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特色沃土,产教融合向深向新

2022-05-30 10:48李周羲
产城 2022年9期
关键词:成都学院软件

李周羲

距《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人才基地”评选办法》(暂行)发布已过2年,成都软件人才“引培用”生态进一步优化,据成都市经信局相关数据,近年来成都软件从业人员数量增长迅速,2021年,成都软件从业人员超50万,推动成都软件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81.6亿元,增长13.5%。

截至目前,成都已累计启动3批次“中国软件名城人才基地”评选工作,通过新型软件学院、软件新工科基地、软件实训(实习)基地三类人才基地的打造,着力解决专业化、高端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问题,为成都软件产业发展提供各类人才支撑。其中,新型软件学院指“面向成都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重点领域开展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发展、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成效突出,能够为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提供研究型、应用型人才支撑,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本科(含)以上院校的信息类院系和技师学院”,对软件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牛津布鲁克斯学院)、成都大学计算机学院于2021年入选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人才基地”——新型软件学院。作为打造一流软件人才队伍的重要一环,两所学院在软件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历史皆超过40年,随着区域软件产业发展新需求的不断涌现,两所学院软件人才培养重点及体系不断焕新,特色化、产学研一体发展路径渐已清晰。

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牛津布鲁克斯学院):强化优势学科,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

今年7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2022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评选结果出炉,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牛津布鲁克斯学院)(简称:计网牛学院)“地学大数据与智能应用”团队与深圳大学、深圳地质局等单位联合攻关的科研成果经过层层筛选,荣获一等奖。

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以推动创新创业为重点,近年来,计网牛学院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建设方面展开积极探索,涌现出多个高质量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团队,新增立项科研项目150余项,省部级以上项目70余项。计网牛学院软件工程系主任吴旭以“地学大数据与智能应用”团队举例,除上述荣誉外,今年3月发布的四川省計算机科学技术一等奖名单中,“地学大数据与智能应用”团队同样榜上有名,是学院产教融合、产学研深入合作的典型成果之一。

成都理工大学对软件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始于1972年设立的原地质矿产部成都计算站,2021年,原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安全学院、牛津布鲁克斯学院)拆分组建而成计网牛学院,着眼于新一代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地球科学、空间信息技术等成都理工优势学科的融合应用,致力于通过重组更好地发挥学科优势资源,为社会输送能胜任软件产业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系统设计、开发、测试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为社会输送万余名毕业生

计算机类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安全研究室、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地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研究中心……走进成都理工大学计网牛学院,各类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依次排开,依托大型网络服务器、专业图形工作站、分布式存储磁盘阵列等设施设备,结合软件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学院可开展培训(实习)的网络课程建设,提供计算机原理、软件编程、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专业的校内培训(实习)。

据吴旭介绍,计网牛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与智能科学、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5个系。学科建设上,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招生领域,共建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学校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支撑单位,四川省培养计算机与软件、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迄今为止,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万余名毕业生。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化背景下,计网牛学院对软件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进行了积极探索。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都理工大学和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启动中外合作办学,成都理工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学院成立并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本科专业,通过搭建联合教育机制,调动双方教学资源,培养有国际视野并拥有爱国之心的新时代国际化人才。

聚力高端软件人才培养课题

强化面向产出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计网牛学院通过柔性引进知名大学教授作为校外导师开展讲座、聘请来自IT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兼职教师等方式,近年累计新增企业级实训案例数十个,打造了涵盖每个学年并循序渐进的完整实训体系;同时,通过与天府软件园、四川华迪、北京华清远见等100余家软件企业在课程思政、生产实习、产学研合作、应用型示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实训、人才培养、人才大赛等方面开展合作,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项目管理经验。

“入选成都市新型软件学院以后,如何构建好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高端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成为计网牛学院探索的重点课题。”吴旭强调。

作为软件产业人才链“补链强链”环节的重要角色,在对接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和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基础上,计网牛学院以促进专业和课程质量保障为目标,建立了基于“评价-反馈-改进”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以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机制、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为核心,定期开展评价工作,并依据评价结果对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及课程考核进行持续性改进;以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为基础,定期对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对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及其指标点进行持续改进。

