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产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以农业产业链发展为主

2022-06-01 00:53苏渝王茂春
农业与技术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产业链群体农产品

苏渝 王茂春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引言

我国政府在2020年定下的以“建成全面小康、消灭绝对贫困”为目标的脱贫攻坚战已经基本完成,但是中国在实现全面脱贫之后又迎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不贫困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富裕,尤其是农村群体如何实现全面富裕变得更为重要,农村群体由于农村经济落后、自身知识水平有限、交通方式单一、收入来源单一、生产效率低下、缺乏创新性等问题,其实现富裕的程度以及方式多样性都远不及城镇居民,根据2021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87562人,占36.1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15856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1984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这表明农村群体在整个人口分布中还是占据了极大部分,需要极度重视这部分群体的富裕与否问题。乡村振兴不仅仅要依靠政策引导,更需要依靠人群去施行这些政策,而从当前的人口分布局势以及人口数量的变化来看,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如何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表明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而国务院办公厅在2016年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又进一步表明了农村发展与三产融合的紧密关系。因此,研究以农业产业链为主的,基于三产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农村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发展一直都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十分关注的点,只重视城市高速发展而不顾农村就会导致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失衡,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居民的利益受损,生活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为了响应和贯彻国家推行的共同富裕政策,要在城市富裕的基础上带动农村地区的富裕,实现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中绝大部分都是阻碍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仅仅有一小部分是发展过程中的激励因素[1]。因此,要想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1 整体经济水平

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农村整体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以上海地区为例,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农民人均收入2.4倍以上,表明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收入上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也就导致了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的现象出现。只有经济水平高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流入、更多的劳动力流入,从而良性循环带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作为经济落后的农村,还需要通过政策引导以及农民的积极参与带动自身经济的发展[2],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

1.2 整体知识水平

与城市受过更多教育的居民相比,农村群体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其中一部分群体只有小学文化或者初中文化,受教育程度低就会导致农民群体自身的眼界受到限制,对于事务的思考维度以及深度都会有所欠缺,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对于需要长远发展的事务,知识水平的低下会使得农民群体看不到事务的长期收益,亦或者根本不会从长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使得一些具有长远发展价值的事务在初期就直接“流产”。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响应国家的政策,更好、更全面地促进农村群体的受教育范围和程度,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强制实施并鼓励农村群体接受更高的教育,从而极大程度提高农村群体的知识水平。

1.3 收入来源方式

农村群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粮食、谷物种植,是最基本的农业类收入,且基本每家农户都只种植当季的蔬菜,其收入来源的方式较为单一,此外,农户的种植规模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从而导致农民的总收入较低,不利于农民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因此,可以鼓励农民群体扩展农产品的种植种类,增加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深加工等其他方式来拓展收入来源。

1.4 生产效率

农村群体基本采用最为原始的生产方式,即人工劳作,极少部分群体会使用简单的机械工作进行农作物的种植,从而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下,在基本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只有少数部分可以用作销售物品转换成金钱收入,而如今又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加上全国人口的逐渐增加,人们对粮食作物的需求总量也在逐渐增加,农村作为农作物的主要产出地一直都是粮食谷物供给的后勤地,一旦后勤支撑跟不上就会出现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农村群体应该在政府的号召下以及经济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极大程度引进机械设备的使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达到在更短的时间内产出更多的作物目标。

1.5 创新度

农村作为最为原始的地区之一,在各个方面都倾向于未被开发的状态,只有少部分靠近城市的乡村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开发度,因此农村地区在产业链条的丰富度、创新度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并且基本不存在创造需求这一类的说法,只是为了满足当前的需求而种植,因此极度缺乏创新度。需要在当前发展的基础上拓展产业链条、创造市场需求、创新产品种类,从而提高农村地区的种植创新度。

1.6 产业结构不适配

农村群体主要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加工制造业、流通服务业等并未大量进入农村地区,使得农业与其他产业不适配[3],从而不能更加有效的对接,适应后续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当前的产业结构,使得各产业之间能够有效适配。

