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茧房形成因素研究

2022-05-30 12:07朱文娟沈金波
中国新通信 2022年15期
关键词:信息茧房高校教师

朱文娟 沈金波

摘要:伴随着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推荐。由此伴随的是高校教师获取信息同质化,在“信息茧房”中不断固化教师学术体系,不利于教师自身的纵深发展。基于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信息茧房”的相关研究,从社会环境、用户信息行为、算法技术手段等维度剖析高校教师信息茧房形成因素。

关键词:信息茧房;高校教师;形成因素

一、引言

社会网络中充斥着大量数据信息,人们利用获取到的信息实现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信息聚合和发散往往伴随着开放性与多元化,海量信息的涌入超出用户的处理能力范畴。由此,用户会优先选择感兴趣的推荐内容或者表现出从众心理,容易在固定“圈子”中迷失自我,进而将自己禁锢在“茧”中,这种现象称之为“信息茧房”[1]。高校教师作为海量信息的接收者和传递者,如能有效的突破“信息茧房”,对提升大学生整体素养和教师群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信息茧房及相关概念

美国学者桑斯坦首次在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信息茧房”的概念,其指出用户在互联网环境中易倾向于个人兴趣而排斥接收其他方面的信息。国内针对“信息茧房”的研究前期集中在新闻传播领域,后续逐步延伸至图情领域,主要集中在算法推荐、信息生态和媒介平台。其中,文献[2]指出主流意识形态监管者应占领网络战场、掌握话语权、提高网络供给来突破“信息茧房”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文献[3]等人梳理国外信息茧房/选择性接触和回音室文献,探讨信息世界窄化问题。文献[4]等人建议从提升大学生信息意识内化能力、计算思维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着手解决大学生“信息茧房”问题。文献[5]等人根据信息增益理论分析出了信息茧房层次敏感影响因素。

通过文献调研,本文发现对于信息茧房概念已达成共识,但从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视角所面临的“信息茧房”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尚未出现。由此,本文尝试从社会环境、用户信息行为、算法技术手段角度出发,探究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茧房形成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有助于围绕网络空间治理、高校教师素质提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三、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茧房形成因素

高校教师在固有的学术圈层为何会产生信息茧房的現象?信息茧房对于高校教师的个人发展、学校发展及学术圈信息空间有何影响?从高校教师个人视角来看,信息茧房的演化进程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信息茧房成因如图1所示。

首先,因为现今处于信息大爆发时期、数据处理手段工具快速发展,社会总体信息空间不断趋向饱和。另外,信息交流模式随着媒体数字化技术的更新迭代而发生变化,导致用户在处理冗余信息时难以精准定位需求信息,这是信息容纳空间发展的必然。同时,高校教师群体由于教育经历和知识储备,会影响接触信息的看法进而吸纳固有的认知符号,对于不匹配或者不感兴趣的信息产生排斥心理,这是高校教师群体信息接收偏好的必然。最后,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较高,对于信息的收集、理解判断、利用及传播有着自身独特的见解,在信息传播技术的加成上,信息衍生范围及速度都会放大提升,进而加快信息茧房的形成,这是技术促进信息茧房发展的必然。

(一)社会环境影响高校教师信息茧房产生

社会环境主要指的是网络环境和圈层文化。通常情况下,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以媒体和系统作为沟通的桥梁,从而实现信息交流的目的。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学术数据库获取定向服务,下载满足自身需求的学术资源;而专题数据库利用建立成熟的索引工具为高校教师提供信息查询便利。长此以往,高校教师对“一站式”学术信息推送服务产生依赖,信息渠道及视野窄化易使高校教师形成学术定向思维,从而形成信息茧房。

随着Web1.0到Web 3.0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师由被动的接受信息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生产模式。原本正式的信息交流形式如学术会议、讲座培训有转向非正式信息交流的趋势。而在非正式信息交流过程中,个性化、开放性及碎片化的学术信息出现频次增多,进而加速了高校教师信息渠道的窄化。同时用户为中心的内容生产模式使得信息快速交互过快,高校教师很难在海量数据中查找到有效信息,加大了高校教师的信息搜索成本及心理压力,容易使高校教师产生挫败感,进而拒绝接受其他信息渠道,“蜗居”在狭小的信息空间。

