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绘画艺术特征及写实主义手法探究

2022-05-30 07:46叶珊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写实主义徐悲鸿

摘 要:徐悲鸿是中国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享有“中国近代绘画之父”的美称。在长期的绘画艺术学习和实践中,徐悲鸿创作出了数千幅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绘画艺术特征更是别具一格。徐悲鸿是推行写实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写实主义手法在画坛独树一帜。从徐悲鸿的绘画艺术生涯出发,简单分析了徐悲鸿绘画艺术特征,并对徐悲鸿写实主义手法进行了相关探索,以期为现代绘画艺术提供启示。

关键词:徐悲鸿;绘画艺术特征;写实主义

徐悲鸿在中国画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创作的绘画艺术作品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徐悲鸿是“金陵三杰”之一。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徐悲鸿的绘画艺术创作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写实主义风格,其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如《愚公移山图》《负伤之狮》《田横五百士》等都是他的代表性作品,写实主义手法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有效提升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徐悲鸿的绘画艺术生涯

绘画大师徐悲鸿于1895年出生在中国江苏省宜兴县屺亭镇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幼练习绘画,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通过临摹名家作品来锻炼自身的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徐悲鸿在13岁时就随父辗转乡村镇里卖画补贴家用,17岁时独自到上海卖画谋生,20岁时进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认识了周湘、高奇峰、高剑父等著名画家,并得到了他们的指点和帮助,这极大地增强了徐悲鸿学习绘画的信心。为了提升自身的绘画水平,他在1919年赴法留学,期间接受了正规的绘画教育,在绘画方面取得了更高的造诣。1927年,32岁的徐悲鸿学有所成之后回到了中国,并投身到祖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中,先后在上海南国艺术学院、北平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学校任职,在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同时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例如《九方皋》《愚公移山》《珍妮小姐画像》《奔马图》等,绘画艺术事业也获得了良好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悲鸿继续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而奋斗,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徐悲鸿一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中国国、油画以及素描画是其绘画艺术创作的主要类型,其在旅欧时期创作出了《老妇》《自画像》《黄震之像》等油画作品。1928至1936年,徐悲鸿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其在留学回国之后创作出了《田横五百士》《徯我后》等作品。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表现了画家内心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1937年至1946年是徐悲鸿绘画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也是其绘画思想和艺术风格高度成熟的时期,其创作出了《愚公移山》《巴人汲水》《群马》等作品。1947至1953年是徐悲鸿绘画艺术创作的后期,其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坚持“师法造化,寻求真理”的艺术主张,通过深入社会生活和长期的艺术实践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例如《战斗英雄》《海军战士》等油画作品以及《毛主席在人民中》等素描作品都是其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代表作品。

二、徐悲鸿绘画艺术特征分析

(一)中西融合

徐悲鸿是一位將中西绘画融会贯通的先驱者,绘画艺术创作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艺术风格新颖而独特。徐悲鸿自幼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中夯实了绘画专业基本功,在旅欧学习期间又接受了正规的西画教育,掌握了西方绘画技法,这极大地提升了他的绘画艺术水平。徐悲鸿将中西绘画有机结合起来,创作出了许多既具有西方绘画特点又具有东方艺术韵味的作品。纵观徐悲鸿所创作出的众多优秀作品,中西结合的艺术特征尤为明显。徐悲鸿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吸取西方绘画的精华,将西方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画艺术创作,注重明暗关系和透视感,描绘出了生动、逼真的物象形象,同时用中国画的创作方式营造画面空间,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实现了中西绘画的结合。

马是徐悲鸿绘画艺术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徐悲鸿在长期的写生过程中掌握了马的骨骼、肌肉等特点,完成了大量与马相关的写生稿。在以马为题材的作品创作中,徐悲鸿将中国的水墨表现技法与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按照马的形态进行晕染,进而通过刚劲有力的用笔以及浓淡有致的墨色描绘出了马的英姿飒爽,使得不同形态的马都呈现出无限的生命力。徐悲鸿笔下的马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西融合的产物,例如《奔马图》这一作品就运用了融汇中西的“写实彩墨”,通过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与西方绘画的明暗法和透视法的结合,完美地展现出了马的精神风貌。

