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打造服务贸易新高地的探讨

2022-05-30 10:48王玉婷袁永友
对外经贸实务 2022年1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港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

王玉婷 袁永友

摘 要:服务业作为海南的支柱产业,近些年发展迅速,服务贸易也实现了快速增长,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海南进一步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新机遇。为使海南服务贸易发展与自由贸易港建设深度契合,将海南打造成服务贸易新高地,海南应该充分发挥其资源禀赋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及产业结构优势,利用自由贸易港建设带来的开放水平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发展机会,深入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与发展新兴服务业同步进行;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推动数据跨境流动;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营商环境,大力引进外资,进一步扩大海南服务业开放度;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建设数字化人才体系;融入一带一路和RCEP战略部署,加强与东盟各国在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信息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关键词:自由贸易港;服务贸易;服务业;数字化;贸易便利化

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并被划定为经济特区,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一直充当改革的试验田。海南经济特区作为中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以其规模优势和天然的区位优势走在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前列,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海南全岛进行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推动海南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海南在制度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围绕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的自由便利等11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2020年12月3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负面清单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缩减为27条,减少了外资准入限制,2021年7月26日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发布,针对11类行业明确了监管要求,划定出境外服务提供者不可从事的领域,与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一起构成了对服务贸易四种模式的监管规定。海南自贸港建设扩大了服务贸易开放水平,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打造服务贸易新高地不仅是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亟需突破的问题,还能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建设提供先行实践经验。

一、海南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条件

在我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浪潮下,全国多个省市设立自由贸易区,已逐步形成沿海、内地相辅相成的开放格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战略定位更高,现就海南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条件分析如下。

(一)资源禀赋优势

海南地处热带,是中国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海洋资源丰富,且拥有丰富的热带作物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独特的海滨风光、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以及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造就了旅游业的天然优势,为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奠定了夯实基础,海南旅游业在我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20年海南接待国内外游客的规模达到6455.09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872.86亿元,占全省GDP的15.78%。此外,海南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南药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促进了海南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2020年海南医疗健康产业增加值194.88亿元,占全省GDP的3.52%。

(二)交通区位优势

海南地处东亚和东南亚的中心,临近香港和澳门,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有78个港湾,靠近国际海运主航道,满足建设国际航运、航空枢纽的基础条件。同时,海南处在我国面向东盟的最前沿,海南拥有两大国际机场,目前已执飞国际航线103 条,覆盖东盟十国和亚洲众多国家,已基本形成4小时和8小时飞行经济圈,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使得人员的国际流动更便利。海南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可以凭借其区位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

(三)产业结构优势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海南近几年第三产业比重持續提高,旅游业也已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20年海南第一产业增加值1135.98亿元,增长2.0%,占GDP20.5%;第二产业增加值1055.26亿元,下降1.2%,占GDP19.1%;第三产业增加值3341.15亿元,增长5.7%,占GDP比达60.4%,远高于全国水平。与沿海地区其他省份相比,海南三次产业结构也表现出了明显优势,第三产业占比仅次于上海、天津(见表1)。从增速来看,海南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幅居沿海地区首位。

(四)外贸外资增长

海南外贸发展总体是稳中求进,2020年海南货物贸易总额达933亿元,增长3.0%,增速快于全国。其中出口276.4亿元,进口656.6亿元,贸易逆差380.2亿元。其中东盟是海南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2019年、2020年海南与东盟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99亿元、278亿元、236.6亿元,占海南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3.5%、30.1%、25.4%。此外,外贸经营主体也不断壮大,2020年新增备案外贸企业3753家,增长4.03倍。民营企业成为最大外贸主体,实现进出口315亿元,占海南外贸总额的33.8%。国有企业贸易额也在总部进驻下大幅增长,进出口总额达312.1亿元,占海南外贸总额的33.5%。

