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子洲的日子

2022-05-30 10:48高友好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4期
关键词:子洲支教陕北

高友好

如果不是苏陕对口帮扶支教,或许,王庆松不会知道有子洲这个地方。子洲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2020年刚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

子洲的教师结构较特殊,公办、特岗、志愿者、临就业、临聘。教师来路广,待遇不一,流动性大。学习交流少,培训体系不完善,教育质量较东部地区有一定差距。这里最需要的是引到人、留住人,再者是思想、理念、方法的引领和改变。

创建“王庆松工作室”。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老师范生,他有专业知識,有执教经验,他更有大后方—丁爱军校长的大力支持,有求必应。同事朱勇寄去20多本专业刊物,里面有他急需的理论、方法、案例。统编教材的逻辑、特点、方法,但凡不清楚便可向韩云请教,同轨的王芬老师把课件、教案、试题和他即时分享。

为了给第二小学老师以准确、靠实、前沿的指导,王庆松通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生怕自己理解不到位,又网购了《课程标准解读》《课堂大问题》等书籍,认真研读。《课堂大问题》非常好,他便给工作室的十来位教师每人送了一本。

恰逢“江苏省青年教师优课竞赛活动”“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优质课观摩交流活动”在南京、厦门举行,他如饥似渴,在手机上观摩学习,将相关链接发给当地老师。他一节节观看课堂实例,一遍遍聆听专家点评、讲座,并认真记录,将自己的感想体会整理成文稿,与老师们共同学习研讨。

50多岁的王庆松起早带晚,每天的教学教研满满当当,示范课和随堂听课更是平常。每周和语文组老师面对面交流,力求一次交流就是一次指导,一次指导就是一次群体提升。子洲县评选教学能手,片区三个上线名额全部为“王庆松工作室”获得,其中一位成功入选教学能手,全县小学段仅6名老师获此荣誉。

陕北孩子习惯讲方言,他严师严教,所教的五年级班形成了人人都讲普通话的氛围,使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陕北的风土人文很有意思。大秧歌“大”得有力、热烈、奔放、豪迈。子洲方言多带古语,“干什么”叫“作甚”,“找哪个人”为“寻谁”,很有韵味。都说陕北人直爽仗义,说话办事干脆直接,感觉很“硬”,那里其实也“柔”情一片,比如叠字的使用:女女、油馍馍、泪蛋蛋、热格烫烫等,包括女孩的名字,兰兰、艳艳、巧巧……王庆松每天感受着子洲人文的积淀厚重,对支教更多了一份尊敬和责任。

子洲的冬天十分寒冷、干燥,王庆松夜里常常被渴醒。大理河水富含矿物质,不能饮用,自来水是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主食是面条和土豆。土质疏松、庄稼零散,绿色蔬菜稀缺,河流少,水产品也匮乏。第二小学有宿舍、暖气,也有食堂。学校领导觉得条件差,硬将王庆松安顿到邻近的子洲中学,这样中午能吃上米饭,晚上能洗上热水澡,抱定吃苦的王庆松很是过意不去。

一位老乡在陕西创业,家住西安,知晓有一帮同乡在子洲支边,搜得家乡人在西安开的熏烧摊,买了地道的盐水鹅,携妻一起开车到子洲请王庆松他们吃饭。西安到子洲相距500多公里呀,那顿饭他们吃得特别香。

苦不可怕,怕的是孤独。先到子洲,同在第二小学的李春松对王庆松说:“这是我过得最快乐的一学期,因为,有你能和我说说家乡话了。”王庆松深切体会个中滋味。

“‘苦只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支教中,王庆松更愿意说忙碌、充实、有价值。帮带老师阳光向上,所教学生孜孜以求,工作被认可并对他人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自己的感受里就不觉得苦。

离开子洲的时候,已经60岁的就要退休的第二小学曹效林校长一定要亲自送他们,自驾200公里把他们送到榆林机场。

陕北老作家曹谷溪先生说:“在陕北大山中,是诗人,就能产生灵感;是画家,就能打开画夹;即便是一头牛,也会激动地仰天长啸,呼喊出难以抑制的振奋与激动。”作为支教者,能为陕北、为子洲尽一点儿力,王庆松至今仍感到振奋与激动。

王庆松,又去子洲!

猜你喜欢
子洲支教陕北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一边是难解的纠纷,一边是复杂的情感——子洲法院“诉调对接”温和断案
我的大陕北
“轻装”后的检察机关该干啥——子洲检察院践行“人民的名义”
党建地图·陕北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物源对子洲气田山2段储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