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档案学问卷调查法期刊论文统计分析

2022-05-30 01:42罗宝勇魏珣杨文南
档案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档案学实证研究

罗宝勇 魏珣 杨文南

摘  要:近年来,问卷调查法在档案学实证研究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愈加显现,在档案学期刊论文中的运用逐渐增加,其在延伸档案学问题域的同时,亦推动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伴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升级,问卷调查法应用于档案学研究面临着传统标准与互联网变革的双重考验,催生出的新问题亦需要得到重视和厘清。本文拟对档案学7种中文核心期刊2012—2021年问卷调查法相关论文系统分析,总结现阶段问卷调查法运用呈现出的特征与问题,以推进问卷调查法这一实证研究方法在档案学领域应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关键词:档案学;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ole and importance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archival empirical research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rchival journal paper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It not only extends the problem domain of archival science, but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the upgrading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n archival research is facing the dual test of traditional standards and Internet reform, and the new problems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clarified. This paper intends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papers related to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n seven core journals of archival science from 2012 to 2021, and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t this stage, so as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n the field of archival science.

Keywords: Archives;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Empirical research

1 前言

从近10年档案学术界发表成果来看,问卷调查法被普遍运用于数据收集以进行现状分析和问题发现,填补了需要广泛调研解决的档案学现实问题。尽管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对推动我国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要看到,部分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档案学论文中问卷的实施过程、调查结论的得出仍难以具有强有力的说服力,步骤的缺失与不甚严谨的数据处理过程而致结论牵强的现象依然存在。还应看到,不少研究更偏重结果获取而疏忽于对问卷调查法自身特性的认知与考量,有学者曾提到“与当下学者热衷于使用问卷调查法开展学术研究的现象相比,学界对问卷调查法本身讨论的文章较少,学术成果数量与采用此方法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比例严重失衡”,[1]“缺少针对问卷调查法具体研究现状的总结把握和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2]问卷调查法作为被档案学界普遍使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对这一方法及其使用状况的研究却始终游离于主流研究视野之外,仅有的少量文献也只是对问卷调查法进行技术性探讨,却鲜少有学者对其应用情况作系统化的分析。

基于此,有必要对我国档案学运用问卷调查法的相关研究文章进行纵向回顾分析,以对档案学领域问卷调查研究方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以期在未来档案学实证研究中以更加谨慎的头脑、科学的方式实施问卷调研,进一步提升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本文拟通过梳理分析我国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档案学研究成果,对研究内容与问卷实施规范分类分析和反思。

2 数据来源

档案学学术期刊是展现学界最新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的前沿阵地。本文选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收录的档案学领域7种核心期刊《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档案管理》《浙江档案》《北京档案》《档案与建设》所刊文章作为本文研究的数据样本来源。在CNKI数据库中,选择高级检索的方式,以“问卷”为检索词,检索项“主题=问卷or篇关摘=问卷”,分别对文献来源为《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档案管理》《浙江档案》《北京档案》《档案与建设》7种期刊,时间范围为2012.01.01-2021.12.31十年来的所有文章进行检索,获得文章共122篇,通过查看题名和摘要并进一步阅读正文内容,剔除不符合样本要求的非研究性文献,最终获得有效论文样本118篇。

3 档案学问卷调查法论文现状分析

3.1 期刊论文分布状况。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结果及所得样本,2012—2021年7种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主题或篇关摘与问卷相关的论文数量及占比绘制表1。从选取的统计样本来看,十年来发表运用问卷调查法相关论文最多的为《档案学通讯》(29篇),其次为《档案学研究》(26篇)、《档案管理》(26篇);从期刊问卷调查法文章数量占该期刊十年发文总量的比例来看,只有《档案学通讯》(2.12%)、《档案学研究》(1.77%)两种期刊突破了1%。另外,本文通过主题或篇关摘检索出的问卷调查法文章不论是从数量还是占比上看都还处于较低水平。由此可见,问卷调查法在档案学研究中的整体运用还没有得到重视,不可否认主题检索或篇关摘檢索会造成部分论文的漏检,但这也恰恰从侧面说明了研究者过于注重其研究问题的结论推导而对问卷调查法本身的忽视或缺乏足够关注。

