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中语文作业分层布置研究

2022-06-01 15:10张丽芳上海市蔡路中学
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布置分层作业

张丽芳 上海市蔡路中学

479名生源,其中有274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就是我们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成绩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这些进城务工人员,为了城市建设奉献着他们的全部,却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自己的孩子。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尽如人意,课内外的语文作业情况堪忧,经常出现抄袭、应付、拖欠、不订正作业、不做作业等现象。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累。作业不仅不能有效地深化课堂所学,反而成了师生彼此的负担。在语文学习中,师生双方负担重、效率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想要走出困境,在“双减”背景下,针对语文作业的现状以及学生对待语文作业的态度进行必要研究、采取合宜的举措予以优化变得十分必要。

一、农村中学语文作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当前农村中学语文作业现状的调查

1.调查内容

(1)语文作业一般有哪些类型?在学校时做哪些语文作业?

(2)语文家庭作业一般有什么?大约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3)你对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满意吗?为什么?

(4)你最喜欢什么类型的语文作业?

2.调查结果

在84 份问卷中,95.36%的学生表示,在学校每天课间和午休都有作业。完成语文家庭作业一般需要半个小时。语文作业的内容,87.24%的学生都有默写、背诵和抄写作业。81.56%的学生不喜欢目前的语文作业,他们更喜欢联系生活实际类、动手操作类、实践探究类、趣味类的作业。调查结果显示,语文作业突出的问题是频繁、量大、偏难、费时、形式单一。

(二)当前学生情况及作业问题原因的分析

我校生源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语文基础参差不齐。这些学生及作业表现主要分为如表1 所示的三类情况:

表1

我任教的班级学生基本上涵盖了以上三种情况。学生语文学习存在严重两极分化,优等生语文非常好,学困生完全跟不上,中等生学习提升很困难。

学生语文学习出现问题,我意识到教师需要从自身分析原因。

首先,反思我以往布置的作业,无论是设计上还是管理上都存在问题。作业设计的形式单一,几乎都局限于书面表达,没有别的形式;没有充分考虑学情,作业设计偏难;作业评价单调仓促,未能发挥激励的功能。

其次,我对学生的作业本进行研究,发现导致语文学习低效、出现作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作业态度不端正,不想做或应付了事;学生在答题能力方面知识储备不够,有些作业不会做。

2001 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阐明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合作”与“沟通”的活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作业问题,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在任教的两个班级里实施了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中语文作业分层布置。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中语文作业分层布置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以集体带动个体,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以优带差,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分层布置的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减负增效”,为了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我采用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分层布置,改进目标如下:

第一,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能够支持语文学科的各类考试;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分层布置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各环节,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练习保持连贯一体;

第三,课后训练与下一次的语文学习活动具有逻辑联系,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语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分层布置的实施

(一)学习小组的创建

全面深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分层布置,必须合理科学地创建学习小组。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一个班级的缩影,即力求使小组成员在学业成绩、性别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因此,我按照“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来建立学习小组。

1.小组人数的确定

为了小组学习交流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也有更多新的思想和观点,每个小组有1 名组长和3 名组员。安排较少的组员既减轻了组长的工作量,又提高了组长的工作管理效率。

2.组长组员的选择

以民主投票的方式,由学生推选出6 名语文学习方面优秀、管理能力强的组长。组长自由招募组员,我再根据“男女比例均衡、三类学生平均分配”的原则微调小组成员,确保“同组异质,组间同质”。

3.小组评比制度

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是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于1978 年创设的。我充分学习和借鉴这个教学策略,根据作业分层的设计、选择、完成和反馈情况,以小组组员成绩捆绑的形式进行奖惩评比。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分层布置的原则

农村中学语文作业情况堪忧,经常出现抄袭、应付、拖欠、不订正作业、不做作业等现象,主要因为作业布置频繁、量大、偏难、费时、形式单一。为了能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中等生也能参与其中,作业分层布置时我遵循以下原则:

1.适量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语文作业不能在量上取胜,而应在质上有更高的要求。

例如,以前我的古诗文背默作业内容是抄一遍、自默一遍、自批并订正。结果,极少数学生能按要求完成。很多学生直接抄两遍,抄写中重复出现错别字。有学生觉得古诗文抄写量太多,不愿意做或者只想着应付。于是,在布置作业前,我先让6 位组长汇总组内背默中出现问题的古诗文,随后由小组推选出“背默高手”来讲解易错诗句意思。已经完全掌握的学生减免抄写作业,存在问题的学生针对自己没掌握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先背诵,再抄一遍。

