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思想下的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保护策略研究

2022-06-01 18:49朱雨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

摘 要:北河街作为龙泉市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与西街一起见证了龙泉市发展的全过程,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明财富。像龙泉这样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名城,它的发展不应该是像现在这样落后的,找到保护和发展、新与旧之间的共生关系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基于此,以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为引领,对北河街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找到解决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案,为做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共生思想;历史文化街区;龙泉市北河街

一、共生理论的概述

共生思想源于生物学中的“共栖”,具体是指不同种属的生物共同生活。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指出:“共生是具有矛盾的各种事物在对立的同时,相互给予必要的理解和肯定。”20世纪60年代的新陈代谢派运动提出了“建筑应当是生长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的理论,为现代建筑设计师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黑川纪章随后将共生思想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共生理论追求矛盾平衡,包括整体与局部、过去与未来、新与旧等一系列矛盾事物的共生。新陈代谢运动将这个思想运用于建筑设计领域,虽然最后由于各种原因而失败,但是当时提出的各个观点在现在看来依旧是超前的。

二、研究背景

(一)龙泉市概况

龙泉市处于山区,对外联系的公路特别少,属于交通不便利地区,位于浙江西南部的浙闽赣边境,东邻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接武夷山国家级风景旅游区,是浙江省进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龙泉市境内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闽江三大水系,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龙泉市不仅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其红色革命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龙泉作为革命老区,拥有很多光荣的革命故事,许多革命斗争纪念旧址都被保存下来,其中有5处被浙江省人民政府以“龙泉市革命纪念建筑群”的名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7月,龙泉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城乡建设的进行,龙泉市正在慢慢城市化,许多历史建筑都在拆迁中遭到了毁坏,当地居民也希望城市快速发展,希望过上好日子,这就导致了人们逐渐忽视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龙泉市北河街与西街同时被列入历史文化街区,但是目前西街的保护措施比北河街完善许多。将北河街与西街相比较,会发现北河街的路面较窄,西街的路面较为宽广,西街的历史相比于北河街更为悠久,北河街比西街更具有市井气,让人感觉更加生活化,更加温馨。

(二)北河街概况

街道是城市的产物,也是城市的动脉。北河街的建筑大多属于清代,青砖黛瓦,主街道路面采用石条与鹅卵石结合的铺设方式。旧时的北河街南北商货琳琅满目,是一处东西南北文化交融的宝地。街道里保存了许多文物级古建筑,街内民居一般采用木结构,墙基采用鹅卵石浆砌或是干砌的方式,表面有白色粉刷,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墙体的白色粉饰都已经脱落。根据建筑的结构与形式可以看出那个年代每户人家的家庭情况,家境优良的建筑出檐处或是斗拱处会有精美的雕花,木门窗上也有精美的雕花。

如今北河街周围都是高耸的现代建筑,与城市主干道一起呈“丁”字形結构,站在城市主干道上往巷子里张望,可以感受到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周围高耸的现代建筑相比,北河街显得特别宁静,像是一位饱经风雨的老人,充满了市井气息。稍往里走,有一座后岩庙,占地面积很小,远看像一个小亭子。后岩庙大门朝西,根据脊枋上的文字描述,后岩庙建于清嘉庆丁丑年(1817年),建筑占地面积99.5平方米,因为早些年经过村民们的集资修缮而保存完好,但是依旧可以看见被岁月侵蚀的痕迹。建于清代晚期的翟氏宗祠位于北河街161号,平面呈纵向的长方形,是“回”字形建筑,正厅三开间。翟氏宗祠在土地改革后分给了八村,归八村所有,八村又将翟氏宗祠租给私人做碾米厂用。由于长期用作碾米厂,院内积灰严重,梁柱腐朽严重,局部瓦片脱落、房屋漏水,保存状态非常一般。从外部结构就能看出翟氏宗祠的保存状况一般,属于危房,屋檐出挑,斗拱处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为植物花卉图案。在八角大门的附近,有一处大宅子,结构保留十分完整,四合院结构,门前有非常大的院子,进门左右两侧设有厢房,中间天井部分有沟渠,在雨季排水用,厅堂上的梁与额枋等装饰性的建筑构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拆除摧毁,整个屋顶显得特别高耸空旷,屋内有雕花的建筑部件基本上都有刀砍的痕迹。北河街部分古建筑在2014年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修缮工作并没有大规模系统化开展,许多建筑仍然属于危房。

三、北河街的现状分析

街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记忆、传递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笔者将从景观现状、街巷空间、建筑形式、宣传现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北河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景观现状

景观是街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对弘扬街道文化、传递人文精神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北河街的街道周围是供人们居住的建筑物,道路两旁目前没有任何植被景观设施。街道上的一些大户人家的建筑门口设置了石狮、小花坛等景观设施,在当时是房屋主人身份的体现,也是供人们欣赏的景观之一,既丰富了街道的空间布局,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二)街巷空间

