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力“削藩”,看渠道变革和零售效率

2022-05-30 18:22马岗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格力代理商变革

马岗

最近,知名家电企业格力停止向河北省级代理商发货,成为业界关注的大事件。

从表面看,这是一场渠道商与品牌商的博弈。从深层看,这场博弈既关系着品牌商渠道变革走向,也关系着曾经风雨同舟的代理商未来。格力的厂商渠道联营体曾名动业界,这场渠道变革自然也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格力的渠道变革,始于2019年。

这一年,美的空调以30.97%的线上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格力以18.25%的线上市场份额跃居第三,落后于美的和奥克斯。“不瞒大家说,我们的渠道(变革)是晚了一点,近年我们有种养尊处优的感觉,放松了警惕。”在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如是说。

格力的渠道变革,走得磕磕绊绊。

2019年,有网友爆料:格力湖北分公司下发文件,表示凡是在京东购买的格力空调只能凭用户的购买信息安装,京东家电专卖店卖的库存一律不予安装,这导致格力空调在京东销量大幅下滑。

2020年“6·18”,格力大促,董明珠直播带货价格低于线下经销商进货价格,经销商纷纷从董明珠直播间进货,然后转手二次销售,消费者拨打售后电话联系安装,却被告知下单地址与安装地址不一致,属于窜货,不能提供安装服务。

“渠道变革对我们而言压力是很大的,如果我们抛弃线下,纯走线上,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因为我们看到很多企業纯走线上,靠打价格战吸引消费者,最后失去了自己的竞争力。我们做线上线下相结合,还是要尽责任。上百万的经销商队伍,如果我们一刀切,那这一百万人就失业了。”对于变革尺度,董明珠有自己的考量,“现在,格力要求经销商既要开实体店,又要做直播,把线上线下结合起来。过去线下卖货,要有几百万元的压货,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有了线上订单和即时配送,三五十万元的货品就足够了,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渠道变革,是线下零售向线上零售演进的必然规律。

渠道变革,是品牌商与渠道商对渠道掌控权之争。

渠道变革,是三商制到B2C(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的零售模式)的零售效率提升之变。

零售上半场,联营体功不可没

20世纪90年代,格力采用三商制销售体系。

格力负责生产和品牌,各地区大代理商从格力总部进货并负责市场开拓和管理,各终端经销商从代理商处进货并负责当地零售、安装和售后。这种模式在当时较为普遍,但存在一个代理商同时代理几个品牌、无法实现单品牌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现象。此外,几个代理商之间也会相互竞争,存在窜货、打价格战现象,影响品牌形象。

要让代理商有品牌忠诚度,有市场开拓精神,还要防止代理商之间恶性竞争,格力创造性地推出厂商渠道联营体。

1997年,格力在湖北推出厂家与代理商共同组建联营体销售公司模式,格力出品牌并派财务监督管理,占小股,代理商负责资源投入和市场开拓,占大股,统一区域管理、渠道、价格和服务等。总部财务监督的方式推动账务透明化,提高了品牌商与代理商的信任度,使得资金周转和商品周转效率更高。之后,联营体在全国推广。

2004年,因为沸沸扬扬的“调价门”事件,格力空调从所有国美电器门店撤出,成为渠道商与品牌商分手的典型案例。敢得罪当时国内最大的家电零售商,格力的核心后盾就是联营体,当时国美渠道仅占格力整体销售额的10%,格力的销售主体是联营体。联营体在抑制国美、苏宁这类大型零售商垄断方面,功不可没。联营体精耕细作区域市场,形成遍布全国的数千家终端专卖店,助格力此后多年成为空调销量冠军。

2007年,格力向京海担保转让10%股份,京海担保成为格力股东。京海担保由格力10家区域销售公司组成,其销售额占当时格力销售额的65%,格力由此完成了厂家和渠道商的深度绑定。

