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成都造”工业无人机如何蓄势腾飞?

2022-05-30 10:48许小燕
产城 2022年8期
关键词:航空航天成都市产业链

许小燕

工业无人机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是技术与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在各行业的不同细分领域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得益于政策及行业优势,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持续扩增。

民航局印发的《“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简称:《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新型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驱动的低空新经济,大力引导无人机创新发展,创新无人机产业生态等。到2025年,无人机企业、无人机飞行小时数、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持有数均大幅增长,同时将制定无人机运行管理技术发展路线图,发布中国民航无人机发展战略。

成都将工业无人机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战略布局,《成都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在强调“数字产业化”的同时,17次提到无人机,并于“产业数字化”提出突出发展七大新兴产业,把无人机产业放在首要位置。与此同时,成都充分发挥国家重要的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四川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等优势,以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产业建链强链行动,持续释放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织企成链,绘制产业蓝图

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的汇聚效应已然显现,一条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2021年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30亿元,整机涵盖从小型到大型的全种类无人机,起飞重量实现从10千克以内到吨位级的全覆盖,形成“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成都无人机上下游企业超过100家,拥有中航无人机、腾盾科创、纵横股份等行业龙头企业,工业级产品行业领先,中航“翼龙”系列无人机出口量居全国第二,腾盾吨位级无人机实现大型快递全国首飞,纵横股份在无人机飞控研发以及新功能测试方面成果斐然。中航无人机、腾盾科创、纵横股份3家企业入选2022年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工业无人机产业链链主企业公示名单。其中,中航无人机和纵横股份已在科创板上市。此外,今年3月上市的立航科技也正在推进无人机研发,科创板的三家成都无人机企业构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技术创新是工业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关键。今年4月,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设立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这是国内首个获批设立的省级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其定位是为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技术支撑,主要职责是聚焦大型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中高端领域的装备研发、智能制造、系统配套和系统试验,打造全产业链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

8月17日,成飞自贡无人机产业基地配套企业第一批集中投产、新项目签约暨新区开工仪式在自贡市航空产业园举行。据悉,该基地以构建无人机全产业链为目标,以“自贡市+成飞+配套企业”模式进行建设,已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并建成国家级无人机产业基地。

6月29日,“中航智傾转旋翼无人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入驻仪式”在成都金牛区北斗+产业园举行。该项目与成都市正在大力实施的链主企业招引、建圈强链行动高度契合。下一步,中航智拟投资50亿元人民币,在成都市金牛区与德阳市什邡市建设倾转旋翼无人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并计划于2025完成试飞工作。

据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培育与发展,成都乃至四川在工业无人机领域已取得一定的突破和成果,目前我国每年出口的大型无人机中,有一半以上在四川生产。

深厚积累转化发展势能

一直以来,成都高度重视工业无人机产业发展。早在2017年5月成都就在《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无人机产业进行规划。同年7月,《成都市通用航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要推动无人机在成都国土测绘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带动其商用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2021年12月10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成都将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重点打造工业无人机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成都无人机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的加速崛起与相关企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成都优越的营商环境。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无人机专委会专职负责人陈晴表示,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基础良好,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今年3月,成都市经信局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工业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征求意见稿)》,涉及“支持创建无人机产业专业园区、支持开展无人机试飞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做强无人机拳头产品”等,拟从多方面鼓励、支持工业无人机产业发展,开展无人机“成都造”品牌建设等举措。

丰富的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奠定了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良好的人才基础。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工业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都开设有无人机相关专业,为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培养了大量的科研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飞公司等航空科研院所和制造企业云集,不出四川就能完成全产业链条的生产。

梯次分布的载体布局形成链式配套的产业格局。成都坚持全市“一盘棋”战略思想,双流区以双流航空经济区为核心,成都东部新区以天府国际航空经济区为核心,金堂县以淮州新城为核心,为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提供了全面扎实的载体配套设施。

开放活跃的市场环境打造众多应用场景。作为全国新一线城市的排头兵,成都致力建设国际会展之都。良好的会展经济不仅吸引工业无人机企业参会,也为与会企业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机会清单。

塑造“成都造”品牌形象

成都的工业无人机已经形成产业集群,并具有一定的产品优势,但仍然存在宣传效应有待提升、外界认知度不够高的问题。如何塑造成都工业无人机品牌形象,助力“成都造”无人机产品走向广域市场?

