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图书出版流程中的应用探究

2022-05-30 19:44范春青
传播与版权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图书出版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范春青

[摘要]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并深入应用于图书出版。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来提高图书出版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图书出版转型升级,成为出版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究的内容。基于此,文章从大数据的内涵以及数字融合出版的特征着手,梳理现阶段图书出版行业面临的挑战,并阐述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在图书出版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应用路径,以期为图书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图书出版;出版流程

当前社会信息技术成果丰硕,大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图书出版行业而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为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机遇,但也带来诸多挑战。为此,出版工作者需要重新审视大数据时代的图书出版工作,并积极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更好地推动图书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大数据概念与应用的背景

2022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了《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紧盯技术发展前沿,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创新驱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现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深刻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大数据并非局限于云计算范畴的静态信息,而是一种具有更明显的真实性、多样化以及低密度价值的动态化数据,其实践意义即是对数据加以处理、整合与挖掘[1]。图书出版流程中应用大数据的根本目的不是掌握更多、更全的信息数据内容,而是通过专业化的处理,挖掘信息所包含的潜在内容,更高效地指导图书出版实践工作。

二、大数据时代图书出版的典型特征

(一)数字出版发展态势强劲

在大数据时代,图书出版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发生显著变化,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型网络出版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2020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全年新闻出版产业规模下滑(营业收入与2019年同比下降11.2%)的背景下,数字化业务收入保持增长。2020年,数字出版收入为11781.7亿元,增长19.2%;全国数字出版物出口金额增长11.5%。这表明图书数字出版发展态势依旧强劲。

(二)出版融合发展走向深入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的出版方式和内容逐渐被人们接受并认可。相较于传统的纸质媒介,数字化出版物的内容传递方式和制作技术都利用大数据的便利性,实现纸质媒介到数字媒介的跨越式发展。在大数据时代,图书出版改变传统模式,呈现多种出版方式共存的多元化发展形态,实现数字出版内容的多介质、多角度延伸。

(三)出版流程信息化成效显著

在大数据时代,图书出版流程也发生改变,大数据技术被应用于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图书出版流程的升级和再造,部分领域颠覆传统的图书出版模式。以图书推广和发行环节为例:现阶段,多种电子设备以及虚拟网络世界成为图书的传播途径,读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读物,选择性更为广泛和精确[2]。另外,对图书出版单位来说,利用大数据可以更直接地定位图书的目标读者,更加便于图书的精准营销和知识的精准传播。根据《报告》,2020年在出版产业规模下降的前提下,新华书店与出版社网上出版物销售数量增长40.6%,金额增长62.5%。由此可见,大数据网络平台在新时代图书营销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大数据时代图书出版面临的挑战

(一)读者的阅读需求更加个性化

在传统的图书出版模式中,图书出版单位根据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图书受众群体等因素来确定出版物的种类和数量,读者选择图书具有较大局限性,往往很难选择到自己喜欢的图书。而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渠道发生巨大变化,图书出版单位传统的图书出版模式无法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基于此,定制出版应运而生,一些公司基于读者的阅读需求,联合图书出版单位出版定制化的图书产品。例如,西西弗书店近年来定制出版的如《鼠疫》《西西弗斯》《惜福》等图书产品,获得较好的市场效果。因此,图书出版单位的选题策划人员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和信息挖掘能力,能够准确捕捉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以及预判需求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多种合作形式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二)编辑工作模式更加信息化

图书出版离不开策划、组稿、审稿、编辑等一系列重要环节,而编辑加工工作更体现专业性和敏感性。圖书编辑在编辑加工图书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前期的市场调研数据,挖掘和满足市场和读者的阅读需求。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阅读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市场调研难度系数急剧加大,应用传统调研模式所获得的单一、静止的数据难以科学准确地预判市场动态,以及精准地把握读者的需求。

