄女说道。

2021年,全村只有23户农民响应号召,作为托管带种示范户先行先试开展菌菇种植。2022年开春,更多村民加入进来。目前,已推广 123户作为托管带种示范户开展菌菇种植,预计每户纯收入达到11000元。新型富民产业在富陵村蓬勃兴起。

“海原县三河镇富陵村将坚持产业主导,美丽宜居和乡村治理并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确保移民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白向平对村子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海原县闽宁菌菇
《1999-闽宁镇》油画190cm×190cm 2019年
董帅:大棚里的菌菇王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韦禾菌菇飘香 健康美味护航
用爱接力 守望相连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
谢凤英 菌菇追梦 抱团脱贫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山海携手奔小康
蘑菇点点
海原县2017年草原生物灾害防控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