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cc能力整合的创新协同教育机制研究

2022-06-01 06:33钟凤英廉启悦冷冰洁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人格培养创新教育

钟凤英 廉启悦 冷冰洁

摘   要:会计专业硕士(MPAcc)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质量、德才兼备的MPAcc人才,多方平台共同助力的“协同育人”教育创新机制是高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通过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法,突出培养会计专业硕士人格品质、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协同教育平台以及完善平台的有效运行机制,以期为建设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提供思路。

关键词:MPAcc;人格培养;协同教育;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4-0102-03

引言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了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國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1]。2021年11月,财政部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分层次、分类型的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体系,持续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方式方法[2],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执业能力与未来会计强国的地位相匹配。上述远景目标为我国会计专业硕士(MPAcc)教育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求会计人才在知识素养、人格品质以及专业能力上进行全方位提升。

我国会计专业硕士(MPAcc)教育经过近20年的发展探索,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但传统培养模式对于会计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素质教育的培养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对于高端会计人员创新应用的需求。为此,应运用多方协同的力量,构建资源整合协同创新大平台,进行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改革。

一、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是MPAcc人才培养的必行之势

自设立会计专业硕士学位之后,MPAcc人才教育在教学方法、师资配置、专业实践以及社会推广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但是,随着MPAcc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多方面因素制约,此教育模式也随之暴露出诸多问题,以下分析我国MPAcc培养模式存在的短板,以及新时代下对于高端会计人才需求,论述会计专硕教育中采用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必要性[3]。

(一)基于我国MPAcc培养模式短板

1.课程改革滞后于会计转型步伐

我国会计专业硕士培养体系受到资金供应、场地限制、师资水平等多方面局限因素,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与专业教育没有有机融合,造成在此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快速匹配高层次平台对于掌握新兴信息技术人员的职业需求。同时,在MPAcc培养的过程中,虽然开设会计信息化方向的课程教学,但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历,无法实时体会财务服务共享中心等新兴技术的精髓。而对于一些理工高校,虽然对于新兴信息化教育有着教学优势,但却因为会计理论化教育体系不完善,导致会计专硕专业与信息技术体系融合缓慢,技术资源优势得不到良好发挥。

2.创业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

根据会计专业硕士培养要求,会计专业硕士实习经历应当达到至少6个月才算符合毕业条件。但由于实践场地、科研资金、协同企业缺乏等因素的限制,各省市MPAcc教学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仍然不完善,相应的对于协同创新中心的体制改革也没有投入重点关注,未能实现资源共享的培养优势。大多数学生往往自己联络实习单位,以致学生实习的层次往往不高而且临时性较强,实习单位出于保密性心理,仅将实习生安排于一些浅显业务,而综合性强的核心业务很少让实习生接触,从而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也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3.会计专硕研究成果应用性较差

会计专业硕士的学位论文作为学习期间研究成果,其重点在于学以致用,通过案例分析、数据调查着眼于实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新时代发展思维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利于完善企业运营管理。但是,由于学生缺少实践经验、财经素养相对匮乏,导致写出来的论文缺少实际应用价值,对于财经行业借鉴意义不大,提出的对策往往对于企业没有应用意义。

(二)基于时代发展需求

1.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需多领域协同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指出,我们党以及国家的蓬勃发展需要不断培养大批高素质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因此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应当重视专业教育,而且要强调德育教育,应当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的原则。探索新时代MPAcc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以人格培养为基础的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是对当前不断强调建立合理分工、协同互助的大思政格局以及教育模式创新改革的积极探索,也是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

2.多元协同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是教育的现实要求

在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个行业对于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都有了更急迫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使内外资源能够优势互补,开发项目共同协作,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全方位提升会计专业硕士创新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人才要求。

3.大数据时代到来,新技术推行需要协同化教育改革

大智移云物等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会计形态,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探索财务共享中心的应用,全过程智能一体化已经成为了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MPAcc人才应当适应大数据智能时代带来的变化,接受并且学习新技术、探索新领域,这要求高校的办学条件要紧紧跟住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

二、MPAcc能力整合的协同创新教育机制探索

教指委对于MPAcc确定的能力框架,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中创造力则是通过实习领悟能力、探索创造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这三个能力的培养来实现。这三方面的能力,综合体现为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文字表达的硬指标,也有交流沟通、全作协调和团队领导的软指标,这种软硬结合的综合打造基础,离不开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培养,这也是强调MPAcc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在此将MPAcc人才的人格培养以及能力整合作为两大板块进行探索。BE1A7AD5-28DF-4BAE-8F77-B9897E061276

(一)协同教育机制要以人格培养为基础

1.将健全的人格培养与全社会协调发展相协同

良好人格的塑造需要多方面的教育,一定程度反映了人对社会发展的适应和反作用。它是自身的需求和外在需要的协调统一,表现具体化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主动观察思考、积极探索的品质等。对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应当在全部教学理论课程、实训课程、实践课程以及文体教育活动中有所规划,将其作为一个主要目标,并在考核中有所侧重、有所体现。

2.人格培养与求知创新全面融合

MPAcc人格的培养应以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建立学生对于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以及责任感,应当培养会计专业硕士的职业操守、自律思想以及解决工作难题的耐心和决心[4]。社会高速发展,所以要对学生进行与时俱进的思政、知识、技术和文化的求真以及适应发展的创新教育,并以学校风气带动社会风气,作为未来高级应用人才引领社会的健全发展。这样的教育也不仅是针对学生,要求授课教师、导师团队、思政管理者从自身做起,才能达到协同的目的。

