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马西尼术后催醒对甲状腺手术女性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06-01 01:26周颖婷
重庆医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麻醉障碍评分

周颖婷,杨 佳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合肥 230001)

研究显示,睡眠障碍普遍存在于接受全身麻醉后的成年人中,主要表现为睡眠节律紊乱、夜间易醒、难以入睡、睡眠不足等,大大降低了术后恢复质量及患者满意度[1]。全身麻醉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影响术后睡眠质量[2-3]。氟马西尼作为一种特异性苯二氮卓类受体拮抗剂,可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竞争结合GABA-A受体,从而达到催醒作用,而其他全身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七氟醚同样作用于GABA-A受体,因此,氟马西尼对其也有一定拮抗作用,这一点也在临床应用上得到证实[4-5]。全身麻醉后应用氟马西尼催醒是否可减轻全身麻醉药物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仍是未知,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氟马西尼催醒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4-6月于本院接受全身麻醉下甲状腺手术的女性患者120例,年龄25~70岁,ASA分级1~2级。排除标准:氟马西尼过敏史;严重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疾病;肝肾功能异常;过度肥胖;可疑困难气道、近期频繁使用镇静药物及抗抑郁药物;酒精成瘾等。术前1 d访视时对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调查,根据比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将所有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PSQI≥5分)和睡眠正常组(PSQI<5分)。睡眠障碍组一共纳入46例患者,分为氟马西尼拮抗组(DF组)和对照组(DC组);睡眠正常组共纳入74例患者,分成氟马西尼拮抗组(NF组)与对照组(NC组)。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麻醉深度(BIS),开放外周静脉通道。采用依托咪酯0.2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罗库溴铵0.9 mg/kg顺序诱导,BIS降至55以下时用可视喉镜插入加强型气管导管(7.0#),听诊器听诊双肺呼吸音,确定导管深度后固定,连接呼吸机,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根据呼吸末CO2分压(PETCO2)数值调整潮气量及呼吸频率,维持PETCO235~45 mm Hg。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效应室靶控输注丙泊酚1.5~3.5 μg/mL+瑞芬太尼1.5~3.5 ng/mL,七氟醚吸入浓度0.6~0.8 MAC,根据手术需要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术中BIS值在40~60。手术结束时停止麻醉,送入麻醉苏醒室(PACU)拔管。入PACU后采用改良OAA/S评分评估患者镇静状态,1级:对拍身体无应答反应,对伤害性刺激有反应,无反应为麻醉状态;2级:对反复大声呼名无应答反应,对轻拍身体才有应答反应;3级:对正常呼名无应答反应,对大声呼名才有应答反应;4级:对正常呼名应答反应迟钝;5级:完全清醒,对正常呼名应答反应正常。OAA/S评分1~3分纳入试验。DF组和NF组的患者入PACU后静脉注射氟马西尼0.008 mg/kg,稀释至5 mL。DC组和NC组患者注射5 mL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拔管后在PACU继续观察1 h,Steward评分达6分时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1.3.1主要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后第1、2天及出院当天随访患者术后当晚(D1)、术后第1晚(D2)及出院前1晚(D3)的睡眠质量评分(PSQI量表评分)。

1.3.2次要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给药后1 min(T1)、5 min(T2)、10 min(T3)、15 min(T4)、30 min(T5)的血压、心率、SpO2及BIS值,记录患者自给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言语命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OAA/S评分达到4分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试验中共有12例患者入PACU后OAA/S评分>3分,5例患者手术结束后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导管,7例患者术后随访脱落,共计96名患者纳入试验,其中DF组20例,DC组18例,NF组30例,NC组28例。纳入试验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及BIS值比较

与入PACU时比较,DF组和NF组T2~T3时MAP和心率升高(P<0.05),DC组和NC组T4~T5时MAP和心率升高(P<0.05);与DC组比较,DF组T2~T3时MAP和心率升高(P<0.05),与NC组比较,NF组T2~T3时心率和MAP升高(P<0.05)。

