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漫动画《谁才是乐队C位》的艺术特色

2022-05-30 10:48李鹏飞
百花 2022年5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

李鹏飞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成熟,动画被广泛运用到当代艺术中。国漫系列动画《云游敦煌》是由敦煌研究院和腾讯影业、腾讯动漫联合出品的影视作品,从沉寂于泥壁到舞动于屏幕,这些国漫动画均以敦煌莫高窟经典壁画为原型,采用动画的形式再现壁画宗教故事,是动画与敦煌文化紧密结合的成果。本文浅谈国漫动画《谁才是乐队C位》的艺术特色,意在激发更多观者的情感反应,以全新的视角广泛传播,唤醒传统文化潜力。

关键词:敦煌文化;国漫动画;《谁才是乐队C位》;艺术特色

一、敦煌文化对国漫动画发展的影响

“敦煌文化绵延千年,如何更好地贴近大众生活,引领敦煌文化时代新方向,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热点命题。”面对敦煌莫高窟不可逆转的现状,敦煌研究院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了开展数字敦煌建设的想法。成功将敦煌文化融入动画创作的作品很多,例如1961年的《大闹天宫》、1981年的《九色鹿》、1985年的《夹子救鹿》、1993年的《鹿女》、2010年的《飞天》、2014年的《夏虫国》、2016年的《莫高霞光》、2017年的《降魔成道》、2021年的《梦圆敦煌》等。用动画这种艺术形式进行制作是对敦煌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动画与敦煌文化的紧密结合,拓展了动画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对敦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漫系列动画《云游敦煌》再现壁画宗教故事

无论是本生、经变还是因缘,都是佛教壁画里的宗教故事。动画版的出现,更为其锦上添花。南齐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一文中,十分明确地概括出绘画创作与宗教密切相关的现实。提出了“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批图可鉴”的主张。[1]国漫系列动画《云游敦煌》中的《谁才是乐队C位》以“美”为主旨,选取了经典壁画飞天和中唐112窟的《反弹琵琶》伎乐图中的形象来创作动画,动画中天女翩翩起舞,天衣飞扬,精妙地展现了敦煌文化。对于国漫动画来说,具有开拓创新和教育民众的深远意义。从《飞天》到《谁才是乐队C位》的转变,标志着国漫动画前所未有的发展。

(一)中唐112窟飞天——《反弹琵琶》伎乐图

飞天的形象起源于古代印度宗教传说,印度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历经千百年的演化,成为符合中国本土审美特色的飞天形象。具有近三百年历史的唐朝,是开凿洞窟最多的朝代,被招募的民间画师为洞窟壁画的兴盛创造了条件。受到唐代仕女图和宫廷舞蹈的影响,敦煌飞天图更加灵动活泼。源自中唐的《反弹琵琶》伎乐图,正是敦煌莫高窟112窟中的佼佼者。画中人反背琵琶,舞带展卷,踏足而舞,左脚着地,右脚抬起,神情沉着自然。双脚拇指跷起晃动,以应节拍,似作反弹琵琶舞。舞者风姿绰约,精美轻柔,衣袂飘飘。形象鲜明生动,令人不禁赞叹。[2]从这种特殊的舞技姿态,可以看出印度舞蹈对唐代绘画的影响,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是因为由内而外焕发的永恒理想之美。