《愚公移山》是徐悲鸿绘画艺术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中西合璧”的典范,体现出了徐悲鸿在中西绘画技巧方面的高深造诣。在《愚公移山》作品的绘画笔法和色彩方面,徐悲鸿不仅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白描手法,还借鉴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法、明暗法等传统技法,通过白描手法的运用勾勒出画面中人物的外形轮廓以及树草等物象的外在形象,并按照西方绘画中的透视关系、明暗关系以及解剖比例等刻画人物动态。画面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充满阳刚之美、豪放之美。

(二)时代性

艺术创作会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绘画艺术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徐悲鸿的绘画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徐悲鸿认为,时代成就艺术,艺术来自时代,是时代发展的象征。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为艺术创作者提供了不同的创作环境。徐悲鸿的众多绘画艺术作品都具有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例如《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奔马图》等作品都是其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当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艺术创作者都倾向于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比如音乐家冼星海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其中“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饱含力量的歌词给人以鼓舞,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等众多作品也都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现状。通过艺术创作鼓舞和激励中华儿女英勇奋发,这类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和精神正是时代所需要的。徐悲鸿的绘画艺术创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其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反映社会发展状况,运用艺术的语言和力量来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并给他人以激励和鼓舞。

(三)民族性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作品不但在构图、设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给人以审美享受,还蕴含着一定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是徐悲鸿绘画艺术的又一显著特征,诸如《愚公移山》《风雨鸡鸣》《群马》《田横五百士》等都是徐悲鸿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民族精神的代表性作品。其中,《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作而成的,以传统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为绘画对象,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群众的决心和毅力,来展现一个伟大民族的坚韧不拔之精神,激励中国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来夺取最后的胜利。在《愚公移山》作品的创作中,徐悲鸿运用了写实主义手法,这幅作品也极具现实意义,人们在欣赏这一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这正是徐悲鸿爱国真情的流露和传递。

(四)创新性

徐悲鸿从社会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关照社会现实,运用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创作出了许多精品力作。这些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无论是在空间布局方面,还是在构图、用色方面,又或是在笔法的运用方面都表现得非常独特,这体现了徐悲鸿绘画艺术创作的创新性。例如《愚公移山》这一人物画作品就充分体现出了徐悲鸿的艺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徐悲鸿借鉴和融合了西方绘画的构图形式、焦点透视法则,同时运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手法,在实现“中西合璧”的同时创作出了具有创新性的作品。徐悲鸿将印度男模形象呈现在了画面之上,并用全裸体人物进行创作,这是徐悲鸿在借鉴西方绘画技法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新。以人体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艺术创作,突破了中国传统的理念和思想,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西方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有机结合是徐悲鸿绘画艺术创作创新的体现。徐悲鸿汲取西方绘画的精髓,体现出了“洋为中用”的艺术创作思想。在《愚公移山》作品的创作中,徐悲鸿将自身真挚的思想情感融入作品,借助愚公移山这一古老的寓言故事来表达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同时赋予寓言故事以新的内涵。另外,愚公移山的故事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徐悲鸿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绘画艺术创作,通过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艺术创作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

(五)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中国艺术的根本,是国画创作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徐悲鸿运用独特的绘画技法再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塑造出了生动的物象形态,以形传神,气韵生动。例如在《奔马图》《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等作品的创作中,徐悲鸿运用中西结合的绘画技法描绘和传达了马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通过对明暗关系的正确处理以及对透视法、笔墨语言的巧妙应用,塑造出了神形兼备的马的形象。作品中前伸的马头和双腿似乎要冲出画面,画面气韵生动,艺术表现力更加强烈。

