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把平凡打磨得发光

2022-05-30 10:48乔贝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亚平神舟航天员

乔贝

今天的一切努力都是在为明天积蓄力量

“80后”的王亚平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中唯一的女性。2013年,王亚平参加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成功地在“天宫一号”进行了中国首次的天空授课。时隔8年,她再次踏上太空征程。这个又美又飒的女人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

哪怕已经飞上了太空,王亚平也依然会时常想起小时候的那些早晨:迷蒙中,她睁开眼看到父亲挑起担子走出家门,担子里一头是红彤彤的樱桃,一头是新鲜蔬菜。樱桃是前一天全家在樱桃林里采摘的,蔬菜是爸妈天还没亮到地里摘的。今天是集市,爸爸要把樱桃和蔬菜拿去卖。

每逢集市都这样,因为这是家里重要的收入来源。可是,父亲辛辛苦苦担去卖的东西,并不是每次都能卖完。看着挑回来的樱桃和蔬菜,王亚平特别心疼父母。要知道,这些樱桃全是用手指一个个掐下来的。每次摘完樱桃,父母的手指头都是又红又肿,一碰就钻心地疼。所以,从小王亚平就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走出这里,让父母过好一点。

正是这种“走出去”的渴望,让王亚平比村里任何孩子都努力读书。高考那年,国家要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当时,班里20多个女生,只有王亚平一个人没戴眼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王亚平去报考了。由于身体素质好,加上一直以来学习成绩优秀,她顺利地成为长春飞行学院的学生。

王亚平到现在都还记得大学时,第一次在空中跳伞的情景。那时,还没学开飞机,却被老师要求在高空中从飞机上跳下去。她和同学们,前一秒还叽叽喳喳兴奋地说个不停,听到跳伞的任务后,一下子鸦雀无声了。这么高,万一伞打不开怎么办?万一磕到石头上怎么办?无数个万一从心里冒出。可是,不跳就会被淘汰,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跳。王亚平是抱着英勇就义的心态跳下去的。

她以为跳下去一定非常恐怖,然而,在跳出去的那一刻,世界仿佛安静了下来,没有了恐惧,没有了挣扎,只有蓝天与自己同在。俯瞰着云海苍茫,她似乎感觉到自己正以蓝天为景,白云为伴,飘逸起舞。缓缓落地的那一刻,心里异常平静。听到战友们正在唱《真心英雄》: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她突然泪流满面,不是为刚才的恐惧,而是为此刻的新生和此后的无惧。这次的经历,让她不再是那个只想着走出山村的姑娘了,而是敢于面对挑战、战胜自我的勇者。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时,王亚平还是一名飞行员,正与战友在电视机前看发射。火箭点火,灿烂升空的一刹那,王亚平内心升起一个想法:“中国有了男航天员,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她很想去太空看看。

梦想进入太空,这个想法像一颗种子,在王亚平心里生根发芽,挡也挡不住。自此,只要有空,她就会去学习航空知识。对太空了解得越多,成为宇航员的梦想就越迫切。只是,连她自己也没想到,她这梦一追就是10年。2009年,当得知国家要招收第一批女航天员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當时父母不同意,觉得女儿在地球上飞一飞,就已经让人担惊受怕了,怎么还能跑到太空上去呢?但是王亚平不改初心。经过层层筛选,她幸运地成为我国第一批女航天员。可是,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入选的快乐,就接到了训练命令:八大类近百个科目的力量知识,数千小时的体能训练。

航天员的训练不是艰苦,是艰苦得常人难以想象:必须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超重的耐力训练,离心机在高速旋转时,会制造出相当于人体重力8倍的过载。必须蒙住双眼坐在能多轴晃动的转椅上,模拟在宇宙中迷失空间方位的状况。必须穿着重达160公斤的水槽训练服,在浮力平衡池中模拟太空行走,有时候一练就是六七个小时,训练结束时体重都下降好几斤。头晕眼花、呼吸困难,是家常便饭。连杨利伟都说,在水下进行出舱训练后,经常连拿筷子吃饭都费劲。

但是,王亚平知道,所有想要的未来,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自2010年加入航天员大队,到2013年神舟十号发射,3年的时间,1800多个日子里,她从来没有放过一天假,从来没有睡过一天懒觉,也从来没有在十二点前睡过觉,甚至连航天城大门都没踏出过一步。终于,2013年,她在航天训练测试中脱颖而出,成为神舟十号的航天员。

也许人生真的就像一只储蓄罐,我们投入的每一份坚持和努力,它都会帮我们储蓄着,直到某一天时机成熟,再还给我们。“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我从脚下的土地,飞向了遥远的太空?”自2013年顺利从太空返回后,仰望天空时,王亚平总是会忍不住这样问自己,是梦想,但绝不只是梦想。

2013年在太空上,王亚平以“太空教师”的身份,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上,向地面8万所学校6000多万名孩子,生动有趣地讲解了惯性导航系统中的核心技术——陀螺定向原理。返回地面后,王亚平收到了很多孩子的来信,他们都表示:“我将来要当航天员,去探索太空的奇妙世界。”亲手为孩子们播种航天种子,开启追梦历程,王亚平忽然意识到,原来还可以这样点亮生命!那一刻,她找到了人生的使命。

2019年,王亚平再次光荣入选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乘组。这意味着迎接她的又是一个1800多个日夜的训练。而这一次任务更艰巨,要在太空居住6个月。女儿才3岁,她将没有时间陪她搭积木、上幼儿园。每一个妈妈都知道,这有多么不容易。天梯无捷径,但使命有力量!想起曾经的梦想、孩子们的信件、航天先辈们的付出,她毫不犹豫地投入了训练。

2021年10月16日,王亚平再次出征。这一次,她将在太空生活6个月。出征前,她跟女儿约定:要摘很多星星回来。

王亚平常说自己是个幸运儿,幸运地成为女飞行员和女航天员,幸运地实现了自己的太空梦想。但是,所有的幸运背后,都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一切过往,皆是序章。所有未来,皆是可期。愿我们每个人都像王亚平一样,找到心之所向,把每个平凡的日子打磨得发光。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亚平神舟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王亚平讲述出舱:“伸手摘星”的梦想实现了!(上)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我要当航天员
来吧,少年航天员
Effect of blade shape on hydraulic performance and vortex structure of vortex pumps *
孔亚平和她的三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