(二)从《飞天》到《谁才是乐队C位》

2010年由吉林动画学院出品的动画短片《飞天》(图1)与2020年敦煌研究院和腾讯影业、腾讯动漫联合出品的国漫动画《谁才是乐队C位》(图2)在素材上都选取了飞天图像。动画短片《飞天》,讲述了来自极乐世界的飞天场景,有的手捧花盘,有的手持箜篌、琵琶、横笛,有的演奏腰鼓,飘曳的长裙,绕窟飞翔,富有生机。这部短片以动画材料为媒介,广泛精致的敦煌元素为支撑,通过材料动画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的开放性,表现敦煌艺术的美学价值。与动画短片《飞天》不同的是,国漫动画《谁才是乐队C位》并没有再次描绘壁画宗教故事图像,而是把《反弹琵琶》壁画图像数字拆分为多个片层,同时赋予艺术特效,以复杂场景来表现画面。动画在策划制作的过程中,着重考虑了唐代绘画风格和图像故事的完整度。创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素材进行严格的甄别与选取,配上音乐后,画面异常生动活泼。国漫动画《谁才是乐队C位》巧妙地再现了经典壁画宗教故事,独具艺术特色,对引领风尚、构筑当代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漫动画《谁才是乐队C位》的艺术特色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马德指出,《反弹琵琶》图像作为敦煌美术史上的杰作,后人在借鉴与再创作中一定要具备有关乐舞的常识,不可背离图像最初的语言形式,这样才能使作品更有生命力。[2]由于中唐112 窟《反弹琵琶》伎乐图只有飞天乐舞画面,没有详细的宗教故事情节记载,在制作《谁才是乐队C位》的过程中,敦煌研究院动画团队翻阅了唐代史书对箜篌、横笛等古典乐器的记载资料,最终决定把飞天“反弹琵琶”的静态画面包装成动态“斗艺”的舞台,用横笛、箜篌等传统乐器和琵琶组成合奏。动画中不同的故事情节和经历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激发了更多观众的情感反应,唤醒观众们的思维想象力。以敦煌历史为媒介进行精神文化的传播,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图像的数字化处理、色彩的巧妙搭配、线条的穿插设计、服饰的华丽装扮,既延续了敦煌莫高窟壁画宗教故事的艺术性,又使其获得了新的活力。

(一)国漫动画《谁才是乐队C位》中的图像

在当代高度发达的影视技术中,不仅可以间接地使用各种传统媒体材料进行造型转化,还可以直接使用数字化模式营造各种特殊效果。早期制作的动画与绘画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动画的制作完全基于手绘图像。与原画材料手绘图像相比,图像的数字化处理与艺术创作者的观念更为紧密。迪迪-于贝尔曼认为,图像不是静止的,而是随时变化或是瞬间的动态。图像有着自己本身固有的运动,这不仅仅指的是通过运动模式而构成的动画电影,而是适用于一切图像。一幅绘画作品传递的信息不仅限于客观实在的对象,还包含着与图像本质相关联的行为,或者包含着对绘画多层面的不同解读。从这种关系上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一种结论:图像包含着某种精神活动。所以,在图像面前,我们考虑的问题不只是图像单纯的文本含义,还有图像巧妙的载体组合。[3]国漫动画《谁才是乐队C位》正是如此,只见舞者在空中反握一把琵琶,舞动的姿态随着扭动的臂膀构成“S”形,转动的手指在琵琶上时而张开,時而弯曲,仪态万方,这是对舞姿流畅性的最好演绎。乐舞的瞬间,是基于现实情况下的动画制作,舞蹈的节奏美非常具有表现力,手指跟随手臂抻、曲、旋、拧,宛若盛开的花朵,流畅中透露出力量,蜿蜒中透露出韵律之美(图3)。从中唐时期112窟《反弹琵琶》伎乐图像原型到飞天数字化图像的转向制作,动画的出现化解了图像“静止”与“运动”的对立矛盾,台词的使用解决了图像“文本”与“情境”的复杂关系。精神和观念的互动拉近了观众与动画之间的距离。

(二)国漫动画《谁才是乐队C位》中的色彩

敦煌莫高窟壁画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在色彩运用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极具视觉冲击力。

