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究

2022-05-30 09:13罗灿
中国新通信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数字化改革

摘要:随着信息化发展的加快,网络信息技术给高校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精准学习方式将代替书山题海式以及满堂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民办高校信息数字化教学改革也提上了日程,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首先对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模式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其改革的对策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

数字化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动了高校教学理念和思想上的大提高和大发展,传统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要,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将走到一个历史性的拐点,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将重塑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民办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要顺应时代要求进行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过去传统高校的教学模式是按照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固定的地点和规定的时间里,以固定班级授课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教学模式形式单一僵化,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及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字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框架与教学活动模式,它把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模式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管理和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数字化技术、使用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实际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上教学平台下载和点播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教师利用MOOCs等课程平台开展翻转课堂、网络直播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等新的模式。

数字化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并最终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会生存与共同生活”的能力。

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數字化教学模式总体呈现出四大特征:

第一,具有教学质量的优势。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由于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获得的教育质量也就大有差异。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由最优秀的教师制作课件,学生可以远程共享高质量的教学信息和优秀的教育资源,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

第二,具有教学成本的优势。传统教学信息搜寻和信息传递成本花费代价较高(如交易费用),而数字化网络教学具有高速度的信息传递功能,同时有较低的信息传递成本,如远程教育的低成本运行大大满足了更多的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圆梦学习的机会。

第三,具有信息双向交流的优势。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老师为主的单向教学模式,数字化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实行交互式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方式。通过网上交互功能,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甚至可以双向视频进行远程讲授及辅导。

二、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大部分民办高校已经具备较完善的数字化教学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民办高校数字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信息化管理及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方面。如今民办高校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已具备较完善的功能,能提供在线授课、在线学习、在线作业考试等功能,同时还具试卷库备、课程库等教学资源平台,100% 的民办高校教师基本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备课和授课。所有民办高校基本都建有校园门户网站,民办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上都涵盖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数字迎新、网上离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统一信息门户、OA 办公系统等数字化校园平台。

三、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办高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大都还处在探索阶段,因此我国民办高校在数字化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民办高校软件环境建设不足

数字化教学模式有着复杂的教学系统和体系,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国民办高校在数字化教学建设中,更加注重硬件环境的建设,数字化教学软件环境的整体设计和规划难以适应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发展的需要,如学校花费大量人力与物力搭建的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平台发挥作用有限,线上教学实施与师生互动沟通仍需依赖第三方软件平台,同时数字化教学中还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信息重复、抄袭率高、资金来源不统一等问题。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不共享,民办高校优势较弱

如今,各民办高校虽然非常重视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在资源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优秀的项目管理手段和统一的教学资源应用标准,民办高校的教学资源利用率水平相对较低,整体教育资源的质量并不高。在数字化教学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资源管理机制,民办高校整体教学资源难以整合和兼容,许多教育资源呈现出重复性建设的特点。

(三)教师数字化转型存在结构性矛盾,教师数字素养方面亟待提升

第一,民办高校教师群体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压力差异较大,如存在年龄结构、专业知识背景、生活习惯等差异,个体差异化明显,结构性矛盾突出。民办高校教师(特别是社科类专业教师)利用数字教学资源和在线教学服务的能力与“千禧一代”大学生的要求仍有较大的距离、师生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在正常的面授教学活动情景下,数字化鸿沟带来的“冲突”可能表现的不是太突出,但数字化教学启动后,在教学平台选择、学生端教学APP安装,作业打卡、签到途径等方面,师生间“冲突”就会明显。与学生的数字鸿沟在不同年龄段教师的表现方面也有差异。一般来说年轻教师与学生的数字鸿沟较小,年轻教师反而体现出较好的线上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讨论热烈、互动形式多样;反观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反而有劲使不出,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没有好的互动形式,表现得比较郁闷。

第二,由于缺乏有针对性、个性化、系统性的培训路径,民办高校教师在技能获取的形式、寻求支持方面明显不足,这一方面是教师本身的原因,比如学习倦怠,不愿尝试新兴事物,自觉或不自觉地被“隔离”在数字化社会的某个空间,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学校相关部门的引导、支持力度不够,把教师的数字化转型寄希望于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教师群体内部数字化素养基础薄弱。

(四)民办高校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不成熟,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

如今,很多民办高校的教师没有充分思考数字化教学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导致民办高校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不成熟,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较为被动。但数字化教学模式形成了一种更为公平的教学环境,教学信息呈现出对等和对称,学生拥有更平等的教学资源,这削弱了教育者在教学中的地位和权威,改变了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实践理念。

