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探讨

2022-05-30 21:23李嘉蒋飞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史党史思政

李嘉 蒋飞

摘要: 党史融入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一方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教育学习动员大会上讲话精神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改革创新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需要。以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作为三条路径,将中国共产党历史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和学史力行的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 中共党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思想》课程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01-0073-05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新思想》)课程,这就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课又增加了一门新的重要课程。如何才能讲好《新思想》这门课程?笔者考虑,《新思想》课程是高等学校新设思政课程之一,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为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历史是丰富生动的教科书”[1],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1,在新形势下,将党史融入《新思想》课程,必将使这门课程更加充实、生动,切实达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头脑的目的,更好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3]399建国以来,历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之时,1951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办法的通知》,正式发起了一次群众性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党史教育开始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拓展至高校课堂,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澄清是非,统一全党思想,在全党掀起了学习党史的新高潮,进行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达到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目的。邓小平深刻认识到党史学习的重要性,反复指出:“怎样研究党的历史,總结经验教训,教育党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4]345他十分注重用党的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解决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史学习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学习党的历史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许多重要指示,在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40篇重要文稿,他特别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在2021年2月20日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刻阐述当下党史学习的重要性,阐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5]。由此在全党全国掀起新一轮学习党史的高潮。

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党都对思政课建设做出过重要的部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高校开设“党的建设”、“中国革命运动史”、“马列主义”等课程,建国以后,在各大高校开设“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培育学生,武装青年头脑,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2]3。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10多个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持续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和重视思政课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多次召开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2019年3月18日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意见,对改革创新高校思政课程,提升思政课程的活力,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部署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任务之一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战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6]。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离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理论探索、自身建设,《新思想》课程将是无源之水,达不到“三进”的目的。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新思想》课程,是党在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新形势下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不久也将会在全国高等院校开设此门课程。结合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讲好《新思想》课程,将党史融于《新思想》课程教学之中,有助于青年学生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把握未来,筑牢青年学生成才的思想基础,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在没有新编教材的当下,《新思想》课程的讲授以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以下简称《三十讲》)为蓝本具体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三十讲》内容的源泉,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贯穿于《三十讲》之中。

一、结合党的不懈奋斗史,讲好《新思想》课程

党的不懈奋斗史是党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党的不懈奋斗史直接体现于《三十讲》第八讲的第一部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第二部分“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7]85。党的不懈奋斗史在其他章节也有体现。例如第三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党的不懈奋斗史是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之中;第四讲第一部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础是新中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第八讲“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提到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为实现人民幸福、迈向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第九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动态发展的过程;第十一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样也是党的不懈奋斗史的题中应有之义;第十三讲“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党在经济领域坚强有力的领导使得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第十四讲“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第十五讲“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第十六讲“推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第十八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第十九讲内容是关于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发展;第二十讲“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根本目的”;第二十二讲“建设美丽中国”;第二十四讲“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第二十五讲“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第二十七讲“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等。以上内容多角度展现党的不懈奋斗史,授课时,在课程中融入党史知识来具体阐述这三个历史时期里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完成各项任务、为人民谋幸福的,通过系统回顾党领导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引导青年学生铭记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

