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在西方交响乐中结合与应用研究

2022-05-30 23:52张纪辰
关键词:黄梅戏

张纪辰

摘 要:黄梅戏是我国戏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丰厚的戏曲文化底蕴,但黄梅戏在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与西方音乐结合进行创新,本文研究黄梅戏元素在西方交响乐中的结合与应用,阐述黄梅戏元素与西方交响乐结合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究黄梅戏元素与西方交响乐融合发展路径,提出目前黄梅戏元素与西方交响乐结合的应用方式,为后续黄梅戏的传承与中西音乐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梅戏;西方交响乐;中西音乐;黄梅戏传承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2)07-0065-05

黄梅戏是我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黄梅戏起源相对较晚,在乾隆年间才得到了发展,早期的黄梅戏与其他戏曲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声腔方面,产生了“花鼓”等众多花样声腔,从而受到欢迎,并逐渐普遍化。在长期的发展中,黄梅戏也加入了许多历史元素,为其他戏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黄梅戏最早起源安徽,也是安徽省的代表曲种。黄梅戏元素包括唱腔元素、器乐元素、念白元素等,每一种都独具特色,给后续戏曲的创作带来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后,西方交响乐与国内戏曲音乐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两种音乐呈现出的融合发展趋势,到了21世纪,西方交响乐与黄梅戏元素相结合形成特殊音乐元素,这种音乐元素渲染力强,更具有中国特色,因此影响力越来越广。

一、黄梅戏元素与西方交响乐结合意义

源自安徽省、湖北省民间的黄梅戏也叫作采茶调,是典型的地方戏剧种,优美、简短的旋律搭配丰富的色彩,简单易学。而西方交响乐拥有多种体裁,涵盖乐队组曲、协奏曲、交响曲等,属于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还可能涉及舞曲、狂想曲等管弦乐曲。从表面上看,黄梅戏与西方交响乐存在本质的区别,但是随着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创遭性地将黄梅戏元素与西方交响乐相结合,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重要的意义,也对西方交响乐的创新与中国戏曲的普及有很大影响。

(一)时代意义

黄梅戏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交流,戏曲逐渐向现代化发展,增加戏曲发展的有效性也需要将其与现代化相融合,避免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冲击。在发展过程中,黄梅戏也逐渐变成了传统的戏剧目,拥有独特的曲味和元素,风格非常鲜明,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性,但是并没有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进行创新和转变,致使观众群体有限,年轻人对其毫无兴趣,缺乏流行性。在我国同西方联系日益频繁的过程中,西方交响乐逐渐也汇入我国,这种全新的音乐形式的不断流行,备受人们的青睐。近年来,在开展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为了更加凸显创新性和流行性,逐渐出现了将黄梅戏元素与西方交响乐相整合的趋势,使创作的音乐作品更具民族意蕴,形成独具特色的曲风,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此外,将其与西方交响乐进行融合,还有助于突破黄梅戏面临的时代发展问题,积极进行创新进步,转化成为具有流行性的融合性音乐,增加了黄梅戏在音乐市场中的竞争力。对西方交响乐来说,可以打破原有固化的发展状态,添加具有中国历史特色的黄梅戏元素可以增加西方交响乐的情感表达能力,促进文化融合,增加西方交响乐的影响力,对两者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意义

在世界经济文化融合的阶段,一体化发展也依赖文化的融合,在艺术的变革中,传统的音乐在不断融合创新,发展出了许多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因此将黃梅戏元素与西方交响乐结合还可以拓宽传播途径,促进音乐融合创新,增加音乐的传播影响力,为音乐的现代化发展做贡献。在黄梅戏元素与西方交响乐的融合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自身的核心特点,不能全部采用融合的元素,在音乐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原有元素的文化特点,取其精华,适量进行融合,保证融合后既能增加音乐的表现力,还能保证原有乐曲的特色。除此之外,在融合中还要满足不同乐曲的需求,不同类型交响乐的融合方式自然也不同,在两者融合时,需要根据待融合乐曲的风格和任务需要,平衡乐曲之间的关系,保证融合后的乐曲没有矛盾,增加乐曲融合的发展价值。黄梅戏元素与西方交响乐融合的过程中促进了交响乐创作的发展,拓宽了交响乐创作的范围,使其不仅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还可以加入传统的黄梅戏元素,增加交响乐的历史底蕴,促进交响乐的创作发展,推动情感融合及人物形象刻画,使其在保留传统音乐特色的同时展现了新的历史元素。

