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STEAM主题劳动教育实施对策

2022-05-30 01:54蔡向阳
考试与评价 2022年8期
关键词:劳动理念素养

蔡向阳

劳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存在着缺失的情况,教师采取的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成长需要,难以真正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STEAM理念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单学科教育方式的新型教育理念,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學等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综合型学习中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在中学劳动教育中,可以应用STEAM的教育思想,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探索空间,使学生在获得深刻劳动体验的同时获得智力、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从而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改善当前劳动教育的质量。

一、育德:让劳动教育充满温度

在过去的劳动教育中,由于对课程设置不够重视,并且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等原因,导致劳动教育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单纯劳动活动,学生对于劳动当中蕴含着的思想态度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解,导致了劳动教育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的问题,学生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在应用STEAM理念开展主题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德育和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关注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升华,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感,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

例如,在校本劳动教材中关于RFID主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组织学生利用RFID技术来制作智能防盗电动车,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小区电动车频繁偷盗电池的新闻,并且告诉学生由于当地监控环境的缺失,当地的人们很难及时地发现自己的电动车被偷盗了,那么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帮助当地的人们吗?听到这些信息,学生们立刻开始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之后,教师再给学生介绍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防盗系统,让学生了解怎么用真正可以实现的技术来帮助他人,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认识到科技是造福人类的,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也绝对不能单纯地以劳动为目的让学生参与活动,导致学生对劳动实践活动产生消极的情绪。只有将德育和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情感上的熏陶,才可以将劳动教育的价值真正地展示出来,让正确的劳动思想成为伴随学生终身的良好品质。

二、牵线:体现STEAM劳动教育连续性

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将劳动定义为狭隘的生产劳动,而是要将所有涉及到手脑口并用的实践活动都归纳为劳动,让学生可以获得连续性的成长体验,真正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劳动,劳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因此,在中学劳动教育中应用STEAM的教育思想,也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形成系统的认识,确保教育的连续性。

一方面,要确保劳动教育内部设置的连续性。在设置劳动教育校本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思维成长特点形成正确的理解,认识到学生在每一个时期不同的需要,然后设置出合理的课程安排计划,确保整个劳动教育环节的层层递进。例如我校针对STEAM理念的特点,创设了基于STEAM理念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首先向学生重点介绍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经常用到的各种电子元件,之后再系统介绍如何利用这些电子元件来自制作成品。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确保学生在理论知识充足的前提下再进行实践探索,从而确保学生的劳动实践效果。

另一方面,要确保劳动教育和其它课程之间的连续性相接。学校教育要自成一体,各个学科教师要共同完成对学生的科学培养,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良好的学习习惯伴随学生终身。因此,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基于STEAM的思想,对学生在数学、信息技术、美术等方面的学习情况产生足够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用恰当的方法来促使学生的劳动实践和其它课程学习相连接,使学生获得连续性的学校学习体验。

三、达智:突出主题活动实践性

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劳动不是枯燥的重复性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当中蕴含着的智慧,促使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工作的伟大之处。因此,在开展基于STEAM理念的主题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容量,让学生真正动脑去思考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照搬照抄教材上给出的步骤,进行机械式地重复劳动,感受不到劳动的乐趣。要想完成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理解,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善于使用提问以及合作探究等手段来调动学生思维的活力,引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问题的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劳动的美好。

例如,在教学“振动报警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关注的问题有两个:漏报以及误报,针对这两个问题,先让学生分组研究生活中遇到的错误报警的情况,讨论问题根源,并讨论如何利用自己学到的电路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各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阐明问题解决方案,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也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

在STEAM理念下的主题劳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学生开放讨论的氛围,引起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养成勇敢挑战困难的毅力,从而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此外,教师自身也必须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掌握更多有助于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知识,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从而让学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促进劳动教育和智育的融合,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创新:点亮劳动教育新方向

对于很多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劳动的观念认识十分简单,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劳动又分成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仅仅认为劳动就是做苦工作,从而在参与劳动教育之初就对劳动产生了消极的情绪,给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开展基于STEAM理念的主题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让学生大胆地对劳动形式进行新型的探索,从而改变学生对劳动的单一认识,使学生学会从系统整体的观点上认识劳动,感受新时代下劳动的新概念。

针对基于STEAM理念的主题劳动教育特点,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展开劳动技能比赛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通过综合比赛的展开,可以给学生的创意想法落实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观念,进而增强学生对劳动创新的认识。

例如我校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来组织学生展开创意设计活动,学生可以利用从课堂上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结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创意作品的制作。这样的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强烈欢迎,学生们以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制作出了智能检测亚硝酸盐的泡菜罐、利用藻屏技术来治理水污染的系统等各种创新作品,并且用成果报告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理想,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了劳动的新价值。

在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实用性、人文性、先进性的观点来设计创意作品。并且,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意想法,肯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收获劳动创新的成就感,在学生出现无法完成的创意时,教师可以站在一个引導者的角色上,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上还存在着哪些不足,让学生向着更好的自己前进,从而树立学生坚定的学习观念。

五、促知:搭建完善劳动课程框架

在过去的劳动教育中,存在着教育内容零散的问题,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学生上一次的学习内容很难为下一次的劳动活动参与提供帮助,导致了劳动教育质量不理想的情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构建更加完善的劳动课程框架是当务之急。构建完善的课程框架需要全校劳动教育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对本校的学生认知发展需求行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且根据现有的教育资源来设计整体的教育框架。开发课程框架对于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帮助教师掌握好教学节奏,使STEAM理念更好地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提升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形成教育合力,并且强调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让教育内容的设置更加合理。

本文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STEAM主题劳动教育实施对策展开了一番叙述,抛砖引玉引发教师对传统劳动教育实施方式反思,认识到学生终身成长的实际需要,开发基于STEAM理念的主题劳动教育实施模式,用多元化、启发性强的主题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对劳动产生深层次的感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教师要从学生的未来成长需要出发,通过将劳动教育和德育、智育等其他教育侧重点融合在一起来改善劳动教育的效果,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培养。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STEAM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立项批准号:FJJKBX20—1123。

猜你喜欢
劳动理念素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热爱劳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