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力汤对气血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效果、VAS评分分析

2022-05-30 10:48郭文武黄粉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21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郭文武 黄粉莲

【摘要】目的:分析乏力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治疗效果及对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环县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气血两虚型CF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乏力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疲乏量表-14(FS-14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63.33%,观察组效果更好(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以及FS-14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13.33%)与对照组(6.6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乏力汤可有效减轻气血两虚型CFS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改善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乏力汤;气血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效果;疲乏感

【中图分类号】R37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2)21-0015-04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又被称为肌痛性脑脊髓炎(ME),以精神或身体出现长期疲劳症状,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咽痛、精神障碍、睡眠障碍等症状,症状持续、反复发作6个月以上,休息后症状仍旧无法缓解[1-2]。西药治疗CFS只能暂时性的缓解精神障碍症状,但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中医通过调整脏腑功能、辨证论治、益气养血、激发正气在CFS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4]。基于此,为探究气血两虚型CFS治疗中乏力汤的效果,本文对环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接诊的60例气血两虚型CFS患者进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环县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气血两虚型CF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45~70(57.62±3.14)岁,病程8~30(19.82±3.01)个月,体重指数(BMI)20~31(25.55±1.65)kg/m2。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8~69(57.75±3.04)岁,病程10~28(19.89±2.85)个月,BMI 22~30(25.68±1.52)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诊断标准:主症为自觉无力、体倦乏力、精神倦怠、神疲懒言、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食欲减退、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弱;次症为便溏、脘闷、虚胖、消瘦、头昏眼花、面色萎黄、眩晕。主症3项+次症2项,即可判定为气血两虚型CFS。

纳入标准:(1)均存在不同程度食欲减退、咽喉痛、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以上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个人活动、社会活动、教育、工作等多方面功能均减退;(2)年龄>18周岁,男、女不限;(3)临床资料齐全、完整;(4)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1)存在酒精、药物滥用史、依赖史者;(2)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3)入组前1周接受过镇静等对症治疗者;(4)妊娠期、哺乳期女性;(5)合并消化道出血等疾病者;(6)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病者;(7)过敏体质者;(8)合并恶性肿瘤者;(9)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10)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血小板减少症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口服,每次20~40 mg,每日1次,共计用药1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乏力汤治疗:熟地15 g、沙参9 g、牛膝9 g、防风9 g、泽泻9 g、远志9 g、仙灵脾9 g、黄芪12 g、白芍9 g、白术9 g、茯苓9 g、党参15 g,每日一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共计用药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以疲乏量表-14(FS-14)评分减分率评价,痊愈是FS-14评分减分率≥75%,显效是FS-14评分减分率是50%~75%,有效是FS-14評分减分率在25%~50%,无效是FS-14评分减分率<25%。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30×100.00%[5]。

(2)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无症状0分,轻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9分,剧烈10分[6]。

(3)FS-14评分,共计14个问题,选项分为“是”与“否”两项,是计1分,否计0分,疲乏感越重,最终计分越高[7]。

(4)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得分在50~59分可以判定为患者有轻度的焦虑情况,60~69分可以判定为患者有中度焦虑的情况,低于70分患者具有重度焦虑[8]。

(5)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得分在53~62分可以判定为患者有轻度的抑郁情况,63~72分可以判定为患者有中度的抑郁,低于72分患者具有重度抑郁[9]。

(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包括日间功能、睡眠障碍、睡眠药物、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7部分,以0~3级评分法评定,总分是21分,睡眠质量越高,最终计分越高[10]。

(7)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统计恶心、腹痛、腹泻、皮疹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6.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经治疗28例患者治疗有效,对照组19例治疗有效,观察组效果更好(P<0.05),见表1。

2.2 两组VAS评分、FS-14评分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FS-14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FS-14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 SAS评分、SDS评分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2.4 PSQI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PSQI各项内容之间的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各项内容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4。

2.5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处于长期焦虑感、压力感、紧迫感状态下,心理劳累程度远大于身体劳累程度,导致CFS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发病人群有低龄化、年轻化趋势[11-12]。目前,临床普遍认为CFS的发生与家族遗传、心理社会、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失调、内分泌系统异常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13]。CFS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不同患者在叙述自身症状时,着重点不一样,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疲乏感,同时伴有不同程度腋窝淋巴结肿大、颈部僵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体力疲乏、脑力疲乏、肌肉酸痛等症状,对患者工作、生活等均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14-15]。CFS具有病程长、易复发、治疗周期长等特点,如果长期应用西药治疗,容易引发耐药性,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甚至损伤机体免疫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6-17]。近年来,临床将中医引入CFS治疗中,通过调理机体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18]。

