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研究

2022-05-30 03:17李薇孙舟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

李薇 孙舟

摘 要: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其中老年人群体面临比其他年龄群体更大的挑战。大学生志愿者一直是助老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本研究就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面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积极探索优化路径。

关键词:疫情防控常态化;大学生;志愿助老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和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无数青年志愿者迅速响应国家号召,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从数据抓取、健康码和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到银行、医院人工智能服务等,无不加速改变着人们出行、就医和消费等日常生活。老年人群体比其他年龄群体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大学生志愿者的助老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更是老年人社会支持的重要补充,对于缓解老龄化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疫情防控常态化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志愿者的助老志愿服务带来困难,探索优化助老志愿服务新路径迫在眉睫。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学生志愿者以忘我奉献、艰苦奋斗、精诚团结的形象活跃在社区、医院、学校等各个地方,从事着维护秩序、宣传引导、关爱帮扶等志愿服务工作,填补了岗位空缺,维持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会的稳定,传递了新时代的志愿服务新风尚。不仅如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志愿者坚守在各个服务领域,不仅凸显了个人的价值,更体现了利他价值观和志愿服务的公益性,必将成为人民群众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也体现了中华孝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必将对大学生的品德养成、思想进步、成长成才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缓解家庭压力,为老年人提供社会适应支持

随着老龄人口快速增加,老年人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在养老院养老,都不可避免地给家庭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照料压力。疫情的发生,更加大了这种压力。老年人主要依赖生活照料、服务关怀等来弥补身体退行性变化带来的影响。然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老年人照料者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数量都不及往常,常有老年人无人照料的现象发生。此时,大学生志愿者在满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加入老年人心理慰藉、饮食供给、日常照料等服务队伍中,他们年轻、富有朝气的特点更容易消除老年人的戒备心理,减少老年人出现精神健康危机的风险。大学生志愿者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缓解老年人自身及其家庭的压力。

(三)有利于延伸育人平台,培育素质过硬的时代新人

疫情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也延伸了育人平台。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组织志愿服务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丰富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学会筛选和辨别,更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提升实干本领,涵养战胜困难、砥砺奋斗的意志和创新精神;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过程中正确认识个人价值和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了解责任担当的价值意蕴,赓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基因。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时代大考,将大学生志愿者在既有给予又有收获的双向互动中培育成素质过硬的时代新人。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的现状分析

(一)老年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心理、生活出现新变化

老年人在身体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一方面,防控隔离和禁止非必要人员聚集等措施使得许多老年人户外活动减少,无法参与集体活动,其亲人照料也受到影响,日常志愿服务无法达到原有水平,这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老年人的焦虑与恐惧。智能化的鸿沟也使得老年人难以在短时间内跟上社会变化,负面情绪进一步累积。另一方面,老年人易形成对事物的固有判断,较难接纳新知识,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理解和认识受阅历和经验影响较大。一些老年人仅仅将新冠肺炎视为流感一样的传染性疾病,对政府制定的防疫措施不理解;一些老年人恐惧新冠肺炎,容易产生极端情绪。这都为大学生开展助老志愿服务带来了新的难点。

此外,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因疫情防控产生了新的无人照料的老年人,一些本不需要照料的低龄老年人也面临出示健康码和行程卡、扫码做核酸检测等智能化难题,这对大学生志愿者在老年人日常生活帮助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查询健康码和行程卡到用APP打车、网上预约挂号看病等,都需要有人耐心讲解。如遇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则更需要大学生志愿者的细致帮助。

(二)大学生志愿者的疫情防控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总体呈现规模逐步扩大、服务逐渐专业化的趋势,但有些方面仍有待提升。据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拨打心理热线进行咨询的案例有所增加。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受不同认知水平的影响,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心理压力。比如,能否准确把握病毒传播特点和个人防护手段,理性看待志愿服务与疫情防护的关系;能否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助老志愿服务中出现的突发状况,理性看待老年人对助老志愿服务的不同態度。这些理论和实践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和志愿者自身情感获得。此外,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志愿者更容易受到各种网络舆论的影响。高校作为育人的主要场所,更需要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手段和方法,将疫情防控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教育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机制有待完善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的开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以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例,其在南京市浦口区多处服务基地的活动因为疫情暂停,与江苏省同泰慈善基金会合作的养老院长期定点慰问帮扶活动也因为疫情暂停。与此同时,高校作为师生聚集场所,也出台了加强校园管理和严控聚集活动等一系列防疫措施,使得大学生外出不便。助老服务渠道减少,高质量服务需求反而增加,这就更需要相关部门设计适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运行机制。首先,以往的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大多采用线下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志愿者面对面与老年人谈心谈话,排解老年人的孤独情绪,帮助老年人打扫卫生,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文艺汇演等,这种模式需要与防疫政策结合,进行改良创新。其次,风险评估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需要完善,权益和物资保障需要到位,以保障志愿服务长效运行。更重要的是,标准化的服务规范、必要的岗前培训督导和具有稳定核心成员的组织管理有待加强,以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老年人的需求,也能让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中提升综合能力。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的优化路径

