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益让家园更美好

2022-05-30 10:48马瑞聪王慧
环球慈善 2022年2期
关键词:公益社区

马瑞聪 王慧

2021年12月10日,第十三届海峡论坛·第九届两岸公益论坛在北京、厦门同步举行。论坛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两岸及香港有关机构共同主办,来自两岸54家公益组织、高校、媒体、企业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120余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论坛开幕式以及主论坛、分论坛等活动。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常务副主席杭元祥在北京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杭元祥指出,本届两岸公益论坛以“社区公益让家园更美好”为主题开展研讨,聚焦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很有意义。将公益力量更好地融入社区建设,通过社区公益共建更加美好的家园,日益成为两岸民众关心的热点话题。要在社区公益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健全志愿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社会风尚,以实际行动促进社区生活更加美好;要在社区公益中促进基层和谐治理,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在社区公益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公益中秉承“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共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期待大家在论坛上分享经验、交流心得,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共建美好家园。

香港义工基金常务副主席文颕怡在香港“云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她表示,希望透过公益活动,可以用温馨、积极的态度传递爱心正能量,为社区发展作贡献,为创建美好、宜居的家园保驾护航。公益活动汇聚爱心、温暖人心,对加强两岸沟通、切实改善民生福祉都起到重要作用,希望本届论坛能一如既往地搭建好两岸沟通的桥梁,促进两岸同胞情感更聚合、心灵更契合、民族更融合。

本次论坛以“社区公益让家园更美好”为主题,设置“社区公益的企业行动”“社区公益的青年力量”分论坛议题。两岸12位爱心企业家、青年代表和专家学者在论坛期间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联合主办机构代表、致公党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马传凯主持开幕式。

社区公益的企业活动

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理事长王正在论坛作了主旨演讲。王正认为社会企业是以市场化商业模式去赚取利润,去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来帮助特定的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企业是融合了公益跟商业的目标和方式,是一种混合型的、创新型的组织,它可以用商业模式去获取更多的利润,然后让更多的受助对象参与其中。

王正指出,现在很多小型的公益组织就包括社区公益团体和初创型公益团体,小型公益组织在开始的时候能力有限、人才有限,后来随着自身的成长会吸引更多的商业、经济型的人才参与到社会组织中来,就可以让公益和商业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同推动社会更加美好。王正认为推动两岸社会企业的融合发展,需要打造两岸企业合作的全素生态圈,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从定政策、调法规、搭平台、促孵化、设基金、拓市场六个方面来推动两岸企业的合作交流,并用公益创投优先鼓励两岸青年共同参与到社会企业中,来服务两岸的公益事业。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两岸企业家联手做公益的故事

大成(食品)集团董事局主席韩家寰为大家分享了为了祖国的碧水蓝天,两岸企业家携手治理阿拉善沙尘暴的故事。2004年,协会创始会长刘晓光找到他,计划把一些企业家聚集到一起为国家的环保做些事情,他们担心贺兰山的风沙会波及北京 。60多位企业家,在内蒙古阿拉善的月亮湖举行了大会。月亮湖是三个沙漠握手的地方。当时韩家寰的工作是负责联络台湾企业家,有20多家企业一起参加,共同创建了SEE阿拉善生态协会。

韩家寰说,回馈社会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大家也希望回馈社会。到现在为止,已经有900个企业在积极地做环保,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900个企业每年都要交会费,也做很多募捐和其他社会活动。整个的会叫SEE,它就是一个Society社会,是一群人,做企业的Entrepreneurs,强调的是以Ecology环保的生态,所以是SEE。SEE就是这种理念,大家来自不同的行业,聚在一起专注环保。现在已经有了32个项目中心,台湾是其中之一。每年企业都会捐款,资助很多的社会活动,社会各界公募、私募也都很支持生态环保。他强调我们自己国家的土地由我们自己来关心,不见得要依靠国外的基金会来资助,大家有这个能力努力去做这件事情。他们积极资助三江源,维护了当地的绿色产业链。

韩家寰是继刘晓光、王石之后阿拉善生态协会的第三任会长,他说他们真正地做到了将两岸的发展融合在了一起,他们积极参加联合国世界减碳的会议,代表中国的企业在世界发声,是件很温馨的事情。

韩家寰先生当天的演讲是站在台上拄着双拐完成的,他持之以恒的公益精神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主持人吴大鹏激动地说:“先生今天拄着双拐站在这里坚持演讲,让我想起了一个人的自信,他站在这里就是一座山,他用自己的纯粹去做公益,撑起的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脊梁!”

