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英雄邓恩铭是如何练就的

2022-05-31 04:46陈金美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诗歌

陈金美

关键词:诗歌;志在苍生;成长心态;爱国英雄;

一、邓恩铭其人

邓恩铭(1901-1931),水族人,出生于贵州荔波县一个农民家庭。中共一大、五大代表,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与领导者。2009年被授予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邓恩铭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中国,从小耳闻目睹老百姓悲惨的生活,17岁远赴异乡求学。本文对其诗文展开深度解析,探讨邓恩铭是如何从一名普通平凡的农民儿子逐渐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英雄。

我国历来有诗以言志的传统,结合黄志猛教授创建的心灵成长阶梯图来探讨邓恩铭在诗歌中主要言了什么志?为何要言?

心灵成长阶梯图分六层,上三层包括价值层、身份层、使命层,下三层包括环境层、行为层、能力层。上三层即通常意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三层与下三层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即上三层引领下三层,下环三层支撑上三层。上三层对一个人的成长能起到引领的决定性作用,是人生的顶层设计,而且一个人的顶层设计(上三层)会影响一个人如何应对环境(环境层)、行为选择(行为层)及能力展现(能力层)。

二、立下“志在苍生”的使命

1917年,离开家乡北上求学之际,他写下了《立志》《前途》《述志》《答友》等诗。

立志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业不成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间到处是青山。

前途

赤日炎炎辞荔城,

前途茫茫事无分。

男儿立下钢铁志,

国计民生焕然新。

述志

南雁北飞,去不思归。

志在苍生,不顾安危。

生不足惜,死不足悲。

头颅热血,不巧永垂。

答友

君问归期未有期,

回首乡关甚依依。

春雷一声震天地,

捷报频传是归期。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做出了价值选择,17岁的邓恩铭选择离开家乡北上求学,价值层上学业成长比留在家乡更重要,所以他说“学业不成誓不还”。为什么北上求学会比留在家乡更重要呢?因为“男儿立志出乡关”“男儿立下钢铁志”,与邓恩铭钢铁男儿的身份定位(身份层)息息相关,面对当时灾难深重中国(环境层),他想达到“读书救国”“学业救国”的目的。为何在身份层上设定“我是一名钢铁男儿”?则与“志在苍生”的使命感直接关联。

正因为邓恩铭立下了“志在苍生”使“国计民生焕然新”的崇高使命,才有后来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的“不顾安危、头颅热血、生不足惜、死不足悲、埋骨何须桑梓地”的行动(行为层)。从他后期的整个人生来看,他矢志不渝地践行着“志在苍生”的使命,直至生命的终结。

三、开展“革命爱国”的行动

从1917年离家时写的诗来看,邓恩铭基本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顶层设计,立下了改造中国“志在苍生”的人生使命,若只有上三层的设计而无下三层(行为、能力)的支撑也是不行的,缺了下三层支撑的上三层就如水中月镜中花的“空中楼阁”。接下来探讨邓恩铭是如何知行合一地践行他的使命,成为一个共产主义革命英雄的。

正如邓恩铭编写的歌谣“种田之人吃不饱,纺纱之人穿不好。坐轿之人唱高调,抬轿之人满地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处于民不聊生、国将不国的危机状态,从小在家乡、后来在山东耳闻目睹了大部分老百姓食不饱穿不暖的惨状,让邓恩铭对老百姓满怀深深的同情,同时给他内心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并产生了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悲惨现实的想法。

水族出身的邓恩铭,受到水族文化的深深影响,从小在家乡能听到很多歌谣,“我们荔波是各省人会住的地方,记得小时数唱的和听的歌谣很多”,特别是他的祖母韦氏,唱了很多歌颂水族英雄的歌谣,给小恩铭的心里种下了“反抗暴政、救民水火”的英雄种子,如他的《简大王》“潘王新简应该称,水有源头树有根。只为清廷政腐败,英雄起义救民生”,歌颂了水族英雄潘王简起义反抗腐败清政府救民于水火的英勇事迹。

环境层言,从小耳闻目睹的苦难生活及水族传统歌谣文化加上水族英雄们的事迹在邓恩铭內心种下了“反抗”的种子,为他后来走上共产主义革命道路奠定了情感基础,同时也是他确立“志在苍生”使命的时代背景(环境层)。