(三)文化自信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文化的繁荣决定了国家的发展高度,因此在国家的发展中,必须对自身的文化有自信,并坚定地发展下去,才能保证国家的文化进步。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戏曲艺术文化,黄梅戏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和进步的关键载体,在传承、振兴传统戏曲艺术的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公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公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升,对包括黄梅戏在内的传统戏曲也愈发重视。对于新一代青年群体,积极的引导其学习和了解黄梅戏,使其能够充分感受到黄梅戏中所蕴含的戏曲文化价值,能够让青年正确的认知到自身所承担的价值,在体会到昆曲之美的基础上,形成较强的中华传统文化自信心。借助将黄梅戏元素融入西方交响乐的措施,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在全新的表达方式下深刻领悟传统戏曲的人文精神,有助于依托黄梅戏这一传统戏曲来向全世界展现战果文化的魅力,提高国民的文化自信心,推动黄梅戏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发展舞台。在西方交响乐与黄梅戏元素融合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也在不断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因此在文化进步过程,可以与国外相关领域相融合,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从新视角中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增加国家的文化底蕴,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贡献。

二、黄梅戏元素与西方交响乐融合发展

推动独特的黄梅戏元素同西方交响乐的融合式发展,能够形成一种全新的混搭风格音乐,合理的搭配交响乐手法及黄梅戏传统唱腔能够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听觉享受,不仅可以赋予黄梅戏崭新的生命力,同时也能够使西方交响乐更加贴近受众,而且这也将是东方和西方音乐交融发展的成功探索。

(一)黄梅戏发展背景

在黄梅戏发展的过程中沿用过很多名字,其称谓主要与其风格、地域等因素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黄梅戏迎来了发展的转折点,在华东观摩演出后被《大公报》《文汇报》等多家报刊报道,并获得了高度评价,受到了国内外关注。根据《安庆市志》记载,黄梅戏起源清代甚至更早,《怀宁县志》中记载了“皖省北关外,有演唱黄梅戏者”说明黄梅戏起源安徽,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在黄梅戏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说1952年是一个转折点,但黄梅戏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特征,每个时期的特征都较鲜明,拥有自身的发展特色,也存在许多值得借鉴的发展元素。在黄梅戏发展的初期,还没有固定化的资料学习,主要使用口传法进行传承,在辛亥革命前后出现了许多反映当时生活的曲目,例如《打猪草》《瞧相》等。此时的黄梅戏发展处于初步阶段,尚未具有完善的发展路线,仅由部分热爱黄梅戏的百姓自觉组合进行演出,演奏使用的乐器也较简单,例如板鼓等,这个时代,黄梅戏主要在农村地区广受欢迎,作为了承载妇女情感的文化表达方式。辛亥革命发展至建国过程中,出现了最早的黄梅戏框架,存在少量职业黄梅戏艺人,但在这个阶段,各个地区的戏曲仍然以京剧、昆曲为主,黄梅戏仍然不是主流戏曲,表演局限性也非常大。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才迎来快速发展的热潮,党也颁布了相关的政策促进了黄梅戏的发展,此时的黄梅戏在选腔、编曲等方面都有了规范化要求,1995年,电影《天仙配》的上映更是将黄梅戏的发展推到了巅峰,在国内外都掀起了黄梅戏的研究热潮。

(二)融入黄梅戏元素的西方交响乐

通过上文的背景,不难看出,黄梅戏的生长环境与其历史沉淀有很大关系,其发展过程中主要受到长江文化的影响增加了独特的柔美气质,同样,在发展过程中黄梅戏受徽剧的影响也很大,因此黄梅戏的某些表达方式与徽剧相似,在黄梅戏的传承过程中,民间艺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早期的黄梅戏就是由民间艺人发展和壮大的,在旧社会,黄梅戏的发展十分艰难,经过多个艺术者的努力才得以传承下去,一直到改革发展后,黄梅戏的发展才越来越快,呈现出较好的发展状态。在黄梅戏发展势头较好的背景下,我国戏曲也逐渐向现代化发展,改革之后,传统的戏曲文化已经逐渐脱离了现实生活,传统的曲目也无法反映出现代的生活特色,因此为了给传统曲目增加时代特色,改革开放后,加剧了中西方音乐的融合,在西方交响乐的引入后,与黄梅戏元素进行了碰撞,产生了许多创新型音乐,引起了重大反响。