3.2 研究主题分析

研究主题作为展现论文研究内容的直观反映,归纳分析近十年来问卷调查法文章的研究主题,亦能在不断变化更新的研究热点中把握档案学实证研究的趋势和方向。通过对所选取118篇问卷调查法论文的阅读分析,笔者将其研究主题归纳为8大类:档案用户需求与行为、档案管理与开发、档案馆服务能力与质量、档案学教育、档案职业现状与认同、电子文件管理、档案意识与认知、其他(见表2)。

3.2.1 档案用户需求与行为。经统计分析后发现,近十年来档案学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偏重于对档案用户的信息需求及档案用户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研,这一主题的文章占比19.5%,主要致力于档案用户信息服务评价指标、档案利用行为、档案网络信息服务满意度、档案利用需求等与档案用户信息需求相关的研究探索,其调查对象涵盖了普通市民、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网络用户、长期利用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历史学者等等。该主题研究从档案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运用问卷调查这一实证研究方法,分析档案用户获取档案资讯与档案信息服务的困境,并提出对应解决之道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路径,既丰富了从用户信息需求视野出发的档案学相关理论储备,又为后续档案服务实践的提升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

3.2.2 档案管理与开发。对各级各类各领域档案的管理现状与开发情况的调研同样也是档案学问卷调查法研究的一大热点,这一类文章占比21.2%,其主要关注各领域各类型档案的管理与开发现状,研究范围上包括大学生职业信用档案、疾控档案、社区健康档案、高校实物档案、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等涉及城市管理与民生事务的诸多方面。在研究内容上,不仅调查档案的管理情况与档案资源建设整合现状,而且对档案的开发与档案文化建设情况同样保持关注。

3.2.3 档案馆服务能力与质量。档案馆服务能力这一主题的文章主要关注档案部门数字化外包意愿、档案馆志愿服务的公众参与、档案馆信息服务与社会服务水平、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档案网站与档案微信影响力、档案远程服务等方面。这类研究拟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从档案用户对档案馆服务能力的体验感受出发,及时发现问题与需求并针对性优化,以提升用户满意度,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促进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如李宗富[3]在对我国公众参与档案馆志愿服务活动的调查中,发现公众获取档案馆志愿服务活动的信息途径单一,公众参与率较低,并以共建共享理念为指导提出建议,档案馆应扩充志愿服务环节,构建面向公众需求的志愿服务机制以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

3.2.4 档案学教育。档案学教育作为培养档案人才的关键环节,对档案学教学模式创新与教育质量评价的实证调查不仅需要档案学师生的共同参与,其研究成果最终也会影响到档案学师生群体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未来就业的方方面面。档案学教育作为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档案学专业教育现状的关注与教学模式探索是档案学问卷调查研究的重要组成内容,这一主题的文章有16篇,占比13.6%。现有研究成果主要关注档案学本科生教学模式与课程满意度、档案学本科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与就业质量、档案学教师与学生的专业认同、以及档案学实践教学与课外阅读情况等等。此研究主题拟通过客观翔实的问卷数据材料,来发现现阶段档案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症结破解之策,为今后档案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更新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

