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策略

2022-06-02 13:24刘东青李晓东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新冠肺炎疫情一带一路

刘东青 李晓东

摘    要: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和一门学科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研判疫情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可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和更具适应性的汉语国际教育战略奠定基础。文章在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需求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提质增效、提升格局、拓宽市场、发掘优势、对接需求等角度提出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5-0010-04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各国人民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均受到影响,人类经历着一场极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在此次疫情中,避免近距离接触和控制人员流动是防止病毒传播的有效举措。但这一举措对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对汉语国际教育也造成了冲击。研判疫情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可为构建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和适应性的汉语国际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前布局提供参考。

汉语国际教育具有事业和学科的双重属性,本文即从这两个角度分述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从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角度来看,早在1999 年12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文件中就明确指出:要把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家改革开放和外交工作的总方针,大力向世界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努力增强汉语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1]。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改革开放大局,满足国际社会对汉语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需求,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国家层面赋予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使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被进一步提升和明确,也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和政策、资源方面的支持。爆发疫情之后,国家领导人两度给来华留学生回信,充分证明国家对大力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的方针和决心并没有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改变。

历史上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对全球经济、国际政治、社会文化、交流方式等都曾产生过深远影响,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国际社会局势的复杂性,也必然会波及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冠疫情肯定会对汉语国际教育带来显性或隐性的、直接或间接的、短期或长期的、负面或正面的影响;甚有可能使这一事业的发展处于较长的平台期,出现办学实体减少、入学人数下降、办学‘热区’转移、学习方式变革、一些教学资源闲置、一些人士的求学愿望不能满足等种种问题”[2]。疫情造成客观上的人员流动限制,以及国际上出现借由疫情蓄意抹黑中国,排华反华,宣扬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可能会暂时阻缓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果将孔子学院和国际教育合作的发展重点转向外部环境更好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适时进行战略布局调整,则会给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进而导致汉语国际教育的资金投入减少和市场萎缩。目前,已经有部分国家孔子学院或华文教育机构的经费大幅削减,教师培训、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的资金投入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疫情致使家庭收入减少,从而导致教育支出减少,汉语学习者的数量也会相应减少。世界各地中文项目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中难免会受到影响,汉语国际教育市场短期内处于停滞或萎缩的状态。当然,随着教育技术变革和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更新,成本相对低廉的网络汉语国际教育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借助网络教学的发展,可能会培育出新的拓展市场的机会和更高效的语言推广模式。

疫情给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带来的挑战和机会是共存的。从长期来看,中国抗击疫情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國际合作和国际援助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在可预见的未来,汉语有望成为领域性、区域型、国际性的公共交际工具”[3]。汉语国际教育事业面临的困境是暂时的,其内在发展动力和长期发展趋势以及汉语自身的传播价值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

从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角度来看,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讨不但没有因为疫情而停滞,反而在教学生态、教学技术等方面拓展了研究空间。学科的发展壮大是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能够“更好地发挥理论引领作用,回应教学实践提出的问题和挑战,完善基础建设和标准建设,多主体、多渠道、多层次的汉语教学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现实,教学的质量才有可能得到保障,汉语教育的国际化才有扎实的基础,我们的事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4]。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外教育和研究机构都在积极应对,为“转危为机”作出了多方面探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际汉语教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教学模式的转变,即线下教学转向线上教学过程中带来的教学理念、能力、心理、管理制度、技术条件等一系列问题。技术变革加速引起的人机关系问题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不会是暂时的,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汉语国际教育模式也不会回到从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会成为必然选择,网上教学平台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会持续发挥作用。这个重要的转型期也是促进汉语国际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

二、“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趋势

即使受到疫情冲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仍然有良好的内生动力。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基础,各领域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都很高。根据《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外国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2 000万。截至2021年6月,中国已经同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

作文件[5]。设立孔子学院、留学生奖学金等汉语推广项目逐渐向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贸易往来频繁国家和地区倾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望成为汉语

国际教育事业新的增长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一带一路”发展动力强劲,汉语国际教育市场潜力巨大。应着力在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第一,将汉语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至关重要,影响深远。全球已有七十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标志着汉语在该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到了新阶段。有国民教育体系的保障作用,可以更加科学系统地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语言人才和本土教师队伍;能够成规模、可持续地开展汉语教育合作和研究;也能为后续开展汉语职业教育和高级汉语人才奠定基础。