作为一项重要的话题,民族戏曲音乐的现代化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乐队编制、演奏、乐器以及作曲等,对于黄梅戏来说也是如此。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艺术创新进入了新的高峰,各式各样的戏曲文化开始与西方交响乐碰撞融合,各个乐队也积极引入了西方交响乐使用的相关乐器,增加了艺术表达的完整性,在音乐自由交流的过程中,各种戏曲文化与现代生活进行了碰撞融合,西方交响乐为黄梅戏等传统戏曲提供了新的演奏乐器,也丰富了戏曲的演奏环境,为听众增加了新的声音体验。但是如果仅从表面层次上将西方交响乐的模式以及作曲技巧等生搬硬套的同黄梅戏进行整合,必然不能被受众所接受,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也不利于受众了解黄梅戏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感以戏曲文化底蕴。所以除了乐器的融合与交互,西方交响乐的乐队与我国传统的黄梅戏戏曲班子也进行了乐队创作融合,出现了许多打击乐、流行音乐等与众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这些音乐表达方式受到过外界的质疑,但经过发展与进步,这些创新也已逐步得到了认可。21世纪,各种各樣的交响乐戏曲横空出世,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喜爱,除此之外,由交响乐与黄梅戏合作的戏曲更是层出不穷,在国家戏剧大赏中均获得了奖项,与此同时,部分西方音乐人也在不断地将中国特色的黄梅戏元素融入西方交响乐的创造中,积极尝试创新,开辟了中西音乐结合的新道路。在中西音乐的结合中,几种黄梅戏的主要元素占据重要地位,第一种元素就是黄梅戏中的唱腔元素,黄梅戏的唱腔元素种类众多,一般是根据戏曲的类型决定的,包括柔情、高亢、哀婉等,都能表达黄梅戏曲目的情感特色,可以将黄梅戏曲目中的唱腔情感融入西方交响乐的创作中,增加交响乐的情感,使交响乐能够更好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元素,也能够很好的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第二种元素就是黄梅戏元素中的器乐元素,黄梅戏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器乐,包括弹拨乐器、吹奏乐器等,不同的乐器能代表不同的历史特色烘托演奏的氛围,增加乐曲的演奏效果,为西方交响乐增加中国黄梅戏元素的韵味,还可以将中西方乐器结合,演奏具有别样风情的交响乐,使交响乐在融合中发展进步。第三种就是黄梅戏元素中的念白元素,这种元素被广泛地应用在中国戏曲中的人物情感表达中,添加在西方交响乐中,可以与交响乐曲目中的情感表达元素交相辉映,降低情感表达的理解难度,使观众身临其境,在西方交响乐创作过程中,适量添加念白元素,引导观众进入交响乐表达的情感中,进一步促进了交响乐与情感的融合,在这种背景下,黄梅戏与西方交响乐达到了融合发展的新高度。

三、黄梅戏元素与西方交响乐结合应用方式

针对黄梅戏的戏曲曲目,借助西方交响乐的伴奏形式、编配手法进行表达和展现,有效促进了现代音乐、古典戏曲艺术的有效整合,相得益彰,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效的契机,也创新了西方交响乐的发展形式。在黄梅戏元素与西方交响乐结合应用的过程中,其结合方式也会随着我国发展变化和国际交流的影响,因此在西方交响乐与黄梅戏元素的过程中,要重视创新元素的应用,发展丰富多彩的结合应用方式。

(一)黄梅戏中加入西方交响乐

传统的黄梅戏戏曲演奏过程中一般使用的乐器较简单,演奏的方式也比较便捷,但这种演奏方式通常对现场的氛围渲染不利,音乐表达方式也较单一,无法满足逐渐发展中黄梅戏的表现规则,在黄梅戏中加入西方交响乐,能有效激发情感,加大情感表达强度,丰富音乐的表达状态。虽然西方交响乐属于一种高雅性的艺术,然而却无法脱离其他艺术形式所存在,将其同独特的民间戏曲—黄梅戏进行交汇、整合,能够探索出全新的艺术发展路径。黄梅戏的艺术特征非常浓厚,充分发挥黄梅戏元素的优势,有效的整合到西方交响乐中,能够创作出更具民族意蕴的艺术作品,扩大黄梅戏的传播空间,也能够在文化碰撞中使西方交响乐获得更多的房展契机。