与入PACU时比较,DF组和NF组T1~T5时BIS值明显升高(P<0.05);DC组和NC组T3~T5时BIS值明显升高(P<0.05);与DC组比较,DF组T1~T4时BIS值明显升高(P<0.05);与NC组比较,NF组T1~T4时BIS值明显升高(P<0.05)。

SpO2在各时间点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时各组生命体征及BIS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及BIS值

2.3 给药后麻醉恢复时间比较

与DC组比较,DF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言语命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OAA/S评分达4分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NC组比较,NF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言语命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OAA/S评分达4分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DF组与NF组之间、DC组与NC组之间麻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给药后麻醉恢复时间比较

2.4 术后睡眠质量比较

术前1 d DF组与DC组,NF与NC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 d比较,DF组与DC组患者D1及D2 PSQI评分明显升高(P<0.05),NF组和NC组D1 PSQI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DC组比较,DF组D1及D2 PSQI评分较低(P<0.05),D3 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NF组与NC组之间比较,各时间点PSQ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术后不同时间的睡眠质量评分

3 讨 论

氟马西尼是一种咪唑苯二氮卓类药物,可通过竞争性抑制迅速逆转苯二氮卓类药物对β-氨基丁酸受体的镇静催眠作用。虽然异丙酚没有被认为与β-氨基丁酸受体上的苯二氮卓类位点结合,但氟马西尼可能以某种方式与β-氨基丁酸受体相互作用,从而逆转异丙酚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健康未用药患者在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期间及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期间应用氟马西尼可使患者更早从麻醉中苏醒[5-6]。本研究的结果与先前一致,使用氟马西尼拮抗的两组患者全身麻醉后BIS值较早开始升高;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言语命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OAA/S评分达4分时间明显短于未拮抗的两组患者。

目前的研究表明,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手术后经常会出现睡眠障碍[7-9]。术后睡眠障碍不仅是术后脑功能障碍的表现之一,还可能导致术后疲劳、代谢紊乱、高血压、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10-11]。手术时间与术后睡眠障碍的持续时间有关,这与手术创伤引起的炎性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和内分泌紊乱、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皮质醇和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12-13]及手术后体内褪黑激素水平的降低有关[14-16]。本研究中,所有组别的患者手术后当晚睡眠质量与术前1 d比均有所下降,而出院前1 d的睡眠质量评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手术后伤口急性疼痛、术后心电血压监护等有关。术后疼痛是术后睡眠障碍的最重要和最有害的因素,它们可能相互作用。疼痛可以延长睡眠潜伏期,减少总睡眠时间,而睡眠障碍可以增加疼痛敏感性,降低痛阈。此外,心理因素、术后环境变化、病房噪音和灯光、夜间治疗和护理检查、导尿管刺激等均影响患者术后睡眠[17]。

术后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嗜睡、睡眠结构改变,觉醒频率增加[18-19]。术前有睡眠障碍的人更有可能发生术后睡眠障碍。本研究中,术前有睡眠障碍的两组患者,术后当晚及术后第1晚PSQI评分较术前升高,与术前睡眠正常的患者相比术后睡眠障碍的持续时间较长,这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术前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术后予以氟马西尼催醒,术后当晚及术后第1晚PSQI评分低于术前有睡眠障碍但术后不催醒的患者,这表明氟马西尼催醒可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下降的程度。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仅随访了术后当晚、术后第1晚及出院前1 d的睡眠情况,全身麻醉及术后是否用氟马西尼催醒对患者远期睡眠的影响仍不清除;此外,本研究只收纳了甲状腺手术的女性患者,手术方式、创伤大小及性别因素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发现。

综上所述,术前有睡眠障碍的女性患者接受甲状腺手术,术后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氟马西尼术后催醒可一定程度上减轻术后睡眠障碍程度。

猜你喜欢
麻醉障碍评分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跟踪导练(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