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火灾消防救援问题研究

2022-05-30 10:48蒋壮
消防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消防队员火场火灾事故

蒋壮

摘要:地铁轨道交通方便快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很多大型城市都具备多条地铁轨道交通线路,通车总里程少则数十公里,多则数百公里。地铁隧道狭长且大多属于封闭空间,再加上内部有大量电气设施,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很可能造成较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这就对消防应急救援提出了较高要求。消防部门要做好地铁隧道火灾应急救援,实现火灾快速扑救,将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降至最低,避免给地铁运营单位以及人民群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地铁隧道火災的成因,探究了地铁隧道火灾消防救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地铁隧道火灾消防救援对策。

关键词:地铁隧道;消防火灾;应急救援;人员疏散;救援通信

城市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使得地铁轨道交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地铁已经成为当前城市人员流动最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从地铁各类应急救援事故来看,地铁隧道火灾是比较常见且危害性较高的一类安全事故,一旦在地铁隧道内发生火灾事故,就会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有害气体,从而给受困人员带来伤害。如果地铁隧道火灾应急救援效率不高、措施不当,会直接威胁消防队员以及受困人员的人身安全。尽管地铁隧道应急救援方案已经较为完善,但现实的火灾应急救援工作仍有较多内容亟待优化完善。

一、地铁隧道火灾成因分析

(一)人为因素

分析以往地铁隧道火灾事故的成因可知,人为因素是引起地铁隧道火灾事故的主要因素,比如蓄意纵火、乘客违规吸烟等。还有部分乘客违规携带易燃品,也很容易引起地铁隧道火灾事故。另外,地铁运营单位工作人员上班期间违规操作也有可能引起火灾事故,例如违规使用电器、违规为移动设备充电等。

(二)电气故障

地铁隧道内有大量电线、电缆等电气设施设备,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难免出现绝缘体老化情况,这样便极容易出现电气系统的短路故障,进而引起严重的火灾事故。此外,地铁列车的顶部与底部也是比较容易由于电气故障而引起火灾事故的区域。地铁列车顶部的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电气系统会由于长期处于高强载荷状态下,而出现老化起火情况;而地铁列车底部的动力系统、信号系统以及牵引系统虽然大多为不燃材料构成,但并非完全防火,因此也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三)机械故障

机械设备故障引起的火灾,也是地铁隧道火灾事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很多地铁车站都与其他城市交通枢纽相连接,这使得地铁隧道内部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地铁隧道内主要有照明设备、通风设备、电动设备等,如果长期缺少系统、全面的维护检查,很容易引发严重的火灾事故,甚至导致地铁隧道内部的机械设备大面积故障、起火。不仅会给地铁运维单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会增加消防应急救援难度系数。

二、地铁隧道火灾消防救援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转移疏散难度较高

地铁隧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一直都面临着人员疏散转移难度大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最为显著的原因在于地铁客流量较大,尤其是一些城市核心区域的地铁线路、地铁机场长途车站混合型交通枢纽,往来人员数量更多。一旦地铁隧道出现了火灾事故,很难做到短时间完成全部受困人员的疏散撤离,这样便容易出现严重的人员伤亡,对消防队员的应急救援行动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地铁隧道应急逃生通道比较狭窄,如果在地铁运营高峰时段,人员转移疏散速度会大幅度降低,再加上受困人员情绪比较恐慌,也会增加消防应急救援难度。

(二)受困人员逃生条件较差

地铁大多位于地下十余米甚至数十米深处。乘客进出主要通过滚梯、步梯、直梯,如果地铁隧道发生火灾事故,受困人员要想逃生只能选择步梯,电梯此时具有较高危险性,不建议通过电梯逃生。主要是由于地铁隧道火灾容易造成电力供应故障,从而导致乘客被困在电梯轿厢中,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受困人员受到高温炙烤或者烟气侵袭,致死率极高。受困人员从地铁站台、车厢、隧道等区域向地面逃生时,距离过长,不仅会耗费大量体力和时间,还有可能由于步梯通道较为狭窄,出现人员拥挤和踩踏事故。