厂商联营体达成了品牌商与渠道商一条心的战略目标,双方同心协力,为格力业绩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零售下半场,代理商夹缝求生

2015年,京东商城和苏宁云商的混战加剧了家电零售的线上化步伐,2016年新零售概念出世,零售进入下半场,线上零售比例迅速加大。之后,美的、奥克斯通过电商渠道,抢占空调线上市场份额,2019年,行业小弟奥克斯空调线上市场占有率超过格力,这进一步刺激格力加快渠道变革。

格力渠道变革,实质是变相“削藩”,压缩代理商生存空间,实现渠道扁平化。不妨来对比一下。

在线下模式中,消费者在实体店购买空调,经销商获得销售利润及配送、安装和售后等收益,区域销售公司获得批发差价和销售返利。在线上模式中,消费者在网上商城购买产品,经销商参与推广引流,能分得推广引流费用,获得配送、安装和售后等收益,销售利润归格力电商。

此外,格力在安徽等地进行新零售试点,要求所有线下经销商都从“董明珠的店”线上平台进货,这更直接断了省级销售公司(代理商)赚批发差价的生路。当时,格力试点新零售体系时,并没有选择股东京海担保合作。2020年,渠道变革的第二年,京海担保开始减持格力股份,格力与股东京海担保的分歧公开化。

2021年,格力宣布线上零售份额超过50%,这意味着线下零售份额变得更少,代理商的收益大幅度下降。如果格力全部转向网批,代理商就失去了从品牌商和经销商之间赚差价的空间,留给代理商的只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接受渠道变革。这类代理商凭借本地化优势转型为本地零售服务商,配合线上渠道“董明珠的店”和其他网上商城,为消费者提供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统一配送、统一安装、统一售后等服务。

第二种,代理替代品牌,与格力竞争。比如格力河南代理商郭书战家族已在代理美的空调,原山东代理商段秀峰成为奥克斯山东总代理商。

第三种,变身为品牌商,与格力竞争。比如这次格力停止对河北代理商徐自发供货之前,徐自发已入股飞利浦空调,成为核心股东。他变身为品牌商,依靠自身经销商网络正面与格力空调竞争。

渠道掌控权之争

大代理商与品牌商的关系,颇似地方藩镇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品牌商希望代理商做大做强,又担心代理商不忠诚。品牌商如果管理不好代理商,极有可能是在给竞争对手培育合作伙伴,或者培育的代理商自创品牌直接和自己成为竞争对手。

所以,品牌商在自身实力强大后,会通过渠道直营化来强化渠道掌控权。

“女鞋之王”百丽集团,早期也采用加盟制,不少省代都是创始人盛百椒的学生、亲友等,资本方对百丽集团进行评估后,认为其最有价值的是营销网络。2007年百丽集团在上市前将所有代理商变成股东,将所有加盟店变成直营店,实现销售网络的整合,完成渠道变革。

2007年,苏宁电器以3亿元的代价完成120家加盟店的回购,将其全部变为直营,完成渠道变革。

2011年,体育用品品牌李宁公司发力电商,电商渠道大量清理库存并进行大规模促销,导致大批线下加盟商实体店销售额降低,加盟商利益受损。不少加盟商最后选择退出李宁经销体系,加剧了李宁品牌库存积压和渠道坏账。此后,李宁公司花数年时间斥巨资在核心城市大规模开设直营店,加盟商销售贡献降至50%以下,完成渠道结构转型。

另一个体育用品品牌Kappa,在2013年前后體育行业转型期间,由于缺乏渠道支持,导致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现在街上已很少看到Kappa的门店。

品牌商掌控渠道,能够减少渠道商与品牌公司的利益冲突,减少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阻力。

问题来了,除了直营,还有没有其他掌控渠道的方法?有,实现门店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让加盟商变成财务投资者,不参与经营,品牌公司负责门店管理、商品管理和人员管理,二者共同分享利润。比如麦当劳的加盟店、海澜之家的加盟店、名创优品的加盟店,都是此类。