3.2.5 档案职业现状与认同。档案机构工作人员主题的文章有12篇,占比10.2%,具有代表性的调研视角主要有:部分学者对国内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现状进行调研,摸清国内档案工作者职业现状与需求;有的学者从全球角度对各国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现状进行调研,如王玉珏[4]开展国际档案理事会新入职档案工作者职业发展调查,通过与国外对比,更加明确国内与国外档案工作者现状的差距,也便于借鉴外国档案工作者的经验再结合国内实际完善档案工作者的环境。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工作者的幸福感与职业认同;二是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发展需求;三是调查档案机构部门的人才结构,分析档案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对档案职业现状开展问卷调研,使用现实数据结果可以合理质疑档案行业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3.2.6 电子文件管理。对电子文件管理的调查研究主要是围绕电子文件的接收与归档管理、电子文件的安全与隐私保护、电子文件的规范化管理、电子文件单套制对接障碍以及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等方面展开的。在调研样本范围内,围绕这一主题内容的文章共有10篇,占比8.5%。一方面基于传统馆藏角度出发,如以刘越男[5]为代表的课题组对全国省级档案馆的电子文件的接收、数据管理、存储、利用、长期保存及人员安排进行调研;另一方面秉持与时俱进理念,如杜梅[6]等人从云服务环境出发围绕系统管理、数据库、文件存储三方面,调研云服务环境中电子文件的安全与保密问题。电子文件管理经验的不足与方案的不完善造成高价值的电子档案资源浪费,通过调查问卷明晰电子文件管理与归档各部分的现状及归档阻碍问题,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全面性、实用性、适用性的管理方案与办法提供科学依据。

3.2.7 档案意识与认知。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水平与认知程度主题研究的文章还整体较少,目前多集中在高校师生对高校档案工作的看法、学生对档案的了解情况等方面,涉及的领域还比较狭窄,有待进一步开展扩大化的调查研究。档案认知内容的调查主要包含对档案工作现状的认知程度、对档案功能的认知度、对档案法规与个人档案内容的认知水平。该主题研究从利用主体的角度出发,体现以人为本的意识理念,清楚认识档案用户认知情况,为档案后续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创新奠定基础。做好公众对档案与档案工作的认知与评价调查,有利于未来我国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升。

3.2.8 其他。部分文章的研究主题较分散,难以归入上述几大类,如档案行政执法相关问题、档案黏合剂的使用情況、企业档案行政管理调研等。由此可见,学者们运用问卷调查法开展实证研究已经涉及档案实践层面的方方面面。

3.3 论文调研对象分析。因各问卷调查研究的主题不同,被调查的群体和对象也呈现出差异。档案学问卷调查因其特定的专业领域范围,所调查的群体往往集中在高校师生、历史学者、档案新媒体用户、档案工作者、社会公众等几大类。对档案学问卷调查法论文的调查对象具体情况统计见表3。

在有明确介绍调查群体和对象问卷调查法论文中,以“高校师生”为调查对象的文章最多,占全部文章的百分比达16.1%,以“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为调查对象的文章稍次之,分别占比13.6%和11.0%,而以“企事业单位”“研讨会专家”等为调查对象则归入其他类,仅有3篇,占比也最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还有超过半数的问卷调查法论文难以找到其明确的问卷调查对象,为读者对后续调查研究过程的展开和了解增加了无形的障碍。

4 档案学问卷调查法论文问卷设计与实施分析

问卷调查法能否在档案学实证研究中取得有效而严谨的结果,与其设计思路及实施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本文选取问卷调查从设计到数据解析全过程中的六个重要环节进行重点分析。

4.1 问卷设计与问卷内容分析。任何一种形式和规模的问卷调查,都离不开明确的理论框架或理性分析的指引。[7]问卷调查研究中,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其过程介绍,是读者评估问卷质量及其可信度的重要依据。[8]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影响其内容效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评估问卷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的重要参考要素。从样本的统计数据来看(见表4),在问卷设计阶段思考借鉴过相关理论的论文有21篇,占比17.8%,咨询过本领域和相关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有10篇,占比8.5%,自行设计乃至缺失问卷设计描述的共计87篇,占比高达73.7%。由此可见,只有小部分论文在问卷设计阶段借鉴过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实践经验或咨询过档案学与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大部分论文仍存在对问卷设计描述不清晰乃至无问卷设计描述的情况,因此问卷设计能否保证科学合理性读者不得而知,加之读者很难从公开发表的论文中看到问卷本身,往往只能从文章对问卷内容的介绍来探索和推导档案问卷的设计思维与实证意图。从对问卷内容介绍的调查情况来看(见表5),有对问卷内容进行过或详或略介绍的文章占比仅28.8%,大量的问卷调查法文章仅有对调查结果的披露,忽视了对调查前期相关准备工作的介绍,读者难以对问卷全过程获得整体直观的印象,对问卷的结果难免会产生疑惑。