腾盾科创投资总监王琦提出,成都工业无人机创业团队以技术人员为主,在品牌建设方面比较陌生,也缺乏经验。同时,成都以工业无人机企业为主,与消费级无人机为主的深圳存在差异,要根据自身面对的市场特点进行品牌建设。浩孚科技董事兼副总经理孙静表示,要想做好品牌宣传,成都企业应该抱团取暖,共同展示“肌肉”,加深外界对“成都造”工业无人机企业的印象。

成都工业学院无人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严月浩指出,相较其它发展较好的城市或地区,成都应进一步做好工业无人机产业建圈强链工作,一方面,加强本地高校及科研院所工业无人机梯度人才培养,尤其是加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为工业无人机产业有序发展、抢占高地保持可持续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加强建设营商环境,打造强劲、健康的工业无人机产业链生态,擦亮成都工业无人机的名片。

联盟形成产业合力

在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把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成都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支撑性产业来培育”的要求,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简称:联盟)2020年6月应运而生,并在全市航空航天龙头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参与下,成为促进航空航天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上下游和左右岸资源要素整合提升的重要抓手。

无人机是航空航天产业的重点领域之一。为促进成都市工业无人机产业链发展,联盟于今年5月设立无人机专业委员会(简称:专委会),聚焦工业无人机产业,汇聚中航无人机、腾盾科创、纵横股份、民航二所、携恩科技、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工业学院等重点单位,以及浩孚科技、航维智芯等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汇聚业界各方形成合力共谋高质量发展。

联盟秘书长李娟介绍,自筹建无人机专委会以来,联盟积极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发展。一方面,发挥好政企沟通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宣贯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无人机产业相关规划、政策,并持续走访调研了解本土无人机产业发展情况,积极协助企业反馈有关问题和需求、建议等。另一方面,做好资源平台和信息对接服务,积极筹划和参与无人机主题活动。比如,联动成都市科技局、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金牛区共同策划“校企双进”创新项目供需对接沙龙之无人机专场活动,拟邀请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华大学等院校团队与本土无人机企业开展产业技术供需对接;协助电子科技大学组织四川省大学生未来飞行器大赛;联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产业学院共同开展无人机相关技术交流;搭建有关区县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促进双方合作洽谈;以及为联盟成员探索寻求更多更广泛的应用场景等。

目前,聯盟正与市区两级部门共同筹办全市的工业无人机发展大会,共同搭建起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对外开放合作的交流平台,展示“成都造”产品形象,助力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开展。

此外,联盟积极发挥不同细分领域专家作用,重点对无人机产业开展研究咨询,为联盟专委会和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依托成都市航空航天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从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产学研等多个维度推进无人机校企合作、产融结合,助力产业人才体系建设,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等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工业无人机领域亦有体现,为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发展拓展新的市场空间。重庆、德阳等城市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加快工业无人机产业布局,重庆已构建四大无人机产业基地。资阳、眉山等地所拥有的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特色鲜明,能够为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发展提供关键配套。

“目前,已有重庆、绵阳等地企业加入联盟,这不仅是成都航空航天产业具有磁吸效应的有力验证,也将进一步促进两地产业开展技术交流与深入合作。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开展两地企业及人才对接活动,联合举办沙龙、论坛等,更好服务并推动产业协作发展。”李娟分享道。

为助力工业无人机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李娟建议,充分发挥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的技术优势和西南地区的应用场景优势,吸引更多外地龙头单位与本土企业开展合作;鼓励本土企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参与到龙头企业的配套中来,共同提升无人机产业链完整度和配套性。同时,建议产业相关方上下联动加大本土无人机应用场景示范推广,加强对本土无人机产业的品牌宣传力度;各方充分运用好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特别是无人机专委会这个平台,加强行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做好资源对接与匹配,共同促进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链发展。于联盟而言,发挥好成都市航空航天企业开放合作的交流平台和服务窗口作用,进一步提升产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持续推动“政产学研用融”一体化发展。目前联盟已与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以及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行业组织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并与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频繁互动,相信这将进一步推动多方融合的数字化发展。

未来,成都将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效应和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纽带作用,逐步构建集无人机“研发—制造—运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探索超大城市智慧治理中工业无人机新场景新模式,发挥“成都造”“成都用”示范效应,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推动“成都造”工业无人机飞向世界,实现产业高能级发展。

猜你喜欢
航空航天成都市产业链
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产业链春之奏鸣
一飞冲天——中国航空航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