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视角下城市公园老幼共享空间设计研究

2022-05-30 00:43罗芬
艺术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共享包容性景观设计

摘要:在城市公园老幼共享空间的设计规划中,需要考虑老人和儿童的心理、生理需求和尺度问题,保证老幼群体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空间。文章通过调研和分析城市公园的使用现状,总结老幼共享户外空间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老幼共享空间;景观设计;包容性;共享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8-0-03

0 引言

在我国,城市公园一共分成五类,第一类为综合公园,第二类为带状公园,第三类为专类公园,第四类为附属绿地,第五类为街旁绿地。其中大多城市公园的建造设计方案单一,导致居民的体验感不佳、老幼群体无法充分使用城市公园的功能[1]。城市公园是居民日常放松、运动和与人沟通交流的空间场所,并且在节日时还可以在城市公园内举行文化活动,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城市公园需要满足城市居民的不同需求,应该具备极强的包容性,在节日时可以在场地内举行文化活动,确保任何人都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它。包容性设计的目的是帮助不同性格、不同生活习惯的人参与社交活动,享受公共资源,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与并控制环境的设计方法。目前,在人口老龄化和新生儿不断出生的双重人口结构背景下,包容性设计被认为是产品、服务和环境设计中促进无障碍和社会平等的驱动力,保证了全体人民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的资源待遇[2]。

1 老幼群体对城市公园的使用状况说明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关注互联网上的信息,将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手机,同时人们的生活需求也越来越多。随着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公园可以使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人们暂时放松,很多老年人也会选择带儿童到公园内亲近大自然。城市公园的主要使用者是城市居民,因此其不仅具备观赏作用,还有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传统的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主要依据地理条件、当地气候、服务类型、空间格局、周边环境、易达性和文化科学等元素进行规划建造,并且在设计前要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当地居民对城市公园的期待,突出公园的景观设计,以此吸引老幼群体参与相关活动。城市公园是居民日常休憩和锻炼的场所,因此在城市公园的人性化设计中致力于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显得尤为重要[3]。

老幼群体通常会選择早上7点到晚上9点在公园中活动。由于全年气温不同,老幼群体的活动高峰期也会有所变化,春夏通常为上午6点至8点,下午5点至9点;秋冬通常为上午9点至11点,下午3点至5点。由于幼童不能自理,所以老年人大多会选择近距离看护,此时老年人的活动包括散步、抱着小孩晒太阳、使用健身器材等。针对年龄在10岁以上的儿童,老年人的看护距离较远,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更加普遍,分布也最广,大部分儿童都会利用场地内设施或者自带玩具来玩乐。此时老年人的活动主要包括与旁人交谈、跳广场舞、使用健身设施等,与此同时老年人也会一直关注儿童的活动情况;儿童的活动主要有荡秋千、坐跷跷板、骑自行车、踢球、滑滑板等。有的老年人会选择和儿童共用一个公用活动空间,这要求场地足够开阔,为老幼群体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并组织有趣的活动,如举办老人、儿童都可以参与的文艺活动等[4]。

2 城市公园存在的问题

2.1 空间规划布局不合理

由于城市公园大都是早期设计完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公园设计规范的不断更新迭代,城市公园出现功能分区不合理、元素缺失、各项指标大都无法落实的问题。部分城市公园的设计方案没有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特征不明显,主题不明确,出现了“千园一面”的情况。部分公园只注重外在形象,在规划中选择色叶植物、外地树种,没有考虑本土环境是否适宜相应植物的生长,在种植植物前既没有进行土壤测试,也没有针对不适合种植的植物找到解决方案,导致植物难以存活、植物长势不好等。部分城市公园没有很好地贯彻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对雨水循环措施应用不足,造成雨水没有经过循环净化,最终导致公园不具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功能。在推进城市公园景观建设时,部分设计师与施工单位并没有实地考察以及细致地检索收集资料,便开始设计建造景观空间,盲目追求景观空间的设计建造速度[5]。同时,部分城市公园在规划设计时理念保守、缺乏前瞻性,仅仅着眼于现状,导致公园功能划分不合理,后期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园也需要不断更新,这就需要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本来就混乱的分区更加杂乱无章。