在国漫动画《谁才是乐队C位》中,敦煌壁画的色彩都有较精准的表达。画面整体沿用了《反弹琵琶》伎乐图中的色彩,以朱红、石绿、铅白、赭黄、黑等饶有中国风意味的纯色为主色,再将中唐的一些壁画风格融入其中,形成温和而厚重的色彩美。动画中的人物设色大胆,肉体颜色多以蛤粉色作为辅助,整体色调丰富又不失协调,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动画中的色彩并不是意象的色彩,而是充满了想象力的组合,在处理环境和人物关系时,要根据动画制作的需要,选用不同颜色的变化来表现场景和人物的动态。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洞窟内壁受到地层、光照、温度、自然灾害、颜料成分的影响,其色彩逐渐模糊。有些颜色经过风沙、歲月的侵蚀变得千疮百孔。国漫动画《谁才是乐队C位》将这种矿物色特有的斑驳效果融入剧中,色彩的巧妙搭配使得画面更加细腻,由此带动更多的观众透过斑驳的画面去寻找古老的神秘传说。

(三)国漫动画《谁才是乐队C位》中的线条

线条是艺术的灵魂,如何运用线条是艺术作品成败的关键。线条本身就具有装饰的作用,然而在动画中表现线条是非常困难的。现实中有很多作品的线条表现得都很精美流畅,如书籍、海报、壁画、广告等。那么装饰线条的特点是什么?装饰线条并不局限于自然环境,它是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形式,作品之所以能够使人内心平静,主要是因为采用了装饰手法。自然界中的事物并不像装饰画中描绘的那样有序,其中壁画和石雕以其独特的装饰线条而引人注目,用动画线条来表达壁画的内容,是对飞天图像的一种当代转向。在制作过程中,既要借鉴和吸收原作的艺术性和生动性,又要融入动画元素进行创新。[4]由敦煌经典壁画宗教故事改编的国漫动画《谁才是乐队C位》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灵动的笔致、传神的技巧、线条的韵律,清晰地传达出气韵生动的美学追求。[5]由于现实中壁画原型存在一些褪色和脱落的缺陷,动画团队老师们反复推敲,飘带线条出色的穿插设计对动画制作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动画中飞天伎乐的图像既保留了壁画的原始风格,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这些成功的线条设计,让动画受到更多观众的欢迎。

(四)国漫动画《谁才是乐队C位》中的服饰

在国漫动画《谁才是乐队C位》中,飞天乐舞伎是极乐世界的天人,动画虽然是以真实的唐朝妇女的妆造为基础,但不同于日常平凡生活的女性,她们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往往带有幻想的成分,与世俗妇女相比,总体印象更加严肃庄重。其中动画中反弹琵琶伎高髻云鬓,肌肤莹润,面部丰腴,神情温婉,天衣摇曳。七身飞天乐舞伎丰肌秀骨,头束高髻佩戴华丽宝冠,肩披长巾,配以臂钏手镯,腰系浅石绿色丝带,身穿宽松裤裙,赤足舞蹈,舞姿轻柔唯美,让人惊叹。服饰的华丽装扮,衬托出人物的变化与灵动。

四、结 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数字化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敦煌文化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进入当代人的视野。新媒体技术的成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用动画的形式再现壁画宗教故事,意味着古典美学的局限性正在被改写。《谁才是乐队C位》从艺术角度来看,既是对敦煌文化的审美延续,又是对旧文化主体的重新建构。从审美方式上来看,图像的数字化处理激化了敦煌壁画本源与现状之间的矛盾性。因此,这是一种建立在多重悖论基础上的美学,一种对我们当今生活极具意义的思想。我们要让更多古代壁画变身动画,以全新的视角广泛传播,唤醒传统文化潜力。

(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

参考文献

[1]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102.

[2] 魏弋涵.开启“一带一路”美术创研新视角:敦煌艺术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讨会综述[J].敦煌艺术研讨,2021(1):6.

[3] 柳贞娥.萤火虫之光:迪迪-于贝尔曼的残存美学[J].新美术,2018(10):56-66.

[4] 丁艳.敦煌壁画的创作初探[J].江苏社会科学,2015(3):193-198.

[5] 刘文良,晏净天.中唐敦煌壁画之“异象”探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2):7.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
论苏辙碑诔文的艺术成就
少年小说的突破与期待
论林兆华戏剧的先锋观念及创作风格
论长阳南曲的艺术特色
指下云山意无穷 信手写来入化境
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绰号艺术特色分析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