四、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

(一)支持民办高校数字化基础建设,构建5G+数字化教学环境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民办高校一方面要设计好数字化教学管理的整体布局,另一方面还要对信息网络技术体系进行统一的配置,为数字化教学系统提供无缝对接的保障,及时响应教学与学校管理的需求。数字校园建设要从传统的以“构建网络空间中的虚拟校园”向以“移动互联、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感知与物联网”为特征的智慧校园建设过渡。最终实现教学与管理的数据在线,将工作与教学场景升级为智能化办公场景。通过技术中台、数据中台和教学中台的建设打通数据,让数据快速被抽取、被分享,一线教师与学校管理部门都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需要的数据。

(二)不断增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和互动性

首先要增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我国各大高校在教学资源、教学环境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如高等院校因教学水平的不同分为普通高校、985和211高校,因出资方不同分为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各大高校的教学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各高校的教育资源应尽量平衡,而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能实现各院校之间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各学习平台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不同高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相关的课程设计素材,这对于缩短各高校之间的教学差距,进行高校之间资源整合有着巨大的帮助。

其次要增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互动性。数字化教学在组织形式上要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一方面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数字化平台获取学习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对各类教学资源(如音频、文字、视频等)進行评价、交流和留言。另一方面授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如针对学生的留言进行分析与解答。另外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教师也能对学生的学习轨迹、学习历史等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模式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从而开展更有效地数字化资源建设,最终形成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完善数字化技能培训体系,缩小师生间数字鸿沟

数字化转型不是单纯的数字技能提升,而是建立在数字素养之上、融合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创新三元能力转型的系统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8就发布了《数字素养全球框架》,将数字素养描述为:为了实现创业、就业或者体面工作,通过数字技术安全适当地理解、整合、评价、创造、沟通、获得和管理信息的能力,它包括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ICT素养(ICT Literacy)、计算机素养(Computer Literacy)以及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等素养。

数字素养包含的内容很全面,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数字素养是可以在实践中进行测量评价的,意味着可以通过系统的培训来提升。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技能,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年制定的《数字素养全球框架》,建立以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创新的三元能力为框架,具体在数字思维、数字技术、数字获取、数字创建、数字交流、数字消费、数字安全、数字规范、数字伦理、数字创新等方面建立层次渐进的数字化转型培训路径。如提高数据挖掘分析能力、提升数字化教学科研技能、拓展数字化思维、寻求数字化与专业融合创新等能力。

教师如果能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评估学生学习行为、建立课程体系结构、完善教学策略设计,关注学生的内驱动力培养,关注学习环境情景问题、协作和会话,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就会不断缩小与“千禧一代”大学生的数字鸿沟。

(四)数字化教学模式要注重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更新与升级

首先,数字化教学模式把多媒体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等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呈现各大领域最全、最新的研究内容与成果。

其次,数字化教学模式需要与交互式、自主合作式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重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习过程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断加强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数字化教学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的沟通与交流,以虚拟化和情境化的创新教学环境为主体,使教学呈现出空间与立体化的特点,采取驱动式完成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不断更新数字化教学模式资源,加强数字化资源团队建设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形成了新的挑战,如视频格式的多样化、编码解码技术和操作系统的快速更新、浏览器快速换代等,使得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必须在前期设计开发中就融入新的技术和手段,既要兼顾主流终端设备和通用技术,又要缩短开发周期,同时还要不断更新和升级数字化教学资源。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问题不断变化和信息不断更新的动态基础上的,学习使得资源再生,是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动态学习更具有现实意义

数字化教学资源不是单纯的数字化产品,它要具有满足教学需求的特点。数字化教学资源要将美学、设计、教育学与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有效融合。在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组建高素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团队成为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要前提。参与数字资源建设的人员不仅要具有处理数字化资源的能力,还要具有相应教学资源设计的能力,团队成员应包含计算机专业人员、影视设计人才和相关学科的教师等。专业教师负责课程资源的内容设计,相关技术人员对数字化资源的制作、剪辑和具体表现形式等进行处理,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在选择内容的同时融入相应的教学设计,并最终共同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要求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统筹建设智能化与一体化的教学、服务与管理平台,建设智能化校园,实现个性化培养与规模化教育的有机结合。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必须要推进数字化教与学的新模式,改变自身以求发展,建构一个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基于数字化生存方式的教学模式。

参  考  文  献

[1]张琦.浅谈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以重庆民办高校抽样调查为例[J].教育现代化, 2018(28):261-262.

[2]艾婷德,孙学雷,涂晓玲,刘芳芳.高校信息化建设问题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0):1-2.

[3]郑贵庆.高校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J].科技导刊,2015,(08):41-42.

[4]李正.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数字化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5,(04):59 -60.

作者单位:罗灿    三亚学院

罗灿(1986.07-),女,汉族,湖南常德,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经、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数字化改革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改革之路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改革备忘
数字化制胜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改革创新(二)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