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开发研究

2022-05-30 10:48华林李莉郝钰璋
北京档案 2022年7期

华林 李莉 郝钰璋

摘要:红色档案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记忆,通过挖掘档案资源,利用H5、全景、U3D、视频、知识图谱等技术,开发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可拓展传播时空边界,增强宣传效果,弘扬时代主旋律。该文阐述了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开发意义,分析了存在问题,从构建协同机制、整合汇集资源、创新开发理念、优化展览等方面,提出了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开发对策建议。

关键词:红色档案 線上展览 档案开发

2020年12月,陆国强在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上指出,各级档案部门要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优势,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策划举办档案展览展示活动,利用档案展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与宝贵经验。[1]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机关、团体、军队、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党政军领导、干部、英烈、指战员和群众等,在长期的政治工作、军事战斗、对敌斗争与生产建设等活动中,产生了丰富的红色档案,这些红色档案在记录革命历史,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活动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及其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红色档案线上展览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和生动形象等档案信息传播优势,可以为更好地弘扬革命文化贡献档案力量。

一、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开发重要意义

(一)聚焦红色主题,服务中心工作

1.宣传主题集中。红色档案线上展览是依据党和国家中心大局与宣传工作的现实需要,按照一定的专题,依托虚拟网络空间,发掘利用红色档案资源,利用H5、全景、U3D等技术,或在实体展览的基础上复刻,或独立进行创意开发而形成的虚拟展览。相关部门可在重要节庆日和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策划开发主题,制作线上展览;也可根据党和国家某一阶段宣传工作的要求,挖掘专题红色档案,开发线上展览,因而在聚焦红色专题、开展主题教育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2.宣传效果显著。线上展览借助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对档案展品进行全景化、可视化、虚拟化制作展示,相较于线下展出,可更为丰富地展示展览的形式与内容。如在展品呈现方面,可通过图文、音视频,以及VR还原、3D建模等技术,多形式呈现红色档案展品。其中,图文的即时传输可让角色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视频直播让人们参与其中,虚拟场景、人机交互、感官延伸则增加了线上体验与感知[2],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红色档案展览的宣传效果。

(二)拓展传播时空,传播红色文化

1.增强传播时效。红色档案线上展览的时效性表现为:一是具有跨时空和虚拟性等特点,社会公众可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进入网站页面或其他展示平台进行参观学习,从线上档案展览中获取更多的红色档案信息,享受沉浸式的线上观展体验。[3]二是相较于传统的线下观展而言,开发红色档案线上展览,不仅可避免线下观展所造成的人流量受限问题,还可更好地满足公众随时上线观展的学习需求。

2.拓展传播范围。据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较2020年12月增加2092万。[4]为此,在传播红色文化方面,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可借助网民规模庞大的优势,依托网站平台、数字电视、移动用户端,以各种App、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将红色档案信息推送给社会公众,实现红色档案信息的全方位流动与多渠道传播。

二、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开发存在问题

(一)展示协同开发问题

从目前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开发看,主要是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依托馆藏红色档案资源,独力开发线上展览。档案馆、博物馆等收藏单位独力开发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带来的问题有:一是技术力量受局限。多数档案馆开发的红色档案线上展览,主要以文字、图片的方式展示红色文化主题,表现形式单一,从而影响了线上展览的宣传效果。二是档案资源受局限。多数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主要依托馆藏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线上展览,这就在档案展览材料的选择范围、类型与内容等方面受到局限。为此,选择具有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联合相关文化、信息技术机构协同开发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寻求社会力量在智力、技术与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对优化与创新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就有了更为紧要的现实意义。

(二)展品资源整合问题

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开发需要挖掘整合不同类别、来源、载体的档案资源进行布展。而在现实工作中,档案资源分布散乱、部分珍贵档案利用手续繁杂等都给档案展品的整合带来了困难[5],主要问题有:一是档案资源散存问题。从红色档案保管情况看,除档案馆外,还散存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部门、新闻单位和影视集团等,档案资源散存状况不利于围绕展览主题整合与展示档案展品,更好地为主题教育提供档案支撑。二是数字资源支撑问题。在红色档案数字资源建设方面,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党史部门与新闻单位等受经费投入、技术、标准与人才等因素影响,数字化建设标准与水平各不相同。收藏单位数字化建设水平的差异不仅影响了红色档案资源的整合集中、专题数据库建设与资源共享共用,同时也对挖掘整合相关主题红色档案数字资源,制作专题性线上展品造成不利影响。