(三)消防救援难度相对较高

地铁隧道是一个接近半封闭的空间,能够与外界产生互通的只是地铁进出口,尽管部分地铁隧道会在某个区段上至地面层,但这属于少数情况。当地铁隧道发生火灾事故时,地铁隧道内会快速形成大量浓烟,一方面会导致地铁隧道内环境温度急剧上升,另一方面会大幅度降低能见度,甚至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这些都会给消防应急救援带来较大困难。此外,如果隧道火灾位于隧道主体结构区域,很有可能破坏地铁隧道的承重功能,尤其在起火点周围存在隧道坍塌的情况,非常不利于消防队员开展应急救援行动,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

三、地铁隧道火灾消防救援对策

(一)地铁运营部门做好配合工作

1.制定完善的火灾消防救援应急预案

地铁运营部门要配合消防救援队伍共同制定应急救援行动预案,配合消防救援队伍完成对地铁隧道火场内部信息的收集,两个单位协同完成内部侦察与外部侦察。地铁运营部门要为消防救援队伍提供地铁平面图以及建筑结构图,确保消防救援队伍能够准确到达火场中心区域,尤其要确定火场中心区域是否存在隧道主体结构坍塌风险。另外,地铁运营单位还要与消防救援队伍共同完成消防应急救援行动方案的制定,承担维护现场秩序的工作,必要时为消防队员进行路线引导。地铁运营单位相关人员还要为消防队员指明固定消防设施位置,这样有助于提升消防应急救援效率。

2.做好地铁隧道电气设备与消防设备运维

针对地铁隧道可能出现的电气设备火灾问题,需要地铁运维部门做好地铁隧道内电气设备的日常运维管理,并将日常运维情况详细记录,这样即便发生了电气设备火灾,也能够为消防救援队伍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作为参考,有助于进一步确认起火位置以及起火原因。此外,地铁运营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做好站内固定消防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比如地铁站台、车厢、隧道等关键区域的消火栓、灭火器等。必须要保证消火栓供水充足且供水压力符合消防应急救援行动相关要求,尤其要确保消火栓内的消防水带、消防斧等消防设施设备齐全,如果出现了丢失情况要立即补齐。这样才能确保进入火场的消防人员有充足的救援设备使用。还要确保地铁隧道内的疏散平台能够正常使用,可以为受困人员开辟一条安全的应急逃生通道。

(二)确定最佳的救援行动路线

1.精准判断隧道内最短逃生路线

消防应急救援队在到达地铁隧道起火地点时,需要对火场进行全面的内部侦察,确定最佳逃生路线,使受困人员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转移至地面。一般情况下,地铁隧道的逃生路线分为两条。首先是地铁内的步梯。一般每个地铁车站都有3个以上的进出站口,消防队员在设计应急逃生路线时,必须要确保路线选择合理性,要让受困人员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转移至地面的安全区域。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预留一条专门用于消防救援队伍进出火场的路线,一方面是保证应急救援行动效率,另一方面是避免逃生人员与消防队员在路线上出现拥堵情况,这样极容易产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还有可能延误最佳的消防应急救援时机。其次是地铁隧道。当地铁隧道内出现火灾事故后,列车立即停止运行并告知下一班次的上行车辆立即停止运行。列车停稳后要确定起火点位置以及风向等信息,引导受困人员从地铁上一个车站方向或者下一个车站方向逃生,避免逃生路线与火头前进方向出现相迎情况,否则很容易导致逃生人员吸入过量浓烟,甚至有可能出现烧伤等情况。

2.快速到达火场中心疏散受困人员

消防救援队伍在到达火场后,必须要立即投入到人员疏散救援行动中。地铁隧道发生火灾,会快速产生大量浓烟,如果不能及时疏散受困人员,很容易导致受困人员出现呼吸障碍,甚至上呼吸道灼伤以及窒息死亡等危险情况。消防队员必须要将疏散受困人员放在应急救援工作首位,尤其要派出专门的消防队员在地铁隧道的拐角、岔路口等重点区域指引受困人员应急逃生,避免出现迷路或者摔倒等意外情况。为了确保人员疏散效率,不落下任何一个受困人员,需要消防队员在前面开路,一方面通过消防队员的观察,识别前方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另一方面避免受困人员盲目逃生,出现不必要的伤亡。此外,还需要指派专门的消防队员负责殿后,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摔倒或昏厥的逃生人员。在转移受困人员的同时,还需要避免火势进一步蔓延,尽可能压住火头的前进速度,必要时可以使用消防泡沫水枪开辟一条新的路线。