2.2 设计理念落后

相较于现在的规划理念,早期的城市公园规划较为落后。早期的公园设计更偏重于外观好看,通常无法满足使用者的空间使用需求。比如使用频率最高的座椅,可能由于选用的座椅材质不适合长时间暴露在户外、放置的位置不合理、设计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出现座椅废弃、无人使用的情况[6]。虽然前期规划十分美好,但现实中许多城市公园都存在杂草丛生、游客乱扔垃圾、公园内河渠防护不到位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老人与儿童的游览使用体验。

设计师意识到这些问题后,需要从城市居民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他们是城市公园的主要使用者。如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规划设计的根本前提,设计互动性景观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居民融入整个城市公园环境,通过举办文艺活动、文化宣传等方式,保证使用者和场地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同时制造更多的回忆,从而自觉保护场地景观环境并进行后续的维修[7]。

2.3 包容性差,缺乏人性化设计

城市公园是为当地居民服务的,但从大多数城市公园的现状来看,公园的基础设施缺乏、服务功能不足,在基础服务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同时也要关注居民需求,如便民充电桩、自助饮料机、雨伞、应急医疗器具等缺失,这些基础服务设施的缺失或损坏导致公园作用的发挥受到严重阻碍。与此同时,大多数城市公园的座椅都有高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并且缺少靠背和扶手,造成老人和小孩起坐困难,未满足老幼群体的使用需求。城市公园的地面铺装大都为硬质水泥地,游人若不小心跌倒,十分容易受伤,体育健身器材多由钢管制成,一到冬天触感尤为冰冷。有的城市公园没有考虑到部分老年人行走不便以及幼童需要乘坐婴儿车上下台阶的情况,公园内台阶较多,携带乘坐婴儿车的幼童的老人需要自行搬运婴儿车,给老年人出行造成极大障碍。

3 城市公园老幼共享空间设计思路

3.1 安全性与通达性

老幼群体在公园内活动时首先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公园内的健身器材、休息座椅、地面铺装等细节问题,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在规划设计公园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与儿童的户外活动需求与特征,老年人需要多休息,静态活动较多,行动缓慢,部分老年人出行需要借助轮椅或者拐杖并且容易迷路,儿童则是以动态活动为主,行动不定,需要借助婴儿车,易迷路并且需要家长陪护。因此,公园内的地面材质需要选择防滑防水类型,以防老幼群体摔倒,同时避免阳光直接反射。在儿童集中活动的外部区域种植的植物不宜过高过密,景观设计的各个细节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例如,运动器械要选择圆钝外形,防止使用者磕碰受伤;运动器械的位置要摆放合理,保证充足的运动空间,同时利用绿植空间进行围合,防止车辆进入;健身区域尽量设置绿化隔离带,以减少噪声,选用塑胶、草坪、沙坑等软质地面,防止高处摔伤;在规划设计场地时,要考虑设置无障碍通道,保证婴儿车、轮椅可以顺利进入场地;在场地内设置休息廊架,夏天乘凉,冬天挡风,为老幼群体提供休憩和交谈的场地。

3.2 功能性与共享性

本文对老幼群体的心理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老年人随着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下降,更容易焦虑且渴望亲情,需要实现自身价值,喜欢与人聊天交流和接触自然,注重身体健康、小心谨慎,而儿童思想幼稚,对家长依赖性强,善于模仿和学习,喜欢与同伴玩耍,喜欢自然元素,喜欢探索冒险和玩游戏。比较来看,老年人与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某些方面是有相似之处的,因此老幼共享空间内应该提供老年人和儿童可以共同使用的设施,并且要考虑老幼群体的使用尺度、选择舒适安全的材料等问题。

城市公园的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大,但服务的是所有城市居民,因此不仅需要具有观赏性,还要满足相应的功能需求,同时景观形式也要千变万化。针对老年人,公园可以设置更多的休憩座椅和锻炼设施,同时考虑到老人需要带小孩,可能会带很多的育儿物品,因此需要在锻炼设施、休憩区域及其他功能分区适当设置储物柜。在服务儿童方面,可增设无动力游乐设施,如钻笼、滑梯、爬网、跳床、跷跷板等。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段,对游乐设施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在保证游乐设施丰富性的同时,对游乐设施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保障儿童安全,老年人也更容易看护儿童。在公园内还可以设置一处骑行区并将道路设置为环形,便于家长看护骑车的儿童。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区要合理,区域功能类型要多样,包括观赏区、休憩区、健身区等,与此同时还要保证老幼群体都能充分参与到空间景观中,以此增进老幼的亲密感。

