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新生代的困境:“躺平”还是“逃离”?

2022-05-30 15:08周婷
世界博览 2022年20期
关键词:躺平意大利欧元

周婷

当代意大利年轻人,与其说是“逃离”与“躺平”的一代,不如说是被低估、被嘲弄的一代。

近几十年来,意大利年轻一代陷入了一个异常尴尬的境遇,摆在他们面前的似乎只有2条路:逃离意大利和“躺平”依靠父母。父辈和政治家们批评年轻人懒惰无能、眼高手低,其他国家的同龄人嘲笑他们“妈宝”,却未看到意大利年轻人在经济危机、高税赋、冷酷的养老政策下的坚强奋争。

上大学的结局:逃离意大利?

“在意大利找不到工作!”在很多人看来,这不是一个老套的玩笑话,而是事实:意大利是欧洲失业率第三高的国家,为了寻找工作而移民其他国家已经成为了意大利年轻人的一大选择。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2020年的数据,过去5年内有34万人迁居国外,其中24万人是34岁以下的年轻人,这其中近七成拥有高等学位;更可怕的是,还有约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正计划“润”!英国、德国和北欧国家成为意大利年轻人向往的去处。

意大利的大学毕业典礼有着特殊的仪式:戴上月桂花冠。月桂花冠源自希腊神话中象征才艺的阿波罗神的形象,在古罗马时代,月桂花冠会被授予杰出诗人、竞技优胜者、凯旋的士兵、统治者等,其象征着荣耀、智慧与胜利。

博洛尼亚大学是世界公认的西方最古老大学。意大利向来以拥有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一批大学而骄傲,但每年注册大学的意大利籍新生数量却越来越少。

找工作难和工资低是年轻人选择“逃离”的主要原因,而其背后是根深蒂固的社会背景。首先,意大利是一个传统经济与社会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尤其是在南方,与大多数国家里企业挑选员工的“优胜劣汰”“选贤任能”制度不同,意大利很大程度上依然保持着落伍的“男爵系统”,即依靠“关系”找工作的模式。前劳工部长波莱蒂以极愤世嫉俗的态度表示,获得工作机会的唯一途径是“与雇主踢足球”。不言而喻,“创建人际关系网”是关键,然而这种关系网绝非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可以轻易获得的。

其次,意大利近20年的税收改革使得企业雇佣或解雇一名职员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因而对于新晋求职者来说,获得一份全职的终身合同成为了天方夜谭。因此,在今天的意大利存在着2种就业者:拿着终身合同和高工资的甲级劳动者——多为已过半百的父辈们;拿着临时合同和低工资的乙级劳动者——说的正是大部分的年轻一代。那些没有家庭背景、学历不足或没有特殊技能的年轻人,很容易陷入高强度工作搭配低收入的状态。

再次,意大利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比例远低于欧洲其他国家。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意大利对教育的支出十分吝啬,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而經合组织的该数据为28%。

意大利向来以拥有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一批大学而骄傲,但每年注册大学的意大利籍新生数量却越来越少,而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国际学生越来越多。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大学第一学期便辍学的意大利学生达到了20%,只有45%的注册学生能够坚持到毕业,而经合组织的该数据为69%。较高的大学税以及缺乏奖学金支持,使得大学成为一件“奢侈品”,而有些幸运地得到了高等教育、凤毛麟角的大学毕业生们却在计划离开。

意大利年轻一代流向国外,不管从文化角度还是经济角度,都会使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据估计,意大利政府培养一名高中毕业生需要投入7.7万欧元,而培养一名本科毕业生则上升到15.8万欧元,硕士是17万欧元。如果将这一开支与每年离开意大利的约3万名毕业生联系起来,那么人才移民会给这个国家带来每年约45亿欧元的损失。如何将这些离开的年轻人召唤回来,如何留住那些正计划离开的年轻人,正是意大利政治家们亟须关注的问题。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像无数移民正在涌入意大利一样,流动性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正常现象,意大利对此也不得不适应。20多岁的卢卡和米歇尔都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被问到是否考虑“逃离”意大利时,他们拒绝使用“逃离”这个词——“我们更倾向于先去国外积累经验。”米歇尔学习了生物科学,如果有机会参与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的项目,不管是在非洲还是在亚洲,她都跃跃欲试。“这个世界早已是一个整体,如果我们只守在自己的国家,不去增长见识,不向其他国家学习,那我们将会落后于同龄人。但这个国家的未来在我们手中,若我们不回来,谁去继承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

有人选择离开再归来,也有一些年轻人从未考虑离开,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未来就在意大利。今年25岁的萨拉是罗马三大考古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便在从小长大的真扎诺小镇的一家文化协会担任志愿导游。每个周末,她都会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陪伴游客参观小镇上唯一一所历史宫殿兼展览馆,她热情洋溢又风趣幽默,说着流利的英语和法语,也深知“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我想要从事的每一个职业都要求有至少3年的经验,所以对我来说,现在是积累经验的时候。”萨拉打算一边担任志愿者,一边充分利用意大利对于30岁以下年轻人的交通优惠政策,以及考古专业学生免费进入历史文化场所的机会,用1年的时间游览遍意大利所有的景点,丰富自己的知识。“如果我想在文化旅游行业工作,还有哪一个国家比意大利更好呢?”