在利用外资方面,2020年海南实际利用外资30.33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倍,实现连续三年翻倍的增长目标。但相对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443.7亿美元而言,海南实际利用外资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外资进驻行业来看,现代服务业对外资吸引力更大,2020年现代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额是传统服务业的近4倍,占总额近80%。从外资来源看,香港是海南外资的主要来源,2018年以来,中国香港在海南省新设港资企业781家,占全省新设外资企业总数的41%,实际使用港资47.5亿美元,占全省引进外资总额的78.46%。2020年中国香港在海南省新设港资企业400家,同比增长152%,实际使用港资22.83亿美元,同比增长54%。海南还需扩大对其他地区的外资吸引,形成多元外资投入的局面。

二、海南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自2016年2月海南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以来,海南积极探索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措施,在扩大对外开放度方面卓有成效,有效促进了海南服务贸易发展。

(一)服务贸易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

近几年,海南服务贸易规模总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6-2019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9.34%、23.92%、16.84%、20.27%(见图1)。但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出现了负增长,服务贸易总额减至185.03亿元,下降15.76%。2021年上半年恢复了增长态势,服务贸易总额136.77亿元,同比增长81.2%。

从国际收支来看,2019 年海南服务进口106.56亿元,出口113.09亿元,取得6.5 亿元顺差,而2020年服务出口49.87亿元,进口135.16亿元,贸易逆差85.29亿元,出口大幅下降造成了服务贸易逆差。

(二)服务贸易结构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

尽管新兴服务贸易的规模正在快速扩张,但海南服务贸易结构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2019年海南服务贸易规模最大的行业是旅游业,贸易额达95.74 亿元,占服务贸易总额43.59%,且与运输服务贸易额合计占服务贸易总额的72.04%,足以说明服务贸易对传统服务业的依赖较大。而传统服务业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2020年传统服务贸易遭受重创,特别是旅游业,贸易规模大幅下降,致使海南服务贸易总体规模降低。相比之下,新兴服务贸易优势凸显,商业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等7个新兴服务业贸易额均逆势增长,共实现贸易额105.37亿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56.95%。其中贸易额增幅最大的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增长达4.67倍。2021年上半年新兴服务贸易维持增长趋势,实现进出口90.9亿元,增长1.91倍,占服务贸易总额的66.46%,新兴服务贸易将是疫情常态化下的新增长点。

(三)服务贸易伙伴国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

2020年海南共与11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服务贸易往来,且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与排名前五位的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爱尔兰、英国往来服务贸易额合计131.78亿元,占总额的71.22%。2021年上半年,贸易伙伴增加到120个,仍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与排名前五位的新加坡、中国香港、美国、日本、爱尔兰往来服务贸易额合计107.38亿元,占总额的78.51%。

三、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服务贸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服务贸易提供的机遇

1.开放水平提高。我国目前已在沿海、内地设立21个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经验相对充足,自由贸易港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对标国际标准,开放度更高。从外资准入角度来看,自贸区建设在服务业领域设定的限制较多,自贸港则放宽限制,2020年发布的海南自贸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缩减为27条,主要区别是扩大增值电信业务及商业服务开放、支持国际教育等。2021年发布的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更是消除了跨境服务贸易中的诸多壁垒,在专业服务、交通服务、金融等领域作出较高水平开放安排。自贸港作为自贸区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将推动我国服务业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2.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海南自贸港具有更高的战略定位,是在自贸区基础上的进一步开放尝试,要打造成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因而,国家层面对海南自贸港的支持力度更大。2020年,为支持海南自贸港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国家发改委分两批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35亿元。海南自贸港给予企业和个人的政策支持力度也较大,以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设立地区总部或分部,对在岛内设立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同时,放宽了要素跨境流动的限制,吸引国内外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向自贸港转移。

(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给服务贸易带来的挑战

1.海南基础设施亟待提高。海南经济基础薄弱,GDP总量在沿海地区中最低,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自贸港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无论是发展贸易,还是吸引投资和建设人才队伍,都对基础设施提出了较高挑战。目前港口建设进程有待提速,海口和三亚现有机场的吞吐量也已经饱和,制约了进出岛的通行。因此要加快国际航空和高速道路的建设,抓紧现有机场改扩建和新机场建设,丰富国际航线。此外,海南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园区,产业布局较为分散,为吸引国内外企业,还要注重岛内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特定功能的产业园。最后,信息基础设施也有待加强,数字化转型是海南高质量发展服务贸易的必经之路,亟需高层次的信息环境、数字技术作支撑。