4.2 预测试与修正分析。问卷实施者对问卷进行预测试,一方面可以检验受访者能否轻松地读懂问题顺利作答;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对问卷中不合理的问题和项目给予删除或修正。预测试是问卷设计的必要步骤,无论多么周密的初期设计,都可能存在不周严之处,而这种不周严是很难自我发现的,正式施测后如再发现问题将无法和无从修改。[9]从本文选取的样本论文中问卷调查预测试与修正的情况来看(见表6),进行过预测试与修正这一步骤环节的论文占比仅占全部论文的8.5%,而在预测试与修正这一环节缺失的文章占比高达91.5%。因此,在档案学问卷调查文章中,预测试及修正这一流程的应用和重视程度整体还处于较低水平。

4.3 样本量分析。样本量的多寡同样对问卷结论及其代表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回收的有效问卷是进行后续数据分析的基础。因此,本文的样本量以回收的有效问卷作为统计依据。从统计表(见表7)可以看出,在对有效问卷样本量说明的文章中,300以内的样本量占比最多,300以上的样本量占比量较少。同时,还有较大占比的文章缺乏对有效问卷样本量的描述。

4.4 问卷发放与回收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网络终端的发展,网络问卷调查逐渐走向流行,许多专门的问卷调查网站方兴未艾,网络调查在带来诸多优点的同时,其缺点也开始显现。有研究指出,网站调查方法论的实质是招募式调查,是守株待兔、愿者上钩,这违背了任何一种问卷调查的最基本的原理。[10]因此,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有必要对档案问卷发放的方式、回收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进一步探求档案网络问卷调查规范化标准化。

通过对所选取样本文章的问卷发放方式统计,有对问卷发放方式明确介绍的共有52篇,有29篇通过问卷星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电子邮件等线上渠道发放,19篇通过线上线下并轨发放,仅通过线下渠道发放问卷的只有4篇。而在对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的描述上,大量论文缺少对此方面的描述。同时,有部分论文问卷回收率或有效率低于80%,过低的回收率或有效率会让人对其问卷设计和发放的科学性产生质疑,同时也会造成问卷外部效度的下降,其基于样本量得出的结论阐释则难以令人信服。

4.5 信度与效度分析。为了保证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问卷实施信度与效度评估是保障所得数据准确性和减小偏差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所选取样本文章的信效度评估情况分析,进行信度评估的文章有25篇,占总文章比例21.2%;进行效度评估的文章有22篇,占总文章比例18.6%。整体来看,档案类问卷调查法文章对信度与效度评估的重视还处于较低水平。

4.6 数据分析方法。通过问卷获得的原始数据,需要经过特定程序的分析处理,才能摸清数据的内部规律,进而阐释所研究的实证问题。在数据分析工具選择上,有28%的文章运用了数据分析软件SPSS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在统计分析方法的采用上,仅有少量论文使用了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因子分析以及层次分析等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百分比、均值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仍占主流。

5 档案学问卷调查法论文的特征与问题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问卷调查法在档案学研究中的运用现状,归纳总结出现阶段档案学相关论文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特征及其不足。

5.1 宏观层面。问卷调查法论文在档案学研究中的比例偏小,问卷调查法论文在7本档案学核心期刊上的分布虽有着数量多少的差异,但从整体比例来看,问卷调查法在档案学领域还有着充足的探索与应用空间。从研究主题来看,档案问卷调查法文章虽涉及主题广泛,对档案用户、档案服务能力、档案教育等传统问题领域的研究较集中,但对近些年档案学出现的新兴问题和学科交叉领域的实证调查研究较少,亟待挖掘。从问卷应用规范性上看,档案学问卷调查法文章偏重于结论归纳与解释探讨,缺乏对问卷流程规范的重视,表现在文章写作上,采用问卷调查法的论文问卷存在调查环节及数据的缺失,易引起读者的困惑和质疑。