1.7 自然资源

农村地区由于未经过度开发,其自然资源都保持着最为原始的状态并且储量相对丰富,是农村群体发家致富的一大宝藏来源,并且每一个地区都拥有具有自身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农村群体应该好好利用这样的自然资源,打造出带有独特乡村特色的产品并注入一定的文化内涵,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广乡村,从而吸引人群和资本进入该农村地区,从多个角度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4]。

1.8 农业产业“小、散、弱”,农产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

农业产业一直存在“小、散、弱”的问题,并且农产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需要进行大力整改,不仅要从政府的角度入手,还需要从市场的角度切入,多角度入手,进行标准化、专业化整改,以适应更好的发展。

2 三产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路径

三产融合于2014年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形成基本雏形,并于2015年底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正式与群众见面,又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推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农村三产融合自提出以来一直都在路上,如何将三产融合与乡村振兴贴合起来并运用到实践当中一直都是政府以及民众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在全面脱贫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已经迫在眉睫[5,6]。

2.1 一二融合,上移制造产业

充分利用当前的资源,将制造业上移到农村地区,直接与第一产业进行无缝对接。具体可分为2种模式,引入机械设备、工业工程技术、智能装备等进入农村地区,利用工业工程技术、装备、设施等改造传统农业,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发展高效农业,为农村群体带来更高的收入,同时降低人工生产成本;将制造加工业直接引入农村,在农产品的原产地对原材料进行粗加工和深加工,在缩短原材料运输距离的基础上也能带动当地村农的就业率,增加收入、拓展农村群体的收入来源。典型代表如生态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植物工厂等。

2.2 一三结合,发展乡村风光

充分利用一三产业的融合性,使得服务业向农业渗透,开展各类乡村活动。如,利用农业景观和生产活动,开发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利用互联网优势,提升农产品电商服务业;以农业和农村发展为主题,以论坛、博览会、节庆活动等内容展现农业风采。

2.3 二三并走,靠近服务产业

按照创新驱动、跨界融合、提质增效、优化供给的原则,着力推动“二三并走”,将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深度融合,开拓出多种新型的发展方式。如,二产向三产拓展的工业旅游业,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产品展示为主要参观内容开发的旅游活动;三产的文化创意活动带动加工;创意、加工、制作等手段,将农村文化资源转换为各种形式的产品。

2.4 一+二+三,延长产业链

连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实现“1+2+3=6”的效应,对产业链进行横向延伸,将农产品的种植到原材料的加工到产品的配送与销售等融合为一条产业线,立足当地农村地区的独特资源优势,以第一产业作为依托,以加工业作为桥梁,渗入技术、资源、要素等进行市场需求的整合,一环紧扣一环,发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原本没有的产业链并将其进行拓展,构建出适合新时代发展的农村产业链。如,农村三产联合开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教育体验等多种功能,使3种产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典型业态有农产品物流、智慧农业、工厂、牧场观光、酒庄观光等。

2.5 一×二×三,创造新业态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使农业产业链组织从松散到紧密,从生产为主到销售为主,从单一到综合,从短到长,从小到大,从内到外。技术创新驱动是引擎。

融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实现“1×2×3=6”的效应,打造出新型的农业发展生态圈,实现在农产品的原产地直接进行加工和制作,同时发展出结合三产融合的乡村旅游业——观光与参与双模式并存的旅游类型。游客不仅可以选择参观工厂加工以及种植作业的全过程,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农作物种植与加工的劳作中,体会其中的乐趣,帮助在城市生活中疲惫的游客回归田园,同时提供相应的住宿和餐饮以及第三方服务等,保证游客的日常生活,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此停留多日,充分回归田园,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田园生活的新业态。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三产融合模式图