格力没有采取直营化收编线下渠道,也没有采取终端门店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而是试图通过第三条路掌控渠道,弱化代理商,让经销商变成零售服务商,为消费者提供零售+配送+安装+售后等服务。

不管用什么方法,实现渠道完全可控才是品牌商的最终目的。

代理商的自我救赎

代理商这个角色,是三商制销售模式的产物。

商业的演进,如车轮滚滚,永远向前。三商制已经渐行渐远,代理商这个角色,也将慢慢淡出商业社会。

苏宁电器的代理转型。1994年,苏宁电器成为全国最大的空调销售企业。1996年,海尔、美的、春兰等空调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专卖店体系,这些专卖店体系进一步分化苏宁电器的空调销售,这是空调品牌商对代理商的第一次制衡。感受到这股寒意之后,苏宁开始由代理商转向零售商。之后,苏宁电器开始扩展终端门店,扩充品类,进入全国多个城市并开设家电卖场,成为国内最大的家电零售商之一。

安踏集团的代理商转型。2013年前后,国内体育用品品牌普遍出现经营业绩不佳,各个品牌忙着清理库存,找机会转型突破。此时,安踏集团发出品牌批发向品牌零售转型的口号,并入股各地分销商(类似格力的代理商),同时鼓励分销商收编区域业绩不佳的加盟商。安踏全国各地的分销商一路收编了数千家终端专卖店,由分销商成为零售商,实现了渠道的扁平化改造。此后,安踏一方面凭借多品牌、强大的产品力切入不同的细分市场,一方面依托强大的零售网络渗透力,在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力压耐克中国,成为国内最大的体育用品企业。

或许,如董明珠所言,格力的渠道变革是晚了一点。以京海担保为代表的格力代理商,属于格力股东,但他们本身是一个分散群体,每个人对利益认知、机会判断都有着自身的考量。与格力管理层有分歧,甚至部分代理商与格力反目,对代理商而言,无非是站到自己的角度争取更大利益而已。

零售的效率演进

零售的本质是什么?是效率。效率是什么?是在更短时间内,投入更少资源,取得更高回报。

20世纪90年代,普遍采用三商制渠道体系,三商制的优势是品牌商轻资产运营,但也容易产生信息割裂,导致库存积压。目前苹果、耐克这类知名品牌还在采用这种模式,因为它们本身品牌价值够大,产业链主导权够强。尽管如此,耐克也在推广D2C(Direct to Consumer,品牌商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强化零售效率。

1986年,美国快时尚品牌GAP推出SPA(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品牌商直接零售)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被快时尚品牌广泛采用。SPA模式由品牌商掌控商品的策划、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全过程,打破信息割裂,大大提升了商品的周转率。

10余年来,以B2C为代表的电商快速普及,成为零售新趋势。电商模式下的商品展示不受货架限制,销售时间不受工作时间限制,四通八达的物流还能打破商品空间的限制。此外,电商打通全链条数据,用现货+预售的滚动销售模式减少商品无效流通,实现物流仓储、售后、备件等资源的共享和科学配置,提升零售整体效率。

早年,格力电器对三商制进行改良,形成厂商联营体,通过先进的管理机制和透明的信息,提升了零售效率。当下,线上零售崛起,格力的渠道变革是拥抱线上消费趋势,是拥抱更高的零售效率。

对代理商而言,批发时代已成过去,大趋势无法逆转。要么向销售侧演进,成为零售商和服务商;要么向供给侧演进,成为品牌商。

零售下半场,品牌商在变,零售商在变,代理商焉能不变?

猜你喜欢
格力代理商变革
新时代音响代理商的挑战与机遇
变革开始了
V2G代理商调频服务经济效益评估
海格力斯和仇恨袋
格力玩“多栖”
格力 大玩家的小确幸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为什么说代理商网络对于成功至关重要?
格力:为什么又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