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你的名字

2022-05-30 01:07曾海红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4期
关键词:海红美玲呼唤

在校园清幽的小道上,迎面走来一位瘦小、娴静的小女孩儿,她垂眉顺眼,有些局促不安,周围的空气似乎也停止了流动。快要走近我时,她才有些扭捏地从嘴里挤出几个字:“班主任好……”脸上僵硬的笑容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何为“笑比哭难看”。“美玲,你好!”“啊?嗯!”王美玲顿时有些手足无措,但她原先紧缩在一起的五官明显得到了解放,全都舒展开来。发生了什么事?原来,以前我都是连名带姓地叫她,甚至偶尔仅点头示意,但这次,我省去了叫她的姓,却意外地产生了许多亲切感。

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像许多班主任一样事先去熟悉每位同学的名字,并且在几天内为每一个名字准确地寻找到它的主人。

曾经,我自认为已经将这项工作做得很到位了。直到有一次,我听到同事李老师的抱怨:“现在的学生,一点儿都不懂尊师重道,每天‘生物老师‘生物老师地叫,难道我没名没姓吗?”旁边一位老师“扑哧”一笑:“你得感谢学校,幸好没有开设一门课程,叫《动物学》,不然,咱就成动物老师了!”“哈哈!还可能变成植物老师,直接瘫痪了呢。”

在同事们的调侃当中,我注意到这样一件事: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和亲近,而不愿被理解为一个抽象的符号。我本人也更愿意朋友们叫我“海红”,而不是略显生分的“曾海红”。那么,这些整日与学习打交道的孩子的內心应该也同样有被人关注的渴求吧!从此,我尝试在班上省略姓氏去呼唤孩子们的名字,三个字的我就喊“卫华,来回答老师这个超难的问题吧!”或是“文婷,快来展示你过人的才华!”两个字的我就这么叫“娜娜,老师对这个问题颇感困惑,你能否赐教一二?”

初次尝试时,我也有些心理障碍,总觉得有些别扭。有时唤了某个同学名字,请下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又习惯性地喊了他的全名,这时我能感觉到被连名带姓称呼的同学的微微失落。孩子们的脸上这种细微的表情变化更加坚定了我要这样做下去的决心,以后,我更自然地去除姓氏来称呼他们的名字了。

我不仅亲切地呼唤学生的名字,有时课堂上表演了课本剧后,对诠释人物很传神的同学,很长一段时间,在点名回答问题时,我会直接称呼他剧本中扮演的人物。“嘿,孔老夫子,您穿越来现代之前对子路说的这句话是啥意思,帮我们翻译一下呗?”或是“周朴园,你可是很有名的资本家,你来分析分析这篇小说中工人老王的性格特点吧。”每每用这样的剧中人物来称呼学生,他们总是表现出一种很强的代入感。

现在我的学生看见我,他们也不再喊我“语文老师”或是“班主任”了,他们都叫我“海红老师”,有些干脆叫我“海红姐姐”。

尊重从称呼开始,看似称呼上的细微变化,却彰显了学生和老师内心的需求。教师应该心中有爱,浇灌幼苗清冽的甘泉,会收获大树浓密的阴凉;赋予花朵和煦的春风,会收获满园醉人的芬芳;轻唤孩子们的名字,希望能进入彼此的心房!

猜你喜欢
海红美玲呼唤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无声呼唤
爱的呼唤
Isolation and callus formation of Gracilariopsis bailiniae(Gracilariales, Rhodophyta) protoplasts*
海红姑娘
三月的呼唤
美玲:我的幸福是与萌货亲密接触
赵美玲
春天的早晨
Novel attribute-based framework for halftone watermar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