因此,图书编辑要加强自身对图书内容以及多元化市场需求的整合和判断能力,学会精准把握市场和读者的真正需求点;同时要及时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学习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在编辑加工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数据搜集、信息管理等工具。例如,当前在出版领域中普遍使用的北京开卷信息技术公司的图书数据库分析,就是借助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为图书选题策划和发行等提供咨询服务。

(三)图书的呈现形式更加多媒介化

随着大数据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逐步加深,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喜好都发生明显改变。现阶段,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和手机进行碎片化阅读。在此背景下,图书产品的多媒介化是图书出版单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图书出版单位必须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多媒体介质构建多种出版模式。多媒介化的图书出版是整个图书出版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此相对应的是图书内容通过不同介质出版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四、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在图书出版流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选题策划环节

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整个图书编辑工作的纲领性依据,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图书出版单位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图书选题策划环节,从而收集、整理与分析海量数据,主要包括国家有关政策、专业领域相关政策、作译者信息、同类产品的市场数据、媒体信息以及教育信息等[3]。图书编辑利用大数据技术可科学分析上述信息数据,使选题策划更精准,组稿更具有针对性。此外,图书编辑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还可快速全面地采集信息,并利用语义网络图等技术在同类选题中进行优劣分析,利用聚类分析来寻找合适的作者[4]。例如,美国Scholastic公司就借助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了图书市场和读者受众群体,有针对性地出版了“39条线索”系列丛书,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5]。

(二)审稿环节

图书编辑需要充分意识到大数据的优势,将其有效应于审稿环节并利用大数据对审稿工作予以创新,体现大数据在审稿工作中的效能,切實地发挥大数据的关键性作用。

第一,大数据可以为图书编辑审稿工作的推进与优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如立足于数据驱动角度科学审查出版问题,对文章是否存在侵权问题进行精准判断等,帮助图书编辑在审稿环节更好地发挥把关职能。第二,通过对数据驱动的有效利用,图书编辑可初步判断信息来源,加强信息审核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图书编辑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及专业能力,这对提高图书编辑质量及出版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当前,很多图书出版单位投入使用的 “方正审校”工具,就是在集合多种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及行业术语等大数据的基础上,对书稿内容进行智能编校服务。虽然其目前有些方面还具有一定的机械性,但是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编辑的知识盲区或者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问题,其是审校工作的有益补充。

(三)图书定价环节

图书定价的高低是消费者选择购买图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图书价格的制订受成本、利润、生产数量、市场需求、同类图书价格状况、消费者心理和品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图书出版单位应用大数据有效分析同类图书价格状况、消费者心理等影响因素,更科学地进行图书定价,以达到自身所设置的销售目标、品牌目标以及利润目标[6]。

(四)图书生产环节

对图书出版单位而言,图书无论是脱销还是滞销,都会对自身的盈利情况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滞销会导致库存积压,造成图书出版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带来重大损失;脱销则会使图书出版单位所获得的利润低于市场消化能力所表现的期望值。而图书出版单位借助大数据可尽量避免图书脱销与滞销问题的发生。大数据可系统分析图书的受欢迎程度、销售数据以及社会影响力,通过对市场的科学评估为图书出版单位的决策提供关键性的支持,以合理确定印数,减少库存压力,使图书出版单位的目标效益达到预期。

(五)图书营销环节

1.构建以读者为核心的营销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图书营销过程要结合用户需求来构建良好的营销模式[7]。图书出版单位必须意识到,图书出版应以读者的需求为中心,要不断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作品与服务,才能在市场上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如前文所述,大数据时代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与阅读习惯,因此图书营销理念的创新也要据此出发。图书出版单位需要开发先进的数据分析和挖掘系统,通过对海量信息的收集、分析,精准掌握读者的需求,进而实现精准营销。此外,图书营销工作还需要积极应用大数据的信息采集、分析以及数据挖掘功能,构建与完善网络服务系统。图书出版单位通过对读者阅读习惯的分析,深入挖掘其潜在需求,并基于此优化自身出版内容,增强读者与图书之间的黏性。