2.6 “互联网+”与三产融合,多元化乡村振兴

将互联网植入其中,提高乡村振兴的效率。伴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不断渗透,已经成为大部分群体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因此,要想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在三产融合的基础上利用好当前的“互联网+”。如,开启工厂与农地直播带货的形式,将网络直播融入产品的销售中,更好带动农产品出“农”进城,通过大数据整合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农产品的生产信息以及制造、运输信息,从而更好地与消费者需求相对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同时也能根据需求拓展更多的产业链,多元化实现乡村振兴。

3 农业产业链发展整合模式

农业产业链是整个乡村振兴中最重要的发展环节,在当前的现实情境下,可以通过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以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推动农民进入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协调顺畅、多种形式发展产业链组织为原则,以农业全产业链为纽带,建设服务社会、加速流通、减少环节、降低成本的投融资、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供应链生态系统,以三产融合作为依托,整合出适应当前发展的模式。

3.1 专业市场带动型——农业产业内部整合型融合

地方政府建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中间商在专业市场进行批发交易,中间商分别联系农户和消费者。专业批发市场是整合产业链的关键。

3.2 农民合作组织带动型——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

农户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成立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自己从事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向产业链后端延伸。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向前后产业链条延伸,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与农业生产连接起来,形成“农业产+销”一条龙服务。

3.3 “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型——农业与其他产业交叉型融合

由一家或几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全程(半程)服务等形式与合作社(基地)形成紧密合作关系,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链经营模式。以农业为基础,同时植入了文化、休闲、旅游等理念。

3.4 产业集群驱动型——先进技术要素对农业的渗透型融合

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在空间(产业园区或物流园区)集聚,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或优势农产品的基地化生产,以及相关服务行业的空间集聚,形成“产业园区+物流园区+服务基地+区域农业”的产业体系。通过先进的信息、生物、航天、互联网等技术对农业进行有机渗透,形成信息农业、生物农业、太空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兴业态。

3.5 功能拓展型

拓展农业功能,将农业生产与文化、旅游业等进行融合,形成休闲农业等新兴的农业产业链。

3.6 平台主导型

构建供应链平台,以供应链金融作为驱动,形成现代的农业产业链,发展新型的农业产业平台。

4 实现乡村振兴路径的保障

如何才能在三产融合背景下更好地发展农业产业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上去实施,意识层面上去刺激,还需要在保障上做好相应的措施,才能确保真正、长远地实现乡村振兴。

4.1 政策引导

乡村振兴是关系到所有农村群体、所有人民生活福祉的内容,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大力的引导,引导资源的倾斜,促使农村群体能够有效依靠政策带动经济发展,刺激资本商进入农村地区开疆扩土,在双方利益都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4.2 资金支持

发展需要注入资金,由资金带动经济发展。除了国家,地方政府也应该为重点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地区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农民更好地发展农业,尤其是资金主力购买机械设备等,形成智慧化、精准化农业。对于流向农村地区的制造业也应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帮助其修建基础设施等,更好实现新时代下的三产融合。

4.3 技术帮助

在农产品的种植以及设备的使用上,政府应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村群体进行相应的培训,便于该群体能够迅速掌握其中的方法从而精准高效且高质量地种植出优质农产品,进而更好销售。

4.4 知识培训

农村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尤其是尽量多的传播当前的主流消费内容以及技术方式等,从而刺激农村群体的创造性,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5 总结

乡村振兴是继全面脱贫之后又一发展的艰巨任务,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但又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乡村的振兴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速度与均衡程度。当今时代的乡村振兴,是全国范围的乡村振兴,需要借助“三产融合”为其蓄力,以“互联网+”为桥梁,以发展农业产业链为主,从各个方面进行拓展,打造出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市场服务业深度融合为主,纳入全产业链的流程为辅,不断拉长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价值链和效益链、通过产业间的相互补益和全面开发,放大系统性效益能量的第六产业,发展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猜你喜欢
产业链群体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产业链春之奏鸣
农产品争奇斗艳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