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篮球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策略研究

2022-05-30 07:30韩斌
求知导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小学篮球课内外一体化策略

韩斌

摘 要:国民体质的持续下滑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推动着体育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体育课堂的发展趋势,是一线教师需要探讨的新领域。文章结合小学篮球教学的特征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本质,从内容体系、实施方案两方面提出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策略,充分将“课外锻炼”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构建“训练”与“教学”统一的篮球课程,旨在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巧,彰显学校体育教学的价值与作用,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与落实。

关键词:小学篮球;课内外一体化;策略

一、“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本质

推进与发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小学篮球教学的“课内外一体化”就是通过课外丰富的篮球活动加强课内的学习,推动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切实提升小学生的体质。众所周知,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它的教育理念也是“以生为本”。小学篮球教学“课内外一体化”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的时间、训练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使小学篮球课程个性化,确保每个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都能得到提升。小学篮球教学“课内外一体化”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小学篮球运动的规则与特征,一方面通过丰富而自由的课内游戏与竞赛促进小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也精准地拿捏着“课内”走向“课外”的契合点——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同时借助问题、任务单等,驱动学生查阅、咨询相关的篮球文化,达成“体育文化”与“运动技能”的协同发展,进而充分发挥校园体育的价值。简单来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小学篮球课程来说具备必要性与实用性,其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实现课内与课外的一体化[1]。

二、小学篮球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策略

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篮球运动作为一种全身运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该项运动的必备器材——篮球,除了成人标准男子篮球(日常被称为“7号球”,重量为600~650g,周长为75~76cm)与成人标准女子篮球(日常被称为“6号球”,重量为510~550g,周长为70~71cm)外,还有适用于6~12岁少年的篮球,被称为“小篮球”。小篮球与普通篮球的差别使得小学篮球运动呈现出独特性。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与文献资料、小篮球运动的规则与特征,并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出小学篮球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策略,期望为推动“全民健康”出一份力。

(一) 小篮球运动的规则与特征

小篮球的重量与圆周长比“7号球”分别小100~200g和5~11cm。实践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依据使用者年龄,小篮球还分为“6~8岁”与“9~12岁”两种类型,其中“6~8岁”类型的小篮球的重量大约为450g,是成人篮球重量的75%左右,其圆周长大约为65cm,约是成人篮球圆周长的86.7%;“9~12岁”类型的小篮球的重量为470~500g,约是成人篮球重量的66.7%,其圆周长大约为70cm,约是成人篮球圆周周长的93.3%。由此可见,小篮球与普通篮球的差异导致其运动规则与一般篮球运动规则之间也存在不同。根据实际经验与文献资料,小篮球运动的规则与特征可总结如下:

1.小篮球运动规则

淮南子曾言:“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因而想要有效利用小篮球运动提升小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身心健康,我们必须要明确小篮球运动的规则。

(1)篮球场的要求:为契合小学生的运动需求与体质特征,小篮球运动的场地大小与球筐高度都应具备针对性与适用性。目前,小篮球运动的场地大致分为“7×13”与“14×26”(单位:米)两种。为迎合学生身高,篮筐的高度则设置有2.5m与2.6m两种,其中2.5m的篮筐适用于6~8岁的学生,2.6m适用于9~12岁的学生。当然,具体实践中无须机械式地照本宣科,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身高、手掌面积、手臂力度等方面的综合情况,确定活动场地与篮筐高度。

(2)比赛具体要求:小篮球运动竞赛大多以“3V3”“4V4”的方式进行,分别适用于6~8岁、9~12岁小学生的竞赛。小篮球比赛与成人篮球比赛都分有“上半场”与“下半场”,区别在于半场时间不同,小篮球比赛的半场时长有12min与10min两种。此外,联防技术并未走进小篮球运动,小篮球运动中多采取“一对一”防守,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进攻方的压力,锻炼学生的防守技能,在提升学生身体灵活度与思维活跃性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身体耐力,以达到提升学生体质的目标。

2.小篮球运动的特征

小篮球由成人篮球衍生而来,所以小篮球运动既有成人篮球运动的特征,又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小篮球运动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健身性与协作性。

(1)健身性:小篮球运动无论是比赛规则还是运动场地,都充分考虑了当代小学生的身体特征,如手臂与腿部的力量、手掌面积、身高等,其规则源于成人篮球运动却不生搬硬套,而是在保留成人篮球运动对抗性与竞争性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如运动场地由“15×28”调整为“7×13”“14×26”(单位:米);比赛阵容从“5V5”调整为“3V3”“4V4”;取消了成人比赛中的联防技术;等等。这樣的小篮球运动既能确保篮球运动最大限度地契合小学生的身体发展需求,又能锻炼学生耐受力与抗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协作性:小篮球运动通常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对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换言之,小篮球运动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协作性。小篮球运动可以培养小学生互助合作、勇于付出、不怕挫折的精神品质,还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间逐步建立起深厚、真挚的友情,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校园氛围。

