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为什么会有“生物钟”?

2022-05-31 02:22鲁中石
奥秘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物钟节律神经细胞

鲁中石

每天早上叫醒我们的真的仅仅是闹钟吗? 如今手机上的闹钟都已经逐步智能化,可以自动跳过休息日,只在工作日的早上响起。或许某个周末的清晨,没有听到闹铃的你,也会在平时起床的时间点準确惊醒?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钟”在起作用。为什么会有“生物钟”的存在呢?究竟是什么使生命出现了节律,控制这种节律的开关在哪里?

对于生物钟的来源,有人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提出了假设。

该学说认为,正是因为有生存的需要,人类才出现了生物节律,因为早期人类只有在生理、行为上适应了环境的节律,才能生存下来——必须在天边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从睡梦中醒来,才能免遭那些在清晨四处游荡的猛兽袭击;只有在太阳落山后赶紧入睡,第二天才有充足精力去狩猎、采集……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这些体内的有利基因得以遗传,因此后代也就有了这种天生的生物节律。

还有人认为,人体生物节律是外源性的,是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在控制生命的节律。因为人类对电场变化、地磁变化、月球引力以及光的变化等尤其敏感,这些因素变化的周期性,带动了人体生命节律的周期性。

更有人猜测,生命节律或许取决于人体自身的内在因素,因为人类即使在恒温与隔绝的封闭条件下,也能表现出近乎24小时的节律,因而有人认为这种生物节律其实是由人体激素调节控制的。

近年来,一些更有说服力的学说被提出。

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类脑垂体下部存在着一小串神经细胞,假如这串神经细胞受损,生命节律就会被完全打乱。这似乎说明,生物节律的正常运转由大脑内某些神经元在控制。目前这种猜测尚未被证实。哈佛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则声称,他们已确定了生物钟所在的部位,它位于大脑的后部,由特殊的细胞组成,其两大部分分别位于大脑的两个半球。

日本科学家则发现,人类生物钟与时钟并非完全同步,人体一天的生物钟总共是24小时18分钟,比时钟要慢18分钟。有的小伙伴肯定要问了,这样一来,在不上闹钟的情况下,人类岂不是一天比一天醒得晚?这种不同步现象难道不会累积起来,最终打乱人们的生活规律吗?

相关研究者认为,之所以不同步现象并未打乱人体规律,是因为光线会通过影响激素水平和体温等多重因素,来不断调整生物钟,因为在天晴的日子里,太阳东升西落始终是规律的!

可见,生物钟并非全靠人体生理自行调控,也并非全依赖环境影响,而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赵燕 荐自《冷门知识全知道》

猜你喜欢
生物钟节律神经细胞
周末“补觉”是一个谎言
从计时钟到生物钟
熊果酸减轻Aβ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印迹基因3(MEG3)通过p53促进缺血缺氧神经细胞损伤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操控神经细胞“零件”可抹去记忆
细菌装上生物钟
NF-κB介导线粒体依赖的神经细胞凋亡途径
模拟微重力对NIH3T3细胞近日节律基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