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疫情视野下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研究

2022-06-02 12:42廖中富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高中生心理健康

廖中富

【摘要】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调节、有效疏导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是笔者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不同的心理个案分析,探索出有效的疏导策略,为改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进入成熟的高速发展时期,是由少年向青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由于人际交往的拓展和学习压力的增加,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研究表明,有5%~30%的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将直接影响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已经成为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发生,学生长期居家隔离,同学之间的交流相对少了;长期的线上教学,使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读书;线上教学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回校后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部分学生返校后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症状,引发了如恐慌、焦虑、孤独、抑郁、自闭、自残等心理问题。本文是基于疫情影响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在长期的心理干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心理疏导策略。

一、扎实群众基础,赢得学生信任

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辅导,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赢得学生信任。而要赢得学生的信任就要扎实群众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有问题时才会愿意主动来找老师。想要获得学生的认可,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养,疏导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和技巧,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高中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很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身段,让学生感觉老师好像哥哥姐姐一样在关心爱护她们;教师要心平气和耐心聆听,要学会与学生交真心,做学生忠实的听众;教师还可以跟学生分享自己过往的成长经历,在谈心聊天过程中逐步建立一种互信;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多与教师交流,及时化解内心的烦恼。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勇气愿意敞开心扉,向老师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二、关注生活细节,打破砂锅问到底

在与学生日常交流中,教师要要多留点心眼,发现某些生活细节不对劲就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一次,班上一位女生说眼睛不舒服,需要每天回家用仪器治疗,想申请退宿。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学生要求老师不要将治疗眼睛的事情告诉妈妈。在老师的再三的询问下,学生终于说出了事情的缘由。原来学生的家境比较复杂,学生有三任父亲,也曾受到过继父非礼,唯一能信任的男性便是她姐夫,然而疫情期间姐夫去世了,白天照顾侄女的重任落在她一个未成年人的身上,她只能晚上加班加点学习,由于缺乏休息加上长期哭泣,结果把眼睛哭坏了。在分班接手时,学生档案中并未显示她生活在重组家庭,平时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中,学生和家长也很少提及家庭情况,老师完全不知道她的悲惨经历。要不是因为退宿,老师要了解真实原因,估计学生也不会向老师提起。如果老师不坚持追问,估计等老师发现时,学生可能已经被生活彻底压垮了。所以,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重视学生的言行举止,关注生活细节,秉持负责任的态度,坚持了解事情真相,打破砂锅问到底。

三、加强家校合作,搭建沟通桥梁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常是家庭问题的症状外显,也就是说,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通常与学生的家长和家庭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实践证明,仅靠老师与学生谈心,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加强家校合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经常保持与家长的沟通联系,让家长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在行动中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不能够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要善于搭建一个让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桥梁,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展有效的排解和处理。

调查发现,学生不愿意和家长沟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和家长没说上几句,家长就会用成年人的那套道理打断学生的想法。但是,学生此时往往听不进那些所谓正确的道理,就会觉得与父母无法沟通,不欢而散。为此,教师要引导家长务必让学生完整表达完自己的想法之后才发表自己的意见,期间要有足够的耐性。不能让学生有错觉,认为家长不能接受她的负面情绪,否则,学生会刻意伪装得很开心,不愿意和父母倾诉。

四、客观公正分析,引导换位思考

教育过程中,发现有个奇怪的现象,学生跟自己的亲身父母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却能够与网络游戏里的人玩得很好,彼此相互“理解”。作为教师,我们要多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付出的努力,挖掘一些感人的事迹,积累教育的素材。例如,我班有个问题学生,母亲为了照顾学生长期和丈夫异地分居,每天早午晚接送学生上学放学,每天自己做饭打包送到学校给学生吃。但是,学生和家长的关系依然紧张。经过长期的跟踪教育,我发现该生有很强的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无视了父母的爱,常常因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吵架,母女关系很紧张,矛盾不断激化。为此,教师要多找学生谈心反思,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让学生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不要意气用事,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父母的付出。

在与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急于反驳学生,要详细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要多点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为人父母的艰辛。

五、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教育是与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也是和学生的父母斗智斗勇的过程。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家庭因素、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精准疏导就显得十分重要,是成功解决学生问题的核心关键。高一下学期,由于新高考选科,学生需要重新分班,我班有一个由普通班进到实验班的学生,该生刻苦努力、勤奋拼搏的身影给全体科任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欠缺敏捷严密的理科思维,加上理科学习的难度明显加大,数学、物理的学习成绩滞后,退步明显。家长操碎了心,但是与孩子无法有效沟通,常常因为成绩的事情闹得很不愉快。在与学生谈心过程中,我了解到学生是那种刀子嘴豆腐心的脾性,我建议学生妈妈给儿子写封信,信的开头要先表明作为母亲的担心与为难,先动之以情,然后再肯定孩子的能力,表示对孩子的充分信任。在批改学生周记时,我也经常用往届师兄师姐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私底下安排科任老师找学生谈心,帮忙分析每次测验的答卷。过了一段时间,学生母亲反映与孩子的沟通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成绩也是在不断进步。可见,一封家信、一次次的周记比家长和老师千言万语的唠叨来得更加有效,学生在阅读家书和周记的过程中,可以更冷静思考和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去感受老师的真切关爱。可见,简单粗暴的谈心聊天只会事倍功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精准疏导反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教师需要有颗强大的心,需要很强的消化负面情绪的能力,疏导过程充满了挑战与辛酸。但是,当问题学生脸上重新展露笑容的时候,看到他们在慢慢成长的时候,老师也会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本文系2020年度江门市中小学校德育科研课题“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有效疏导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JMDY03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薛峰,龚定宏,徐奇.上海市某社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國初级卫生保健,2016,30(8): 68-69.

[2] 薛云云,肖煜吟,付航,等.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改善对策——基于上海市3家医院的调查结果[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9,12(2):65-69.

[3]丁文清,周苗,宋菲.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Meta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39 (7) : 785-791,795.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高中生心理健康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