3.人格培养与生态文明教育协同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粮食安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各种安全问题屡屡出现,严重威胁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因此MPAcc的培养要包括会计专业硕士的社会责任感、公德意识。人们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的,在未来会计专业硕士一定能以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科学态度去解决社会生态的问题等。

(二)协同教育机制要以整合创新为目标

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应当建立提升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机制。基于此探究以MPAcc整合能力培养为目的,利用协同创新平台中各协同主体的资源优势,突破传统学校主体培养人才的局限,建立校企多元协同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

1.基于大数据背景培养MPAcc人才信息化整合能力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强调未来会计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加强对会计专业硕士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探索,还需要更深入强化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爬取、挖掘、分析与可视化的各种能力,从而培养出同时具备高端数字技能和开阔战略视野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因此,提出在MPAcc人才培养阶段,可以按照教学课时在每个学期合理引入Python学科、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以及财务共享实训,同时要求分配小组并在每个阶段上交小组作业进行考核。此外,引进财务相关的大数据项目,在实践中提高学生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项目导师以及相关课程教师引导会计专业硕士将所学的大数据分析能力运用到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以及税法等专业课程知识中,结合相关大数据审计案例,通过数据爬取、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解决问题。

2.加大产学研协同力度,助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在“双创”的背景下,强调人才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是当前高校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的主要路线,能最大程度发挥各个主体在创新协同模式下共同培养高端会计人才的实际效应,从不同层次提升会计专业硕士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第一层次,要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现学分与创业成果的转化。高校应当增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同时鼓励会计专业硕士生参加创业大赛,成绩优异者可以优先获得参与实践基地培养名额,以此激励对项目的参与热情。第二层次,进行职业规划引领。建立高校和优质企业、事务所的产学关系,邀请优秀的企业家及经理人走进课堂,为学生开展职业化讲座;建立校内实务精英共同授课机制,向学生传递行业的职业需求,指导学生职业规划路径。第三层次进行论文多重指导。聘请行业协会、事务所精英担任校外导师,全面落实双导师、多导师或是导师团队制度,成立校内专家组、校外实践导师协同的课题组,共同研讨制订MPAcc人才培养方案[5]。行业专家参与指导学生的论文选题,结合行业市场需求,选择具有实用性的方向、带领学生进入市场调研获得案例数据,以提高学位论文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最后,加强对实践基地的建设、高校应当借助学科优势,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才培训以及学术服务,同其建立创新实践基地、搭建信息化技术教学平台,切实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激发起MPAcc人才的创新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3.深化国际资源交流,助力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

经济发展全球化带来了国际经济资源的融通以及经济秩序的重新整合。会计作为一种普及的商业语言在各个国家通用,因此对于会计专业硕士人才的教育也必须顺应全球化发展模式。要在“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培养出具有国际能力的会计人才,在MPAcc人才培养上也应倡导多元化的交流方式,强化与国外高水平的院校、高质量企业以及国际化会计事务所的协同教育机制。高校首先应该加强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以及不同文化认知能力的指导,进行双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要将目标拓展到对会计专业硕士国际发展眼光、国际竞争形势、国际经济理念以及国际合作意识的培养。其次,高校应当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寻求优质国际平台,以“请进来”“走出去”两条路径的人才互通模式打造优质的会计硕士国际化教育环境;培养单位对于“请进来”模式的施行,可以通过引入国外或者海归高质量高学历教师进行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也包括邀请国外知名高校教授、学者以及知名企业管理人开展学术交流研讨会、知识论坛、商业知识讲座等,以扩大MPAcc人才的国际视角、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会计学科发展的最前沿。“走出去”的项目包括:培养单位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积极承办国际会议开展我国会计专业硕士对外交流项目、支持学生赴境外攻读双学位,进行短期访学等模式;此外,高校应当增强与国际企业、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同模式,鼓励学生在跨国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事务所进行实习就业,探索国际化应用会计人才的培养路径。

结语

会计专业硕士近年持续扩大招生,从一个角度说明MPAcc 人才的需求很大,各校在培养上的责任也很重。探索创新MPAcc培养模式和协同教育机制,基于人格培养的多维能力整合后的人才,必将对社会做出更大更好的贡献。通过这种在教学中的探索实践,在应用中的不断检验和调整,最终建成培养MPAcc的成熟模式、方法和机制的完整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各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5/13/content_2861327.htm.

[2]   中华人民共各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1/30/content_5654912.htm

[3]   孟高軍,等.基于协同创新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10):1-4,12.

[4]   王晓刚.会计专业硕士职业道德培养实施策略[J].商业会计,2018,(3):101-104.

[5]   奚雪峰,付保川,张兄武.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竞标式团队协作”培养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等教育,2019,(9):73-76.

[6]   程平,王立宇.基于PBL的“互联网+会计”MPAcc大数据分析能力培养[J].财会月刊,2018,(16):29-34.

[责任编辑   兴   华]BE1A7AD5-28DF-4BAE-8F77-B9897E061276

猜你喜欢
人格培养创新教育
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语文在塑造职校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优势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古典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的探讨
高校思政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格的养成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