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无人驾驶功能中的运用与挑战

2022-05-30 03:45赵福利
中国新通信 2022年13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挑战

摘要:计算机技术对大部分人来说都不陌生,这是一种应用于生活中的各领域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技术,而人工智能则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衍生技术,人工智能主要被用于一些为使用者提供帮助的辅助工作岗位,能够在使用者不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实现原本的使用目的,汽车的无人驾驶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被研究出的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将驾驶者从驾驶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汽车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对汽车行业的长期发展和智能化进步有所帮助。认识到这一点后,作者在文中对当前汽车无人驾驶领域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做出论述,并以之为基础分析了两者结合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自动驾驶汽车;应用;挑战;发展趋势

科技的进步时刻不停歇,甚至偶然间回首,会让很多人在恍惚中产生黄粱一梦般不真实的感觉,仿佛科技的飞跃就在一夜之间。人工智能正是给人震撼的科技之一,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人工智能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新生命形式,以数据信息作为载体的新生命,虽然目前的科技还无法实现这一点,但是在部分人看来人工智能与另类的生命已经很接近了,所以才能帮助人类完成驾驶等需要主观判断的工作,因此,即使从短期来看,人工智能对我们生活的改变也是巨大的,这种改变远远超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被作为一种生活乃至生存方式的转变来看待[1]。汽车出行虽然会带来一定的环保问题,但仍是如今最便捷的出行方式之一,人工智能在驾车领域的应用几乎是其对大众生活造成影响的最直观方式,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深入开发,人工智能加载于汽车上的门槛会不断变低,无人驾驶的普及化应用指日可待,本文就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无人驾驶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展开分析[2]。

一、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现状

汽车无人驾驶技术指的是在汽车的驾驶员没有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汽车能够自行按照交通规则在路面上行进,在保证安全和稳定性的情况下以计算机系统代替人工驾驶,而这一过程中必然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诞生之初就被部分人认为是一种另类人造生命的手段,从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其发展趋势来看这种怀疑不无道理,虽然目前的人工智能还无法完全实现自动驾驶,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却是可预见的。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近代的科技研发工作起步相对比较晚,但是目前随着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和科研能力的不但增强,我国在各方面的科研领域都开始奋起直追,人工智能研究更是取得了世界瞩目的突破[3]。因此,即使汽车制造技术还算不上世界前列,但我国对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中的全面应用的研究依然非常深入,甚至在21世纪初期就已经在无人驾驶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果,虽然暂时不能普及化应用,但是全国有多所高校均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不菲成绩。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越来越被看好,因此,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无人驾驶研究中,在市场需求和民众期待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进展飞速,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无人驾驶会成为电力驱动汽车的标准配置,而人工智能也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改变。

二、汽车无人驾驶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价值

(一)人工智能技术对汽车无人驾驶安全性的加强

汽车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很熟悉的名词和事物,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指数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有能力负担起一台汽车,因此熟悉汽车驾驶技术的人数始终都在增加,驾校等行业更是蓬勃发展,但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驾驶技术,我们才能意识到驾车过程中蕴含了怎样的风险。虽然客观来讲,日常驾车出行不会经常出现致命风险,但是这一活动对驾驶员的专注程度有较高要求,一个轻微的不注意就可能会带来惨烈的车祸,从而夺走一条或多条性命,而人工智能主导的无人驾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样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自动驾驶汽车中,能够使驾驶过程更加安全。这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驾驶中应用时,不仅要涉及汽车传感器以及图像识别等可能用到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以往人驾驶体验不到的汽车眼观八方的能力。

人工驾驶很有可能出现疲劳驾驶从而发生交通事故,但是人工智能本质上就是一组不知疲倦的程序化数据,如果忽视设备使用中的磨损情况,人工智能的数据本身是不会感到疲劳的,因此无人驾驶过程中不可能存在疏忽导致的失误;相比于人工进行汽车驾驶来说,自动驾驶汽车如果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随着数据库的持续丰富,各种可能导致危险的情况都会被人工智能提前预判,从而保证驾驶汽车的安全性[4]。

