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2022-06-01 07:56王显颖
毛纺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肌理染色纺织品

王显颖,张 毅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柿染即柿漆染色工艺,是利用发酵的青柿汁对纺织品进行染色的传统手工技艺,原产自中国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唐代冯贽所著的《云仙杂记》中有“笼桶衫柿油巾,皆蜀人奉养之粗者”的记载[1],说明我国至少从唐代开始就已使用柿漆对纺织品进行染色,随后这一技艺流传至朝鲜半岛、日本,并在日本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化学染料被广泛使用,柿漆染色工艺逐渐被遗忘,直至全球能源危机加剧,人们环保意识增强,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才重新被人关注。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柿染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是大多数研究都停留在柿染的历史溯源、染色原理、染色方法等方面,如2019年出版的《中国植物染传薪》一书中有对柿染历史和柿染染色方法的介绍[2];202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植物染色文献专题研究》一书中列举了与柿染相关的文献和古籍[3];杨建军等[4]对柿染的染色原理和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设计的视角对柿染的显色原理、织物特性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出其艺术特征;通过图案、材料、工艺3个方面寻求其创新应用的形式和方法,并应用于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之中,为纺织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为柿染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 柿染的艺术特征

1.1 色彩特征

色彩是构成织物的重要因素之一[5],在以印染为主导的纺织品设计中,色彩因素尤为重要。柿染所产生的色彩主要有自然发色产生的色彩和媒染产生的色彩2种。

1.1.1 自然发色

柿染是将未成熟的青柿果榨汁并发酵制成柿漆染液来印染织物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柿漆中除了90%左右的水分外,最主要的成分是单宁,一般称为柿单宁,柿单宁属于缩合型单宁,易溶于水,与大气结合会发生氧化反应。除此之外,柿漆中还含有各种有机物质,在细菌的作用下会生成挥发性有机酸,这种有机酸的挥发和水分的蒸发过程对单宁的氧化显色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柿漆中的单宁一旦与空气接触,便立刻开始氧化,进而逐渐干燥着色,颜色随着时间推移由浅褐色至深褐色[6-7],这一原理使柿染色彩呈现变化性。图1示出选用贵州野生青柿发酵一年所制的柿漆在棉织物上染色并晾晒7、20、60 d的色彩。

图1 柿染棉织物晾晒不同时间的色彩变化Fig.1 Color change of persimmon dyeing and drying of cotton fabric at different time

当仅通过阳光和空气使柿单宁氧化来显色时,柿染织物会从发色之初的浅棕褐色慢慢变成棕褐色和深棕褐色,变色时间可达2年之久,这一色彩变化使柿染所呈现的色彩具有层次感和韵律感,变化丰富又和谐统一。除此之外,柿染色彩的棕褐色系也是来自自然界的大地色系,其色彩特征质朴纯粹、沉稳厚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比如木器、家具等常用棕褐色。柿染色彩也是优雅闲适、养性悟道的代表性色彩[8],在禅茶服、僧侣服、茶席和各种中式风格的纺织品设计中,也常用到。

1.1.2 媒染色彩

柿染既可以通过自然发色获得其本身的色彩,也可以通过媒染产生化学反应来获得其他色彩。通常情况下植物染需要依靠媒染剂发色和固色,柿染的媒染与大多数植物染媒染原理相似,但又有所不同[9-10]。在加入碱性媒染剂(如碳酸钠、碳酸钙)时,染色面料可以短时间内显现出其自然染色2年所达到的色彩深度;加入不同的金属盐媒染剂,可以与柿单宁发生反应形成络合物,呈现多样色彩[4],除了其本身的棕褐色系,又增加了低调神秘的黑紫色系、自然淡雅的茶绿色系等,通过媒染剂进行柿染色彩的调制和创造,可使柿染呈现出多种色系。不论是哪种色系,其色调都是一致的低饱和色彩,可以营造出平静温和的氛围。当这些色彩同时出现在柿染产品中时,色调既有对比又有调和,使原本单一的色系增添了丰富性,浑然天成的色彩变化可以激发设计师们的创作热情。图2示出依天木易草木染面料工作室创作的不同色彩的柿染面料。