践行企业精神,推动公益事业

华纳控股集团董事长施乾平说,公益是传递爱心、联系心灵的载体,是凝聚两岸改善民生、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两岸公益论坛以公益为媒介,推广公益文化,弘扬公益精神,搭建交流平台,对深化两岸沟通交流,增进理解包容,促进两岸融合,有着深远的意义。

他介绍,华纳控股集团企业精神是“成事、育人、修心、益众”。“益众”,本意就是提醒所有员工,根据企业文化不忘企业初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他从弘扬优良傳统文化,培植公益初心;从心出发、在企业发展理念中融入公益精神;在助力国家发展过程中,丰富公益内涵;在历史重大考验中,彰显公益力量四个方面分享了华纳控股集团多年所来履行的社会责任。

他表示,致公党致力为公,作为一名致公党员,他始终秉持着一个理念,企业公益不能局限于访贫问苦、捐款捐物,更要把企业发展和国家发展统一起来,在助力国家发展大局上展现责任担当。他说,让中华民族以更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近代以来广大中华儿女的夙愿,两岸同心,共圆中国梦,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美好愿望。

社区参与式治理与社区公益

来自北京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的宋庆华通过分享重庆沙坪坝区建立爱心亭的故事,演讲了“社区参与式治理与社区公益”的议题,阐述了当今社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跟大家理解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主要表现在:当今社区居住的人群更加多元化,诉求和利益也是多元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权利的认知觉醒了,但责任和义务意识还比较弱;出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促使社会创新成为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宋庆华认为社区治理首先要以真正需求为导向,要么解决问题,要么提供服务,更要创造人人参与的多赢模式,在治理的过程中,让政府和社区形成积极的互动,才能满足社区的有效服务和解决社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市里的高楼越来越多,人们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少,对于社区治理的未来有哪些计划呢?宋庆华说:“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冲突管理,因为社区现在有很多的利益冲突,在利益冲突的博弈中,大家不会说话,不会开会,不会表达,包括作为社区第一线的居委会,也不懂得怎么与居民沟通才能有效地达成共识,带动大家人人参与的积极性。大家参与的核心就是达成共识。他们不会,所以这些年我又去学了冲突管理,社区参与、怎么跟政府合作等相关知识,就希望今后长期在社区里面做事,未来还是希望去传播关于社区治理的一些好的案例。我快70岁了,退休以后我要去跟更多的社会组织传播类似的内容,了解社区治理中民众真正想要的、需要的有效服务。”

台籍律师公益法律服务之路

来自北京坤韬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沈杰,在厦门现场分享的演讲主题是台籍律师公益法律服务之路。

沈杰2002年从台湾的桃园来到大陆,他是成长在红旗下的台湾青年。大学毕业后2019年和几个大陆的朋友一起创建了北京坤韬律师事务所,沈杰说这是人生的新台阶、新尝试。

谈到做公益,沈杰说跟他成长的环境有紧密的关系。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他在成都读高三,全國各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救援事迹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沈杰从美国回来创业以后,来到北京坤韬律师事务所工作。在国台办等26个单位惠台31条的情况之下,北京市出台了惠台55条细则。其中,第46条可以看到设立北京市商事纠纷调解中心,聘请台籍相关人士担任调解员;第47条鼓励在京执业台籍律师,参与北京市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工作;第49条鼓励在京居住台胞参与公益活动,还有社区服务活动。他所在的律师事务所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和鼓励。 他主动去申请,很荣幸成为北京市第一位来承担法律咨询工作,在司法局下面法律咨询工作的律师。

在律师热线12348中,沈杰发现他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给来大陆的台商提供一些帮助,台湾的语境与大陆的语境有所不同,交流过程中想表达的意思不够明确,他可以通过热线为他们解答一些在工作、学习、创业方面遇到的问题。

沈杰介绍了公益法律服务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面向特殊群体,首先是经济困难群体,贫困、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以及农民工群体。坤韬律师事务所经过努力,成立了北京坤韬老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针对老年人进行服务。第二类是面向中西部,每年全国律协都要输送律师到一些偏远地区作法律服务。第三类是针对普遍性,包含了社区的讲座、普法教育,不针对特定人士。比如说在每个季度告诉社区,新的民法典出台了什么新的制度,以及一些日常的邻里纠纷的解决方法。

