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阅读活动 提高课堂实效

2022-05-30 10:48宋传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堂实效阅读活动读写结合

宋传花

[摘 要]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有效形式,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文本特点、学生需要等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如诵读比赛、课堂演绎、话题辩论、鉴赏品读、读写结合等,让学生深度体验文本的情感,获得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这样的阅读活动,既能提高阅读教学实效,又能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活动;课堂实效;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3-0031-03

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就要展开适当的阅读活动,以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特点,精选活动形式,以提升活动的适切性。如诵读比赛、课堂演绎、话题辩论这些活动,普遍受到学生欢迎,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对这些活动进行分析,结合学生学习的心理和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阅读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将学生思维引向文本深处,对文本展开深入体验。

一、诵读比赛,激活学生阅读情感

诵读是情感性朗读,讲究方法、技巧的运用,让学生体验到文本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进入诵读训练环节,在实践体验中发展阅读能力。诵读强调在对文本思想情感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为此,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做出示范,组织诵读比赛活动,让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技巧。由于学生对诵读认知具有差异性,在学法指导时,教师要掌握具体的学情,给不同群体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指导,满足学生诵读学习的需要。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月是故乡明》时,教师先让学生整体阅读,然后借助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并提出要求:“故乡情是一种最纯真的情感。阅读课文时,我们从作者笔下的多种景物中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情感的存在。聆听诵读时,大家要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展开思考,注意诵读的语气、语调以及节奏、停顿等。”进入聆听环节后,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以便选择恰当的指导策略。在学生练习诵读时,教师跟进指导,让学生找到诵读的感觉,掌握基于文本情感的诵读技巧,形成诵读的基本能力。为调动学生参与诵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组织诵读比赛活动,要求学生先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诵读展示,并选出一个代表,参加班级诵读决赛,争夺班级诵读冠军。在教师鼓励下,学生都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其中,使诵读比赛顺利展开,活动效果明显。

再如,与《月是故乡明》在同一单元的《梅花魂》一文,表达了外祖父身在异国他乡而心怀祖国的赤子之情。诵读这样的文本,需要学生了解主人公的生活经历,深入体验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在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展示时,教师先播放一段老华侨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视频;然后让学生深入文本,抓住外祖父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体验、感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沉入文本,不仅理解了主人公——外祖父的言行,体会他的内心情感,而且从情感需求的角度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样使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更为深刻,掌握了诵读的基本策略。从情感需求的角度展开诵读训练,其效果突出,学生的理解也更深刻、到位。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助学,给学生提供聆听、观看体验的机会,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体验,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诵读方法。特别是诵读比賽活动,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其训练带有普遍性,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目标。

二、课堂演绎,深化学生阅读体验

课堂演绎活动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感悟文本,而且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表达能力等。为此,教师要对教材文本展开深入分析,找到课本剧创编的切入点,组织学生展开集体讨论,鼓励学生组建演绎团队,对文本展开演绎。学生对课堂演绎特别感兴趣,教师应在演绎训练、演绎组织、演绎评价等方面及时给予指导,以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演绎活动的顺利展开。如果能够将课堂演绎与比赛结合起来,就能对学生形成更强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组织课堂演绎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自相矛盾》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先和学生一起理解字词的意思,梳理文本的故事情节;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当学生对内容熟悉后,复述故事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为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认知,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同桌两个人合作,组成演绎小组,改编这个故事,并把它表演出来。同时,我们将选出优胜小组,参加班级现场演绎活动。”任务下达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先讨论课本剧的创编,然后进行角色分工并进行排练,最后参与班级演绎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对演绎活动进行评价,评选出最佳的表演团队。

课堂演绎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因此他们参与的热情很高。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提出演绎任务,成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为只有两个人展开合作,所以互动频率更高,训练效果也更好。从课本剧的创编到最后的演绎活动,需要学生具有改编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等。为此,学生要全身心投入其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演绎,这样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话题辩论,发展学生阅读思维