(二)小学篮球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策略

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校园体育改革俨然成为一项重任,而篮球作为小学重要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若其仅凭借课内的理论知识学习与运动技能训练,根本无法达到提升小学生技能与强化小学生体质的教学目标[2]。因此,对于小学篮球课程来说,其课内与课外并非互不相干的存在,而是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念的本质——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促成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融合的基础上,探索小学篮球课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策略,促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1.内容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从“课内”走向“课外”并非易事,而让“课内”与“课外”深度融合更是难上加难,但这也是校园体育改革征途中的要事。教学内容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因此,推动“课内外一体化”融入小学篮球课程的关键之一就是内容体系。构建丰富又实用的“课内外一体化”内容体系是当前一线教师需要探索的新领域。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它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很多学校为了落实“停课不停学”政策,利用钉钉、拓课云、Classln等APP,促进课内教学走进家庭。因此,面对“课内外一体化”实施途中的首要关口——如何构建内容体系时,教师同样要将目光聚焦于互联网技术。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查阅小学篮球课程教学与“课内外一体化”的资料,并以“小学篮球课程”为核心,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及分析,制定小学篮球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策略。紧接着,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身体成长情况与个性发展需求,搭建小学篮球“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库,通过百度网盘、微信群、钉钉等互联网平台分享资源库,让家长、学生在课外也可以获得具备专业性、针对性的资源,提升课外活动的专业性与实用性,促使学生在课外玩的过程中也能有效提升运动技能,增强自己的体质。

鉴于此,丰富又实用的内容体系是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之一,因而小学篮球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时,教师要灵活地运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各种现代化教具,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元化与专业性,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利用课外时间参加训练与竞赛。简单来讲,丰富的内容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则能够搭建一座连接课内与课外的桥梁,进而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2.实施方案:结合需求与目标,设置学习任务与竞技活动

实施方案是影响小学篮球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设计实施方案时,要抓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本质——以生为本,指引学生从内走向外,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内”与“外”的融合。

(1)结合个性差异与发展需求,设置个性又贴切的学习任务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走进学科教育教学,融入各学科课堂的各个环节。因此,小学篮球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时,也要切实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讲,教师要按照班级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特征、身心发展需求等,将学生分为3人或者4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借助“学习任务单”引领学生思考、练习,这一策略既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能巩固小组成员之间的友谊,提升成员之间的协作性。在实践中,教师要认真设计学习任务单,不能千篇一律地照搬套用,也不能盲目地揠苗助长,而是要以篮球运动为核心,致力于创新性与创意性[3]。如在小学篮球课前,教师抓住小学生对名人感兴趣这一特点,设置进阶式学习任务。

a.想一想:你知道的篮球明星都有谁?

b.查一查:你最喜欢的篮球明星是谁?他(她)的“必杀技”是什么?“必杀技”能一蹴而就吗,需要练习哪些基本功?

c.动一动:运球、传接球、投篮……

从篮球明星到篮球基本功的递进式教学引导,自然而然地借助明星效应点燃了学生参与篮球课堂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想”“查”“动”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对自己、团队及其成员的情况建立起客观认知,为课内的“听”“练”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学习任务架起了一座连通课外自主锻炼与课内学习的桥梁,以此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2)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网络平台,精准获悉各类竞技活动信息。

众所周知,运动技能并非在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就能获得,而是要在参与实际训练与竞赛中逐步积累而成。因此小学篮球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以篮球项目为主导的网络平台,确保学生、家长能够快速又精准地获悉各类竞技活动的信息,点燃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通过将小篮球项目课堂教学作为核心,以课外球技战术训练、课外篮球理论与知识培训、校园篮球联赛作为课外教学的延伸,搭建四位一体、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课内外一体化”活动网络,为“课内外一体化”方案实施提供有效保障。此外,当小学体育专业教师完成课内小篮球项目理论知识讲解后,还可通过开展篮球竞赛与小篮球训练营等活动,加强对小篮球项目的推广与宣传,积极拓展小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空间。小篮球训练营等课外教学方式还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使更多的学生真正喜欢上小篮球运动,达到“课内外一体化”的预期教学目的。

结语

“全民健身”是应对国民体质问题的极佳策略,也指明了当代校园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即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的融合,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外活动的机会与平台。小学篮球课程必须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构建丰富的内容体系、科学的实施方案,实现课内与课外的融合,使学生的运动技能与体质得到提升,身心得到全面发展[3]。目前,小学篮球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情况并不理想,但通过不懈地探索与研究,我们一定能有效推动“课内外一体化”的落实,为全民健身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易述鲜,李鸿.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模式的实践与前瞻探討[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5(22):50-53.

兰博.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篮球课程教学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 2020,10(8):92-93.

雷宇生,况明亮.体育课堂内外一体化教育教学路径探索[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20):241-242.

巫志秀,刘大渊,杨峰等.“健康中国”战略下“小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健康的影响[J].运动精品(学术版). 2019(5):53-54,57.

猜你喜欢
小学篮球课内外一体化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小学篮球教学的问题和方法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游戏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俱乐部式教学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