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的应用分析

2022-06-02 11:23许亚辉冯明耀郑伟
中国新通信 2022年6期
关键词:融媒体应用

许亚辉 冯明耀 郑伟

【摘要】    融媒体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其是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深度融合,以此拓展信息传播渠道、扩大信息覆盖范围。在当前融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促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广播电视的功能和作用,对传统媒体造成较大的冲击。由此应当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的创新应用,打造优质广播电视节目,吸引受众,实现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广播电视播出技术进行概述,分析其具体应用技术,提出有效发展策略,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行业创新进步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融媒体    广播电视播出技术    应用

引言:

自融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广电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促使以往的广播电视播出技术不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结合高速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广播电视应当基于融媒体注重利用信息网络手段,实现广播电视技术的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扩大覆盖率、提高节目质量。通过科学合理的应用广播电视播出技术,有利于保证传统媒体的发展地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一、广播电视播出技术概述

(一)广播电视播出技术基本介绍

广播电视播出技术具体是指将制作好的节目以高效安全的形式,清晰、流畅的传递给受众,促使其获得完整的广播电视信号,以此获得真实的信息内容。当前广播电视播出技术主要涵盖两方面,一是传输技术,保障信息稳定传播。二是安全技术,尽量避免或减少播出故障,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播出技术逐渐重视利用5G网络技术,尽可能降低节目播出时受自然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节目收视率。[1]

(二)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的优势

在融媒体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对广播电视行业产生一定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发展,广播电视播出技术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特征。比如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在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覆盖范围更广的情况下,广播电视技术可实现差异化功能选项,为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观看需求,可对视频资源进行整合,并为观众提供相应的反馈渠道,加强电视台与群众的互动效果,进一步提升观看体验。同时广播电视的传播源在融媒体技术支持下,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使受众可打破通过电视观看节目的限制,通过电脑、手机等均可观看广播电视直播或录制节目,并按照群众个人喜好提供定制化服务,基于平台互动功能的设置,获取所需的电视资源。[2]

二、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的应用

(一)传输技术

广播电视播出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传输技术水平的高低。我国对于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主要是针对有线电视采用光纤传输线路。光纤传输是通过光发射机把高频电视信号转换至红外光波段,使其沿光导纤维传输,到接收端再通过光接收机把红外波段的光变回高频电视信号。其具有高质量、高速传输的优势,而且光纤介质较为稳定,利用光信号的形势进行数据传输相比于传统传输技术,具有容量大、速度快、距离长等特点,有利于保障节目质量。部分地区还采用微波传输,其是我国最早的无线传输方式,并在半导体技术革新发展的支持下,采用容量更大的微波中繼设备,促使广播电视播出节目信号更好。在实践应用中具有良好的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受地理环境限制小、建设维护成本低等优势。最近几年微波技术逐渐向数字微波技术转变,利用现代微波网络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传输。而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的普及对传输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在5G技术出现后,数字传输技术成为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的主流形式。其能够满足各类智能电视产品的功能需求,为受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节目观看体验。同时5G技术的应用,促使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呈现无线性的特点,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覆盖范围,广泛传播信息,能够保证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速率更快、传输容量更大。

(二)信息调度技术

应用信息调度技术的主要目的,则是充分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过程中,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并对出现的播出事故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发布、分析总结等,从而为制定广播电视播出突发事件紧急预案提供依据和支持。同时广播电视信息调度系统可联合网络通讯技术,基于大数据进行合理联动,在发挥预警作用的基础上,使用最短时间解决播出故障问题。通过保证各个信息传播单位有效的分布控制点,可推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能够被安全调度,尽量降低自然因素对节目播出产生的不利影响。[3]