图2 不同色彩的柿染面料Fig.2 Persimmon dyed fabrics with different colors

1.2 肌理特征

肌理又称质感,经过柿染的面料,不仅有常见的视觉肌理表现,也有其特有的触觉肌理表现,2种肌理相辅相成,造就了柿染独特的韵味。

1.2.1 视觉肌理

用眼睛可以直接看到的肌理叫做视觉肌理,它停留在平面二维空间内,也叫二维肌理。由于柿漆染色原理的特殊性,在染液干燥发色的过程中,面料轻微的褶皱会使所染织物无法达到100%的均匀受光和受热,所以会产生颜色深浅不均的斑驳效果,亚麻面料中柿染的斑驳肌理见图3。这种由时间、光照等因素所赋予的斑驳感有着很强的不确定性,所形成的肌理有不规则美感,使得每件柿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偶发之美和唯一之美[11]。设计师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控制面料的褶皱凹凸,创作出富有韵律和变化的图案肌理。

图3 亚麻面料中柿染的斑驳肌理Fig.3 Mottled texture of persimmon dyeing in linen fabric

1.2.2 触觉肌理

用手触摸才能感受到的肌理叫做触觉肌理,它是在三维立体空间内的表现,也叫三维肌理。柿漆中所含的高含量单宁在发酵后愈发黏稠,用其原液染色后,随着所染织物逐渐干燥,其表面会形成一层皮膜,并逐渐变硬,呈现其硬化特征,从而造成所染织物触感硬挺[6]。此外,自然干燥后的柿染织物会产生天然的不规则褶皱,摸上去有凹凸感,即使是柔软的棉织物,也可以在经过柿染后变成坚韧而具有皮革质感的面料,长时间使用后,还会产生一种油润的质感,日本昭和时期柿染古布见图4。这种在经过柿染后所形成的触觉肌理,是其他植物染所不具备的。凹凸不平的硬挺触感与斑驳的花纹相结合,产生做旧的粗粝效果,有着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故事感,这一独特的古朴韵味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使柿染在中式禅意和自然随性风格的纺织品设计中备受欢迎。

图4 日本昭和时期柿染古布Fig.4 Persimmon dyed ancient cloth in Showa period of Japan

2 柿染纺织品应用的现状与方法

2.1 柿染纺织品的应用现状

多样化的印染形式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空间[12],手工印染技艺在工业化时代受到巨大挑战,但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和人文气息的手工印染产品始终受到人们的喜爱[13]。

调研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柿染产品涌入市场:例如中国设计师品牌Phaédo的核心工艺即柿染,该品牌将中国传统柿染工艺与西方古典美学结合,设计出了兼具传统美与现代美、东方美与西方美的服装。此外,一些手工印染工作室也将柿染作为其工艺之一进行纺织品的设计开发。艺术家牛年年于2016年创立的“平民柿染”染坊,是一家以柿染为核心工艺的手工印染工作室,“平民柿染”以布料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致力于挖掘人类原始的美学力量,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云南大理依天木易草木染面料工作室为一家手工印染工作室,该工作室主要进行蓝染和柿染的面料设计和制作,将柿染和型染相结合进行纺织品上的图案设计,为原本相对单一的染色效果和染色图案提供了更多创新性,依天木易草木染面料工作室的柿染面料见图5。除了服装品牌和印染工作室,一些服装配饰产品和家用纺织品也早已将柿染应用成熟:例如包袋、帽子、发饰等配饰品以及茶席、桌布、杯垫、抱枕等家纺产品。

图5 依天木易草木染面料工作室的柿染面料Fig.5 Persimmon dyed fabric of YiTianMuYi vegetation dyed fabric studio

经过对市场中柿染纺织品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在应用柿染技艺时,大多数产品选择直接染色、直接应用,柿染纺织品的图案肌理、面料材质和工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同质化现象,只有少数印染工作室会在面料染色时加入图案肌理的设计创新。可见,寻求柿染设计应用的新形式、新思路是柿染继承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2.2 柿染纺织品的设计应用方法