这样一来,被视为负担的古诗文的抄默作业量大大减少了,精简过的古诗文分层作业更受学生欢迎。他们不再盲目机械地应付。学习小组进行默写测试,学生默写准确率明显提高,我不用再纠缠于一次次的重默、批改和“催账”中了。

2.趣味性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差异性,就能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农村中学学生的语文作业出现诸多问题,主要在于作业布置、作业评价都缺乏趣味。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分层布置采用有趣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有新奇的感受,能激起他们的兴趣,点燃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欲望,调动他们其他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关于朱自清的《春》,我布置了“三步走”新型作业:

第一步,6个学习小组分别根据课文描写的景物画一幅《绘春图》,在A4白纸上,使用水彩笔或铅笔皆可。

第二步,依据我给出的评价量规表,开展组内改画、组代表说画、组与组之间评画。

第三步,师生共同赏画、品文。学生评价之后,我选出优秀的画作和有问题的画作展示,对学生画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作业实施结果是:学生对从未有过的作业形式充满新鲜感,都能积极参与作画,连平时常拖欠作业的学困生也能边翻书边描描画画。以画为媒介,欣赏画作,品味课文活泼生动的语言。画作中反映学生品读课文的难点也成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贯穿始终的画作彻底改变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局面,由过去的教师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参与为主。

3.多样性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证明了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多种智能,但是任何一种智能的开发都需要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得以实现。因此,学生智能的多样性要求教师给学生布置多样化的作业。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分层布置形式上具有多样性。笔答作业少而精,选择适量有代表性的题目为笔答作业,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此外,我根据所学内容,还会布置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的讲故事比赛、课本剧比赛、阅读心得比赛、辩论会等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分层布置的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根据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的不同学情,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分层布置时,我采用了以下策略:

1.分类分层策略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我采取了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分层布置。每位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例如,每个小组有优、中、差三类学生。我对课文的作业按其要求的高低或知识的深浅程度设计成A、B、C三类,并给予相对应的评价量规表。组长根据组员的语文学习表现,将难度大的A类作业给优等生完成,难度适中的B类作业给中等生,剩下难度小的C类作业给学困生做。在批改时,实施小组间同类学生按照评价量规表进行交换批改。这样,既使优生加深了知识的掌握,又使学困生顺利地完成了作业。他们作业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升了,全班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自主选择策略

单一乏味的作业很容易成为学生的负担。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分层布置是借鉴“自助餐”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有梯度的“营养大餐”,能有效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胃口”。

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分层布置时,我还采用了自主选择的策略,如《黄鹤楼》的作业设计如下:(1)背诵默写古诗;(2)用你最喜欢的一种形式来表现这首诗,如书法、书画、配乐朗诵、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意境等;(3)收集三则有关黄鹤楼的诗词、典故等文化资料;(4)找两首古代登高望远的诗作,比较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第一题必做;其他任选一)

3.角色互换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学习中,作业都是由教师布置、学生来完成。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分层布置,我选择适时放手,由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布置分层作业。

例如,诗句默写训练时,组员汇报自己频繁出错的字词,组长执笔整理易错字。每组出好一份大家出错高频诗句填写题目,组与组间交换做,并交换批改,选派代表进行讲解。小组布置的作业来源于平时学生出错最多的内容,作业结果证明常默写出错的学生出错率减少了。这种角色互换策略不仅给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减负了,更重要的是由学生自己选出的内容更切合学情,这种形式的训练,他们记得更牢。

(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分层布置的评价

由于学生受家庭因素、自身智力因素、学习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影响,其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存在很多差别。作业评价也应当考虑不同学生的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分层布置的评价不单单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结果,还要与作业方式改革相呼应,把学生的小创作、小论文等纳入评价内容。这类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同时尽量从学生本身角度去看问题,要注意学生本身的智能特征,教师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布置分层作业的同时,应采取与其作业形式相适应的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才能做到个性化,教育才能个性化。将惯用的教师个人评价变为多元评价,可以是同学评价、家长评价,或者是学生自我评价。

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分层布置的效果与反思

在没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分层布置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有些学生甚至因为没做作业或不会做作业而逃避学语文。大量作业的批改占据了我的教学。我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累。语文教学质量很不理想。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业分层布置之后,学生作业的兴趣被点燃了,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作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优等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有效地带动了学困生,他们不再是那个事不关己的“边缘人”。作业的设计、布置、完成、评价、反馈等环节,学生由从前的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参与。这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即便得不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也都能完成各项语文作业。班级整体的语文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学生受益,我也有收获。我的作业批改做了减法,不再像以前那样耗费大量的精力向学生“催账”“还账”,而是能够省出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

猜你喜欢
布置分层作业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