(三)监管控制技术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监管控制技术,则是包含两大方面内容。一是播出监测技术,即是采用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移动监测系统等,有利于帮助操作人员针对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内容以及传输等要素进行监控,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解决故障。通过自动化监测系统可尽量减少人为操作失误,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确保广播电视节目顺利播出。同时基于移动监测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监管效率,在5G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支持下,有效预警突发事件。该技术主要发挥故障智能定位技能、故障跟踪自动报警技能、音视频流码检测技能等,有序完成对传输信道、定位排查、信号源头和操作维护等管理,降低工作人员的压力和工作量,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稳定性[4]。

二是处理恢复技术。以往在广播电视播出技术中主要应用人工备份、手动配置方式,其对于节目播出效果以及安全性的保障有所不足。而利用监管控制技术中的处理、恢复技术,则能够引进人工智能,在节目播出期间按照预先设定自动进行分析处理、自动对接信息、自动备份,实时对播出系统的安全开展监测监控,及时修复安全漏洞,最大限度的提升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另外该技术具有应急处置恢复技能,即是依靠智能自动切换,按照监测控制系统下达的合理转换指令,保证广播电视节目顺利播出,避免出现中断等事故。通常情况下,应急处置恢复技术包括数字化演练技能、传输信号检测技能和系统备份控制技能等。

(四)安全防护技术

应用广播电视播出技术时,为保障节目顺利、安全播出,则要采用相应的防护技术。常用手段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安全加固,比如在播出系统中采用多个备份同时进行,实现在线同步备份。并且在融媒体时代对人工智能的利用优势越发凸显,可针对传输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优化,进一步提升系统配置的切换和备份速度,显著增加节目数据流,尽可能提升节目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应保证有服务群集群切换技能、配置备份技能、音视频传输切换技能等。此外,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期间,还应应用信息安全技术,注重提升信息化以及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改善传统片面的、密封的播出传输体系,利用信息网络提高数据交换共享、互联传输的效率。为保障节目资源传输的安全性,则是采用严格的防控技术措施,比如认证码技能、密码技能、恢复技能等,保证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过程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5]

三、 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 转变观念推动媒体融合加深

在融媒体发展趋势逐渐加强的背景下,要想保障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的合理应用,则应积极转变观念,推动媒体融合程度加深,实现广播电视技术革新,适应现代受众的节目观看需求。因此相关广播电视台需要将媒体融合提升到重要的战略地位,按照自身发展现状探索“互联网+”模式,从简单的模式相加转变为相融。即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当地人口构成、文化程度、经济总量、居民习惯等进行深入调查,确定融媒体建设中的硬件投入品质和规模,将其有效将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系统相融合。同时注重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优势互补,相关人员应当清晰认识到新旧媒体在未来长期并存的发展局面,但广播电视仍是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生活服务以及文化娱乐的主要渠道。所以应当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传输技术和安全技术等,保证广播电视节目有效传播,扩展信息覆盖范围和渠道。

(三) 创新广播电视服务内容

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的应用在融媒体时代下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适用传统传播途径,还要符合新媒体的传播需求,以此扩大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影响。而在当前受众在追求精神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将视线从传统广播电视转移到新兴媒体。广播电视要想留住受众的视线,则要创新播出技术以实现服务内容优化。比如可创新节目点播服务,利用多种渠道获取网络资源信息,避免在同类节目中播出相似内容。同时广播电视机构还要积极开展市场调查,为播出技术以及系统创新提供基础,通过不同产业的相互交叉渗透,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发展能力,进而降低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促使广播电视播出内容从传统的输出者,转变为产业内容结构的拍摄者和制作者。[6]所以相应广播电视机构需积极借鉴各大卫视王牌节目的播出技术经验,加大媒体融合力度,创新优质的广播电视服务内容,完善播出技术体系,以此促进传统媒体健康发展。