“彼特潘”一代

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意大利20至34岁之间的“尼特族”(NEET)已经达到了约270万人,占到了年轻人总数的29.3%,且比前一年增加了5.1%。这在欧洲国家的此数据中是最高的,是欧洲平均数的2倍还多。对于媒体和公众来说,这些年轻人被简单地定义为“巨婴”“妈宝”“彼特潘”。

如果说“尼特族”占比如此之高的首要原因是社会结构的问题,与缺乏就业机会、教育系统在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方面能力不足以及企业无法利用年轻人的才能有关,那么除此之外,“自我怜悯”也可能在年轻“尼特族”的生活中作祟。长期的受挫会促使年轻人停止寻找,将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此外,意大利家庭传统文化也是重要的原因,尤其在意大利南方的传统家庭中,父亲陪伴长期缺失,母亲是绝对的牺牲者,导致子女对家庭依赖程度过高。而父母本身,尤其是母亲,并未强迫他们的“宝贝”离开家庭这个“舒适区”。仅有18%的意大利人认为,成年后的孩子应该离开父母独自生活。

罗马的年轻人抗议不公正的工作待遇

已成年的人拒绝独立,害怕承担责任和面对艰辛,这种心理障碍被称作“彼特潘症状”,在男性身上尤为多见。而意大利男人“妈宝男”的绰号不是玩笑话,他们大部分还居住在父母的家中,靠父母的接济来维持生活,将母亲的话视为至理名言。这些年轻人一旦在社会上四处碰壁,便会回归家庭寻求庇护。

不管是“尼特族”,还是“彼特潘症状”患者,年轻人的问题导致了国家遭受着劳动力和公民的双重损失,因为对社会失望往往也会摧毁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在经济方面,这个数字非常明显:失业的影响占到意大利全国GDP的2%,是欧洲最高。根据意大利《晚邮报》在2016年的报道,“尼特族”耗费了国家360亿欧元!另一家意大利新闻社Adnkronos声称:“如果没有尼特族,意大利的GDP将增长8个百分点。”

意大利是一个过分以老年人为中心的国家。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意大利每花1欧元投资教育(小学和中学),就要花3.5欧元用于养老金;每花1欧元用于大学,就要花44欧元用于养老金。

同时,意大利男人还有着“花花公子”的名声。33%的意大利人的人生榜样是自己的母亲,对母亲的崇拜使得意大利男人对女性十分殷勤,就像人们常戏说的那样,会是个“好情人”。但由于害怕承担责任,意大利男人不会轻易承诺,更别提走进婚姻。建立家庭不得不考虑现实问题:进入新千年之后,意大利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而平均工资却未有提高,40岁以下的年轻人购买房屋成为了幻想。在上世纪60—80年代,一个双职工家庭拿出5年的收入便可以在郊区购买一套公寓,但如今需要20年甚至更久。对于拿着短期工作合同的“千欧一代”(工资徘徊在1000欧元左右的年轻人)来说,购买自己的房子成了一个奢望。

年轻人的焦虑

不可否认的是,意大利是一个过分以老年人为中心的国家。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意大利每花1欧元投资教育(小学和中学),就要花3.5欧元用于养老金;每花1欧元用于大学,就要花44欧元用于养老金。新生代感到他们的需求被忽视了。

另外,在过去10年里,就业和生活压力一直是意大利年轻一代最大的焦虑。但意大利媒体最近的一项调查令人诧异:对就业的焦虑已经退居次位,意大利年轻人现在最担忧的是气候变化。意大利是欧洲受气候变化带来的地理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几乎每个年轻人在过去10年里都经历过1次自然灾害,这使得他们对气候变化的焦虑与日俱增。80%的千禧一代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到达临界点,他们将不得不从改变自身习惯开始面对。在新一届政府大选之前,米兰的年轻人因为各政党均未提出气候与环境问题应对方案而进行抗议游行:他们正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回应着老一辈对气候变化的视而不见。

意大利年輕人抗议政府对气候变化无动于衷。

左图:Tiktok全球粉丝量第一的“网红”是来自意大利的失业青年Khaby Lame。右图:意大利当代最受爱戴的著名作家和小说家安德烈亚·卡米雷里,他将自己暮年的成就归功于与年轻人的共处。

毋庸赘述,老一代对年轻一代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自私、懒惰、无能、虚荣。意大利媒体时常唉声叹气:年轻人已经读不懂文字了!在老一辈看来,由于年轻人多沉迷于短快信息,潜心读书、读报、读一篇文章的能力已经大大退化。但也有人绝不认同这种偏见,比如笔耕不辍、不久前以94岁高龄去世的著名作家卡米雷里,他曾一边为年轻人的困境打抱不平,一边称赞年轻人的创造力,他将自己暮年的成就归功于与年轻人的共处,“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德古拉,我贪婪地吸取他们的想法,才获得了自己的。”著名记者、科普学家安杰拉也持有同样的观点:“我们是一个充满人才资源的国家,而缺少的是一个能够充分利用人才和技能的系统。”

不走寻常路

2022年春天,佛罗伦萨大学毕业的乔治亚在失业2年后决定创业,她和朋友合伙在街头开了快餐店。网络上很多人称赞这位拒绝“躺平”的女孩,但也引来无数嘲笑:“收到电费单和税单的时候你就该关门了!”在2004年至2019年期间,意大利的年轻自营职业者减少了51.4%,更别提疫情期间的惨烈数据。年轻一代只能“躺平”认输了吗?