柿染的创新可以从设计应用创新、染色方法创新和艺术效果创新等方面入手,设计应用创新的方面根据产品应用现状可以总结为图案肌理设计、材料配伍延展和二次工艺处理3种方法。

2.2.1 图案肌理设计

图案肌理是印染设计的要素,柿染尽管具有变化丰富、各不相同的天然肌理,但目前仍存在图案同质化的问题,因此柿染要在图案和肌理方面进行设计和创新。大部分手工印染所形成的肌理和图案,都是由某种防染技法的介入而产生的视觉效果,例如扎染、蜡染、型染等。随着手工印染的发展,其染色方法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扎染、蜡染等传统防染技法,更衍生出许多新兴染色技法,而柿染的染色技法通常为刷染和浸染,造成了柿染的图案肌理相对同质化的结果,因此要进行柿染图案肌理的设计创新就要将柿染的刷染或浸染与其他染色方法相结合,以产生不同的图案和肌理。例如,可以将柿染与扎染相结合形成扎染虚实的写意效果,也可以与型染相结合形成具象的纹样和图案。因柿染特殊的显色原理,在染色技法方面拥有比其他植物染更多可探索的空间,使柿染得到更丰富多样、更符合现代审美和流行趋势的图案和肌理。但是在手工印染产品的图案肌理设计时,不能天马行空的想象,必须以防染技法为基础进行预想,同时可以结合半立体构成的设计方法进行三维肌理的设计。

2.2.2 材料配伍延展

手工印染对面料材质的要求较高,柿染常用材质为棉、麻、桑蚕丝等天然纤维面料。在柿染过程中可以有机地运用各种媒介和材质创造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视觉语言。除了常规面料,柿染可以采用其他天然材料(如纸浆、木制材料、棉麻绳线等辅料)与天然纤维面料相结合进行设计制作。将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柿染,多种常用面料结合非常规材质设计,可以实现材料功能的转变,同时也使柿染的艺术语言找到新的突破点和发展方向:通过材料来表达情感、意图和希望,打破对材料固有认识的局限,发掘其内涵并赋予其全新的意义,从而得到更多设计灵感,使柿染拥有更多可选择的载体。

2.2.3 二次工艺处理

二次工艺处理是指根据设计需要,对已有面料进行二次加工,也叫面料再造,其具有多种方法,例如灼烧、镂空等减形方法以及堆积、编织、缝绣等增形方法[13]。在柿染的应用中,二次工艺处理可以使其产生新的艺术效果,例如通过镂空、剪切、抽纱、撕破、烧花等方法改变柿染材料的结构特征,使柿染材料呈现破损、做旧、空洞的残缺美;通过刺绣、钉珠、黏合等方法在柿染面料表面添加相同或不同的材料进行增形设计,使柿染面料产生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肌理效果;通过抽褶、车缝、绗缝等方法对原有的柿染材料进行变形,使其改变原有表面的形态,形成具有强烈触摸感的立体效果。通过二次工艺处理的方法将柿染材料进行不同维度间的复合,从二维平面肌理到半立体构成,会获得与众不同的新形式,使面料层次、染色效果更加丰富。

3 基于柿染工艺的纺织品开发

经过对柿染工艺的产品研发现状的分析,利用3种应用方法对柿染纺织品进行设计和开发,具体实践流程如图6所示。

图6 柿漆染色的设计实践流程示意图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design practice flow of persimmon paint dyeing

3.1 整体效果设计

以图案肌理设计为例,首先对柿染纺织品的整体效果进行初步构想,图案肌理的设计与防染技法的选择同时进行,以保证所设计的图案可以成功染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图案草图的绘制,如图7所示。此设计图以树叶形态为主要元素,以线描外轮廓的方式绘制,并对其进行变形和有序排列获得印染的图案设计草图,通过型染技法与柿染相结合实现该图案的印染。通过对比衬托法和黄金比例法,在此平面图案之上进行半立体三维效果区域的划分,结果如图8所示,以达到最终制作效果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图8 半立体肌理设计区域示意图Fig.8 Schematic diagram of semi three dimensional texture design area