(三)保障地铁隧道火灾消防救援通信畅通

地铁隧道本身就存在信号弱的情况,为此,消防队伍必须要确保地铁隧道内的通信信号畅通。可以选择常规无线电通信系统,这是目前针对地铁隧道这类复杂环境应用最为广泛的通信手段。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集群无线通信系统、消防卫星通信系统、全球卫星移动通信、无线自组网通信系统以及移动运营商通信系统。让指挥人员与现场救援人员建立稳定的通信渠道,及时将火场内受困人员位置、数量、有无伤亡以及火势、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地铁隧道是否存在坍塌风险、烟气情况、明火蔓延方向以及速度等关键信息传达给指挥人员,为消防应急救援行动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翔实的信息支撑。

(四)确定最合理的地铁隧道烟气排放方案

地铁隧道属于半封閉地下环境,一旦出现火灾事故,区域范围内会快速形成大量浓烟,随着火势进一步扩大,烟气浓度会不断提升,地铁隧道内的能见度以及氧气含量也会随之快速下降。这不仅影响受困人员逃生效率,甚至有可能引起受困人员昏厥、窒息、死亡。如果浓烟无法及时排出,地铁隧道能见度有可能降至3m以内,不利于消防救援人员的救援行动,而且烟气温度比较高,容易对消防救援人员和受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为此必须要选择好地铁隧道排烟方案。

首先,消防人员要立即指挥地铁运营单位关闭地铁隧道的送风设备,避免地铁隧道内的火势进一步扩大;其次,立即启动所有地铁隧道内固定排烟设备,确保隧道内的烟气迅速排出,降低隧道内的环境温度,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如果固定排烟设备功率有限,无法完全排出隧道内的烟气,则需要借助移动式排烟设备辅助进行排烟,这样能够确保隧道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快速排出,为人员疏散逃生以及消防应急救援创造有利条件。如果烟气巨大且现有设备无法实现有效排出,则可以调配消防排烟车,这样能够在隧道内形成巨大的负压,从而将隧道内的烟气“挤”出来。

(五)保证内攻灭火消防救援行动安全有效

地铁隧道具有环境复杂、安全风险高、危险因素多等特点。为了确保受困人员顺利逃生,同时保障消防队员的生命安全,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消防救援行动方案。通常情况下,对地铁隧道的火灾会采取内攻灭火的办法。消防救援人员需要在完成火场内部侦察后,用最快的速度到达隧道内的起火位置,利用固定消防设备以及移动式消防设备对起火位置进行明火扑灭,同时快速转移受困人员。在此阶段,必须要确保消防供水充足、水压稳定。当明火扑灭后,确认是否存在复燃的可能性。另外,消防救援人员还需要做好救援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所有参与应急救援行动的消防队员都需要有序进出火场,并做好消防救援装备以及受困群众的看护工作。

四、结语

地铁隧道的火灾事故危害性较大,不仅会对乘客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也会对地铁隧道内的重要设施设备带来严重破坏。消防救援队伍需要在地铁隧道火灾发生后尽快到达现场,通过内部侦察和外部侦察,制定科学合理的消防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做好火场侦察与消防救援行动装备检查工作。同时,还需要尽快完成隧道内烟气排放,找出距离最短、用时最少的应急疏散路线,更要确保救援行动中的通信网络畅通,为指挥员的临机处置和快速决策提供支撑,实现反应快速、处置高效、伤亡最少。

参考文献:

[1]周庆,陈建,方建钢.基于实战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车辆火灾事故消防救援研究[J].中国应急救援,2021(03):17-20.

[2]周硕.地铁站台烟气流动特征及对烟气探测的影响[J].现代职业安全,2020(11):32-35.

[3]陈斐.地铁发生火灾如何疏散乘客对策研究[J].侨园,2020(02):99.

[4]姜学鹏,景安.区间隧道列车火灾通风临界时间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0,39(03):301-304+314.

[5]张立魁.地铁火灾特点及灭火救援对策探讨[J].时代汽车,2021(17):25-26.

猜你喜欢
消防队员火场火灾事故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莫名的火灾事故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进行火场搜救设备的研究设计
消防员救火
前方火灾,超人出动!
积极探索专职消防员纳入事业编制管理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