帕维亚大学“青年与工作”观察站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疫情让居家工作、学习成为常态,大学毕业生们对全职工作、铁饭碗的兴趣大大降低,他们发现了另一片能够施展才华且更加灵活的领域——网络。作为在数码科技中长大的一代,意大利年轻人绝对不乏创造力和科技感。在媒体“百万富翁”2019年度评选的15大创业青年中,12位均是依靠科技手段取得了成功,涉及城市共享汽车、游戏与视频、机器人和无人机行业等领域,“我们正在目睹令人难以置信的文化和代际变化,今天的年轻人有着更强烈的感情驱动,他们更有雄心壮志,更愿意去尝试新的道路。”

同样不可低估的是他们对社交媒体的重视。比起其他欧洲国家,意大利年轻人更相信社交媒体代表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他们活跃在各个社交软件上,将意大利人骨子里的嘲讽本领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用幽默捍卫意大利传统,用讽刺揭穿网络中的虚伪矫情,用婉转的方式抨击社会的糟粕面。但说到成为网红之后的下一个目标,Tiktok全球粉丝量第一的意大利摊手小哥Khaby Lame坦白:“给妈妈买一套房子。”意大利民族从不缺乏创意,时尚与艺术永远是对的选择,但绝不是唾手可得的果实。进入这个行业不但需要天赋,更需要汗水。年轻的艺术家茱莉亚拥有让父母骄傲、令朋友羡慕的好工作,她在古驰(Gucci)的设计部门工作,有些华丽服饰的花纹就出自她的笔下。茱莉亚也是“归来潮”中的一员,大学毕业后她曾在伦敦工作过5年,“意大利人的身份就是进入时尚行业的一张免费门票”,但她在英国的生活并不轻松,“伦敦太冷了,伦敦人也是。”她想念香浓的咖啡和美味的三餐,想念和邻居们甚至陌生人之间的热情聊天,想念碧海蓝天和艳阳高照,想念父亲和母亲。于是,在2020年意大利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选择回到意大利。说到意大利人“好吃懒做”的名声,茱莉亚绝对不同意:高强度的工作通常会吞掉她的周六,她和同事们可能是罗马城中下班最晚的一批意大利人,“但老板工作比我们更玩命。”在工作环境如此“卷”的背景下,茱莉亚也领会到了“卷”的真意,她决定每周抽出近10个小时来学习汉语:除了周末的2个小时,其他的时间均来自每天早起的1个小时。在研究了时间管理的方法之后,她还将画画安排进了每晚的日程,“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做让你开心的事才是最重要的。”她决定,当某一天能靠自己的创作糊口的时候,便彻底告别时尚大亨的强压工作。

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中,意大利是付出代价最为昂贵的国家之一:近18万人死亡,大部分是老年人。在疫情最为严重、医疗人员短缺的时期,医学护理科的大学生们不得不提前毕业,走上抗疫第一线。帕尔马大学护理专业大三的学生劳拉·贝奇还未毕业,便已经被安排在了全意大利疫情最可怕的病房中。由于还没有正式的学位,她的身份只能是實习生,但同样要面对没有停歇的轮班工作。“新冠病人到最后都是有意识的,他们意识到自己正在死亡。他们没有亲属探望,只能孤独地死去。所以他们将最后希望寄托于你,你是他们生命最后的唯一依靠。我在学校学到了这份工作需要的一切,但没有预料到会在这样历史性的时刻承担起责任。”

另一位毕业生阿纳斯塔西奥,在通过视频获得毕业的几个小时后,就来到了救护车上值班。“我的学位是在疫情中诞生的,就像一个正在训练的士兵被直接送上战场一样。和我一起提前毕业的有44人,我们不知道面对的是什么,我们从未见过冠状病毒。但医院需要我们,病人需要我们。”2020年,意大利有数万名大学生直接进入抗疫前线工作,是这个特殊的时代催生了坚强勇敢的一代。

当代意大利年轻人,与其说是“逃离”与“躺平”的一代,不如说是被低估、被嘲弄的一代。不管是新一届意大利政府还是高傲的老一辈,都应该行动起来,给予年轻人更多机会,为这个国家留住人才。更需要做的是重视教育投资,认真倾听年轻一代的诉求。

(责编:刘婕)

猜你喜欢
躺平意大利欧元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意大利面“变魔术”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三欧元淘得百年玉
欧元二十年
The Euro Turns 20欧元20年
欧元20年
意大利
前人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