二、结合党的理论探索史,讲好《新思想》课程

党的理论探索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三十讲》教材是党的理论探索下的产物,其内容来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党的理论探索史贯穿于整本教材。第一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第二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详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阐述中国梦及其相关理论;第四讲“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对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进行科学解释;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创造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阐述新时代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第六讲“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更是理论创新的亮点;第七讲“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内容;第八讲“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立场”;第九讲“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被载入党章;第十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阐述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及其作用;第十一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十二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详细表述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内涵及要求;第十三講“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出高质量展的理念,区别高速度与高质量;第十四讲“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赋予改革开放新的时代内涵;第十五讲“用更加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阐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内涵、主题内容和基本要求;第十六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出社会主义协商建设一系列重要思想;第十七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第十八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围绕社会主义文化提出新的理念,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软实力;第十九讲“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鲜的实践是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的源泉;第二十讲“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二十一讲“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第二十二讲“建设美丽中国”,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第二十三讲“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阐释总体国家全观的丰富内涵和原则要求;第二十四讲“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习近平强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第二十五讲“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辩证论述“一国”和“两制”之间的关系,为正确理解、实施“一国两制”政策提供理论支撑;第二十六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第二十七讲“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从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阐述“一带一路”的丰富内涵;第二十八讲“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从自我革命、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等八个方面的理论来阐述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第二十九讲“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此部分内容蕴含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满思想性和理论性,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锐利思想武器;第三十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理论精髓和科学体系等内容。将《三十讲》各章节中体现党的理论探索相关内容摘取合并,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授课,创新《新思想》课程授课方式,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使青年学生真正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三、结合党的自身建设史,讲好《新思想》课程

党的自身建设史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8]19。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自我革命的历史,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党最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9]党的自身建设史直接对应《三十讲》第二十八讲“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系统全面地论述党的自我革命、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八个方面,为加强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有力抓手。党的自身建设史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伟大历程之中,同样体现在《三十讲》的以下章节:第二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全面从严治党水平;第三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第四讲“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第七讲“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第九讲“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第二十三讲“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第二十九讲“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党的自身建设史对《新思想》课程内容进行讲解,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党史和高校思政课的双重育人作用。

《新思想》課程属于高校思政课程体系范畴,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教育对象为高校青年学生,授课内容与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密切相关,《新思想》课程真正发挥立德树人根本作用取决于党史与《新思想》课程的高度融合,二者的融会贯通将引导青年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和学史力行。

(一)学史明理

学史明理,就是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10]。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自成立以来,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出一系列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的历史进程,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7]326。在《新思想》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融入党的百年辉煌史,让学生从中领悟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道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强《新思想》课程的理论性和生动性。

(二)学史增信

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历史充分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空前高涨,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舞台。讲授《新思想》课程时,以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切入点,围绕增强青年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展开教学,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入青年学生头脑,增强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三)学史崇德

学史崇德,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准则,更是党和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党的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高尚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8]8,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引入《新思想》课程,以故事的形式展开教学,引导青年学生向党史人物看齐,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党史人物身上赓续红色血脉,培育青年学生的高尚品德,达到见贤思齐的教学效果,真正发挥《新思想》课程铸魂育人作用。

(四)学史力行

学史力行,就是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开拓前进。学习党的历史达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则水到渠成。学习党史,是为了从党的历史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面对国际国内大势,党史融入高校《新思想》课程,既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又加大了《新思想》课程的理论资源供给,用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来培育新一代青年学生,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理想信念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达到知行合一。增强《新思想》课程的针对性,使青年学生在学习中激发信仰,坚定信心,主动担当历史使命,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融为一体,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

参考文献:[1] 曲青山.党的历史是丰富生动的教科书[N].学习时报,2021-02-24(1).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9.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5.

[5]本报评论员.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N].人民日报,2021-02-22(01).

[6] 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2019-02-23.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9,8.

[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589.

[10] 中国政府网. 习近平.《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EB/OL]. http://www. gov.cn/xinwen/2021-07/02/content_5622026.htm,2021-07-02.

Discussion on integrating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to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Jiang Fei,Li Jia

(School ofMarxism,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9;

School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Wuhan Polytechnic,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integrated into the course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On the one hand, it is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speech at the CPC History Education and Learning Mobilization Conference,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o reform and innovate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course of Xi Jinping '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will integrate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to the course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by taking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unremitting struggl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self-construction as three paths.Study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comprehend truth, strengthen faith, advocate morality and forge ahead,and train qualified successors for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ntroduction to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基金項目:湖北省党的建设研究会2021年度党建研究课题《党史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1. 李嘉,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蒋飞,男,河南洛阳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学史党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