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分层作业实施策略的研究

2022-05-30 10:48唐汉青
高考·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实施策略高中物理

唐汉青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业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夯实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辅助手段,应当符合学生综合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在考虑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针对高中物理作业分层实施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对学生提高物理素养和能力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作业;实施策略

随着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以生为本”“学生第一”教育理念的生根发芽,新课程下的物理作业有了全新的内容。它不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推动学生素质发展和能力构建的平台。物理作业作为学生成长的履历,应当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折射出学生物理学科素养和能力发展的生长点,利于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理念及创新能力,能够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整理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中汲取心得体会和智慧启发。也就是说,物理作业应吻合物理学科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科学的层次性,能够切实满足学生的兴趣偏好和学习需求,成为学生在成长阶段中的“良师益友”。

一、当前高中物理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很多高中物理教师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导致学生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而物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具有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夯实知识、积累经验等作用,是培养学生物理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体制的双重影响,物理作业渐渐脱离“以生为本”的轨道,违背物理学科特点,开始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理念、创造能力、实践协作等方面的培养,甚至成为学生挥之不去的“噩梦”。物理作业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业数量较多,内容千篇一律、枯燥乏味,激发了学生的抵触情绪;二是作业缺乏层次性,特别是教师经常布置一些过偏、过难的作业,部分学习能力差、基础薄弱的学生做起来十分吃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三是作业形式单一,几乎全部是书面形式,与物理学科特点相悖,不利于发散学生的物理思维;四是教师批改作业效率低,由于作业数量过多,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之备课、钻研教材,使得教师分身乏术,不仅不能及时批改作业,也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作业辅导。总之,物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不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给予高度重视,并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确立物理分层作业的实施方法,以突破当前物理作业学习的困境。

二、高中物理分层作业的实施策略

(一)分层作业原则

物理分层作业应当以尊重和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性为前提,以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发展为目标,依托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理念及创新能力,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潜能,使之取得良好的作业学习效果。具体来说,物理分层作业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物理知识、能力水平,设计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作业内容,供不同层次学生自主选择,包含学生分层和作业分层两个部分。

1.学生分层原则

学生分层是一种“教师知道、学生不知道”的隐性分层,是教师通过长期观察与分析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态度、情感、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素养和能力发展水平进行定位。然后依托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在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获得持续进步与发展。作为提高作业分层质量和效果的前提,学生分层应当遵循客观公平性和动态目标性两大原则。正是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习能力的不同,才使学生的成绩有高有低。而学生潜能无限,教师需要在尊重这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获得稳步的提升。在学生分层中,教师不能将学生“一碗水看到底”,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动态调整学生的分层层次,使学生的学情与层次目标相适宜,保证作业布置的合理性,促进学生在做作业中实现素养和能力的同步提升[1]。以鲁科版“机械功”一节学生分层设计为例,该章节是高一下半学期的重点知识内容。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学习,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物理素养和能力水平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所以能够结合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表现情况、学习态度及学习成绩等,精准地定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代表学习能力强,思维能力强,且善于挑战难题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能力一般,不具备举一反三能力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完成学生分层工作后,教师再依据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和学习特点,充分思考各层次学生对作业的认知水平,布置更有针对性的层次作业,更利于提高分层作业学习质量和效果。

2.作业分层原则

对高中生来说,物理作業最大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夯实知识基础,积累解题经验,能够对学生物理应用能力进行强化、拓展与延伸。而要发挥物理分层作业的作用,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作业、分层与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作业分层原则和设计方法,才能让物理作业效果事半功倍。也就是说,作业分层应当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多样性及有效性原则。教师在设计物理分层作业的时候,首先,应注重研究最近发展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明确物理知识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制订更加符合学生素质发展和能力构建要求的作业方案,保证作业实施的可行性;其次,教师应当在把握学生层次能力和目标的基础上,依托方向适宜、难度适当的物理作业,引导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作业,使学生从中获得心得体会和智慧启发,实现提高学习能力和开发学习潜能;最后,教师应当精准把握作业层次,保证内容的梯度分布和难度递增,保证其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适应,能够引导学生从最近发展区向更高层次水平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以鲁科版“平抛运动”一节作业分层设计为例,本章节教学内容与生活关系密切,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将本节课的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挑战题”三个类别,分别对应C层次、B层次及A层次学生。必做题是夯实基础(包含平抛运动概念与规律),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选做题是能力提升(包含平抛运动的实验方法),要求学生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题来做,可以全做,也可以不全做;挑战题是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平抛运动的科学运用),积极鼓励A层次学生做,同时也支持B、C层次学生尝试。需要注意的是,分层作业样式要丰富,有填空、选择、简答、计算等题型,并标明所需时间,使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任务,快速收获心得体会和智慧启发。

