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法”,推进“双减”

2022-05-30 19:43张彩霞
新课程·上旬 2022年5期
关键词:加法长方体图形

张彩霞

高效课堂一直以来都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以往应试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往往是通过教学结果来进行评价,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片面,对课堂综合效果的提升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双减”政策的提出,提倡将教育的主阵地回归到学校教育中来,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当前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背景,其次结合“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从课堂教学、课堂(课后)作业、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进行综合的分析与研究,有效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数学高效课堂是针对传统低效课堂而言的一种教学模式,高效课堂范畴相对较广,不仅包含了高效课堂教学,还包含了小学数学高效作业设计以及系统全面的评价措施等几方面的内容,因此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能有效完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让更多的学生在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夯实基础知识,提升知识应用技能,同时建立起学习情感。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背景分析

第一,从教学思路分析,以往数学课堂教学思路相对局限,部分教师依然采用“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虽然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但是“换汤不换药”,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机会较少,缺少主动学习的环境,学习效率提升比较困难。

第二,从教学方法的应用分析,部分教师认为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低,数学知识、技能、方法的应用并不熟练,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经常出现“一言堂”的现象,学生被动地听讲,被动地接受知识,表情木讷,缺少互动的意识,导致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第三,从教学活动的组织来看,小学阶段数学活动的组织方式相对单一,普遍都是采用单一化的作业形式。如书面作业,其他形式的活动相对缺失,一方面书面作业量较大,学生课余时间基本上用来“应付”作业;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课外培训班较多,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去接触更多形式的数学活动。

第四,从教学评价方式来看,小学阶段数学课堂的组织往往忽略了这一环节,教师教学的自我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等动作基本上没有,或者通过简单的测试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较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明确,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

从上述几方面分析,“双减”背景下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科改革的必然,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从自身理念的改变、思路的拓展开始,将新理念、新方法逐渐融入数学课堂中,为学生搭建轻松、高效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活中都能接触数学、应用数学。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措施分析

(一)网状课堂——多向思路,生本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作为工具学科,数学的作用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还表现在解决生活问题中,但在以往课堂中,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并没有充分认知,认为数学就是计算、解题,学习惰性较大,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新教育理念下,数学课堂必须要从教师单向输出向多向互动、多向探究的思路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构建,要从课堂的各个环节入手,课前准备、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活动、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学生都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学生才能真切地意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认识图形(一)”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程标准,首先从三个维度确定了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区别不同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能理解图形特征,能掌握图形的组成……

2.能力目标:通过拼搭、摆放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数学活动建立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空间观念。

从上述教学目标入手,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准备各种形状的积木、实物(书本、地球仪等),为课堂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通过简单的预习,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进行归类、整理,如你家中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生活用品呢?请把它们画出来吧!通过找一找、画一画的方式为学生课堂上探究物体分类以及图形的特征等活动做准备。

课前准备、预习是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互动才是关键,在教师备课环节中,要充分做好适当的准备工作。同样以上述案例为例,教师在各个环节都设计了互动探究的环节,或是师生问答互动,或是学生小组互动等,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养成课堂互动的习惯。如在学习图形特征时,教师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积木拿在手上,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自己发现的图形特征,此时学生说的或对或错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达的课堂习惯,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惰性,建立主动学习的兴趣。

其他环节的学习也是如此,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活动安排,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建立起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圈子。

(二)群“英”荟萃——多种方法,精彩课堂

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课堂教学是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关键,因此在课堂上应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平台展现自己,达到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效果。

以低年级的趣味课堂教学为例,低年级是学生培养兴趣、培养习惯、积累知识、积累技能的黄金阶段,因此这一阶段,课堂上知識安排的非常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安排,让学生建立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趣味课堂模式当仁不让,成为主角。

例如,在“认识图形(一)”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学,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的过程中感受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师: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很多不同形状的物品,那么大家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物品跟老师拿的这个图形的形状是一样的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教师手持长方体,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一:老师,我的铅笔盒是长方体的。

学生二:老师,我的数学课本也是长方体的。

学生三:老师,我的魔方也是长方体的。

学生四:老师,我的游戏骰子也是长方体的。

……

此时,已经出现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混淆的现象,教师也不要急于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根据后面的总结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教师:同学们非常棒,都认真观察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那么老师有些问题搞不明白了(拿起正方体),我怎么觉得你们找到的物品形状不太一样呢?看看,有没有找错朋友的呢?

