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相互促进的研究

2022-05-30 10:48吴宝云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21期
关键词:相互促进财政收入经济发展

吴宝云

摘要:财政收入既是一定时期内经济水平的综合反映,又是国家调整宏观经济、维护经济市场秩序的政策措施。文章以财政收入重要性为切入点,分析了财政收入在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公众生活水平、巩固国家政权方面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从财政收入视角出发分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相互促进作用提出新情势背景下增强财政实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新情势;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相互促进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进程趋向成熟,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财政收入对资源的基础调配作用,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落地、落实。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依然存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较低、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不完善、经济运行效能薄弱等问题,不能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带来推动力与支撑力。本文以新情势为背景,从财政收入视角分析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结合对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阐释增强财政实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性

国家财政收入不仅是经济宏观调整的重要政策措施,还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运转的基本保障。综合来看,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财政收入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手段之一,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资源的作用;第二,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条件,财政分配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动态平衡。国家通过调节财政收入结构与水平把控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等,有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间的平衡与结构优化,是促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效能的关键政策措施;第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公共事业大多依靠财政支出才得以建成,保证财政收入充裕的情况下,将财政收入运用到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中,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第四,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通过完善财税体制、提升税务征收管理能力为经济建设支出积蓄财力,有利于提升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公众生活质量;第五,财政收入是国家政权与职能的财力保障,对实现国家职能意义重大。

二、财政收入视域下经济发展现行问题

近年来,国外政治格局愈加动荡,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营商环境转变,国家为促进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减免税收政策,再加上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薄弱,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无法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带动力与推动力,致使财政收入面临持续性压力。综合来看,财政收入视域下经济发展现行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较弱,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带动力薄弱

财政收入增长是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及经济效益三方面因素的共同结果,如果财政收入以传统产业及第二产业为支柱便会产生后劲不足的问题。当前我国针对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指导性文件,鼓励各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总量。但从实践层面来看,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依然以第一、第二产业为支撑,第三产业发展能力薄弱。第一,第一产业依然以传统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偏低,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较小;第二,第二产业以资源依赖型产业为主,产业发展中对资源的消耗量偏大,与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相背离,且其对财政收入的带动效应受到政策、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第三,第三产业占比较低,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占比不足60%,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税收增长点较少,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带动力较为薄弱。

(二)经济运行质量效能欠佳,对财政收入增长的推动力偏低

经济运行质量及效能是财政收入的关键因素之一。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营商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对中小微企业、高新科技企业、新能源企业的大力扶持也在盘活市场经济、优化经济结构方面成效凸显。但从2019年衡量工业经济效益主要指标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6.58%,资产负债率59.25%,流动资产周转率1.32%,表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体经济效益较低。同时,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4.72%,产品销售率98.98%,表明企业利润水平偏低。此外,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114.9亿元,同比下降12.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也是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关键经济主体,当前我国工业效益的提升主要依靠政策及价格,再加上近年来智能制造、工业生产技术创新使得工业企業对内面临全方位调整,对外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工业效益内在增长机制尚未完善,无法有效推动财政收入的增长。

三、基于新情势的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相互促进对策

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相辅相成,财政收入是经济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经济总量、经济效益及经济结构是财政收入的基本保障,二者唯有相互促进才能使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齐头并进,推进我国国民经济迈向更高的台阶。下文将详细阐释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旨在为财政收入水平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一)科学运用财政政策调整收支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经济结构优化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之一,财政收入增长也会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为此,文章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出发阐释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较弱、无法带动财政收入增长的问题。

1. 依托国家大型企业发展与之配套的地方产业

国家大型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会产生强大的带动与溢出效应,需抓住国家大型企业体制机制改革这一机遇,一方面围绕国家大型企业在地方创建经济效益良好的生产基地、科研基地、项目孵化基地等,进一步为国家大型企业在地方的落地落实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国家大型企业需要在传统的产品结构、业务范围方面进行创新突破,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推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基础相契合的新项目,在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推出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前途、有效益且可行性较强的地方项目,依托国家大型企业带动与之相配套的地方产业,形成由中心到分散、由点到面的经济增长点,为财政收入增长做出贡献。

2. 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地方优势产业

地方国有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加的支柱型企业,具有把方向、稳大局、传思想、树新风的作用。持续深化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可以重振地方经济,提升地方财政收入,为各领域发展提供财力保障。一是要贯彻落实地方国有企业保值、增值责任制,将地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与其行政责任挂钩,倒逼地方国有企业契合时代脉搏、找准市场定位、把握发展先机,实现扭亏为盈,变被动为主动;二是要发挥地方资源、人力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品牌,坚持争创名优产品、发展新型产业,以此快速形成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为财政收入提供保障;三是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与技术,在柔性生产、人力资源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等方面下足功夫,抓到细微,以此提升地方国有企业内部管理质效、外部竞争实力,为地方产业复苏及经济振兴蓄势赋能,提升地方企业对财政收入贡献率。