三、徐悲鸿绘画中的写实主义手法

(一)受西方绘画的影响

徐悲鸿早年到欧洲学习绘画,接受了较为正规的西画教育,欧洲古典写实主义对他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徐悲鸿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基础,将写实绘画的精神表现在中国画中,借鉴和汲取西方绘画的精髓,“以西润中”,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内涵,提高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主要手段,线条的变化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然而,在徐悲鸿的绘画艺术创作中,线条不仅仅是造型的手段,不单单为勾勒轮廓所用,还是写实的主要载体,是表现客观事物真实面貌的工具。在他的绘画艺术创作中,线条成了写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客观事物的外在形态以及内在精神都可以通过其笔下的线条进行描繪和塑造。

(二)写实主义的艺术创作

纵观徐悲鸿的绘画艺术生涯,写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使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不管是在油画艺术创作中,还是在国画艺术创作中,他都巧妙地运用写实主义手法,创作出了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优秀的作品。徐悲鸿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创作出了许多写实性的油画艺术作品,其在创作中严格遵循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用笔“尽精微,致广大”,用色明快、对比强烈,构图均衡饱满、气势恢宏,作品呈现出了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写实主义是徐悲鸿坚持了一生的信念,是其重要的绘画思想,他在绘画艺术创作中以写实为基本原则,融入了自身真挚的思想情感,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徐悲鸿幼年生活艰辛困苦,他对于人民生活的疾苦感同身受,所以,他的绘画艺术创作更加贴近人民的现实生活。徐悲鸿的生活和社会经历促使其创作思想趋向于现实,那些写实的、反映人民现实生活的绘画艺术作品更能引发其情感共鸣。

徐悲鸿倡导求实的态度和求真精神,提倡用写实主义的方法来改进中国画艺术创作中的不足。徐悲鸿的写实主义观念并不局限于题材的选择、技法的运用等方面,更多的是从现实出发,强调创作者、作品以及作品中的物象之间的情感连接。创作者运用手中的画笔不仅要描绘客观物象的形态,还要传递自身的思想情感,表达对于现实世界的关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艺术的语言和手法创作出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优秀作品。例如《放下你的鞭子》《巴人汲水》等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源自徐悲鸿丰富的社会和生活经历,是其置身于鲜活的生活土壤中创作而成的。徐悲鸿将自己的思想及对现实的感受寄托于客观物象,运用中西结合的绘画技法进行描绘和表现,同时也表达了自身的态度和情感。托物言志是其运用写实主义手法的具体表现之一。徐悲鸿的写实主义手法极大地拓展了绘画艺术的创作空间,使得绘画题材、绘画技法、绘画内容等都更加丰富多样,开创了绘画艺术的新格局。

四、结语

作为我国著名的画家和教育家,徐悲鸿不管是在绘画艺术创作中,还是在美术教育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绘画艺术作品,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他的绘画思想、绘画理论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徐悲鸿的绘画艺术创作实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写实主义的融合,具有鲜明的中西结合、时代性、民族性、创新性等艺术特征,无论是他的“长幅巨制”,还是他的“随意小笔”,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情感内涵。欣赏其绘画艺术作品,我们不但能够领略到徐悲鸿高深的绘画造诣,还能感受到其在艺术探索中的开拓精神以及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麻爱周.徐悲鸿绘画美学风格及写实主义手法探究[J].兰台世界,2014(28):53-54.

[2]王玉琼.论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绘画艺术及影响[J].芒种,2013(9):97-98.

[3]罗梦钰.徐悲鸿《愚公移山》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9.

[4]白晗夏,陈政.徐悲鸿绘画艺术中的写实主义思想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27):119-120.

作者简介:

叶珊,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哲学。

猜你喜欢
写实主义徐悲鸿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日本写实主义的旗手圆山应举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卷》探微
龚学平 摘自徐悲鸿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当代美国小说中的现实观
中国第一位话剧导演张彭春对于欧美“写实主义”的中国探索
杨飞云与古典写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