沈杰说,他们的团队以台籍律师居多,大家认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是他们自身的责任,在2021年3月1日创办了台胞公益法律服务热线17610612348 ,他们会以此为平台,为来大陆安家创业的台胞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志愿有我 扬帆起航

台湾青年陈文成是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博士,他已在大陆生活了10年,他把自己比喻成两岸公益事业的一个小小的亮点。

陈文成认为志愿服务精神就是“奉献 、友爱、互助、进步”,就是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精神”,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为别人服务,他现在要把这种雷锋精神体现在两岸的公益事业上。

疫情来临时,陈文成做了4个月的社区志愿者,他认为当疫情灾难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身为一线的志愿者要冲到一线为大众服务,当时他的妻子怀有身孕,他居住的社区没有电梯,他坚持爬楼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搬送生活必需品;在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之际,他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也是想让更多的台湾青年了解大陆的发展和变化,并且参与一些冬奥会的实际工作;陈文成与他的朋友成立了海淀台湾青年驿站,为了给予来大陆的青年学子在求学、生活、实习、就业等方面提供便利与服务,他希望两岸青年一起携手同心,共同追梦、逐梦和圆梦。

陈文成最后寄语说,现在是经济时代,台湾青年要想更好地融入大陆,就要学习、成长,跟大陆的朋友一起打拼,把我们5000年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下去,让世界看到我们,作为青年人,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家国情怀。

大爱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慈济乡村公益行动

慈济基金会90后青年志工曽丽芬的演讲议题是“大爱让乡村生活更美好”,2021年1月17日,慈济基金会在福建龙岩市郾城县四保镇的乡村美好生活馆正式揭牌开馆。四保镇是以农业为主的历史文化古镇,当地青年为了生计都去了沿海城市打工,镇上有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特别多,而且农村的教育资源比较薄弱,很多儿童在卫生、饮食方面有着不良的生活习惯。慈济的大爱生活馆主要辐射周边的群众,重点关怀乡村留守儿童。

大爱生活馆主要分为五个项目:项目办公室、环保教育、健康故事屋、大爱阅读空间和大爱健康食堂。

曽丽芬说,慈济基金会的愿望就是想通过大爱生活馆,在陪伴乡村儿童的过程中,能够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生活习惯、品德养成、环保行动等方面引导他们形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并让他们的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参与传导,行善行孝,让他们有个好家风、好家教,向下扎根,用心陪伴。

在参与陪伴儿童工作的过程中,慈济基金会的青年志工们为当地的家长开办学堂,让有家庭困顿的家长得到学习的机会,教他们如何去做家长,教他们膳食营养,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孩子。

曽丽芬说,能为乡村教育事业付出自己的一点力量,让她感到非常有价值,青年志愿者在农村,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希望可以邀请到更多的两岸青年一起来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

中国光大银行光大金融租赁公司战兴领导小组副主任黄柏翔、珠海华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政、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乡村振兴协会副会长李文忠、贵州毕节横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陈德辉分别就“公益入基层,围绕台青融合凝众智破难题”“向善向上——致福以老扶老”“细微见真情,点滴显珍爱”“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议题进行演讲与深刻探讨,来自台湾的李绍嬅女士讲述了她与7个听障青年的故事,听障青年为在场嘉宾表演了手语歌曲《隐形的翅膀》,李绍嬅说,每一个帮助过彩虹天使咖啡屋的两岸爱心人士都是这些听障青年的隐形翅膀,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希望看到这些听障青年成才、蜕变、发光!

分论坛文化志愿者主持人吴大鹏说,社区公益会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两岸的公益事业不仅是一句口号“公益心连心,两岸一家亲”,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两岸公益论坛在践行着两岸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扶持的善举。希望两岸公益论坛可以吸引更多的两岸同胞共同投身于两岸公益事业,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福祉;更希望2022年是两岸公益合作龙腾虎跃之年,珍爱和平,共谋发展。让我们团结一心,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猜你喜欢
公益社区
社区大作战
公益
公益
3D打印社区
公益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公益
公益
做了15年公益却依然不会“包装”自己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