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祖荫:对科学永葆热情,勇攀顶峰

2022-05-30 10:48
学苑创造·B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磁层双星北京大学

濮祖荫,1937年出生,磁层物理和空间等离子体物理专家,“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发起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太阳风-磁层耦合、空间等离子体磁重联和磁层亚暴等领域做出了创新成果。曾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十大进展奖”。

早在高中毕业时,濮祖荫就在心里立下了志向,希望成为一名有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一转眼,五十载过去了,曾经的少年已经成为我国磁层物理和空间等离子体物理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956年,濮祖荫如愿以偿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不久,濮祖荫被抽调出来专门学习磁流体力学。“调出来后,学校叫我去物理理论专业听课。就这样,我在这个方向一干就是五十多年。”

初绽锋芒的濮祖荫在物理学习上有一种敏锐的天赋,能找到其他人注意不到的新研究点。“我跨进科学大门的第一步是赵先生带领的,我这一生都受益于赵先生。”濮祖荫口中的“赵先生”是著名物理学家赵九章。当时,赵九章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设空间物理课,濮祖荫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新的物理研究突破口,于是他顺着这个方向写了一篇文章。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小小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赵九章的认同,并把濮祖荫招入他的空间物理研究小组中。

1979年,濮祖荫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作访问学者。为了提高英语听力,出国前他买了录音机和磁带,每天反反复复地听。在美国,濮祖荫看到了当时的空间物理的学术前沿,发现自己在专业学习上还有很多不足,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汲取知识,“德国人都回家了,我还在学,亮着灯光的窗户总有一扇是我的”。通过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加上本科时打下的坚实基础,濮祖荫逐渐参与到各类国际学术活动中。

首提“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空间界提出在日地空间各层次发射四颗卫星对地球进行星座式的立体探测,即“Cluster星座计划”。1996年,历经十年研制的阿麗亚娜5型火箭和它携带的四颗Cluster卫星发射失败,在高空中化为一团烟云和碎片。

次年,Cluster II计划决定继续研制和发射四颗相同的卫星。濮祖荫及其他一些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这个计划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这四颗卫星测量的范围有限,必须增加两颗卫星,探测1号赤道卫星和探测2号极轨卫星,和原有的四颗卫星相配合的计划。这便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首个由中国科学家提出并以中方为主的空间探测国际合作计划。

濮祖荫认为“两颗中国卫星有自己独特的作用”,能明显弥补Cluster II计划的不足。随后,在实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规划”的过程中,濮祖荫对探测1号卫星的位置提出了更详细的建议,为“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作用。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让濮祖荫获得了国际学界的认可,但他的研究之路从未停下。“未知的世界有太多奥秘,数不清的问题摆在面前,我不知道能走到哪里,但我尽可能地向前走。”

潜心科研 教书育人

1982年,从美国学习归来的濮祖荫继续在北京大学任教。为了把课讲透、讲好,濮祖荫经常旁听其他老师讲课,从他们的课堂中吸取经验,还借来教案仔细研读。学生都说濮老师的电磁学课生动活泼,却不知道他的备课书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标注。“不下这个功夫,我不敢讲。”濮祖荫说。

濮祖荫退休后,仍像年轻人一样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濮祖荫取得了很多国际前沿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和合作发表论文270多篇,其中退休以后发表的论文占其全部发表的论文的60%左右。

(注:文章内容根据新浪网、北京大学新闻网、北大发布公众号登载的相关文章整理)

猜你喜欢
磁层双星北京大学
双星启示录
基于对抗神经网络有限角度的磁层边界CT重构技术
磁鞘快速流引起的磁层顶凹陷事件
等离子体鞘层效应对磁层探测电场仪设计的影响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举行
李双星 一心为民拔“穷根”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地球磁层亚暴统计分析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La solit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