2.服务贸易结构较为单一。尽管海南服务贸易增长较快,但目前对传统服务业的依赖程度较大,特别是旅游业,受疫情影响前仍是海南服务贸易第一大行业,对服务贸易总额的贡献较大。因旅游服务贸易受疫情影响太大,致使海南服务贸易总额大幅下降。近几年,海南既要面临疫情造成的冲击,又要面对贸易战、科技战造成的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服务业开放程度的提高也势必会增强行业内竞争。因此,有必要改善服务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提高服务业增加值,提升现代服务业对服务贸易的贡献程度。

3.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短缺。发展服务贸易需要既熟悉服务业发展业态,又掌握国际贸易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海南本土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高校数量少,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不足,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才短缺问题较为严重。尽管近年来海南以更开放的人才政策、更有力度的人才吸引方案,在引进境外服务贸易人才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但相比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省份,海南对服务贸易的人才引进力度仍显不足,无法满足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人才需求,特别是数字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

4.兼顾城市和农村的难度较大。与自贸区的区域性建设不同,海南自贸港是全岛建设,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平衡农村和城市的发展。海南农村范围宽广,农村土地面积占80%,人口比例也达到60%,仅开发城市区域会造成城乡失衡,不利于自贸港的整体建设。海南第一产业占比与第二产业占比接近。但海南农业出口规模不大,品类均较为单一,有较大提升空间,2020年海南农产品贸易总额为 463.06亿元,仅占全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1.8%。因此,如何推动乡村振兴,补齐海南农业服务业发展短板,拉动周边服务业发展,促进三大产业协同发展是海南自貿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5.营商环境欠佳。打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抓手,尽管海南自贸港适用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较自贸区负面清单有一定缩减,但仍存在产业投资、出资比例的限制,与国际自贸港的开放水平有较大差距。以建设成功的香港自贸港为例,对比香港自贸港和海南自贸港服务贸易领域的营商环境(见表2),显然海南服务业开放力度仍存在较大差距,海南自贸港的开放之路还很漫长。

四、打造服务贸易新高地的路径选择

为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服务贸易新高地,首先要立足产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贸易基础,并推动服务贸易向数字化转型;还要着眼于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开放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改善营商环境,推动人才政策落地,形成全面开放的政策体系。

(一)优化产业结构,夯实服务贸易基础

海南在服务开放中具有先发优势,要在后续发展中保持优势仍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既要利用海南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巩固旅游业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贸易,又要避免对旅游服务贸易的过度依赖,提高服务贸易的多元化程度,形成服务业“一超多强”的局面。

1.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巩固旅游业优势地位。海南旅游业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但相比巴厘岛等国际知名景点,在品牌效应、国际知名度方面显得不足,可以通过打造购物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医疗旅游等特色主题旅游,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完善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扩大免税范围,实现以旅游拉动消费、以消费带动旅游,吸引出国旅游、购物、留学等消费回流。同时,基于海南的资源禀赋和气候优势,可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农产品加工,打造农业观光旅游,实现旅游业与农业、工业的有机结合。还可以利用海南的生态优势,以博鳌乐城为中心,推动医疗与养生相结合的医疗旅游。

2.发展新兴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形成多头并进的局面。新兴服务业附加值更高,也更符合服务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无论是贸易,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都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考虑到海南的金融业基础薄弱,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仅397.91亿元,与香港、北京、上海这三大金融中心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短期内可聚焦发展与航运相关的特色金融服务,包括航运保险、融资租赁等,逐步向发达地区靠拢。长远来看,要立足自贸港特色,大力发展物流、信息服务、商贸会展等行业,将海南特点推向世界。

(二)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我国逐步进入数字贸易时代,数字服务贸易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服务的交付,因其便利性和低成本,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服务业企业正在朝数字化方向发展。在疫情常态化下,海南服务贸易向数字化转型已是迫在眉睫。近几年海南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快速增长,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本技术支持,海南已成立大数据管理局,为发展数字化贸易提供数据支撑,在引进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同时,还要加大数字化研发力度,增强企业内部的数据应用和处理能力,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尤其是服务外包数字化转型,利用产业和区位优势开展离岸服务外包专题招商活动,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东盟等国的离岸业务,提升离岸业务接包的数字化竞争力。在数字服务市场准入方面,海南可以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并逐步缩减清单,提高市场准入水平,重点引进境外先进数字服务企业,借鉴其发展经验,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我国跨境数字服务贸易最高水平开放的区域。