于是学生开始将之前归类为长方体的物品进行更加仔细的观察。

学生三:老师,我发现了,我的魔方跟正方体更像。

学生四:我的游戏骰子也是正方体。

……

如此,通过课堂互动游戏活动,学生将物品进行了正确的分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进行区分的,无形中学生脑中已经形成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等不同物品特征的意识,接下来,教师只需要用数学语言总结特征,然后再通过观察积木,夯实学生的记忆深度即可。

随着年级段的提升,单纯的趣味课堂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么课堂小组探究、问题互动等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自主学习活动方式。例如,师生互动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通过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活跃思维,为后续的自主探究做好准备。例如,在“百分数”的学习中,教师说道:“同学们,课前都搜集了哪些百分数呢,谁来写一写?”“你们对这位同学的百分数的写法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呢?这种写法规范吗?你还有其他写法吗?”“接下来,谁能读一读这些百分数呢?”……

在导入环节中,借助简单的问题情境的引导,让学生将自己的认识勇敢地表达出来,在教师评价学生回答对与错的过程中,不仅能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预习情况,还能从问答活动中呈现出的问题修改后续的教学计划,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三)群“雄”逐“路”——多样活动,提升能力

多样数学活动不仅包含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还包含了数学课后活动,以往数学教学中,往往忽略了数学课外活动的重要作用。“双减”政策提出后,学生课外活动的机会日益增加,多数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那么如何更高效地安排数学活动就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数学作业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减”政策的提出为数学课堂作业提供了新的方向。以低年级为例,“双减”政策提出低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那么数学课堂作业就成为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必要举措。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数学随堂作业要融入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如认识图形教学活动中,在师生互动情境中,学生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的不同特征,那么趁热打铁,在课堂上穿插随堂练习,让学生能顺利地掌握两种图形的特征。在随堂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智慧课堂的优势,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生可以通过学生平板在学生端进行问答互动,教师通过后台数据查看学生课堂练习的情况;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几名学生到大屏幕上来进行练习,边练习,边讲解;或者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的随堂作业方式,将习题通过大屏幕播放出来,学生无须动笔,通过观察,直接说出自己的答案。如此,通过随堂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养成及时总结、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

随着年级段的提升,随堂作业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那么课后作业的布置就成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基础作业、拓展作业、个性化作业、实践作业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数学知识学习与应用平台,相比较以往单一的书面作业,虽然在形式上做了加法,但却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书面作业负担,同时将一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了数学实践上,有效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质量。

以实践作业为例,实践作业通常可以通过“专题作业”的形式展现出来,特别是针对高年级复习阶段的学生,专题作业是非常高效的复习手段,通过思维导图写写画画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小学六年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然后分别标注重点知识点和典型的例题,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夯实学生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图形与几何”的复习过程中,学生从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化、图形的计算等方面进行知识的梳理,以图形的计算为重点,进行详细的结构划分,每个知识点都配以相应的例题。比如,平面图形中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中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等公式定理的应用,在总结、归纳、整理的过程中,能将相关联的知识点串连成一个知识体系,同时也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

实践作业的类型丰富多样,除了专题作业之外,还可以通过融合作业的形式出现。例如,数学与语文相结合,数学与艺术相结合,数学与德育相结合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数学课后作业模式,给学生更多接触数学、应用数学知识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能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与此同时,多样化的作业也能引导学生合理地将课后活动高效利用起来,达到高效学习、快乐学习的效果。

(四)系统评价——多元评价,全面发展

系统评价是推动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又一个重要手段,从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评价中,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总结。

以多元化评价内容为例,如在师生互动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过程中,评价量表的设计可以从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所需学具是否准备齐全)、学生的参与兴趣(能否跟随教师思路一步步观察图形特征)、学生的课堂反应(能否将实物与相应的图形匹配)、学生的态度(遇到问题时能否相互帮助,或者求助老师)、学生的学习结果(能正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出图形的特征)等,通过多元化内容融入评价体系,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中回忆自己的课堂表现,对自己的学习成果、疏漏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通过自我评价的情况,教师也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评价,为制订针对性的补充教学计划指明方向。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的数学课堂看似在形式上做了加法,实则在数量上做了减法,但同时又在质量上做了加法,通过多样化课堂活动、多样化作业设计、多元化课堂评价,让更多的学生能在多维度的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不同魅力;同时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机会来探讨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质量,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康家枝.探析提高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A]. 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四期)[C],2021:4.

[2]田玉菊.优化教学环节 构建高效课堂: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J].试题与研究,2021(28):145-146.

[3]杨国钢.提问有追踪 思维见深度:深度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探究[J].天津教育,2021(27):60-61.

[4]張鋆.回归生活 互动开放: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1(25):77-78.

[5]邢淑园.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路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4):84-85.

[6]邱华顺.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分析与讨论[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9):193-194.

[7]李银和.情景教学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应用分析:以小学数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3):78-79.

猜你喜欢
加法长方体图形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例谈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做“加法”
苏州西部生态城:创新思维做好生态“加法”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