3.3 设施组合一体化与人性化

设施组合的人性化是指在考虑到老年人和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保证设施配备充足以满足使用需求,如公共座椅、自助购买机、照明设备以及小型救助站等。将老幼活动功能装置组合,防止老幼之间有空间隔阂,促进老年人与儿童的交流玩耍。老年人和儿童对休憩座椅的尺度需求不同,因此需要设计出外观不同、设施材料不同的复合型功能座椅。利用绿植进行空间围合,供居民开展社交活动[8]。除此之外,老人和儿童的身体健康情况也需要纳入考虑范围,需要合理规划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域,并确保通达性。路径设计需要考虑老年人对稳定的渴望和儿童对探索的热情,如直线和曲线相互交错,使其灵活而轻盈。

3.4 参与性与趣味性

城市公园内的老幼共享空间应能促进老年人与儿童共同参与某个活动,保证老年人与儿童可以共同分享喜悦、休闲放松和体验更多的公共活动。与此同时,还要考虑老人需要看护儿童的问题,因此要设置足够多的休息座椅,缓解老人看护孩子时的疲劳。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应该告别过去单调无趣的风格,在老幼共享空间中使老年人与儿童获得难忘的空间使用感受和精神满足[9]。根据老幼共享空间不同的布局方式,设计为老幼群体提供多样功能的活动空间,为老幼共享空间功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城市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可以设计变换有趣的空间,提升儿童的探索能力和审美能力,如将照明系统与铺装结合设计地面LED灯等,利用灯光的冷暖和强弱对比使空间更加生动灵活,帮助老幼群体对空间建立起安全感和归属感。

3.5 寓教于乐和科教性

当公共空间设计功能合理、景观特点突出且充分结合当地文化时,老人和儿童进入其中游玩时也会感到心情愉悦,与此同时,在公园内的活动过程中,儿童对景观空间的设计能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通过老人生动耐心的说明,儿童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文化,并且也可以使老幼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在开展节日活动的时候,可以在公园内结合亭廊设计展示橱窗,搜集老人和儿童的绘画、手工作品等在橱窗内展示,这样可以使老幼之间敞开心扉,深入了解彼此的想法,减少老人和儿童之间的隔阂,增进老幼感情[10]。儿童和老年人对大自然都有强烈的渴望,因此在设计植物景观的过程中应考虑其疗愈性和多样性,结合景观小品、水景等,刺激老幼群体的各种感官,烘托空间氛围,缓解不良情绪[11]。

4 结语

目前在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与三孩政策出台的双重影响下,规划改造适合老幼群体使用的城市共享空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城市公园是展示城市蓬勃朝气、文明进步、美丽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老幼群体在户外活动中使用率最高的场所,因此应该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城市公园设计全过程,兼顾老人和儿童的需求,打造真正属于老幼人群的安全舒适、老幼为本、多元共享的户外“小世界”,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幼相依”。

参考文献:

[1] 杨晨.城市公园的作用及其方案设计的分析[J].江西建材,2021(11):281-282.

[2] 徐洁琼.包容性设计方法的多维分析及其可视化[J].设计,2021,34(22):102-105.

[3] 郭蕾,徐慧文.促进精神健康视角下的城市公园绿地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21,47(16):151-153.

[4] 劉晓芳,吝涛,赵宇,等.城市公园景感要素及其对不同人群公园活动方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0,40(22):8176-8190.

[5] 张桂玲.基于弹性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法:以阳江新城公园为例[J].现代园艺,2021,44(22):69-71.

[6] 张迪,申彬利,张伟玲,等.老幼复合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浅析[J].住宅产业,2021(9):35-38.

[7] 宫凡舒.办公室空间设计中个性化设计原理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9,32(6):228.

[8] 周放.浅谈城市社区公园参与性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20,44(14):73-74.

[9] 张文英,冯希亮.包容性设计对老龄化社会公共空间营建的意义[J].中国园林,2012(10):30-35.

[10] 赵蕾,陈妍,张健健.口袋公园老幼共享空间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10):129-130.

[11] 郑馨,邓蕾.老幼群体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关联性初探[J].绿色环保建材,2018(3):105.

作者简介:罗芬(1999—),女,江苏宿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共享包容性景观设计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亚洲的崛起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实现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