(二)人工智能技术对汽车无人驾驶出行效率的提升

汽车无人驾驶和新能源汽车对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全面替代一样,都属于科技发展带来的必然现象,而且汽车行业在这两个方向的发展存在内在联系。传统汽车系统中内燃机是主要驱动力,电力系统只作為辅助系统存在,电力发挥的作用并不大,然而人工智能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分支,是基于电子产品和电力驱动才能运行的,因此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在人工智能系统的搭载方面具备先天优势。理想的新能源汽车具备强大的能量存储和续航能力,再加上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如今的长途驾驶过程中疲劳驾驶的问题,除此之外,人工智能驾驶的汽车可以长时间行进,缩短原本的旅途时间,提升出行效率。

(三)人工智能技术对汽车出行舒适性的改变

目前,大多数汽车都是由人进行驾驶的,在驾驶时可能会出现注意力被分散的状况而导致车祸发生,而人在驾驶时一直注意力集中也会很容易导致驾驶疲劳。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无人驾驶中,不仅解放了人们对于开车的劳累,同时也能够增加汽车用户的体验感,增加了汽车用户的舒适度。在长途旅行中一直驾驶汽车很容易出现疲劳驾驶,还会对生命安全造成潜在的危险,但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使出行的人们得到放松,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智慧程度,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出行[5]。

三、无人驾驶技术中心人工智能应用问题

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并不显得突兀,而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兴起的,而且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对人工智能的猜忌和怀疑始终未曾消失过,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对未来人工智能反抗人类的猜想就是这种担忧的体现,基于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忌惮和一些其他原因,人工智能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问题,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领域也不例外,其中技术难题不必多说,人工智能发展的难度有目共睹,这里主要提及的是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中面对的环境问题[6]。

(一)政府对待人工智能替代人工驾驶的态度问题

人工智能从诞生之初就饱受猜疑和忌惮,针对人工智能的阴谋论向来数不胜数,无论是奴役人类还是颠覆政权在各类娱乐作品中都是人工智能的家常便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人工智能的发展更不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是必然的。但政府的工作准则决定了其不会按照好恶做出判断,政府对人工智能发展态度不持明确支持态度的主要原因是法律问题,众所周知,当今法律针对的是人类的行为准则,人工智能的诞生太晚,因此法律中对其的界定和要求都非常模糊,就连互联网的相关法律至今都还没有完善,因此,可以想见的是,如果人工智能技术突然成熟并投入使用,会进入很多法律条文的灰色地带,从而导致很多现象无法被简单归结为合法或者违法,令社会秩序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为此,政府应加快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相关立法过程,避免混乱的出现[7]。

(二)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领域应用的社会公信力问题

虽然汽车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汽车的全面应用也带来了频发的交通事故,虽然随着交通管制的不断规范化和严格化,交通事故中的死伤人数持续降低,但是当前每年这一数据依然不低于130万,可见不规范行车和不规范通行等情况对民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巨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反对用人工智能驾驶代替人工驾驶的心态也就不难理解了,虽然客观来讲,人工智能在临场应变速度和障碍物侦测方面远远强过作为人类的驾驶员,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坦然将自己的安危交给虚幻的智能数据,从现实一点的角度来看,驾驶员肇事后追责工作相对简单,而如果人工智能引起了交通事故,甚至在责任界定方面都很困难。根据调查问卷先是,能够接受无人驾驶的受调查者约占一半比例,其余人均认为无人驾驶更加危险,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政府应加强对人工智能能力的宣扬和对无人驾驶能够提升交通安全这一事实的普及,为无人驾驶全面应用打下社会公信力的基础[8]。