在加大高端软件人才培养方面,计网牛学院表示,将建立校企常态化沟通机制,继续推动关键技术攻关、高端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的深入合作;扩大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参与相关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工作,将企业所需的技术攻关项目改造成课程实验与实践内容,吸纳师生参与科研攻关;同时推进校企联合申报课题和校校合作优势互补。

加大产学研深度融合,近日,计网牛学院多个科研团队成员分别走访调研了西南交大和电子科大的创新创业团队,围绕解决铁路系统地质灾害智能监测的关键技术难题等进行交流,希望通过加大双方在各自优势领域的融合,推动高校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成都大学计算机学院:应用为“体”,迈步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

历时9个月的学校自评、自评审核、专家组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等程序,今年6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正式公布2021年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名单,成都大学计算机学院(简称:学院)软件工程专业顺利通过本次認证,有效期为2022年1月至2027年12月。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随着全国工程教育认证规模的快速扩大,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和标准逐步规范,受理/通过比例越来越低。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开设软件工程专业的高校有550余所,仅50余所通过工程认证,成都大学则是四川省第3所通过软件工程专业认证的院校。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标志着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认可和肯定,实现了专业教育质量国际实质等效。”

为适应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成都大学计算机学院于1978年创建,在无线电系(自动化系)基础上进一步深拓,当前开设5个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19年获批为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致力于面向行业和产业需求,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校城融合、开放协同、区域应用”

据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校城融合、开放协同、区域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学院依托多元化、多层次的校院地企合作,专业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师科研、校企合作、学科竞赛、学生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多元立体式创新人才生态培养体系。近三年,学院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共计572项,其中国家级106项。

校地协同方面,解决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关联度不高问题,学院根据自身在智慧医疗、软件开发以及物联网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基础优势,与龙泉汽车城、成都新经济活力区、成都医学城、成都芯谷、白鹭湾新经济总部功能区进行精准对接,探讨深入合作路径。其中,与龙泉驿区政府联合打造“成龙谷”创新创业基地,依托“赛、创、研、学”等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软工专业近三年累计629人次学生入驻基地,培养城市主导产业工程技术人才。

校企合作方面,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学院依托成都国信安、成都英泰、成都颠峰等公司建立了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技术应用研究室;与成都市大数据集团、新华三集团、成都奥世美亚科技公司等共同申报重大项目。其中,智慧医疗团队10名骨干教师参加四川大学智能医学中心国家级科研项目,累计合作完成教育厅、教育局等10余项重大课题,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四川智慧教育品牌。

对外扩大朋友圈,学院积极拓展与海外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推行各层次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与韩国和德国开展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本硕连读国际项目,与美国、泰国、丹麦等国家开展本科联合培养项目。

共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标杆

2018 NAVIGATE领航者峰会上,成都大学新华三IT学院揭牌,成都与新华三集团宣布携手打造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共同构建引领未来的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具体而言,成都大学正与新华三集团合作,着力打造‘两基地、一中心(IT人才培养基地、IT新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IT产业管理及技术人才培训中心)的校企合作成都模式,为新华三集团上下产业生态链提供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学院联合新华三集团在成都大学建立认证中心,提供师资培训;建立以行业教学为核心的“新华三种子计划人才实训基地”,为学校开展高水平实习实践教学提供服务,对成都大学100余人进行专项培训并负责就业;建立“数字化运维人才培养基地”,推进数字化人才培养;同时新华三集团捐赠价值580万的设备,用于改善新华三IT学院人才培养条件。

以校企合作提升学院人才定向培育水平,学院陆续与中软集团、四川华迪等知名企业深度开展人才培育合作,引入方圆科技等三家企业入驻学院进行深度融合,与各大企业共建5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18年以来,仅软件工程专业已立项30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猜你喜欢
成都学院软件
初等教育学院
禅宗软件
软件对对碰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成都
学院掠影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在成都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