3.2 柿染与型染结合的实践

柿染的染色实践可分成2次完成:面料的染色和辅料的染色。

面料选择纯棉手织布搭配型染技法进行染色。准备型版材料,将绘制好的图案拓印至型版材料上,并镂刻图案部分,制成镂空型版,用黄豆粉与生石灰调制而成的糊料结合镂空型版在面料上镂制图案。待糊料完全干燥后,将面料均匀浸入柿漆原液中,静置30 min后取出,再浸入纯碱水中以加快柿漆中的柿单宁氧化速度,加速显色,最后取出均匀晾晒。待染色面料完全晾晒干燥并达到理想色度时,将糊料用刮刀刮下即可在柿染面料上获得所设计的图案。

辅料选择不同粗细的白色棉线以及大小各异的未染色穿孔木珠。将棉线分成适量的4组,根据需要分别放入溶质为柿漆、溶剂为水的体积分数为30%、50%、100%的柿漆溶液和加入绿矾媒染剂的体积分数为50%的柿漆中,静置30 min后取出,再浸入纯碱水中加速柿漆氧化显色,从而获得3种不同明度和1种不同色相的柿染棉线。木珠和白色棉线的染色过程,可根据需要延长或缩短染色时间、增加或降低柿漆浓度,以获得不同明度和色相的柿染木珠。

3.3 二次工艺处理效果

将柿染获得的面料与辅料进行二次工艺处理,选择钉珠与墩绣结合的技法进行柿染面料的增型再造,运用突出特征和对比衬托的设计手法,将设计稿的半立体肌理区域进行二次工艺设计,使柿染的平面和立体特点能鲜明对照,借彼显此,互比互衬,从对比所呈现的差别之中,达到曲折变化的表现。这种具有不同工艺质感、不同色彩层次的对比,符合调和对比、节奏韵律和变化统一的形式美法则。根据效果图(见图9)所示,用所染的棉线和木珠在主面料的相应位置上进行墩绣和钉珠工艺处理,形成简与繁、二维与三维、视觉与触觉对比的美感。

图9 二次工艺设计效果图Fig.9 Effect drawing of secondary process design

3.4 柿染纺织品应用效果

调整经过二次工艺处理的柿染面料以达到预期效果,柿染设计成品见图10,将其应用于服饰、家纺产品中的效果见图11。

图10 柿染设计成品Fig.10 Persimmon dyeing design finished product

图11 柿染纺织品应用效果图Fig.11 Application effect drawing of persimmon dyed textiles.(a)Persimmon dyed bags; (b) Persimmon dyed pillow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柿染工艺特点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其色彩变化特征和视觉、触觉肌理的艺术特征,并通过分析柿染工艺在纺织品中的研发现状提出柿染工艺应用的3种创新方式:图案肌理设计、材料配伍延展和二次工艺处理,并从图案、材料、工艺3个方面入手,将柿染与型染结合进行了个性化设计实践。实践表明:柿染作为别具一格的手工印染技艺,以其独特的显色原理、环保特性和鲜明的审美特征,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多种方式,在追求个性化、手工化、品质化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柿染的创新应用具有多方面的可实施性,可以与其他工艺结合产生更多可能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开创了在现代设计审美需求之下柿染应用的新形式,拓宽了柿染在纺织产品中应用路径,使纺织产品呈现出更具设计感和形式美的视觉形态,有助于摆脱柿染产品图案肌理同质化的现状,使柿染产品设计迸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验证了创新应用方法论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对其他植物染的发展也有一定借鉴意义,促进了传统手工印染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猜你喜欢
肌理染色纺织品
KAIHARA开发出加强环保型染色的方法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肌理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感受肌理
住宅室内设计中材料肌理运用的思考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G)=8且不含有三角形,4—圈的平面图的完备染色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