(二)西方交响乐中添加具有黄梅戏元素的乐器

黄梅戏音乐涉及多种器乐,包括打击乐、弹拨类以及吹奏类等,划分为武场、文场两类。其中武场主要应用的是打击乐,在武戏中应用非常广泛,也被称作硬乐,能够使表演者将戏曲中角色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也能够对舞台表演分为进行烘托,增强了戏剧表演的音乐性、节奏感,而对于文场来说,应用的则为管弦乐,也被称作软乐,可以对戏曲演唱者的唱腔进行伴奏,能够对不同曲牌进行演奏。从整体角度来看,黄梅戏的器乐拥有非常鲜明化的节奏,韵律感较强,可以呈现出戏曲的独特韵味。而作为西方传统音乐形式,交响乐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多样化的音乐层次能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其艺术魅力,能够流露出神秘之感,引发观众的心灵共鸣。西方交响乐借助音乐来传达情感,对形体动作、画面以及歌词没有较高的要求,交错的不同声部可以统一流露相同的乐思,但是也对观众的欣赏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属于一种高雅的艺术。向西方交响乐中添加具有黄梅戏元素的乐器,实现乐器融合,在西方交响乐演奏过程中,使用西方传统的交响乐乐器作为主演奏乐器,添加黄梅戏中使用的丝竹乐器,能在保证西方交响乐原有特点的情况下添加有中国文化特色底蕴的元素,增加了交響乐的表达能力,凸显了交响乐的特色,还可以在西方交响乐演奏的不同时期,添加不同时长的黄梅戏乐器元素,烘托交响乐的表演氛围,还可以在西方交响乐的创作中进行场景铺垫,注重混合创作,重点强调人物形象的塑造,学习黄梅戏元素中对情感刻画和表达的方式,使西方交响乐的人物情感表达方式更加细腻。西方交响乐在整合黄梅戏器乐元素之后,可以使整个音乐的曲味更强,使音乐情感更加细腻化,呈现出特有的民族意蕴,方便观众更好的理解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使这种高雅性的艺术变得更加接地气,这就为西方交响乐在我国的传播和推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西方交响乐与黄梅戏元素融合创作

西方交响乐的曲目创作方式较古老,在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问题,因此可以向其中添加具有黄梅戏元素的乐曲创作内容,增加西方交响乐曲目编排创作的新颖性,西方交响乐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大提琴、钢琴等,都具有不同的音色和情感表达方式,传统的西方交响乐通常会将各种各样的西方乐器融合,统一进行创作演奏,将西方交响乐与黄梅戏进行融合后,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向歌曲内部添加黄梅戏乐器演奏的片段,增加整个乐曲的演奏韵味,提升了交响乐的演奏特色。黄梅戏拥有较多的剧目,且具有非常浓厚的戏曲文化意蕴,审美价值极强。基于西方交响乐的视角来看,合理的融入、整合黄梅戏元素,开展新颖的创作活动,能够使创作的音乐作品呈现出一种一见如故之感,能够缩短音乐同受众之间的距离,便于受众更好的接受音乐作品。在整合黄梅戏特点的基础上,西方交响乐的曲风可以变得更加独特,形成独特的地方印记,再注入黄梅戏舞台表演元素,可以让受众感受到全新的交响乐,极大的充实了交响乐创作形式及手法,使交响乐的创作资源更加丰富、多样。在创作西方交响乐的过程中,黄梅戏元素的应用使音乐意蕴更加明显,因为独特的曲风也更容易烘托出古典美的气氛,合理的运用合唱、交响乐、群舞等多种不同的手段,可以使观众能够深刻的感受音乐情感,在受到观众肯定的情况下,西方交响乐能够更好地传播发展。

(四)西方交响乐中添加黄梅戏元素中独有的戏曲特色

在西方交响乐中添加黄梅戏元素中独有的戏曲特色,增加西方交响乐中的历史元素,在西方交响乐的演奏过程中,传统的演奏曲目通常较华丽、蓬勃大气,缺乏细腻的情感表达,黄梅戏元素中通常添加了较多的情感元素,在情感表达方面占据的比重高于西方交响乐,因此在西方交响乐中添加具有黄梅戏特色的历史元素可以增加西方交响乐的情感表达能力,使西方交响乐在原有的表现形式下,增加了一抹情感韵味。黄梅戏元素同西方交响乐的整合式发展,并不单单指的是形式上的创新,还需要注重内在戏曲特色的表达,这就要求树立起兼收并蓄的思想,有效的传承传统戏曲文化,提高对当下艺术作品的关注度,推陈出新,制作出更具影响力的黄梅戏交响乐。例如黄梅小调同西方交响乐的有效配合,通过高低婉转的曲调来呈现传统戏曲的魅力,做到了黄梅戏和交响乐的自然融合。

