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防护与灾后培育问题的探索

2022-05-30 00:41粘洪琪
消防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火灾培育

粘洪琪

摘要:为探究森林资源防护与灾后培育问题,文章将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对2000—2020年间我国森林火灾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出预防森林火灾的方案,并对灾后重建的树苗培育问题进行探究,得出森林火灾后最佳的物种恢复方法。通过对森林资源防护与灾后培育问题的探索可得出,森林火灾危害极大且难以控制,因此需要继续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建立健全的灾后树苗培育体系。希望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与探索能够为相关单位及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森林资源防护;火灾;培育

森林资源防护主要以防护病害、虫害、火灾、鸟兽以及气象等灾害为主。在我国森林自然灾害中,病虫害和火灾对森林资源威胁最大,为此文章将以森林火灾灾害防护方法为探析对象,对近年来我国森林火灾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森林草原仍存在的火灾风险。以风险分析结果数据为基础,针对森林火灾风险提出相应的防护方案与灾后树苗培育方法,为森林资源防护与灾后恢复提供帮助。

一、我国森林火灾概况

(一)数据分析

以2000—2020年我国森林火灾数据为基础,利用统计学的方式对数据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分析结果汇总于表1中。进入21世纪以来,受气候、可燃物、火源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森林火灾形势异常严峻。基于2000—2020年全国森林火灾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我国森林火災形势,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中数据能够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森林资源受气候、雷击以及火源等因素的影响,2000至2020年期间发生大小程度不同的森林火灾约6708次;过火及波及受灾面积约为23.90万hm2;实际受灾森林面积约为7.78万hm2;伤亡人数在86~114人之间;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54亿元。

(二)潜在风险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与异常气候的影响,我国森林资源防护工作将变得愈加困难。在2015年至2020年间,因降水分布极度不均匀导致部分地区频繁出现山火灾害,在我国北方因长期缺乏降雨导致森林草原大面积干旱,受高温天气影响经常会出现由干草引发的森林大火。基于此,文章对2010年至2020年间我国森林火灾案例特点进行分析,得出造成森林火灾频发的关键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

2019年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全球气候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全年平均温度与2018年相比约高出1℃,并且2010年至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温度最高的10年。结合我国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我国是对全球气候变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自1957年至2020年,我国监测的地表温度数据均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地区的温度频频刷新往年新高,这导致森林资源防护工作愈加艰难。

结合表2内容与我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报告可得,自2013年至2019年间,我国森林面积约为21822.05万hm2,森林资源蓄积约为175.6亿m3,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量呈现上升趋势,这是造成林下可燃物大量堆积的重要原因。我国的东北与西南等地区是可燃物因素引发森林火灾的重点区域,据某地相关单位调查数据可知,在8~9月期间一林场及周边区域堆积可燃物载量已经超过每公顷50t,远高于国际公认引发重特大森林火灾的临界值。

随着林下经济的不断发展,林区经营及接待游客量日趋增加,据某地旅游局统计2019年以森林旅游为主题的相关景区接待游客量超过18亿人次,同比增长12.6%,由于入山游玩人员增多,导致人员监控与应急灭火等系统相对不足,进而导致森林资源防护难度增加。

二、森林资源保护中对火灾问题的预防探索

(一)火灾监测

森林火灾的发生多数需要经过初始火源、局部火、扩散以及加速扩散等四个阶段,在前三个阶段均可以通过少量人力和物力予以扑灭。从发生的时间出发,自然发生的森林火灾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前兆,如雷击、高温和烟雾等,因此可以通过针对性特征检测的方式对火灾进行预防。从发生的地点出发,自然发生的森林火灾会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无法通过常规手段对其进行预测。因此现阶段的森林资源防护工作需要联合多专业人员共同进行火灾监测设计。以气象灾害为例,需要向当地的气象部门获取近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情况,并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火灾多发地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火灾防范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二)隔离技术

分析以往发生的森林火灾可知,建立隔离带可以有效阻止火势的继续蔓延,保障森林资源不会遭到进一步的破坏。以表2中四种影响因素为例,因自然天气引发的森林火灾具有随机性,特别是长期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通常会有多处起火点,针对此类灾害需要将所有起火点进行集中隔离,通过焚烧的方式建立隔离带将发生火情的区域进行包裹,从而实现扑灭火灾的目的。针对可燃物增加与火源增多造成的森林火灾,可以采用采伐的方式建立隔离带以控制火情。针对预防不利或扑救不及时等因素造成的森林火灾,可以通过定向设置多层隔离带的方式延缓火情的继续蔓延。除此之外,针对树木排布较稀疏林下可燃物多的森林,可通过挖掘防火沟的方式阻止地面火势的蔓延。