(一)丰富第二课堂形式,提升志愿服务的价值认同感

开展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奉献社会的内生动力,提升志愿服务的价值认同。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学校将成为注册志愿者、经常性参加志愿服务作为共青团先进个人评选表彰的必要条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对在疫情防控中做出贡献的个人及集体给予表彰,鼓励大学生志愿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奉献社会。通过青马班、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等方式,将抗疫精神、志愿服务精神和助老服务意义等融入思政课堂。2021年,南京审计大学选树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潘纯同志作为抗击疫情的典型人物,举办了专题报告会,用重症医护人员的抗疫故事鼓舞南京审计大学的青年学子。此外,学校还通过专题分享和主题党日活动挖掘大学生志愿者典型、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效果非常显著。南京审计大学举办了“战‘疫、实践、学习、成长”主题故事云分享和“一心一意”党员志愿服务月等专项活动,强化了价值导向,增强了大学生志愿者的自豪感,深化了朋辈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了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提高了大学生志愿者的政治站位,增强了大学生志愿者的政治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规范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提升服务理论实践水平

标准精细的大学生志愿者岗前培训和进阶培训,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和大学生理论实践水平的有效手段。以往的大学生志愿者岗前培训和阶段性技能提升明显存在不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精准度高和针对性强的志愿服务培训需要加强:其一,夯实疫情相关理论基础,加强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和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志愿者正确认识疫情,防止未知恐慌带来的过度防疫;其二,针对大学生志愿者培训防控实操技能及应急处置办法,切实提高其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其三,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享、“傳帮带”等形式,针对助老志愿服务特点有针对性地培训与老人沟通的技巧、心理危机识别途径、构建支持网络的方法等,以增强助老志愿服务的适老性。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助老服务小组每周会以“圆桌会议”形式开展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以小组工作思路分析不同性格的老年人在同一所养老院、同一间房内居住的组群关系,集思广益探索音视频助老的方式,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助老服务提供了方向。

(三)优化服务项目,提升志愿服务精准性和适老性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无人照料的老年人有所新增,更需要在实地调研基础上细化服务内容,挖掘大学生公益助老项目的深度。可以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手段,孵化出适老性好、针对性强和专业度高的优质项目,从而与社会服务需求精准对接。

高校作为人才储备基地,有着天然的人才优势。可采用形式多样的碎片式教学、小组辅导和个性化辅导,为老年人讲解在不同场景下智能手机和APP的应用技巧,如在线问诊、网上预约挂号、智能快递柜取货等,帮助老年人感受智能化对提升生活品质的正向作用,适应社会整体变化,克服恐惧感,实现自我增能,重树信心和尊严。再比如,结合大学生志愿者所学专业精准服务:理工类专业志愿者可提供小家电维修等服务,心理学类专业志愿者可提供延缓智力衰老和疏导情绪等服务,法律类专业志愿者可提供子女照料、遗产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援助,医护类专业志愿者可提供日常健康保健常识普及等服务。

(四)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保障助老服务的可持续性

完善的机制和制度,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长效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一是建立包含专业、特长和服务记录等详细资料的志愿者个人档案数据库。二是建立规范化的省内省外行程轨迹排查、核酸检测报告收集、体温动态监测、疫苗接种要求等志愿服务人员招募管理制度。三是利用老年人的经验和智力成果推进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树立“积极老龄化”理念。比如,南京审计大学发挥关工委的作用,将退休教师聘任为兼职组织员,由他们筛选、吸纳有专业特长的低龄老年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形成“双向共赢”的服务机制。四是建立公正的考评激励制度,不仅要关注服务时长,还要关注服务质量,不仅要关注服务提供,还要关注需求方满足度,不仅要关注物资补充,还要关注隐性激励。五是完善监督反馈渠道,动员校际资源、校友资源等社会力量扩大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定期寻访来完善监督反馈渠道。对于散居、经济困难、高龄、失能、重度残疾等老年人,要重点了解急难问题和其对服务的反馈,做到全程跟踪、及时转介,真正保障助老服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EB/OL].(2020-03-16).http://www.gov.cn/xinwen/2020-03/16/content_5491831.htm.

[2]谢晓娟,柳杨.从抗击疫情中的志愿服务看新时代中国精神[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2).

[3]刘远.公共卫生危机中老年人权利的脆弱性视角分析: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背景[J].人权,2020(3).

[4]李薇,蒋鑫.大学生志愿服务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前景探索[J].河南教育(高教),2020(7).

责编:瀚 海

基金项目:南京审计大学高教研究课题“新时代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探究”(编号:2020JG045);江苏省社会哲学思政专项课题“新时代大学生养老志愿服务创新发展模式的研究”(编号:2020SJB0134)

作者简介:李薇(1992— ),女,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孙舟(1988— ),男,南京审计大学体育与艺术教学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学、教育管理、志愿服务。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