5.2 微观层面

5.2.1 调查对象的范围存在一定固化。由前文可知,档案学问卷调查法论文调查对象多集中在档案学师生、档案工作人员以及档案用户,抑或是没有明确指向性的普通公众,对档案交叉领域人员、档案直接利益相关人员、档案工作核心负责人等的调查偏少,档案调查还处于广撒网浅层次,缺乏调查目标的精准化,部分论文也明确提到,因种种主客观条件及作者人脉的限制,调查对象的范围存在局限。

5.2.2 忽视了调查对象与调研问题的相关性。大量的档案问卷是通过网络线上进行的,通过专门的问卷网站无目标式随机发放回收占据相当比重,其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亦存在着缺陷。调查对象特征、范围难以识别,调查对象与有效问卷的不可控性及不稳定性因素增加,甚至部分论文里的问卷制作、填写再到回收都由问卷网站一手包办,其存在着大量的金钱招募式填写、“互助式”填写,带来的可能仅仅是量的增长,而非质的增加。仅为了完成问卷而问卷,为调查而调查,而忽略了调查对象与调研问题的相关性,对二者关系缺乏评估,最终也会影响研究的效度。

5.2.3 抽样过程及其描述付之阙如。问卷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来推断总体的特征,详细的抽样过程能够让读者掌握更多调查细节,帮助读者对问卷及整个研究的理解评判。然而,对抽样方法与抽样过程的相关描述却是档案学问卷最容易忽略的环节。在本次调查研究中,仅有少量文章对抽样作了相关描述,大量的文章缺乏抽样的相关介绍,这对样本的代表性及研究成果的可信度是不利的。

5.2.4 缺乏对样本偏差的评估。任何问卷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定会因为各种条件限制、主客观原因而产生一定的偏差,这就需要对问卷进行预测试和信度效度检验,及时修正不合理之处,提升问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次对样本论文的调查分析发现,同样存在不少的文章没有进行预测试及信度效度检验的相关描述。因此,其结论的科学合理性难免令读者存疑。

6 结语

问卷调查法是档案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其他社会学科对问卷调查的规范性相比,档案学对问卷调查法这一方法的运用,更多偏重原始数据的取得和结论的推导,对问卷调查本身的应用规范存在一定的忽视,而科学严谨的研究过程是获得正确有效研究结论的保证。因此,在档案学问卷调查研究中,研究者应该理清问卷调研的研究思路,摈弃为了问卷而问卷的做法,注重问卷调查整体过程的科学严谨,保证问卷流程规范化。同时,在写作中也应以更准确的描述来阐释档案问卷调研中的相关问题。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交媒体视阈下档案公共服务及其实现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8BTQ09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2]陈忠海,李果元.档案学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存在问题分析[J].档案管理,2019(02):10-12.

[3]李宗富.国内档案馆开展档案志愿服务活动现状调查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8(06):102-107.

[4]王玉珏,陈洁,张晨文.国际档案理事会新入职档案工作者职业发展调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7(01):93-98.

[5]刘越男,祁天娇.我国省级、副省级档案馆电子文件接收及管理情况的追踪调查[J].档案学通讯,2014(06):10-15.

[6]杜梅,蔡盈芳,周文泓等.基于云服務的电子文件安全与保密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7(S1):28-34.

[7][8]张志华,章锦河,刘泽华,郑艺,杨嫚.旅游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应用规范[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03):368-375.

[9]徐建华,路锦怡.2016年图书馆学期刊问卷调查法文章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7(12):46-50.

[10]潘绥铭,张娜,黄盈盈.网站调查与实地调证对比研究:样本偏差程度及其方法论意义[J].江淮论坛,2009(04):5-12+195.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来稿日期:2022-02-26)

猜你喜欢
档案学实证研究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关于档案学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历史主义是档案学不变的灵魂和宗旨
——《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述评
省档案学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