(五)西方交响乐与黄梅戏中的历史戏词的融合

将西方交响乐与黄梅戏中的历史戏词结合,西方交响乐在演奏过程中主要注重乐器的和谐度和整体演奏指挥的状态,很少有西方交响乐会填入相关的歌词,而黄梅戏主要用辞藻与腔调的结合来抒发情感,保持情绪的递进状态,因此在将黄梅戏元素与西方交响乐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可以应用黄梅戏的填词特色,向西方交响乐的演奏曲谱中添加相关的元素,增加西方交响乐的共情能力,促进西方交响乐的情感递进。黄梅戏的历史戏词中蕴含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而将其注入西方交响乐中,可以实现现实和理想的有效整合,将雄浑、激昂、低婉等多种情感交织了起来。借助西方交响乐这种全新的表达形式来展示戏曲历史戏词,能够使艺术作品更有深意,更具历史的厚重感,使其在现代重现影响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黄梅戏元素的发展历史悠久,是一种具有特色的戏曲文化,在我国戏曲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黄梅戏同气势恢宏的西方交响乐进行融会贯通,在传承传统戏曲文化、肯定西方交响乐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做出了积极的创新,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更具时代化风格,真正做到了历史和艺术的有效融合,也将现代和传统相交汇,可以让观众获得新颖的艺术享受,更具震撼力及感染力。在黄梅戏发展的过程中,对西方音乐也有很大影响,因此本文从黄梅戏与西方交响乐的结合背景出发,研究了西方交响乐中融入具有黄梅戏元素的乐器、西方交响乐与黄梅戏元素融合创作、西方交响乐中添加黄梅戏元素中独有的戏曲特色、西方交响乐与黄梅戏中的历史戏词的融合等有效的整合策略,阐述了二者结合的意义,并进行了展望。为后续黄梅戏的发展,以及西方乐曲的融合与进步做参考,对音乐的融合发展与进步也有重要价值。

——————————

參考文献:

〔1〕王思特,张宗明.从中西音乐治疗比较看中医音乐治疗跨文化功能[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3):161-166.

〔2〕陈鸿铎.中西汇流再融合 气韵生动创新篇——略论周文中先生音乐的成功之道[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01):43-49+4.

〔3〕陈琳钰莹.中西音乐影响下的《楚辞》新诠释——以龚琳娜版《上下求索》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09):102-103.

〔4〕张应华.中西作曲技法中寻找中国音乐文化之根——品宁勤亮《中西方传统作曲技法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0,17(02):161-164.

〔5〕王翼如.民乐传承的“自觉”与“自信”——电影《闪光少女》的音乐叙事与思考[J].四川戏剧,2019(09):115-117.

〔6〕娄文利.自西向东、中西比较、立足中国——音乐理论家李吉提学术发端及启示[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1,39(02):38-43.

〔7〕叶洁纯.现代民族国家视域中的国乐建构——对刘天华国乐改进思想与实践的考察[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0,34(03):54-61.

〔8〕贾媛茱.关于中国音乐出路之思考——以蔡仲德《出路在于“向西方乞灵”》为例[J].黄河之声,2021(13):155-157.

〔9〕叶欣.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在教学中的融合策略——评《音乐教学与文化修养》[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8):2466.

〔10〕柯小斌.基于体验活动的音乐课堂教学创新研究——中西结合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七法十三类”[J].中国音乐教育,2020(08):15-19.

(责任编辑 徐阳)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uangmei Opera in Western Symphony

ZhANG Ji-chen

(Department of Music and Dance,Anhui University of Arts, Hefei 230000, China)

Abstract: Huangmei oper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opera. It also contains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opera. However, Huangmei Opera also has many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and needs to be integrated with Western music. Innovation, so I studied the combin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uangmei opera elements in Western symphony.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Huangmei opera elements with western symphony; on this basis,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Huangmei opera elements and western symphony, and propose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method of combining Huangmei opera elements with western symphony,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inheritance of Huangmei oper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Keywords: Huangmei Opera; Western Symphony;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Huangmei Opera Inheritance

猜你喜欢
黄梅戏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街场黄梅戏的艺术表演风格
湖北省英山县黄梅戏剧团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黄新德黄梅戏表演艺术探析
大型黄梅戏《凤鸣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