第二,培养“汉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在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共商、共建、共享”合作的进程中,诸多领域亟需大量既能用汉语交流又具备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根据《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国内外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显示,在“一带一路”人才需求方面,语言类人才分列国内媒体和网民关注度排名第一位、沿线国家媒体和网民关注热度第四位[6]。

第三,教学模式变革会为汉语国际教育带来新发展契机。线上教学、语言学习APP、慕课等语言教学方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逐渐被教育机构和学习者所接受,积累并优化了大量高品质的教育产品。尤其在疫情期间,传统教育模式被打破了,全球范围开展的线上教学将国家间的时空界限冲破了,教师线上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快速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移动端学习,根据需要和兴趣进行个性化学习等更方便、更高效、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给汉语国际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同时,教育技术变革对汉语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像翻转课堂、多模态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也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而产生。

第四,科技文化交流将进一步激活汉语国际教育市场。科技、文艺、体育、电影节、会展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交流或援助项目都需要以语言交流为基础,从而带动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除了各国贸易代表和导游在积极学习汉语以外,最近媒体还报道了为进入中国空间站工作、为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交流、为圆自己的功夫梦、为支持自己喜欢的中国明星等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加入到与中国进行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学习交流活动中。

三、“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策略

鉴于“一带一路”新发展形势,结合疫情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特征,笔者提出如下发展策略。

(一)围绕根本,抓住关键,促进汉语国际教育提质增效

学习第二语言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学习者事先会对学习能力和学习回报作出评估。因此,让外国友人认识到汉语是一门“学得会且值得学”的语言,是吸引他们学习汉语的前提。“学得会”的自信主要来自对这门语言和自身能力的认知,破除“汉语难”的刻板印象需要从教材编写、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策略调整、汉语与当地语言的对比研究等方面入手。“汉语国际教育现阶段的根本目标是:以较为轻松的学习方式,用较短的学习时间,使更多的海外学习者走进汉语,学习汉语,并且能乐于学下去”[7]。这是赵金铭教授十年前提出的目标,现在仍然是开展汉语国际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值得学”的认识来自学生对学习投入和产出效果的衡量,如果有足够大的回报,哪怕学习过程艰辛,学生也有决心、有毅力掌握这门语言。一方面,“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跟我国开展多领域合作,掌握漢语会有利于当地学习者学业和事业发展;另一方面,如果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汉语获得发展兴趣爱好、情感态度、自我认知等方面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将从更深层次激发其学习动机。在这方面,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在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发掘汉语教学规律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国外教学环境及学习群体的案例研究,在国际化和国别化两个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取得实效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范例。

尽管影响因素很多,但从行业自身发展来看,促进汉语国际教育提质增效最关键的抓手仍是“三教”问题,即教师、教材和教法。“三教”问题早有提及,但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具体国家、低龄学习者、专门用途汉语教学以及网络汉语教学的“三教”问题仍然亟待深入研究。关于师资,要在培养一批熟悉本地语言和文化的国际汉语教师的同时大力培养和培训本土教师队伍;要在提高教师汉语教学能力的同时培养和鼓励教师掌握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在要求教师具备课堂教学能力的同时掌握线上教学及相关网络教学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技能。为适应疫情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汉语学习需求,要制定长期的人才培养规划及相应的政策引导。关于教材,要着力解决教材供需不平衡、不匹配、不系统、不专业的问题;要继续开发和优化不同语种版本的经典教材;要支持和参与沿线国家开发本土汉语教材;要针对线上教学的特点加快编写线上教材;要整合和优化网络教学资源;要对电子教材、汉语学习应用软件和平台的开发利用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关于教法,目前对“一带一路”沿线汉语教学法探索的经验十分不平衡,大部分教学法的探讨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亟需加强对不同环境、不同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群体进行深入研究;汉语与沿线国家语言的对比分析对教学方法有直接影响,而我们对相应小语种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相关基础研究还十分薄弱;线上教学模式刚刚兴起,教学生态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教学法的选择和应用效果,在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活动组织、师生互动、操练巩固、检查测验的方式等诸多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总结的课题。