3. 提升农业经济战略定位,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部分地区农业依然为支柱型产业。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的战略定位,地方政府对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建设提供政策及资金扶持,大力推进农业播、耕、种机械化,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确保农业高产稳产、农产品销量畅通,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群体收入水平,还能推进县乡财政收入增长,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实力。除此之外,加大政策开放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入驻农村发展综合性农业,促进农业与旅游业、康养业等实现跨领域融合,发挥乡村农业资源及农耕文明优势盘活乡村经济,进一步带动财政收入增长。

4. 积极优化财政投资结构,发展效益经济

新形势下财政投资结构优化的目标为在保证国家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持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并为农业现代化、重大产业发展提供资本性指出,逐步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效益最大化,进而保证我国经济总量提升以经济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为基础。当前我国已经开始将部分具有社会经营服务职能的部门或单位推向市场化发展,这些部门及单位秉承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发展理念,对财政投入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但从其经营现状、资金使用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经营效能不足、资金滥用的情况。为此,需扎实推进绩效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督促此类部门及单位保证绩效与预算一体化,一方面借助绩效与预算的同步部署、同步执行与同步考核降低经营成本、约束人员行为,另一方面以财税制度优化提升部门及单位经济效益,以此发展效益经济,推进财政收入增加。

(二)稳步提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截至2019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8.14%。较发达国家低4.5%。表明我国财政收入聚财能力薄弱,与现行经济体制脱节。究其原因在于宏观经济效益不佳,制约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及宏观能力调控作用的发挥。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稳步提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1. 完善财税体制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是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成效凸显,但依然存在现行税收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契合程度偏低的问题。为此,需调动各级政府发展区域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明确划分地方政府及各级部门的财权、事权,逐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在解决旧财税体制遗留问题的基础上保证地方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齐头并进、协调促进、相互制约。同时,营造公平公正、风清气正的税务政策环境,各税收管理部门严格遵循征税程序、征税管理条例、要求自身征税行为、明确税务征收范围及数额,引导企业在良好政策环境下平等、良性竞争,既能够为基础较好、人员素质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与社会条件,还能够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保证财政收入水平。

2. 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

经济效益水平无法推动财政收入增长的另一个原因是大量国家财力消耗处于国家预算之外,导致国家财政总规模缩减,无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充足有力的财力支持,致使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处于恶性循环。为切实解决该问题,便需要加大预算外资金的管控力度,将基金、行政性收入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之中,建立健全的财政分配监督制度,保证国家对预算外资金的把控力度超过30%,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保留部分财政收入用于自身建设、创造价值、推进地方社会公共事业及基础设施完善,可以提升地方政府及部门降低预算资金、节约各项成本的意识,提升国家对财政收入的把控力度,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四、新形势下增强财政实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增强财政实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工程,既要节流,又要开源。因此在运用上述策略保证财政收入增长水平的同时还需要拓宽财政收入渠道,对各类型企业进行差异化税收征收管理。例如围绕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针对提升地表温度指标、降低植被覆盖率、土壤湿度的企业征收环境补偿税,在督促此类企业注重绿色生产、提升环保及资源节约意识的同时发挥税收的强制性与刚性约束作用,既可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又能增加财政收入,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的财力保障。除此之外,建立以人大代表为主体、以公众自觉自发参与的财政监督机制,转变传统以政府部门、审计部门自上而下的内部监督体制,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及民主监督作用,从预算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分析及预算考核四大维度全面监督财政收入分配方式、渠道及效益,以此对财政工作形成有效管控,保证财政收入分配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五、结语

财政收入与经濟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作用,财政收入可以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水平。同时,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及经济效益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关键因素。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制约条件较多,并面临着持续性压力,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薄弱,无法带动财政收入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效率欠佳,无法推进财政收入水平提升的问题。为此,需依托国企发展地方产业、持续深化地方国企改革、提升农业经济战略定位、优化财政投资结构、完善财税体制、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除此之外,拓宽财政收入渠道、加强财政监督,保证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共同为我国高质量经济体系建设蓄势赋能。

参考文献:

[1]岳俊杰.新形势下地方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相互促进研究[J].中国商论,2019(12):196-197+208.

[2]何胖丽,孟华妮.新形势下地方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相互促进研究[J].精品,2019(09):10.

[3]罗浩,冯润,颜钰荛.广东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兼论“双转移”战略的效果[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04):44-52.

[4]顾文静.粤商人力资源管理特色及其绩效评价[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03):64-70.

[5]陈运平,黄小勇.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江西与广东的比较分析[J].经济管理,2012(11):160-169.

[6]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广东财政转型研究[J].财政研究,2018(04):124-129.

[7]曾晓文,刘金山.广东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战略与路径[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05):104-112.

[8]吴福象,朱蕾.技术进步、结构转换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全国、广东和江苏投入-产出表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01):18-28.

(作者单位:漳州高新区投资审计与金融发展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相互促进财政收入经济发展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
我国财政收入运行持续向好一季度税收同比增长17.3%
中国财政收入走势图
职业技能教师与职业院校的需求差异性探讨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寓研于教 以研促教 教研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