俗话说,理不辩不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推出一些辩论话题,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交流活动。课堂辩论是一种激烈的交流活动。教师要精选辩论话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活动,让学生深入思考辩论的问题。辩论时,学生既要提出并论证自己的观点,又要批驳对方的观点,这不仅需要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领悟文本的深刻内涵,而且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语言能力、思考反应能力等。辩论对学生能力的锻炼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师既要传授一定的方法,又要引导学生沉入文本中,对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深度阅读文本时,学生很容易产生认知分歧,这是很有价值的生成性学习资源。教师要抓住这些资源,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活动,这样能给学生提供深度交流的机会,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认知的内化。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草船借箭》一文时,学生对诸葛亮与周瑜既联合又斗争的做法很不理解,认为是周瑜心胸狭窄所致。为此,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辩论:“诸葛亮和周瑜两个人都是为了抵抗曹操而结成联盟的,两个人应该是团结一致、共同对外才对。他们之间为什么还要斗争呢?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周瑜个性太强、心胸狭窄造成的。你赞同这个看法吗?”面对这个问题,学生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教师将学生分成正反两个小组,各自到课文中去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把这些材料按照主次关系进行排列,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课堂辩论活动时,教师只是负责引导,让学生做辩论的主角。在唇枪舌剑中,学生的思想产生碰撞,情感进行了沟通,能从更多的角度理解问题。

引导学生辩论时,教师要对话题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顺利启动学生的语文思维。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景阳冈》一文时,为让学生深入理解武松的形象,教师提出问题:“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后上冈,打死了老虎。有人说,如果他不喝酒,肯定打不过老虎。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于是,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判断,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对此,教师组织学生展开集体辩论。有的学生说:“武松喝酒之后,其胆量更大了,面对老虎自然会无所畏惧。”也有的学生说:“武松喝酒了,还表现出这么高的武功。如果他不喝酒,其武功会更高的,打死老虎会是很轻松的事情。”教师借助话题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教师组织辩论活动,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纷纷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在辩论中,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文本的内容,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情感,而且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四、集体鉴赏,深化学生阅读感悟

语言鉴赏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语言鉴赏活动,借助集体力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语言学习中,对语言形成深度感知。小学生缺乏鉴赏方法、经验,因此教师要在鉴赏角度、鉴赏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在阅读鉴赏中形成阅读感悟,掌握语言表达的艺术。重要词语、关键句子、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构思立意、表达方法等都属于语言鉴赏的范畴。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教学目标适时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语言、感悟语言,以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品质。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作者采用描写、说明、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地介绍威尼斯的小艇以及威尼斯的风貌,开阔了读者视野。为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在学生进行梳理性阅读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语言鉴赏活动:“请大家阅读文本,画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学生对语言鉴赏比较熟悉,很快就进入角色,语言鉴赏活动顺利展开。教师跟进指导,给学生传授一些鉴赏方法:“大家既要关注修辞方法的运用,又要注意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言的色彩、情感等,这样才能体会到语言的美。”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展开阅读分析。有的学生找到这样的句子“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同时进行赏析:“这段话是动态描写,虽然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方法,但句式都比较短小,给读者的感觉是简练的,读起来有很强的节奏感。”

教例中,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对语言进行鉴赏,同时给学生提供了鉴赏的方法,让学生对语言表达进行理解。這样,使学生懂得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鉴赏,既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思考,也可以从语言结构、句式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获得语言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读写实践,促进学生阅读内化

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发展。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文本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仿写、续写、改写等写作活动中逐渐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构建文本认知图式。阅读文本是输入的过程,吸收文本精华,为写作奠定基础;而写作是输出的过程,是对阅读认知的内化,并以书面文字形式进行呈现。在学生深度阅读文本时,教师应展开有效引导,让学生将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对作者的看法等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向深处发展,而且使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读写结合设计时,教师要分析教材,找到学生思维与文本的对接点,这样才能有效发挥读写结合的作用与价值。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童年的发现》一文时,教师给学生提出这样的读写任务:“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请大家学习课文的写法,以‘童年趣事为题目,选择童年生活中一件难忘的事,写一篇叙事小品文。”听说要写童年的一件趣事,学生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教师进行引导:“童年中发生的事情有很多,只能选择一件事来写。既要注意交代清楚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做到主次分明,又要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进行表达。”于是,学生开始思考,并再次深入文本,体会它的表达特点,展开仿写。教师深入学生之中,给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仿写,要求学生既要学习课文的写法,又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给学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而正是这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成功调动了学生读写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求明确,指导到位,学生读写训练顺利展开,获得了较好的仿写效果。

总之,阅读活动的形式不同,所获得的效果也不同。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文本的体裁、结构、内容等方面的特点,又要关注学生的普遍需要,选取最恰当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语文阅读,这样才能提升活动的针对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阅读活动成为学生体验情感、表达思想的有效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嘉诚.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教学[J].名师在线,2021(11):42-43.

[2] 张哲.阅读活动中加强对话的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1(7):51-52.

[3] 段永民.在品质阅读中成长: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方法[J].教育观察,2021,10(3):120-122.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课堂实效阅读活动读写结合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城市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让阅读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