CFS属于中医领域“虚损”等范畴,以气血两虚型最为常见,与情志内伤、饮食不调、劳累过度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以上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患者出现心脾气化功能失调等症状[19]。心主血藏神,脾统血主思,忧思过度,会导致气血消耗严重,从而出现面色萎黄、不寐、健忘、体倦等症状。中医治疗气血两虚型CFS遵循“培补心脾、温煦阳气”的原则。本研究显示,观察组28例患者治疗有效,占93.33%,对照组19例治疗有效,占63.33%,观察组效果更好,并且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FS-14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和PSQI得分均减少更多(P<0.05)。而且两组在发生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值没有统计性(P>0.05)。表明乏力汤在气血两虚型CFS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分析如下:乏力汤中的熟地具有填精益髓、补血养阴作用,沙参具有养阴圣经作用,牛膝具有滋补肝肾作用,防风具有除湿解表作用,泽泻具有利水渗湿作用,远志具有益智安神功效,仙灵脾具有祛风湿、补肾阳作用,黄芪具有止汗补气、益气固表、健脾补中作用,白芍具有缓急止痛、养阴生津功效,白术具有燥湿利水、益气健脾作用,茯苓具有养心安神、健脾止泻作用,党参具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养血降压作用,诸药配伍,协同作用,可发挥培补心脾、温煦阳气功效,从根本上消除心脾两虚、气血亏虚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乏力汤具有良好的安神、镇静效果,可调节5-羟色胺等物质释放,减轻应激反应,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抗疲劳能力,有助于改善睡眠、消除疲劳感、增强免疫功能、缓解肌肉疼痛。在西药的基础上联合乏力汤治疗,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可有效提高CFS治疗总有效率,緩解临床症状,且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出现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通过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即可自行缓解。乏力汤发挥了中医廉、效、便、简等优势,可用于CFS日常养生保健、疗效巩固中,以乏力汤为代表的中医药给气血两虚型CFS治疗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气血两虚型CFS患者采纳乏力汤治疗,可有效减轻疲乏、焦虑、抑郁等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郑玲君.中医药浴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的干预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2):82,84.

[2] 张翼飞,吴凤芝,张泽涵,等.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及潜在作用机制[J]. 现代中医临床,2022,29(1):51-59.

[3] 李欢,侯江红,许瑾,等. 重灸足三里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40(3):371-373.

[4] 刘文卓,卢慧朕. 滋补养心胶囊制备工艺及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药学疗效[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3):47-48.

[5] 刘杰,胡粤杭,应汝炯,等. 柴胡桂枝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情志因素对病情的影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10):1908-1911.

[6] 马帅,王玉琳,张思琪,等. 头针结合“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22,38(1):13-17.

[7] 孙元. 针刺加艾灸治療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肾阳虚型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1):150-152,172.

[8] 蔡焕昭,苏维维,颜智权,等. 耳穴金针联合扶正针法治疗阳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J]. 中医学报,2021,36(1):207-211.

[9] 李忠琼,刘芽青,贺玉兰. 腹针加艾灸结合平衡火罐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及护理体会[J]. 四川中医,2021,39(3):208-211.

[10] 林玉芳,诸剑芳,陈益丹,等. 隔姜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疲劳、睡眠质量及抑郁状态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2020,40(8):816-820.

[11] 宫妍,郭春风,王东梅. 背俞功能带联合头部刮痧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21,27(4):108-111.

[12] 杨秀翠,陈焕梅. 针刺督脉穴及华佗夹脊穴联合消疲汤治疗强直性 脊柱炎所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及对 炎性因子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31):3500-3503.

[13] 邢潇,马虹宇,袁曙光,等. 参芪贞草汤配合温和灸关元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19,34(3):19-20,29.

[14] 柯智淳,李华南,刘斯文,等. 王金贵教授从脏腑"左升右降"角度探讨津沽脏腑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相关性[J]. 天津中医药,2019,36(5):440-443.

[15] 王艳梅,陶陶,周蔷,等. 益气养生袋泡茶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气虚质)临床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21,39(3):132-134.

[16] 宋李华,李先海,王程. 中医踩跷联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J]. 西部中医药,2021,34(5):133-136.

[17] 李冠豪,何思途,黄学贵,等. 精灸五脏俞治疗气虚阳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 中国临床研究,2021,34(5):642-645.

[18] 赵杰,刘晓静,杨怡,等. 补中益气法针刺治疗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29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2020,52(1):68-70.

[19] 王苗苗,马淑丽,杨莉霞,等. 隔姜灸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在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21,35(22):4072-4075.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