(三)火灾扑救

当前我国常用的森林火灾扑救方式有设置隔离带、航空灭火、爆炸灭火、人工降雨、地面灭火、化学灭火以及组合式灭火等,通常情况下可以在短时间内扑灭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在林场发现火情时,若火情较小则可以通过林区的灭火站进行消灭,若火势较大且火势蔓延迅速,则需要林区利用灭火站延缓火势的蔓延,为消防人员对火情的控制争取宝贵时间。灭火站的设计选址应当充分考虑交通、地势和使用方式等因素,不能阻碍正常的道路行驶与灭火设施的使用。并且,灭火站应当处于干燥通风的区域,以保证内部相关化学扑救工具的使用寿命。

(四)火灾后的森林培育问题

从近几年我国针对森林火灾过后树苗培育工作的效果来看,可以将森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大致分为三种,即对森林培育缺乏投入与重视、森林培育工作会受到管理制度的限制以及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森林培育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度公益性的活动,但随着林业经济的发展,培育工作已经逐渐趋近商业化,整个经营活动均以承包的方式进行,因此现阶段的森林培育才会逐渐消失在社会的关注视角中。此外,由于森林培育的发展前景问题,加之现阶段社会资金会朝着高新技术企业方向流动,导致一些公益性森林培育因缺乏资金支持而逐渐消亡,虽然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大力支持下,仍有一部分公益性的森林培育企业在继续经营,但从需求供给的角度出发,这些公益性的森林培育无法满足灾后森林重建的基本需求。当前,我国工业原料林的建设通常采用集中连片式种植,虽然该方式便于集约化与规模化的经营管理,但是建设需要一定的土地基础,且无法降低山火对森林的直接经济影响,因此我国很多地区仍推行分包到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管理工业原料林,这不仅会降低森林培育的质量,而且无法保证森林培育出的应急植株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生长,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森林培育的质量与效果仍不容乐观。

三、灾后森林种苗培育

(一)提升森林种苗培育技术

加强森林种苗培育是解决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灾害恢复问题的重要手段。地区政府或育苗培育单位应当定期举办育苗培育研讨会、博览会或者技能交流大会等,以促进地方性的培育技术交流,还能吸引社会上的优秀专家学者前来指导,解决散户培育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在具体实践当中可以将交流获得的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与原培育技术相融合,从而提高森林种苗培育的存活率与质量。用于火灾后重建生态系统的森林种苗需要较为严格的培育技术,因移植后生长环境十分恶劣且缺乏水源供给,但土壤中N(氮)、P(磷)、S(硫)等元素十分丰富,所以在种苗的培育过程中需要控制根系对水分与养分的吸收速率,而且要在营养液中添加抑制枝条生长的抑制剂,降低种苗在移植后枝叶吸收养分的速率,保证移植幼苗在初始阶段能够以较低的养分吸收速率成活。若幼苗培育基地技术条件允许,可以将灾后的土壤进行成分检测,提前对移植地区进行养分平衡。同时,还可以采用灾后土来培育种苗,运用科学实验的方式对不同生长环境的育苗数据进行整合,记录出种苗在移植后抗干旱、抗病虫害的能力,提前培养种苗应对上述情况的能力。

(二)扩大森林种苗培育规模

针对现阶段我国森林种苗培育规模较小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扩张种植建议。在种苗培育过程中,承包户应当将培育技术与种植规模规划相结合,并向当地政府申请扩宽种苗培育的种植土地面积,在确保合理种植和种植土地完整性的同时进行培育土地的扩张。同时,当地政府应当积极鼓励散户扩大种苗种植面积,推出相应的福利补贴政策刺激种苗培育发展,鼓励各地区散户实行产业合作,对承包户不同但培育场地相邻的土地实行统一承包的鼓励政策,提高散户种苗培育效率和大型培育设备的使用。例如,吉林省某林场的森林种苗培育便依托自身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开展科学合理的合作扩张培育种植,通过“合作+扩张”的方式实现将散户培育工作集中化,集合各承包户的资金购买先进的培育设备,将发展的重心放置在加强森林种苗培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并将盈利资金放置到扩大培育种植面积上,以全面提高森林种苗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

四、结语

在森林资源防护中,以火灾的防护最为困难,且火灾过后当地原本的生态系统会被完全破坏,若未来几年当地没有良好的降雨和适宜的温度,火灾区域将会逐渐变成沙地并逐渐侵蚀周边的森林生态系统。因此,针对火灾过后的区域恢复需要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通过提升森林育苗技术、扩大森林种苗培育规模以及提高培育技术的方式增强育苗质量,使火灾过后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森林种苗的补充,加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希望通过上述对森林资源防护与灾后树苗培育问题及方法的探索,为相关人员或单位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春光.国有林场森林防火及火灾扑救措施[J].种子科技,2020,38(02):126+128.

[2]刘海磾.国有林场森林防火思考——以广西国有七坡林场为例[J].种子科技,2020,38(06):94-95.

[3]单绍朋,刘辑,徐永服.毕节市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20,37(08):107-108.

[4]陈根旭,余爱红,汪爱君.对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的思考[J].林業科技情报,2020,52(03):72-73.

[5]马军民.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索[J].现代园艺,2020(06):230.

猜你喜欢
火灾培育
高速火灾
火灾有话说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