(二)扩大格局,拓宽渠道,为促进民心相通搭建

语言桥梁

认清“为什么要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是把握汉语国际教育“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更高站位上为理解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的宗旨提供了新思路、描绘了新愿景。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也是中国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探索。崔希亮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汉语国际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内生动力”“汉语国际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为人们扫除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合作和交流更顺畅,让偏见和误解越来越少,让理解和共识越来越多,从这个角度来说,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汉语国际教育”[8]。推行汉语国际教育不可强加于人,不能一味“输血”,也不要“自嗨式”地强调中国语言文化,而应是以“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为主旨的国际理解教育,是“由民心相通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进而推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一种努力过程”[9],所谓国际理解教育是强调“为了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的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10]。

国际理解教育视域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更强调受教育者的知识需求、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注重发挥语言教育的服务功能和交流作用,因此,要根据当地社会、企业、学校、个人的需求拓宽汉语国际教育渠道。比如,在推动当地医疗水平提升项目中,为医护人员提供汉语培训;在中外企业合作和经贸活动中,为当地企业培养“中文+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为当地开展汉语教育的学校培训本土教师,合作开展本土化教材;为有志于从事中外科技、经贸、人文等各领域的学生提供深造机会。汉语国际教育的需求是多领域和多层次的,汉语教育资源的合理供给会拉动汉语资源的消费,使用汉语教育资源的人越多,汉语教育的市场就越大。灵活采取不同的汉语国际人才培养方式,坚持高校常规教育的同时要探索校企合作的订单式教育模式,坚持语言教育为本的同时要尝试开发中外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坚持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短期培训、职业继续教育、学术交流活动、游学和文化体验项目等多种教育形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互联的大势为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要始终遵守“一带一路”建设“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符合当地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方式,在坚持语言教学核心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

(三)发掘优势,对接需求,探索市场化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情况各异,对汉语国际教育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应对国内教育资源进行统筹协调,发挥各地方和各教育机构的优势,利用好教育市场的调节功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比如,我国东北地区高校与俄罗斯、蒙古、韩国等高校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而南方高校与东南亚地区交流广泛并有丰富的校友资源,那么不同地区的高校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则可以发挥现代化高等教育资源和历史文化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校际合作和高端专业人才和学术人才培养;西安、苏州、郑州、重庆等地是中欧班列的重要枢纽城市,有针对性地开展“汉语+经贸”“汉语+电子商务”“汉语+物流”等方面的培训不

仅能培养复合型人才,还可以让留学生切身感受当地的经济发展、营商环境、文化传统,甚至有机会与当地企业和商家接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进展迅速,潜力巨大。《一带一路大数据》丛书连续数年对我国各省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及潜力作出分析评估,各地教育部门要关注发展形势,各展其能,发挥区位优势,发掘资源优势,切实做好“语言先行”和“语言铺路”的工作。

通过对接沿线国家的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组建不同层次的行业联盟、缔结友好城市、举办各级各类会展或论坛、共建国家间的合作协调机制和沟通合作平台等多种渠道,可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愿景,从而能结合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供给的精准对接和高效对接。还要对接国家和地区间联动发展的短期需求和长期需求、外在需求和内在需求,发挥合力,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可延展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汉语国际教育推广的策略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一带一路”提出的几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有学者提到“优化顶层设计”“实施需求分析”“加强学科建设”等策略,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因篇幅和论题所限,本文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2000(4).

[2]李宇明,李秉震,宋晖,等.“新冠疫情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挑战与对策”大家谈(上)[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4).

[3]李泉,杨志盛.完善教学形象规划 提升汉语国际声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4-09(3).

[4]吴中伟.学科建设助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2-23(2).

[5]中国一带一路网.已同中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一览[EB/OL].(2021-03-12)[2021-09-16].https://www.yidaiyilu.gov.cn/gbjg/gbgk/77073.htm.

[6]國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202.

[7]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拓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4).

[8]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世界汉语教学,2018(4).

[9]胡范铸,陈佳璇,张虹倩.目标设定、路径选择、队伍建设: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的重新认识[J].世界汉语教学,2018(1).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4.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新冠肺炎疫情一带一路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