(三)展览制作优化问题

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档案馆、博物馆等都开发了许多线上展览,从整体制作情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展览设计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档案馆、博物馆等制作的线上展览因时间仓促、数字资源储备有限,主要通过“文字+图片+音频”等形式展示,多以展品罗列为主,展览设计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6]二是展品呈现问题。受限于当前档案馆、博物馆等的技术水平与设备,部分线上展览制作粗糙,借助微信公众号开辟的网上展厅,展品图片质量差,压缩严重,无法放大查看具体细节。部分运用3D技术制作的展览,特效缺乏真实性,沉浸效果差,观众体验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7]因此,如何树立创新理念,优化线上展览工作,也就成为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开发对策建议

(一)构建协同机制,策划开发工作

1.构建协同机制。为做好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开发工作,建议依托档案馆,整合博物馆、纪念馆、新闻单位等,构建协同开发机制。其优势为:一是有利于协调档案馆、博物馆和新闻机构等的开发工作,以避免重复开展,造成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浪费。二是有助于加强与宣传、文化、高校、科研等部門的联系沟通,寻求相关机构智力、资源与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支持,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线上展览开发工作。

2.策划开发工作。一是选题策划。首先要围绕着党和国家宣传工作,从服务中心大局的政治高度,开发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同时还要抓住“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时间节点,策划开发主题,举办红色档案线上展览。二是创意策划。建议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参与策划工作,从展厅设计、场景布置、展品选用、技术呈现、色彩特效、观众体验与互动平台设置等方面进行创意设计,以保证线上展览开发的质量与效果。

(二)整合汇集资源,奠定开发基础

1.积极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红色档案线上展览无论是采用图文呈现、视频直播、全景照片还是虚拟场景的方式,都要以红色档案数字资源为支撑。为此,建议档案馆与相关收藏单位依托协同机制,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对馆藏档案开展数字化建设,为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开发奠定资源基础。

2.全力推进数据化整合共享。一是依托协同机制,在兼顾收藏单位知识产权保护的条件下,以数字档案馆为建设平台,整合汇集各个收藏单位的红色档案数字资源,构建资源数据库,形成档案类型齐全、内容涵盖全面的体系化数据资源。二是以红色档案资源数据库为支撑,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设置纸质档案、口述档案、音像档案和实物档案等档案模块栏目,建立分类检索、全文检索、关键词检索和二次检索等多类检索工具,实现栏目内和跨栏目对红色档案数据资源的全面检索。构建红色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有助于对档案数据进行检索集中、关联分析、聚合分类与抽取集成,为开发红色档案线上展览提供数据资源支持。

(三)创新开发理念,优化展览制作

1.依托线下展览,复刻线上展览。这是指在红色档案线下展览的基础上,使用数字复刻的方式,利用全景技术等重建线下展览,以实现红色档案线下展览的网络传播与宣传。其优势在于:一是复制成本低、制作效率高,在展览制作、场所使用、展品整合、运营管理与传播宣传等方面节约成本。二是线上展览通过互联网推送,展示周期长,能有效规避外部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如2021年6月,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图书馆等举办“红色印迹——东莞市革命遗址图片展”,该展览选取了100处具有代表性的革命遗址,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分“峥嵘岁月”“铭记历史”“浩气长存”3个单元,多角度呈现了包括周恩来东征演讲台遗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等革命遗址遗迹。为满足广大公众观展需求,主办方还制作推出线上“VR云看展”,以可视化的方式,讲述展示东莞革命遗址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内涵,再现东莞人民英勇奋斗的革命历史。[8]

2.立足实体展览,衍生线上展览。衍生制作是指在深刻理解线下实体展览主题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媒介,运用数字化技术延展展品的表征信息,并以可视化手段进行展现,弥补实体展览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足。[9]如2021年6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等举办的“中国共产党在广西革命历程文物图片展”在广西南宁展出,展览分“看红色印记”“寻革命足迹”等板块,使用了大量的家书、日记、实物和遗迹等红色文化遗产,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革命历程。在实体展览的基础上,主办方进行了创新设计,开发出线上展览,用更多元的平台展现和诠释“红旗漫卷壮乡”主题。如“看红色印记”通过《斗争的旗帜》《信仰的旗帜》等专题视频,以及《馆长说宝》革命文物系列短视频与虚拟数字展,以红色档案为媒介讲述其背后的革命事迹。截至2021年8月,线上观看量超过1300万人次,为红色文化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10]