高校教师群体在针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时,主流教育学术圈层会对信息进行判断及传播,在信息持续发酵的过程中,高校教师会受到学术小群体及群体价值的影响,群体内部认知固化,影响高校教师自我认知及信息判断能力,促使高校教师形成信息茧房。

(二)用户信息行为影响高校教师信息茧房产生

高校教师群体自身的知识架构、专业背景、个人情感及价值取向都会影响信息的选择判断。知识体系和专业背景会影响高校教师群体接触信息数据的渠道和交流的群体,在信息内容交流方面更愿意接受有类似信息,信息交流人群的选择方面更倾向于选择有相同知识背景和教育经历的对象。由此可见,高校教师群体的知识架构体系和专业背景会影响信息交流对象的选择,窄化信息渠道,是形成信息茧房的重要因素。

高校教师的内在个人情感会显化为对信息的需求选择方面,造成教师信息行为的特异性,构建出差异化的信息茧房。当高校教师是积极情绪状态时,身心处于愉悦状态更愿意被“投喂”信息;而具有愤怒情绪时,会积极主动的搜索信息。沉浸式浏览信息会使信息内容固化、信息渠道窄化而成为“回音室”,消极情感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校教师的主观认知,出现思想极端的问题,形成压迫性的信息茧房。

个人价值取向体现在信息选择和分享方面,并且信息维度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化。个体性和趋同性两方面左右着信息行为的演化,其中个体性使高校教师价值和观念进入“围墙”,陷入用户自己编织的信息茧房之中。趋同性促使具有相同价值观、认知的高校教师聚合在一起,面对大众意见时害怕被孤立而遵守“羊群效应”,即保留自己意见,隔离非主流信息,形成不断强化的从众信息。

(三)算法技术手段影响高校教师信息茧房产生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利用有效解决了信息冗杂的问题,能够向用户提供符合自身需求的信息,有效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范围。目前个性化推荐算法比较成熟,从信息内容、信息表现形式及信息传递方面迎合用户的兴趣偏好。而看似用户主动选择的个性化信息主题,也在算法技术手段中逐步形成以个体为中心的信息茧房。尤其针对高校教师群体,通常会使用一些专业学术网站或者数据库查询课题信息,成熟的搜索体系和导航系统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高校教师的思考能力,比如输入对应的关键词后,系统会自动推荐与之相关的内容信息。长此以往,在大数据算法推荐中高校教师信息思维组织能力下降,接触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均会受限,从而形成信息茧房。

不仅如此,算法推荐技术提供推荐分享服务,高校教师利用知识图谱可以发现选择信息,还可以利用社交手段将偏好信息推送给更多教师,使得信息流通于小群体中,形成某种意义上的“信息孤岛”。当高校教师过于依赖固化的信息获取路径时,容易深陷同质化的内容中而封闭自我,信息视野受到限制,同时主观能动性降低,不愿意接触新兴信息。

四、结束语

本次研究基于大数据环境下从社会环境、用户信息行为和算法技术手段三个维度分析了高校教师群体信息茧房的影响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从信息供需方面来加以平衡,避免出现信息过载的情况。影响用户信息行为的内在因素是教师个体背景、价值及态度,从而产生信息选择和相悖信息规避。而算法推荐技术等出现则推动了内在需求,加大了信息茧房出现的概率。诚然,信息茧房是个体及群体的主动或被动意识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信息接收者。但如何把握信息渠道和信息扩散的临界点是破除信息茧房消极影响的有力手段,后续还需高校教师实际的样本数据作为支撑,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作者单位:朱文娟    沈金波    汉口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  考  文  献

[1] 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毕竞悦,译.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8:24-25.

[2]龔莉红.基于“信息茧房”理论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05):35-40+106.

[3]姜婷婷,许艳闰.窄化的信息世界:国外信息茧房、选择性接触与回音室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知识,2021,38(05):134-144.

[4]张敏,王朋娇,孟祥宇.智能时代大学生如何破解“信息茧房”?——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01):19-25.

[5]王益成,王萍,王美月.基于SVM的网络信息茧房层次敏感影响因素识别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9,40(06):90-97.

猜你喜欢
信息茧房高校教师
后真相时代的信息传受方式与应对路径
微时代大学生“信息茧房”效应干预
社交媒体时代下新闻产需变化刍议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观察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