当前,一些图书销售平台和知识付费App对利用大数据开展图书营销工作进行了有益尝试。例如,京东商城通过大数据技术科学分析图书出版数据,其根据消费者购买图书的规律得出很多重要数据,如购买过《百年孤独》的读者往往会再继续购买诸如《淡定的人不寂寞》等具有关联性的图书,从而对这些消费者进行定向精准推荐。

2.拓展后期服务

对图书出版而言,做好后期服务工作也非常重要。在数字化时代,图书出版行业需要优化服务模式,通过服务手段的升级与服务质量的提升为读者提供更多元化、立体化的知识服务。另外,图书出版单位还需要积极构建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模式,且充分重视读者反馈,并基于此深入分析和挖掘读者潜在需求,以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另外,对整个图书出版产业链来说,拓展后期服务一方面可构建从选题策划到服务的良性循环体系,另一方面也可增强整个图书出版工作的综合发展效能。因此,图书编辑应充分意识到后期服务的重要性,并通过大数据从多个方面优化服务模式,使读者对服务产生较高的认同感。

(六)信息平台?搭建和分析应用

在大数据时代,图书出版单位应积极搭建信息平台,这对提高图书的营销水平和后期服务水平都具有重要影响。此外,信息平台可汇集各种图书出版信息资源,读者和出版单位都可以借助信息平台获取自身所需内容。在分析具体的读者行为信息时,图书出版单位可以大众行为、小众行为这两个类别为切入口。大众行为指对某一类别的图书或是某一领域的信息内容,读者具有共同的兴趣,这是畅销书出现的原因。小众行为指一部分读者与大众的兴趣爱好存在差异,其对阅读具有自己独特审美偏好。但无论是大众行为,还是小众行为,图书出版单位都应对读者的行为习惯予以充分分析,既要了解社会普遍群体的共性爱好及兴趣领域,也要立足于共性化的角度,掌握小众群体的阅读偏好[8]。

大众行为是图书出版单位能够获得预期效益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来源,而覆盖小众群体则能够实现对各个层面读者的关照,甚至在细分领域做出自己的品牌。因此,在对读者的兴趣爱好及行为习惯的数据挖掘中,图书出版单位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全面满足不同读者的差异化需求,如此才能推出叫好又叫座的数字图书产品,实现图书出版单位与读者间的双赢[9]。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出版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将大数据应用于图书出版,可以实现从选题策划、审稿、图书定价、图书生产、图书营销到信息平台搭建及分析应用的全过程效率的提升。因此,出版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作用,掌握大数据的应用要点,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发挥其优势,实现图书出版定位更准确、资源更节约、营销更精准、服务更到位的目标,推动出版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涵清,张佳妮.大数据在图书出版中的应用分析[J].出版广角,2021(16):37-39.

[2]郑永欣.大数据时代图书出版的转型与探析[J].传播力研究,2021(02):111-112.

[3]王丽环.大数据时代图书出版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记者观察,2020(03):55.

[4]朱建丽.浅谈大数据技术在图书出版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20(15):128-129.

[5]马驰.大数据在图书出版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8(18):132-133.

[6]王兆华,宁毅,杜艳平,等.基于全域集理论的图书出版大数据高质量发展与标准化研究[J].科技与出版,2020(10):25-29.

[7]潘昱含.浅析大数据时代图书出版数字化现状[J].科技传播,2020(01):133-134.

[8]刘晶.传统图书出版编辑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挑战[J].新闻研究导刊,2021(15):248-250.

[9]杨万庆.后疫情时代基于大数据的出版企业经营与管理[J].中国编辑,2021(05):44-47.

猜你喜欢
图书出版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探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发展趋势
基于并行计算的大数据挖掘在电网中的应用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体育图书出版与营销策略刍议
一种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挖掘云服务及应用
基于GPGPU的离散数据挖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