四、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中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中的应用和对人类驾驶者替代并不仅仅是因为科技进步后,要将人工智能应用在所有领域中,凡是市场,必然伴随着需求,正是因为人工驾驶存在种种问题,所以才有了无人驾驶的构想和孜孜不倦的技术研发,二者的因果关系不可倒置。在日常的汽车出行过程中,驾驶员的身体不适和各种生理需求都可能会影响驾驶活动的安全,更不要说酒驾、醉驾和疲劳驾驶等情况的存在,而由人工智能作为主导的无人驾驶可以完美解决这些问题,且人工智能不会存在驾驶员驾驶过程中不自觉的溜号等现象,无论是加速还是刹车等时机恰当,会令乘车体验得到大幅度提升[9]。虽然目前很多关键技术还没有攻克,人工智能技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动驾驶且不具备普及化意义,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前景值得期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深度开发,研究人员发现其对无人驾驶有着绝佳的辅助作用,通过事先录入的资料库,人工智能对交通规则和遇到不同路况时应当做出的反应了如指掌,在系统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能够以远超驾驶员的速度做出标准应对。如果有朝一日,所有汽车全都使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那么又可以用局域网和城域网的形式对所有汽车作出统筹规划,让一个城市内的汽车全都按照既定的规划分批次行进,从根本上杜绝了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此外,人工智能在汽车自动驾驶中应当具备语言控制功能,即通过几个简单的指令可以实现正常驾驶中的绝大部分需要,理想状态下,人工智能的存在不应剥夺部分人的驾驶乐趣,而是作为驾驶过程中的功能和最后保险[10]。

上述内容是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领域发展的理想化可能,以目前的技术来看还不可能实现,至少需要在研究人员找到研究的突破点后才能迎来技术的爆发,随后精力技术过渡才能进入全面智能化的交通时代,当前,各国对这一技术的研究速度并不突出,尚且缺乏一个技术爆发的契机,可以说,想要实现智能交通,任重道远。

五、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应用,而人工智能是集计算机技术之大成者,其中蕴含了无数科学家的智慧,对很多领域的生产活动都有很大帮助,虽然也有人提出过人工智能可能诞生自身智慧从而威胁到人类的观点,但是至少目前这种忧患还不会变成现实,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处于最佳时期,利用人工智能的超强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帮助人类完成很多难以完成的工作,甚至有些时候人工智能起到的作用并非辅助而是主导,其中,人工智能在汽车的自动驾驶中发挥出的作用就很具有代表性。当然,可以想见的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待同一个事物并非所有人都会持同样的看法,部分反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民众的看法以及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面对的公信力挑战等问题都会成为其在汽车自动驾驶中全面应用的阻碍,不过虽然有着种种困难,人工智能技术还是在稳步前进,力图在更多领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笔者认为,针对当前问题,人工智能并不需要太多改变,只要专注与技术的提升以及与各行业的融合即可,以清洁能源和电控系统为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必然是未来的主流,而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就具备极高的契合度,只要二者均按部就班的发展,其结合是必然的,政府的政策支持必然随之到来,民众在充分体会到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汽车自动驾驶的优越性后对其应用的支持率也会大幅度上升,因此,政府部门理应提前为这一天做好准备,为人工智能加载于自动驾驶系统的研究工作提供资源和政策的倾斜,从而为期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作者单位:赵福利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  考  文  献

[1]王天恩.人工智能应用“责任鸿沟”的造世伦理跨越——以自动驾驶汽车为典型案例[J].哲学分析,2022,13(1):15-30+196.

[2]刘文虎.人工智能在汽车自动驾驶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1,57(8): 195-196.

[3]刘岩松.人工智能背景下自动驾驶汽车的刑法规制[J].蚌埠学院学报,2020,9(3): 102-105.

[4]王长林.自动驾驶汽车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6):170-171.

[5]戴震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6):162-163.

[6]潘恩荣,杨嘉帆.面向技术本身的人工智能伦理框架——以自动驾驶系统为例[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0,42(3):33-39.

[7]许欣欣.人工智能技术刑事犯罪风险调研——以自动驾驶技术为例[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37(10):205-206.

[8]王文庆.人工智能在汽车自动驾驶中的应用[J].时代农机,2019,46(9):28-29.

[9]马英泰.人工智能公交车自动驾驶技术[J].通讯世界,2019,26(4):217-218.

[10]呂高阳.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中人工智能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0):8-9.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路
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分析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