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促进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

2022-05-30 10:48董方萍
新课程·上旬 2022年32期
关键词:劳动小学生农村

董方萍

农村小学生会出现自卑心理,导致他们不愿意学习知识,同时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解决问题,让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劳动教育的作用

(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比城市学生的先天优势,农村学生如果不能提升实践能力,那么其未来的发展势必举步维艰。劳动教育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在传统思维的限制下,农村教师及家长并不重视劳动教育的问题,而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文化课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积累经验、热爱生活,在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此外,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也可以较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提升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念,才能没有精力产生不良心理问题。

(二)能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

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积极思考、积极表达观点等方面。在具体的劳动活动中,主动意识就是让农村小学生主动承担责任,掌握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技巧。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理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农村学生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靠自己不断奋斗,这种心态本身较为积极。劳动教育的开展就可以帮助农村小学生树立这种积极的心态,从而让他们更好地为社会建设、国家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三)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农村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体系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农村小学通过开展劳动活动,能够较好地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不能够为学生做出表率,不愿意参与到劳动当中。教师的这种行为只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感。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自己与学生一起参与劳动,较好地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在学生对教师充分信任之后,无论是劳动教育还是文化课教育的开展都能够顺利地进行。

二、应用劳动教育促进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措施

(一)保障劳动教育资源

想要促进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就必须合理应用劳动教育。但是劳动教育的应用必须注意方法,否则就可能白白地浪费时间,甚至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部分农村小学生可能会认为自己一生中只能靠劳动,没有其他有价值的事情,同时也会因此而失去很多快乐,这种想法会让农村小学生更加自卑,索性放弃一切与学习和劳动相关的事情。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必须重视劳动教育,不能以简单的理论知识开展教育。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师要合理更新教学观念,从多个角度入手优化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中融入相关活动,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劳动教育的具体资源决定着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农村小学领导必须发挥自身作用,不能只是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纸上谈兵,而是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并积极投入,做出有利于现实的实际工作,其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明确劳动教育的实际需求,之后引入充分的创新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活动场地。劳动教育需要专门的活动场地,只有如此才可以提升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而场地的创建也需要一定的资金,农村小学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设置劳动实践基地等,并结合教师安排的劳动教育计划来购置设备,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满足学生对物质资源的基本需求。如果农村小学现有的条件不足以配置设备,上级教育部门與小学领导应加大投入,为整体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另外,即便农村小学较为落后,也必须重视校内劳动文化的建设问题,添加一些与劳动相关的元素,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很多学生不热爱劳动,自然也不知道劳动教育的意义,认为这是学校强加到自己身上的负担,这也会制约劳动教育的开展。学生理解劳动教育,学校才可以想办法丰富劳动教育的具体资源,建设相关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乐观地看待生活并不是所谓的“认命”,而是需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挖掘积极的因素,只有树立这一理念,才能够更好地达到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规划课程

小学基本课程中并不包括劳动教育,但是很多教材中都包含劳动教育的元素,只有对基本课程进行规划,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教育的全面性。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农村小学必须重视劳动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特点,规划劳动教育课程,完成具备开放性特点的课程规划。对于低年级的农村小学生,教师需要引导其参与家务劳动,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尤其是对于处于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其已经对劳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比低年级小学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学校需要积极开展实践课、手工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对学生的主动劳动意识进行合理强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可以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劳动的乐趣不能只是说一说,而是需要真正地让学生进行体验,如果只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无疑无法达成目标,更不要说达到育人的基本目的了。

为了持续渗透劳动教育,教师不能只满足于现有的工作安排,而是应该关注其他课程,争取能够在其他课程中也渗透劳动教育,因为无论农村学校多么重视劳动教育,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文化课。劳动教育的持续性保证依赖于教师找到劳动教育与其他课程的具体融合点,要对教材中的劳动元素进行挖掘,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合理组织劳动活动,端正学生态度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实践课程普遍让他们更感兴趣,因为相比按部就班的班级上课,实践课程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针对学生的基本兴趣,教师应突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如可以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开展校园环境保护活动,让学生美化校园环境,如此不仅能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学校应成立劳动社团,丰富劳动活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了持续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学校还需要开发校外资源。校外资源开发很难在一朝一夕内完成,学校必须树立长期开发资源的基本意识,不能浅尝辄止,而需要循序渐进地持续开展工作,引入更多的校外资源,避免校内单一的教育活动影响学生的进步。

农村小学生普遍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如果教师的评价不合理,就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其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客观看待学生表现,不以唯一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要求,而是科学地评价学生,如学生的进步情况、学生的态度等,都需要纳入整体的评价体系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发放表格,表格包含了本次活动中学生参与劳动项目的次数及内容,要求学生如实填写。教师回收表格后,需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发挥评价的作用,对不同学生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在传统思维的限制下,农村教师及家长并不重视劳动教育,而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从多个角度入手优化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中融入相关的活动,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此外,为了持续渗透劳动教育,对于处于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其已经对劳动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学校需要对实践课、手工课进行积极的开展,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培养。

注:本文系甘肃省临夏州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规划课题“家校合作促进农村小学生劳动技能实践与研究”(立项号:LX[2020]GH02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劳动小学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