(四)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能力

要想在融媒体时代下科学、高效的应用广播电视播出技术,必须要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即是大力招聘和吸纳优秀的专业人才,对现有行业人员进行融媒体教育培训,促使相关人员树立良好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增强人员责任感,促使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革新的新时期培育危机意识。并在保障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及设备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最大限度的避免因个人而导致的不良播出事故。同時广播电视台还需建立完善的员工规范行为手册,强化专业技能训练,针对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系统进行维护,避免广播电视融媒体节目在播出期间出现设备问题。另外,广播电视台需要紧跟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引进高端化的播出设备,结合优势资源提升电视节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播出技术发展趋势

(一)加强技术创新

在未来发展阶段中,基于融媒体特点创新广播电视播出技术,应当充分加强技术革新。即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等,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向前进步。所以广播电视台需要利用现有科技成果构建智能化播出系统,重视信息传输和数据安全等领域,提高节目播出质量。因此在今后发展阶段,针对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的应用,将会更注重5G技术的引进,拓展广播电视节目的网络空间,提升传输速率、扩大传输容量,从而实现播出互动功能。并在技术升级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受众观看广播电视节目的体验和感受。另外,还可在融媒体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发展SDH技术,将传统电视节目播出与网络环境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构建高通量渠道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传输安全性。有利于防范广播电视信号在各个波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推动网络动态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可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期间,融合二维码技术,实现节目内容延续、拓展,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和相互交换,满足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对于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的应用,还需重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研发应用,比如利用D3-Edit5,实现对节目制作、播出的一体化管理控制,有助于提高节目传输效率和播出效果。

(二) 注重广播电视技术与智能化数据的结合

随着融媒体发展趋势的不断增强,要想打破广播电视播出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则应当将其与智能化数据相结合,以此提升节目宣传效果,为自身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将广播电视播出技术与网络平台相融合,如借助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进行概括性传播。吸引受众关注节目、激发观看兴趣。还能够弥补广播电视节目存在的时长和固定播出时间等局限,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节目服务。

广播电视播出技术还可与网络直播以及便携式软件进行融合,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电视观众数量大幅减少。虽然基于融媒体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渠道有所扩展,但受众仍更关注网络节目以及短视频等自媒体内容。比如可借鉴央视推出的“央视频”APP等,设置多个频道板块以及节目板块,满足受众在碎片化时间内的观看需求。并且对于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可创新播出形式,如采用网络直播模式能够加强与受众的直接交流,提升受众的关注度,有效提升节目质量和观看效果。

(三) 建设数字化融媒体平台

在融媒体发展时代广播电视播出技术面临一定的挑战和机遇,为有效提升节目质量、扩大媒体宣传影响。则应当注重建设数字化融媒体平台,将其与广播电视播出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传递效率提高。比如基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建立综合性的数字化媒体平台,打造广播电视APP,构建系统化、新型化的电视节目传播途径。

通过电视APP为用户提供實时节目播放、点播节目播放、往期节目回发等服务,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APP内提供投屏、屏幕共享、动态截图、弹幕、超高清播放等技术支持,优化广播电视播出服务,发挥融媒体优势提高节目播出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形势下,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而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已经无法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基于融媒体发展理念,创新电视节目播出技术,并采取有效策略推动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趋向新旧媒体融合化,扩展信息传播渠道。并且在未来建设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技术将围绕融媒体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加深与现代技术的融合程度、构建数字媒体平台,以此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许亚辉    冯明耀    郑伟    北京市房山区融媒体中心

参  考  文  献

[1]曾建中.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直播新技术的应用探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20,47(7):165-168.

[2]李冲暗.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中的运用分析[J].缔客世界,2020, 6(6):48.

[3]钟浦平.基于融媒体的广电播出保障技术应用探析[J].电视技术,2019,43(19):64-65,72.

[4]李亭岩.新时代下电视制播技术与新媒体融合[J].数码设计(上),2020,9(12):272.

[5]高旭.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风险与防范[J].西部广播电视,2020, 41(20):209-211.

[6]李大志.融合媒体背景下电视安全播出的探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3):151.

猜你喜欢
融媒体应用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