在家读书期间,遇到了广西放眼看世界第一人的留日老师高煌,邓恩铭刻苦认真、独立思考钻研,深得老师的喜爱,在高老师言传身教的熏陶下,1915年参与并带领同学反对袁世凯签订卖国二十一条的游行示威活动,内心反抗的种子得到萌芽,也是使命感召下的初步反抗行动(行为层)。

后来,主动写信请求远在山东做官的二叔黄泽沛支援自己读书,为践行自己的使命,不断地学习成长自己。1917年到山东后,考上了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积极参与并领导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受到五四爱国精神的洗礼。随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渐渐地,邓恩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熏陶下,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者。随着不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并运用马克思思想来指导自己开展革命工作,邓恩铭在山东组织发动了多次工人罢工,特别是他领导的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取得了空前胜利,鼓舞了全国革命的信心。同时他还积极开展党建工作,为山东党组织培养了不少人才,前后担任青岛地委及山东省委书记。

1921年,邓恩铭代表山东党组织出席了中共一大,在会上除汇报了山东党组织及革命活动情况外,还认真聆听了各地代表的讲话,并向各地代表虚心请教。一大闭幕他写下了《决心》“读书济世闻鸡舞,革命决心放胆尝。为国牺牲殇是福,在山樗栎寿嫌长”,此诗表达了邓恩铭“读书济世闻鸡舞”,不断学习、放胆尝试革命、为国奉献终生的决心,这是他“立志苍生”使命指导下的革命行动决心与实践。1928年第三次被捕入狱,在监狱里也不忘斗争,组织了两次越狱行动,1931年4月5日与刘谦初等22位共产党员一起被国民党山东当局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写下了《绝命》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表达了使命未完成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邓恩铭“身先士卒”“杀身成仁”“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国无怨无悔奉献一生的爱国精神。

从诗文及其经历中,可看出邓恩铭始终怀着一颗不断学习成长的心态,知行合一地践行“志在苍生”的伟大使命,始终不忘“国计民生焕然新”的初心,至死不渝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用革命行动书写了共产主义战士的英雄形象,践行了他“南雁北飞,去不思归。志在苍生,不顾安危。生不足惜,死不足悲。头颅热血,不巧永垂。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的爱国初心与使命。

四、结语启示

本文运用文本解读方法探讨邓恩铭诗文,可看出,邓恩铭的人生虽然很短暂,英年早逝,未能看到革命事业成功,有所遗憾。相信如其诗“为国牺牲殇是福,在山樗栎寿嫌长”所言,邓恩铭是幸福的,因为他矢志不渝、知行合一地践行了自己钢铁男儿“志在苍生”的使命,不忘初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是一名顶天立地的爱国英雄,用短暂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丰功伟绩,具备卓越的事业能力。

我们认为邓恩铭是一位幸福的平凡而伟大的爱国英雄。如他的词《江城子》所述全身心投入改造中国的时代潮流中。

长期浪迹在他方,决心肠,不还乡。为国为民,永朝永夕忙。要把时潮流好转,大改造,指新航。

年来偏易把情伤,披棘荆,犯星霜。履险如夷,不畏难经常。天地有时留我在,宣祖国,勃兴强。

作为今天生于和平时代的我们,邓恩铭身上为国爱国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敬仰。他短暂而轰轰烈烈的一生告诉我们,找到并规划自己的人生顶层设计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使命层的确立。使命犹如我们人生中的导航,给我们的人生指引前进的方向。使命确立后,我们也要学习邓恩铭心怀学习心态不断成长,并脚踏实、知行合一地践行自己人生使命的经验,做一个成长型心态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共荔波县党委史征集研究委员会,柏文熙,黄长和编.邓恩铭遗作选[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106.

[2]牟昆昊.邓恩铭在山东的思想发展过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3-16.

[3]潘朝霖.邓恩铭与“男儿立志出乡关”文化现象[J].贵州民族學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8-12.

[4]潘广珠.邓恩铭与青州——纪念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就义84周年[J].山东档案,2015(02):32-36.

[5]王军福.邓恩铭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J].兰台世界,2013(19):48-49.

[6]王炳江.邓恩铭同志革命思想简要回顾[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17-20.

[9]王相坤.中共创立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解读—邓恩铭篇[J].党史文苑,2018(08):25-31.

[10]周隆渊.邓恩铭的故事[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0:124.

猜你喜欢
诗歌
AI写的诗歌是艺术作品吗
访谈:和诗人一起进入诗歌的梦
少年总有一个爱上诗歌的理由
诗歌不除外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忍冬
谁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小小诗歌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