(三)推动贸易便利化,大力引进外资

1.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资本、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充分发挥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面向国际市场的经济优势,还需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一要加强农村与城市间的道路建设,打通城市与农村;加强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其他省份之间的运输,与周边广东等省市协同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二要建设港口和机场,建成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吸引航空公司开通经停海南的国际航线,引进国际航空物流服务商在海南建立国际转运中心,促进海南与东南亚、东盟等地区的贸易往来和人员、资本流动。

2.改善营商环境。外商直接投资可以直接拉动商业存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而且能给海南服务业的发展带来雄厚的资本基础、先进的服务设施以及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为营造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首先要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借鉴香港自贸港的成功经验,加大重点产业领域的开放,放开外资股权比例限制。其次,要加快落实税收制度和各项优惠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进驻海南自贸港,建立地区总部、采购、物流和研发中心,带动相关产业和贸易。最后,还要推动海南自贸港服务贸易立法。海南自贸港的目标是打造成国际高水平开放的自贸港,相较其他地区在制度创新上具有特殊性,资本、人才等要素需要更自由的跨境流动,无论是为自贸港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还是防范高水平开放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都有必要进行专门立法。

3.优化政府服务。对标国际先进地区,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优化外商投资审批环节,精简业务流程。保证各部门统一标准、办事公开透明,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认证,创造高效的通关通商渠道。搭建智能化便利化的移动政务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并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保证政府服务与时俱进。

(四)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建设数字化人才体系

完善的数字化人才体系是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海南人口基数不大,数字化人才严重短缺,相较于发达地区甚至部分中部地区,海南教育资源匮乏,因此人才引进与培养要并重。短期来看,首先要打造人才发展平台,通过招商引资、产业园建设等举措,形成高新技术企业支撑的成熟产业园,为外来人才打造优越的就职平台和创业平台。其次要完善相应的人才激励和保障措施,提供极具诱惑力的薪酬及相关福利,对中高端数字化人才给予津贴,在成果奖励、住房落户等方面给予优惠。最后,为引进国际数字化人才,加快汇聚全球优质生产要素,可借鉴香港实施宽松和开放的出入岛政策,放宽就业限制。长期来看,加强海南省内人才培养尤为必要,目前海南仅有海南大学这一所211、双一流大学,未来还需加大在教育和科研资源上的投入,创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适合海南的服务贸易数字化课程体系,引进优秀教师资源,尝试与境外优秀院校联合办学,在教育开放方面进行试点,既有助于培养国际化人才,也可为我国探索教育业开放提供先行经验。

(五)融入一带一路和RCEP战略部署

为拓宽市场基础和国际合作,海南自贸港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RCEP战略部署。海南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在国际合作方面具备优势。因此要加快建设4小时、8小时两大飞行经济圈,为资本、人员的跨境流动创造条件,拓宽服务贸易的市场基础。RCEP协定的生效也使区域内的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将更加活跃,海南处在我国面向东盟的最前沿,要融入RCEP战略部署,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加强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和人员往来,加快在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信息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打造海南服务贸易新高地。

参考文献:

[1]任春杨,张佳睿,毛艳华.推动自贸试验区升级为自由贸易港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9(3):114-121.

[2]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打造服务贸易新高地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20(9):20-23.

[3]屈军,刘军岭.我国自贸港区建设路径研究:国际经验与启示[J].改革探索,2018(4):27-32.

[4]宋丽,翁国民.数字服务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因应之策——以海南自贸港为视角[J].上合组织法治,2021(2):46-56.

[5]韩剑,郑航.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的对外开放——RCEP签署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影响[J].南海學刊,2020(4):21-27.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港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
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方向探究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析
关于我国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港的思考
基于贸易便利化协定实施背景下的内陆地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研究
张家港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探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广西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上海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便利化研究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