街巷,是一座城市的血管,流淌着城市的文化、市民的生活琐碎,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街巷作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条小路那么简单。街巷是居住区与交通要道连接的通道,是人们生活的场所之一,是居住区的外部空间。北河街的主街道呈东西方向布局,街巷空间尺度适中,可以供三四个成年人并排行走,周围建筑物不高,大多为两层建筑。居民楼门口堆放了大量的杂物与电瓶车,不仅视觉上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受,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图1所示。北河街的次要街道呈南北方向布局,街巷空间尺度较小,仅能供一位成年人行走,两边设置是住宅的边门,堆放杂物的情况较少,但是街巷空间较为狭窄,给人的感受有些压抑。由于次要街道内没有设置路灯,因此到了晚上行走的人很少。24E73BE2-9EC4-4766-B85E-01DC71825E2C

(三)建筑形式

北河街的建筑形式存在不统一的现象,有许多古建筑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而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有的是因为人们生活所需而被推倒重建,有的是由于火灾等而遭到了破坏,甚至有一些建筑装饰细节是在战争时期遭到了人为毁坏。这些痕迹都应当予以保留,它们可以更好地向人们诉说那个时期的故事。但是也有一些完好保存下来的清代建筑,大多为木构建筑,双坡屋顶,配有精美的雕花(图2),外墙由青砖堆砌而成。建筑中有许多新旧结合的现象,建筑形式杂乱无章,没有统一的风格。

(四)宣传现状

参与保护工作的也只是相关的政府部门,文化遗产保护的世代传承性与公众参与性都没有得到实现。龙泉市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有些人忽视了我们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保护历史街区只是专业人员该做的事情。开发商的忽视,以及大众不高的参与热情,导致北河街的文化环境非常恶劣。

(五)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北河街的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后,总结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部分历史街区建筑空间布局遭到破坏,原本建筑庭院部分空间也被当作地皮使用。北河街的部分传统民居,不仅建筑内部遭到了破坏,建筑外部的空间结构布局也受到了破坏,整个街区保持原有庭院结构的建筑少之又少。北河街内居住人员混杂,原本供一户人家居住的民居建筑,如今里面居住着十几户人家,不仅建筑空间格局遭到了严重的改造性破坏,居住性质也因此改变,城市记忆更是彻彻底底遭到了永久性破坏。

居民对历史街区保护的价值缺少认知。笔者在走访街区居民的过程中,询问居民对街区的感情时,收到了“这条破街有什么好研究的”“你以为我们想住在这里”“就这样过过就行了”等负面信息,很少有居民对街区充满情感或是记忆,因为里面居住的很多都已经不是原住民,基本都是外来打工的人员,为了生存迫不得已居住在此。他们大都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没有价值认知,认为居住在这里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这就是缺少文化自信的表现。

居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差。居民们似乎更期盼政府可以来拆迁自己家的房子,这样就可以不付出就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及价值,他们丝毫不关心,自己的家园无人保护他们也无所谓,自然也就没有参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四、解决策略

首先,及时止损,避免建筑再遭到人为破坏,同时寻找专业古建筑维护团队,定期对街道中的古建筑进行修缮与养护。对古建筑中新增的空间进行维修,实现风格的统一,并对保留完好的庭院空间进行微改造,增加植被景观、枯山水等打造传统的园林景观氛围,实现新与旧的共生。

其次,對居住人员进行全员登记,统计外来租户与原住民的人口数量。由于北河街内居住着大量的外来人口,原住民所剩无几,不适合全员搬迁。有关部门需要对原住民进行北河街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宣传教育,让原住民带动外来人员,全面激活街道居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另外,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比如大型的村落祭祀活动,积极鼓励外来人员参与,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这里的一分子,感受到文化认同,并以此激励人们参与日常的街区保护工作,实现内外人员思想的共生。

最后,增加景观节点设施,以重要的景观节点带动整条街区的联动性,分期设计,为街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一期主要改善街区外观,包括建筑外立面的修缮、街道周边车辆与杂物随意堆放等问题的处理。二期计划完善古建筑的全面保护工作,以及古建筑内部电路安全问题的改善,对部分庭院保存较好的建筑进行有机更新设计。三期建设可以考虑增加文化旅游线路,通过景观节点联动整条街区的文化体验。街区内可以增加民宿、非遗体验中心等设施,以此带动街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共生。

五、结语

北河街作为龙泉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其存在的问题也是目前大部分未被关注的文化街区所存在的问题,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以共生思想为引领,对龙泉市北河街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且对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这些宝贵的历史遗存容易在经济发展中被遗忘,希望人们在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可以回过头看一下这些亟待保护的历史财富。

参考文献:

[1]徐华宇,杨柳,姜楠,等.历史文化街区中历史裕现代矛盾共生策略研究:以北京前门草厂地区为例[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2):125-132.

[2]黑川纪章.新共生思想[M].覃力,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朱雨薇,浙江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24E73BE2-9EC4-4766-B85E-01DC71825E2C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
多文化主体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功能探究
成都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形态分析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改造之困
城市更新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改造初探
广西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洛阳老街区“微空间”改造设计思考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