(二)分层作业设计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各教学环节的重点内容。也就是说,学生作为教学服务对象,其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发展,以及学科素质和能力的进步就是硬性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的时候,必须构建“以生为本”的作业模式,将课堂与生活、生产与科技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打造直观化、立体化、趣味化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分层作业”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实现物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2]。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从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出发,能够正确认识学生的成长问题。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思维严谨,且实践性强的学科,各知识点也有较高的学习难度。特别是高中课业任务繁重,只围绕课堂进行“小练”,在课后布置“题海”作业,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还会让学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更不要谈激情导趣,挖掘潜能。因此,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分层作业的数量、趣味、难度等方面下功夫,以帮助学生减轻作业压力。

1.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作业分层策略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学科学习,培养学生学科精神、价值观念、素质品格,以及学科知识技能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物理分层作业时,必须明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制订教学目标。特别是依托课程标准突出学习重点、难点及疑点,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素质和能力发展的途径。通过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围绕学生的兴趣程度、情感意识、学习态度、知识技能需求等,展开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作业设计,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提高认知、理解及运用能力。

2.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的作业分层策略

作业面向的是学生,服务的也是学生。只有设计符合学生素质发展和能力构建需求的作业,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与支持,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上文提到依据学生平时的表现、成绩及态度等,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并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但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需要继续对这三个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研究,了解他们在各自领域中表现的不足,或是调整层次划分,或是调整作业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扩充知识储备量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比如:优秀的学生可能存在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情况,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难度更高的作业,来消磨这类学生的“锐气”,使他们深刻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成绩不理想的学困生,由于基础薄弱,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早已形成了难以逆转的厌学情绪,那么教师可以加强与这类学生的思想交流,从更多层面上给予帮助和鼓励。通过设置书面、思想、行为等方面的作业,引导他们重拾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知识[3]。

3.设计符合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作业分层策略

高中物理知识最大的特点是内容丰富,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也就是说,采用单一性的作业设计方法并不能满足学生素质发展和能力构建需求。特别是量大、难度高,更容易使学生对作业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物理知识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更多合作、探究、趣味、开放等类型的作业,提供更多适合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动手操作等能力发展的空间,使作业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做作业中实现知识和经验的汲取,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需要注意的是,分层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层次目标,保证与教学目标、学习实情、学生心理发展等相适宜,避免作业形式化,从而在突出分层作业特色的基础上,发挥分层作业的作用价值。

(三)分层作业评价

做作业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必须做好作业评价工作,对学生进行高质效性的指导,才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及时改正错误,实现学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了充分发挥分层作业的功能和效用,教师需要制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评价方法。

1.多样化评价方法

多样化评价是指教师在评价分层作业时采用的多种表达方式的评语,是激发学生斗志,培养学生意志,锻炼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对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评语,就可能成为他们前进的助力器;一句无意的批评,也可能将他们推向不学习的深渊。因此,教师必须准确把握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注重评价语的使用方法。通过将评价语作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工具,有的放矢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在学习“离心现象”一课知识后,教师给C层次学生布置了理解离心概念的作业,要求他们在生活中找寻离心现象并进行解释说明。部分C层次学生认真翻阅课本,理解离心概念知识,并在星球运转中找到许多离心现象,在对这些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时,教师画了一张“笑脸”,表示对其努力的赞赏与肯定。部分C层次学生没有认真汲取课本上的知识,在作业中存在大量的论述及计算错误,在对这些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时,教师画了一个“愁眉苦脸”,表示对其不满和批评。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既能将学生的“优点”放大,幫助学生获取学习兴趣和信心。又能披露学生的“缺点”,使学生及时改正错误[4]。

2.多元化评价方法

多元化评价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为了让学生提高对作业的重视度,教师可以让自己、学生及家长作为评价主体,对学生做作业的态度、质量及效率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依托家长评价了解学生在做作业时的态度;依托学生评价了解作业完成效率;依托教师评价了解作业完成质量。然后将这三种评价方式有机融合,从更多层面上分析与研究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再进行相对应的思想辅导、心理疏导及教学指导,以此提高作业学习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物理素养和能力的提升。针对个别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评价方式,关注其做作业的过程,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与指导,促进其夯实学习成果。

结束语

高中物理作业实施分层应当能够促进学生吸收和理解知识,缓解课业压力,以及推动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制订分层作业原则,做好分层作业设计,以及加强分层作业评价,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作业学习空间,才能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校磊.高中物理分层作业实施策略的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1(22):139.

[2]陈彬.高中物理分层次作业的实施策略研究[J].速读(上旬),2018(5):221.

[3]梅亚行.高中物理分层作业实施策略的研究[J].好日子,2020(5):193.

[4]陈卫真.高中物理作业分层实施的策略探究[J].文学少年,2021(31):174.

本文是福建省教育规划“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高中物理作业校本化的实践探索”(立项批准号:Fjjgzx21-16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实施策略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对于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点滴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