3.独立创意设计,创新主题展览。这是指完全依托网络虚拟空间,使用H5、全景、WebGL、U3D、视频、GIS、知识图谱等技术手段,独立策划开发的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其特色表现为:一是不受线下展览空间和场所限制,在主题设定、展厅设计、内容表述与呈现效果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创作空间。二是相较于线下展览而言,独立创意设计线上展览可以节约布展成本,增强呈现效果,拓展展览的时空边界。在实践方面,如山西省档案馆利用互联网平台,在“专题展示”板块下设置“网上展厅”板块。用户搜索“山西省档案馆”即可进入网站浏览“光辉的历程”“晋档珍藏”“馆藏革命烈士档案图片展”等红色展览。[11]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利用门户网站“多媒体展厅”等功能模块,展出“邓小平与广西”“红色广西——百色起义革命历史档案资源展”,使得社会公众在云端即可进行参观学习[12],接受革命历史教育。

(四)依托媒体平台,传播优化展览

1.以媒体平台推送线上展览。从传播方式看,现代传媒已经形成了一个形式多样、及时传播、全媒体覆盖的信息传播体系。红色档案线上展览不仅可依托档案馆、博物馆、新闻单位等门户网站进行展示,还可通过微信、微博、头条等社交媒体,抖音、喜马拉雅等视频平台,腾讯、爱奇艺等综合视频平台,以及红色文化网、红色旅游网、中华英烈网等,将红色档案信息推送给社会公众,以实现红色档案信息的多平台传播,广泛宣传红色文化。

2.以公众互动优化展览工作。红色档案线上展览的受众已经从传统的观看者、参与者,到收集者、评论者,如今成为内容的共同创造者。[13]为优化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开发工作,建议档案馆以及相关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依托网站、微信、微博等,构建与用户交流互动平台,在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利用需求、内容选择、档案整合、内容呈现以及规范管理等方面听取公众意见,以切实解决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开发工作。

四、结语

红色档案数量丰富,种类繁多,在开展党史研究、传承红色基因与理想信念宣传教育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制作红色档案线上展览可利用H5、全景、WebGL、U3D、视频、GIS等技术增强展览宣传效果,以多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红色文化,这对更好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档案力量有重要意义。

*本文受云南省创新团队项目“云南民族档案文献整理发掘研究”(项目编号:2021CX01-09)资助。

注释及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陆国强《推动档案事业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迈出坚实步伐——在2020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报告》[EB/OL].[2020-12-29]. https : // www.saac.gov.cn/daj/yaow/ 202101/2d00d00de2c54e9b87bd429843ba98b2.shtml.

[2] [13]康俐,权文熙.众媒时代,线上展览如何与观众重新连接?[J].美术馆,2020(3):82-85.

[3]张秋妹.档案线上展览数字技术引领的档案利用新途径[J].档案天地,2021(1):57-60.

[4]荆楚网.2022移动互联网蓝皮书:2021年中国移动应用在全球移动市场占比达14%[EB/OL].[2022-06-30]. http : //news.cnhubei.com/content/2022-06/30/con? tent_14867583.html.

[5]郑重宇,涂玉麟.VR技术及AR技术在档案展览中的应用研究[J].智库时代,2020(13):231-232.

[6][7]张丽娟,吕佳.疫情期间博物馆“云展览”传播效果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7):146-147.

[8]付碧强,付勇辉.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两场党史展览齐亮相线上饱览百处革命遗址[N].东莞日报,2021-06-27(A02).

[9]赵卓.“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展览形态的创新发展[J].中国博物馆,2020(4):55-60.

[10]黄璐.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创新线上展示理念,为红色主题展览注入新活力[J].文化月刊,2021(10):106-107.

[11]毛勤勤.改革開放以来山西省档案馆红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1.

[12]许晓彤,章岸婧.“档”说党史:档案工作如何讲好红色故事[J].档案管理,2021(4):22-24.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